乌东德水电站暴雨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2022-10-06 03:38秦蕾蕾师义成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坝区东德反射率

邹 阳,秦蕾蕾,师义成,王 将

(1.昆明市气象局,云南 昆明 650001,2.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

0 引言

乌东德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4个梯级水电站(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的最上游一级,2015年全面开工建设,2020年6月29日首批机组投产发电,2021年6月16日全部机组正式投产发电,装机规模1 020×104kW,是“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大坝高度270 m,两岸自然边坡高度差近1 000 m,大风、暴雨、雷电、高温、强降温等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暴雨及其诱发的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对水电站建设、库区安全、生态环境等有重要影响。

乌东德水电站坝区地形复杂,山高谷深,河流下切,气候独特,干湿季分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属于典型的低纬高原干热河谷气候,气候垂直差异明显,灾害性天气种类多。雷雨大风和暴雨是乌东德水电站最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天气雷达探测及其产品应用是雷雨天气和暴雨预报监测及相关研究的资料来源和重要依据。武秀兰等[1]对云南滇中地区强对流雷达回波进行了统计分析,李成鹏等[2]分析了昆明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在人工增雨中的应用,桂园园等[3]对2017年鹰潭市暴雨天气与回波特征进行了分析,沈宏彬等[4]、张守保[5]、李玉林[6]、朱府鸿[7]、王郦[8]等分别对暴雨、雷暴等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分析。

坝区周围有3部天气雷达,分别是昆明雷达、曲靖雷达、昭通雷达,有效探测距离均为150 km。昭通雷达位于坝区东北方向,距离水电站约160 km;曲靖雷达位于坝区东南侧,距离水电站约149 km,能够覆盖水电站,但由于水电站东南方向有海拔3 000 m以上的高山阻挡,回波往往失真较大;昆明雷达位于坝区南侧,距离乌东德坝区约143 km,对西面、南面和东面来的天气可以进行有效探测,是3部雷达中最贴近实际的雷达,是乌东德水电站预报员主要参考的天气雷达,但由于雷达探测仰角和地形影响,回波有较大失真。昆明雷达和曲靖雷达可以相互弥补,但是如果天气系统是从北面下来,则雷达只能探测到很少部分回波,此时仅用雷达回波推测降雨量和降雨持续时间等均会出现不同程度偏差。另外,从RHI回波剖面图上可以看出,因地形阻挡和雷达仰角原因,雷达探测到水电站附近回波的回波底高度最小值约4.5 km,如果云层较低时,只能探测到实际云层的上面部分信息。

本文结合乌东德水电站坝区地理特点和气候特征,总结坝区暴雨灾害时空分布特点,分析暴雨产生当日的高空环流形势和暴雨发生时的雷达回波特征,归纳出适合乌东德水电站坝区暴雨雷达回波主要特征及其预报指标,更好地为防灾减灾服务。

1 资料来源和统计方法

1.1 资料来源

降雨资料为乌东德水电站7个气象自动观测站分钟级降雨资料;雷达回波资料为昆明C波段天气雷达全天候探测资料。资料年限为2014~2020年。

1.2 统计方法

暴雨:坝区气象自动观测站(乌东德、雷家包、大茶铺、左导进、前期营地、马头上、金坪子)任一站点24小时降雨量≥50 mm,该日称为暴雨日。

本文将雷达连续探测到的降雨回波的生成、发展、减弱等的演变作为一次暴雨雷达回波探测过程。主要采用昆明雷达的6个特征参数进行分析,包括基本反射率因子(R)、组合反射率因子(CR)、径向速度(V)、回波顶高(ET)、垂直剖面(RHI)、小时雨强等。

雷达回波特征参数提取规则:

(1)根据降水雷达回波分布情况,确定降水雷达回波强中心位置及检索区间。

(2)坝区周围30×30 km2范围内,以最大反射率因子为基准,对比回波强度、高度变化情况,从而确定反射率因子和回波顶高最大值。

(3)如果最大反射率因子相同,则以最高高度对应的垂直剖面作为特征参数提取对象;如果回波高度相同,则以最大反射率因子对应的垂直剖面作为特征参数提取对象。

(4)小时雨强以乌东德站为中心,10×20 km2计算平均值。

根据上述规则进行暴雨天气个例的雷达回波特征参数的提取,并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出有用的信息,为提高乌东德水电站暴雨预报提供参考。

2 乌东德水电站坝区暴雨时空分布特征

2.1 时间分布特征

2014~2020年乌东德水电站坝区共出现暴雨天气过程20次,年平均2.9次,最多年5次(2015年),最少年2次。暴雨出现在6~10月,其中7月和8月最多(图1和图2)。

图1 乌东德水电站暴雨日数年分布Fig.1 The annual distribution of heavy rain in Wudongde hydropower station

图2 乌东德水电站暴雨日数月分布Fig.2 Daily and monthly distribution of heavy rain in Wudongde hydropower station

2.2 空间分布特征

乌东德水电站坝区约18 km2,海拔跨度约2 000 m,两岸山岭海拔大多为2 000 m~3 000 m,山顶海拔一般在3 000 m左右,海拔最低为江面800 m,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大坝上游地形呈喇叭口。坝区有7个气象自动观测站,分别是:乌东德站、大茶铺站、雷家包站、左导进站、前期营地站、马头上站和金坪子站,分布在海拔875 m~1 330 m,形成从大坝左岸到右岸、大坝上游到下游,不同高程、不同方位的气象自动观测网点,对水电站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实施立体监测(图3)。

图3 坝区气象自动站分布图Fig.3 Distribution map of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s in dam area

2014~2020年乌东德水电站坝区暴雨空间分布不均匀,马头上站14次、前期营地站12次、乌东德站9次、大茶铺站和左导进站5次、雷家包站和金坪子站4次。总体呈现边坡高海拔测站暴雨多于河谷低海拔测站,大坝上游测站暴雨多于下游测站,左岸和右岸测站相差不明显(图4)。

图4 坝区各站暴雨日数分布Fig.4 Distribution of rainstorm days at each station in dam area

3 乌东德水电站坝区暴雨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3.1 反射率因子分析

统计了2014~2020年乌东德水电站坝区暴雨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基本反射率因子,发生暴雨的雷达回波平均最大反射率因子为41.2 dBz,极端最大反射率因子为51 dBz,最小反射率因子为32 dBz。最大反射率因子≥40 dBz占70.6%,<35 dBz占5.9%。7~8月最大反射率因子大于6月和9~10月(图5a)。

(a)反射率因子 (b)回波顶高图5 2019年8月7日06∶24昆明雷达回波特征Fig.5 Radar echo characteristics of Kunming at 06∶24 on August 7,2019

3.2 回波顶高分析

回波顶高是指雷达能探测的回波高度,乌东德水电站坝区暴雨天气的雷达回波顶高平均最大值为9.9 km,最大值15 km,最小值6 km。暴雨云团的雷达回波顶高6~15 km,回波顶高度达9 km以上占64.7%,短时强降雨的回波顶高一般在11 km以上,强降雨发生发展时云团的雷达回波顶高增加。

2019年8月7日06∶01坝区东北至偏北方向出现强回波区,回波中心强度45 dBz,回波顶高最大12 km,快速向坝区移动,小时雨强14 mm/h;06:24,回波顶高发展到15 km,回波中心强度50 dBz,坝区出现强降雨;06∶36回波顶高开始降低,06∶42回波顶最大高度降低到12 km,回波中心强度减弱至44 dBz;07∶00回波顶高最大值12 km,回波中心强度减弱至40 dBz;07∶30回波强度减弱至29 dBz以下,回波顶高降低至7 km以下,强降雨结束。在强降雨发生前,回波顶高增加明显。06∶00~07∶00坝区1小时雨量达到52.3 mm,短时强降雨非常明显,过程雨量达到79.7 mm(图5b)。

3.3 径向速度分析

张沛源[9]等在多普勒速度图上的暴雨判据研究中得出,逆风区与暴雨之间有很好的相关,逆风区标志着暴雨过程的存在,在逆风区附近及其移动路径上将出现和正在出现暴雨。不同环流形势下,暴雨天气过程的径向速度反应不尽相同,有的存在明显的逆风区,有的存在辐合流场,还有的是在正径向速度区里,正负径向速度梯度也不相同。逆风区多出现在对流云强降雨回波中,逆风区出现时对应回波顶高度增加,对应区域小时雨强较大,零速度线不光滑,少部分有速度模糊现象,有局部对流发生。小时雨量在30 mm以上的7次短时强降雨中有4次存在逆风区,占57%。

2015年9月6日02∶30雷达回波径向速度图上(图6),坝区周围为大面积正径向速度区,偏南风,在坝区北偏西方向开始出现逆风区,正负径向速度差值21 m/s(正6 m/s,负15 m/s),出现辐合流场,强回波向坝区移动,坝区上空强回波中心值39 dBz,回波顶高9 km;02∶42逆风区移动到坝区上空,正负径向速度差16 m/s(正12 m/s,负4 m/s),坝区上空强回波中心值39 dBz,回波顶高11 km;03∶00逆风区移出坝区上空,回波开始减弱,回波高度降低,降雨减小。期间,坝区出现短时强降雨,小时雨量达到22.1 mm,3小时雨量达到48.1 mm。在强降雨发生时,径向速度图上坝区附近出现逆风区,回波顶高增加。

图6 雷达回波径向速度图中的逆风区Fig.6 Upwind area in radial velocity diagram of radar echo

3.4 小时雨强与小时雨量的关系分析

用乌东德水电站坝区暴雨过程的最大小时降雨量发生时的雷达探测小时雨强A与小时降雨量N求相关系数RAN,用小时雨强与小时雨量的绝对差W来计算与小时雨强的相关系数RAW,用积差相关系数公式计算:

(1)

通过计算,得出RAN=64.7%,小时雨强与小时雨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用作实际预报参考。RAW=34.2%,说明小时雨强与小时雨量不是线性相关,实际预报中,也很难通过用小时雨强来推算未来的降雨量,应该谨慎应用(图7)。

图7 暴雨小时雨强与小时降雨量对比图Fig.7 Comparison of hourly rain intensity and hourly rainfall

2019年8月7日06∶00~07∶00,坝区附近区域小时雨强6分钟数值:平均1小时雨强12.7 mm,1小时降雨量实况最大值52.3 mm。

2018年7月30日23∶10~31日00∶10,坝区附近区域小时雨强6分钟数值:平均1小时雨强7.0 mm,1小时降雨量实况最大值73.6 mm。

3.5 暴雨空间分布特点与雷达回波特征对应关系分析

坝区因高山峡谷效应和喇叭口地形,使降雨空间分布具有很强的局地性,当降雨雷达回波自南向北移动到坝区时产生的暴雨,坝区左岸测站降雨量大于右岸测站,最大降雨一般出现在左岸迎风坡马头上站和大茶铺站,回波多呈带状、片状,有1个或多个对流单体影响,回波强度≥40 dBz;当降雨雷达回波自北向南移动到坝区时产生的暴雨,右岸测站降雨量大于左岸测站,最大降雨量出现在右岸迎风坡的前期营地站、乌东德站,回波多呈块状、条状,回波中心≥40 dBz,回波顶高≥10 km,以短时强降雨为主;当降雨雷达回波自西向东移动到坝区时产生的暴雨,因上游为喇叭口地形,最大降雨量多出现在喇叭口的“口”附近测站,回波主要呈条状、片状,以混合云降雨为主,回波强度≥35 dBz。

4 乌东德水电站坝区暴雨雷达回波分类

4.1 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分析

乌东德水电站暴雨过程发生的环流形势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500 hPa形势主要分为6类:高空槽50.0%(高原槽36.4%、东北—西南向槽13.6%),低涡18.2%,副高外围偏南气流13.6%,西北气流9.1%,横槽4.5%,偏东气流4.5%。

700hPa形势主要分为3类:切变71.4%,低涡14.3%,西南气流14.3%。

4.2 强降雨回波移动方向

坝区强降雨回波移动方向主要有5个方向,自西向东移动(占52.9%)、自南向北移动(占11.8%)、自东北向西南移动(17.6%),自东向西(占11.8%),局地发展(5.9%),自西向东移动又分为西偏南向东偏北方向移动和自西偏北向东偏南移动。

4.3 暴雨雷达回波类型

通过统计分析暴雨的雷达回波演变主要过程、回波特征、回波主要结构并结合暴雨出现的环流形势等,将乌东德水电站暴雨雷达回波归类为4种主要类型:回波移动型、叠加聚合型、带状回波和局地发展型。

(1)回波移动型

该类型回波在坝区以外区域生成,然后逐渐发展演变并移向坝区,回波发展演变较为缓慢,以层状云回波或混合云回波为主,大多是自西向东移动或自西南向东北移动,回波面积大,昆明雷达主要在楚雄北部、攀枝花南部有大面积回波存在,不断向昆明北部移动并到达坝区。回波强度相对均匀,中间夹杂着小的对流单体。移动缓慢停滞,降水均匀,强度每小时10~30 mm,持续时间长。高空环流形势多为高原槽东移南下、副高外围偏南气流或西南涡。

2015年10月8日和2017年7月3日2次暴雨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反射率因子分布见图8,他们有共同特点,回波发展演变比较平缓,主要以层状云降雨回波为主,回波面积大,反射率因子强度相对较弱,强度<40 dBz,回波顶高≤8 km,回波顶部平坦带来的降雨持续时间长,小时雨量<15 mm,属于持续性降雨产生的暴雨。

图8 回波移动型雷达回波特征Fig.8 Radar echo characteristics of mobile type

(2)叠加聚合型

受辐合气流影响外地移来的回波在本地加强或与本地生成的块状回波聚合加强或是两种回波在坝区附近汇合加强,带来强降雨,以短时强降雨为主。特点是雨强大,1小时雨量达到20 mm以上,持续时间长可达大暴雨。高空环流形势主要以东北—西南向大槽、西南涡、横向切变为主,有时昆明雷达回波上显示在昆明最北部边缘(乌东德水电站坝区附近)有小面积对流回波出现,随后从北部、东北部又有回波移来并与之叠加发展,坝区出现短时强降水或暴雨,多产生局地性暴雨,短期预报难度大,实时跟踪雷达产品可以做好短时预测及预警服务。

2017年7月6日23∶30至7日10∶00乌东德水电站坝区出现了暴雨。雷达回波演变过程参见图9,6日23∶01坝区西侧30km处有降雨回波出现,称为Ⅰ号回波,回波呈块状,回波中心强度41 dBz,回波顶高8 km。23∶25Ⅰ号回波向东移动并快速发展,中心强度46 dBz,回波顶高12 km。此时,坝区出现小块对流云降雨回波,称为Ⅱ号回波,回波中心强度49 dBz,回波顶高8 km,回波呈块状。23∶43Ⅰ号回波前沿离坝区不足10 km,回波中心强度45 dBz,回波顶高12 km,Ⅱ号回波在坝区附近快速发展,回波面积增大,回波中心强度48 dBz,回波顶高增至9 km。23∶55Ⅰ号回波移近坝区,并与坝区局地发展起来的Ⅱ号回波相连,两块对流云降雨回波相连后回波得到进一步加强,至7日00:01,连成一体的回波在坝区快速发展,短短6分钟,坝区回波中心强度增至51 dBz,00∶18回波顶高增至15 km。00∶30随着强降雨的发生,回波开始缓慢减弱。6日23∶30~7日00∶50坝区出现短时强降雨,最大小时降雨量42 mm。

图9 叠加聚合型雷达回波特征Fig.9 Radar echo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position polymerization type

Ⅰ号回波自西向东移动并发展加强,Ⅱ号回波是局地发展加强,二者在坝区附近相遇产生叠加聚合,造成坝区出现短时强降雨和暴雨天气,所以归类为“叠加聚合型”暴雨回波。

(3)带状回波

受大范围环境流场影响,回波带多呈南北向。多数为沿平均气流的方向,生成几个对流单体,纵向或侧向排列,形成一条带状回波,或本地强回波与外来回波聚合成带状。移动与传播的方向相同,带状走向,不断有单体从同一地点通过,形成“列车效应”,产生强降水,只有一个单体经过的地方降水较小。高空环流形势多以偏南气流、低涡切变等为主。

2014年8月1日08∶26回波图上(图10a),回波呈东北—西南向的带状回波,移动方向为自西南向东北,回波强度45 dBz,回波顶高11 km,径向速度0度线不光滑,高空环流形势为东北—西南向切变,回波移动方向与切变前的西南气流走向基本一致。回波过坝区时带来1小时降雨量34.5 mm。

(a) (b)图10 带状回波的雷达回波特征Fig.10 Radar echo characteristics of band echo

2018年8月18日(图10b),回波呈东北—西南向,移动方向为自西向东,回波强度40 dBz,回波顶高8 km,径向速度0度线不光滑,有速度模糊现象,高空环流形势为东北—西南向大槽,回波走向与槽前西南气流走向基本一致。回波过坝区时带来1小时降雨量38 mm。

(4)局地发展型

回波在坝区附近生成,在金沙江两岸发展加强,回波面积小、移动缓慢,云层高度低,对流发展旺盛,但由于地形原因,往往雷达探测的回波值相对偏弱。以短时强降雨为主,持续时间短、雨强大,1小时雨量一般在20 mm以上。高空环流形势复杂,有切变、冷平流、偏东气流等。

受高原槽和横向切变影响,2016年9月9日20∶00~10日07∶00乌东德水电站坝区出现了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并伴有强雷暴,最大降雨量59.0 mm(前期营地站),最大1小时雨量36.6 mm。雷达回波图上,9日20∶05在坝区东北方向5 km高山上有块状回波出现(图11中白色圈内所示),回波面积小,中心强度43 dBz,回波顶高10 km。20∶53回波发展加强并下山向西南移动到达金沙江河谷,回波中心强度42 dBz,回波顶高9 km,坝区开始下雨;21∶28回波在河谷移动缓慢,强度减弱,回波中心强度35 dBz,回波顶高在坝区上空仅有6 km,短时强降雨明显;21∶54回波在坝区上空快速减弱,中心回波值25 dBz,回波顶高6 km。21∶01~22∶00坝区1小时降雨量36.6 mm。块状回波在坝区附近高山上生成,然后移动到河谷,造成坝区短时强降雨,回波生命史约2 h,影响坝区约75 min,带来最大降雨量41.3 mm。

图11 局地发展型的雷达回波特征Fig.11 Radar echo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developed

4.4 各类型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1)回波移动型:短时强降雨不突出,多产生持续性降雨而形成暴雨,降雨时间持续较长,降雨量分布比较均匀。

1.个人主义色彩浓厚。受西方思想的影响,部分学生不愿意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或志愿服务活动,自私心理较为突出。

反射率因子:回波面积大,回波多呈片状回波,中间或有对流单体存在,强度20~42 dBz,回波变化梯度小,中心回波强度42 dBz以上。

径向速度:零速度线不是太规则,正负径向速度梯度较小。

回波顶高:大部分回波顶高在11 km以下,少数40 dBz回波顶高能达到12 km以上。

回波剖面:回波顶部较为平坦,柱状强回波不明显。

(2)叠加聚合型:多产生局地性暴雨,回波在小范围汇聚加强,短期预报难度较大。实时跟踪雷达产品可以做好短时预测及预警服务,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反射率因子:回波呈零散片状、块状或带状,对流云团明显,而且不断有新的对流云团生成,自西向东、自南向北或自北向南移动均有,强度30~50 dBz。中尺度片状回波中有大于50 dBz的强回波块,回波梯度大。降水强度大,强回波持续1小时就可达到暴雨。

基本速度:最大正负速度中心值范围:一般在10 m/s以下。偶有逆风区,径向速度梯度大。

回波顶高:回波顶高一般8~11 km,有时可达12 km以上。

(3)带状回波:多产生短时强降雨,并伴随短时雷电、大风等。天气图上有明显切变或西南涡东南侧的西南气流带过境。

反射率因子:回波成带状、中间夹杂着一个或多个强对流单体。强度:35~45 dBz,个别达50 dBz。

基本速度:正负速度分明,0度线明显,有时有逆风区存在。

回波顶高:8~11 km,少数可达12 km以上。

(4)局地发展型:短时强降雨突出,降雨时间持续短(1~2小时),雨强大,小时雨量20 mm以上,降雨量分布不均匀。

反射率因子:回波面积小、呈块状,移动缓慢,回波强度35~45 dBz。

径向速度:零速度线规则,正负径向速度梯度较大。

回波顶高:大部分回波顶高在6~10 km以下,少数10 km以上。

回波剖面:回波顶部凸起,呈柱状。

4.5 反射率因子与小时降水量关系

实际工作中预报员使用最多的是反射率因子,时刻关注着坝区各自动站和周围加密站雨量及雷达回波的变化,及时发布暴雨预警信号。统计坝区自动站逐分钟降水强度与回波强度的对应关系(见表1),假如回波强度在1小时内变化不大,回波强度与降水量关系如下:

表1 反射率因子与小时降雨量的关系Tab.1 Relationship between reflectance factor and hourly rainfall

从表1中可以看出,暴雨回波强度在30 dBz以上,坝区可能出现小时雨量10 mm以上的短时强降雨,回波强度达到40 dBz以上,则坝区将出现小时雨量30 mm以上的短时强降雨或暴雨。

4.6 乌东德水电站暴雨预报着眼点

造成乌东德水电站暴雨的环流形势和雷达回波特征较为复杂,天气影响系统和雷达回波特征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二者结合寻找暴雨预报着眼点。

高空槽:当500 hPa为高空槽,槽后有明显的冷平流,700 hPa为切变线,对应的雷达回波类型主要有带状回波、叠加聚合型、回波移动型等,500 hPa为东北—西南向大槽或横槽影响时,回波发展演变明显,回波移动较慢,降雨回波中有1个或多个对流单体移动,回波中心强度≥40 dBz,回波顶高≥10 km,有时径向速度图上坝区附近出现逆风区,小时雨量大,易出现短时强降雨和暴雨;如果是川西高原槽东移南下影响坝区时,回波强度弱于东北—西南向大槽,中心强度≥35 dBz,回波顶高≥7 km,小时雨量不大但降雨时间长,以回波移动型为主,因持续性降雨而形成暴雨。

低涡:四川盆地西南部有低涡形成并向东南移动,坝区位于涡前,如果川西高原有对流云团生成发展,并沿金沙江流域向东南移动,最后形成涡旋状云系,有时低涡位于切变线上,对流层低层有辐合。雷达回波上呈现带状回波或中尺度絮状回波团,回波强度≥40 dBz,回波顶高≥10 km。

副高外围偏南气流:坝区西部有辐合区,坝区位于副高外围偏南气流上,水汽输送条件好,有时700 hPa有切变或地面有冷空气影响,回波面积大,回波中有带状回波、中尺度辐合线、飑线等强对流单体移动到坝区,回波强度≥40 dBz,回波顶高≥10 km,带来短时强降雨和暴雨。

偏东气流和西北气流:如果500 hPa出现槽后较强偏东气流或西北气流时,槽后风速较大(≥16 m/s)、冷平流明显,700 hPa有切变或明显西南暖湿气流配合,降雨回波局地发展加强并移向坝区产生强对流和暴雨,回波面积小、强度大、突发性强,降雨时间较短但小时雨量大,该类型暴雨出现概率小。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1)乌东德水电站暴雨时空分布不均,年平均暴雨2.9次,最多年5次(2015年),集中出现在6~10月,7月和8月最多;两岸边坡多于河谷,大坝上游多于下游。

(2)暴雨雷达回波平均最大反射率因子41.2 dBz,极端最大反射率因子51 dBz。最大反射率因子≥40 dBz占70.6%;回波顶高平均最大值9.9 km,极端最大值15 km,回波顶高度9 km以上占64.7%。逆风区与暴雨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3)产生暴雨的主要环流形势有:500 hPa主要有高空槽、低涡、副高外围偏南气流、偏东气流和西北气流,700 hPa主要为切变、低涡和西南暖湿气流。

(4)暴雨的雷达回波类型主要分为4类:回波移动型、叠加聚合型、带状回波和局地发展型。

5.2 讨论

乌东德水电站在昆明雷达探测范围的最北部边缘,受雷达仰角和地形影响,回波失真较大,从偏北方向移来的云底高度很低的降雨回波探测误差更大,有时不能反应出完整的回波信息。因此,用小时雨强去推算降雨量时,误差很大。对流单体作垂直剖面分析时,也可以发现,坝区附近回波底高最小值约4.5 km,以下部分无法探测显示。

猜你喜欢
坝区东德反射率
利用镜质组反射率鉴定兰炭与煤粉互混样的方法解析
中红外波段超广角抗反射微纳结构的研究
商品条码印制质量检测参数
——缺陷度的算法研究
车灯反射腔真空镀铝反射率研究
路基石方爆破降低炸药消耗量研究
贵州500亩以上坝区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丰收
丹寨烧茶坝区产销有门道 坝区有活力
追忆东德美好时光
推动500亩以上坝区农业高效发展
——访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步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