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2022-10-10 08:08黄家嘉
新阅读 2022年9期
关键词:群文文本教材

社会快速发展,阅读资源更加丰富,对人们的阅读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从中小学生阅读现状来看,阅读文本单一,阅读方式零散,阅读面狭窄,提炼信息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传统语文教学以单篇阅读授课为主,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阅读水平得不到提升。

即便真的是校园霸凌事件,“打回去”也早已不是推荐的处理方式。作为被欺负和霸凌的孩子,其实也有更多更安全的处理方式。作为本来就弱势的一方,得不偿失,杀敌一百自损三千的暴力反抗可不是最优的选项。

群文阅读是在参考、借鉴有关阅读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目前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改革方向。群文阅读是指“师生以一个或多个议题为线索展开,对一组结构化文本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总结、探究提升,使得教师和学生能在集体建构中达成共识,并从中获得独特个人体验的阅读过程

”。相比于关注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单篇教学,群文阅读更为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包括分析比较能力、概括推理能力、综合抽象能力、反思批判能力等。群文阅读教学对改善当前语文阅读困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语文教师有必要在阅读教学中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打破固有思维模式,提升教研能力

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践行者和推动者,在教学面临困境、教学成绩停滞不前之时,要想方设法打破固有思维模式,大胆进行教学尝试,提升教研能力。

更新理念认知。首先,教师要了解群文阅读的核心——不是教师在单篇教学的“教”读,而是学生在多文本的构建中“会”读。也就是学生在多文本的阅读中能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在师生的相互分享、相互印证、相互评鉴中找到阅读的规律。其次,教师要做好自身角色的定位——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思维困惑的点拨者、阅读成果分享的倾听者。最重要的是,在阅读中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7 为在室温和120°C温度下实验前后微滴的形貌图.可以看出,在室温条件下,微滴滑移前后形貌基本不变;而在120°C高温条件下,微滴滑移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形.此外,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室温下树脂的形变可发生明显回弹,原因是E44环氧树脂作为热固性树脂,在刀口剪切力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在作用力释放后又回弹到原来的形状;在120°C高温下,微滴在滑移过程中不仅发生弹性变形,还有塑性变形,释放作用力后难以完全回弹,产生了永久性变形.

图10为重构流场的法向速度场,给出了一个卡门涡街脱落周期内相同时间间隔的8个相位角的速度场,同时移除了平均场。从图10中可清晰地看到圆柱绕流尾流中卡门涡街交替脱落的特性,在向下游输运的过程中先逐渐增长,然后逐渐耗散。

课内——课外。教师还可以由课内的文本精读延展到课外,注重课内、课外知识之间的互补,引导学生通过课内外文本的对比阅读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得法于课内”的基础上“得益于课外”。如群文阅读教学《孔乙己》和《阿长与〈山海经〉》,可以结合教材必读名著阅读《朝花夕拾》中《范爱农》来延展,这三篇文章分别塑造了“孔乙己”“阿长”和“范爱农”的人物形象,他们都是鲁迅笔下的底层人物:孔乙己是一个迂腐守旧又不思进取的读书人,阿长是一个迷信愚昧又善良朴实的劳动妇女,范爱农是一个不满黑暗社会又备受迫害的旧民主爱国者。教学中,可以对这几个人物展开不同角度的研读和分析,探讨鲁迅塑造底层人物的方法和特点,并结合他人的观点获得新的认知,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

比较。在群文阅读中,教师可以运用“比较”的特性来组建一类文本,让学生对这类文本中的“同”与“异”予以结构化、条理化的梳理,进而对文本的整体性和立体性有更深的感受和认知。例如,关于离别,教材中有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豁达,友情荡开了淡淡的伤离情绪,跳出了时空的限制,显得格外隽永;有岑参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不舍,平淡质朴的语言,凝结了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有李白“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留恋,诗人远离故乡,内心波涛澎湃,意惹情牵;有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担忧,不仅用“劝酒”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更有诗人难分难舍的离别愁绪。在比读中,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不同离别情绪的不同表达,从中深谙语言的精妙。

改变传统授课方法,尝试多种可能

传统语文课堂以单篇文章授课为主,群文阅读区别于单篇阅读的明显特征是打通了教材“篇”与“篇”之间的束缚,由“一篇”走向“一类”。当把一类结构上有一定相似性的文本组织起来让学生阅读时,能将学生头脑中零散的知识变为系统的知识,提高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试验材料取自漳州市引种的大花序桉优良单株,选择连续晴天2 d以上且枝条无露水时(一般在上午9∶00—10∶00左右)进行取样,剪取正处生长季节、当年生、幼嫩部分、无病虫害、芽体饱满、生长健壮的枝梢。保鲜带回实验室。

提高教学觉悟。在单篇文章授课中,最常见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主讲,学生聆听,这就难免会出现教师解读性话语过多,问题设计目标性过强,答案过于规范等问题。如何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教师提高教学觉悟。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是起到引领、指导和点拨的作用,不能用模式化的解读和分析来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相互分享来充实阅读体验和阅读实践,加深思维认知。当学生在阅读时产生思想偏差或迷失方向、陷入误区时,教师应适时点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群文阅读中,找到文本的契合点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将文本归拢在一起来构建高效课堂呢?笔者认为有几种方法。

归拢文本有效信息,构建高效课堂

课内——写作。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对一组文本的学习,精读相关语段,充分了解作家的写作技巧,总结写作规律,随堂写作、分享,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以《背影》《白杨礼赞》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后,使学生对同是写“人”的文章有一个整体认识,了解运用细节描写“正面写人”和通过托物喻人来“侧面写人”的方法,让学生适时进行片段模拟写作,通过小组互赏、互评后推选出优秀文章。这种将群文阅读教学中获得的写作经验进行迁移、借鉴的方法,不仅可以弥补学生写作中的不足,还为学生今后的写作积累经验。

课内——课内。优选教材内的文章进行组合授课,让学习以整体化的形式呈现,便于学生探索知识的系统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尝试开展群文阅读时,可以先从教材内的文章入手,提升群文阅读效果。如,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杜甫的《石壕吏》与白居易的《卖炭翁》,两首诗歌的共同点是都有一个可怜的老人——《石壕吏》中的老妇和《卖炭翁》中的卖炭翁,以这两位可怜人为一个连结点,发散学生的思维,进而挖掘造成这两位老人悲苦的根本原因。学生在课堂上品读感悟、互相分享,更能深刻体会到杜甫、白居易两位诗人饱览人民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家国情怀,在深层的共情中,内化为自己高尚的审美情操。

完善知识结构。群文阅读教学需要将多文本进行连缀、整合,并在课堂上开展一系列的阅读感知、阅读比较、阅读评鉴等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教育水平。一方面要多读书,语文教师除了要具备专业知识外,还要了解历史、哲理等其他领域的知识。只有涉猎广泛,拓宽阅读视野,才能更好地把控课堂;另一方面要讲学养,语文教师不仅要勇于站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上,还要主动学习相关群文阅读的教学理论,夯实理论基础,积极参加各种教学研讨、线上培训等,努力充盈自己的精神家园。

用比较的方法,能凸显文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不仅能增加学生对“同类事物”的认识,还能让其体会到“同中有异”的多样性,感受到深度阅读的乐趣。

整合。整合就是将分散的、零碎的部分彼此衔接,形成一个整体。但在群文阅读中,整合并不是将文本与文本之间看似分散、零落的知识点简单拼接,而是在逻辑支撑下,找到并形成知识的架构点。整合文本的形式,有文本外的信息整合和文本内的信息整合。文本外的信息整合是指对作者、写作背景、写作缘由等信息的整合,有助于学生建构起一个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识时识人识情,让学生在遇到同时代、同类型的作品时便可直接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解读,扩充知识储备。文本内的信息整合包括对内容、表达方式、情感等的整合,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某类知识点的透彻理解。

用整合的方法,不仅可以使教材文本中零碎的知识变得有意义,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张力。

迁移。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群文阅读中,迁移就是将所学的知识或掌握的方法迁移运用到其他文本的一种教学方法。迁移法搭建了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平台,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一隅三反,从读懂“一篇”走向读通“一类”。例如,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两首李清照的词,一首是饱受战争离乱之苦时期的代表作《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一首是格调清丽、浅显易懂的少女时代的作品《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在带领学生学习这两首词时,可以挑选词人创作前期与后期的作品,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进行知识迁移,从中可看出李清照作品前后期创作风格的不同,前期悠闲恬谧,后期怅惘悲凄。用迁移法,能挖掘作者因家国变迁而导致的心境变化,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妊娠期糖尿病(GDM),指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现或者发生的糖尿病,是比较特殊的一种糖尿病类型,对孕妇和婴儿的身心健康有较大的威胁,可能严重影响婴儿的身体情况和发育,并且导致孕妇并发高血压等并发症,而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早期进行有效治疗后,可以减轻糖尿病对自身和婴儿的损伤,因此,研究妊娠期糖尿病正规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对提高妊娠成功率、分娩成功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该次研究回顾调查医院内2015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总之,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无论是比较、整合、迁移或者是其他归拢文本的方法,都不应是某种方法的单独使用,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作出相应的选择,以避免教学的刻板化、模式化。

结语

语文新课标中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阅读总量有具体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不但能增加学生的阅读数量,还能训练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能更准确地提炼出主旨精髓,最终练就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

诚然,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确实值得反复吟诵熟读,“单篇阅读教学也依旧是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的最主要的途径”。但在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辅助群文阅读教学,确实能改善单篇阅读教学解读过于碎片化、授课过于单一化等问题。而且,教材中的文本,经过比较、整合、迁移后,能够为学生搭建更为广阔的感知、理解、探究的场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建构的主人。可见,以经典篇目为原点,丰富、优化阅读和教学内容的群文阅读课堂改革,是值得一线教师思考、探索和实践的。

[1]向佳薇.部编版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20.

[2]刘大伟.群文阅读的三个问题[J].教学与管理,2016(11):39-41.

猜你喜欢
群文文本教材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教材精读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