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下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策略探究

2022-10-10 12:09张淑君
学周刊 2022年30期
关键词:初高中化学学科

张淑君

(甘肃省清水县第一中学,甘肃清水 741400)

新高考的提出推动了高中各学科教育工作的改革,以化学学科为例,新高考颠覆了传统知识考查模式,形成了“一核四层四翼”考查与评价体系,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应用性更加突出,提高了对学生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要求。在此环境下,高中教师带领学生探究化学知识,应关注其整体性与渐进性,注重新旧内容、难易知识的内在衔接,建立迁移学习意识,建构系统化学知识体系,同时发展核心素养。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新高考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现状

基础教育阶段的教与学循序渐进且在本质上达成了统一,以化学学科为例,从初中到高中,教材中的知识难度明显在逐级提高,但均未脱离科学本质,始终保持着学科学习与科学探究的高度统一,是对化学的完整呈现。但初高中衔接意识不足在新高考环境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明显存在,部分教师认为初高中两阶段的化学知识相互独立,因此并不需要在高中阶段迁移运用初中化学知识内容,导致学生学习思维与内容跨度较大,割裂了学科教学整体性,造成了教与学低效的问题出现。

二、新高考下初高中化学核心素养衔接教学策略分析

(一)从宏观微观两方面展开衔接

化学知识由宏观、微观两部分组成,决定了师生在探究初高中化学知识时,必须从宏观、微观两方面出发,也意味着在落实衔接教学时,教师应从宏观、微观两方面展开。就宏观方面来说,师生应关注学科知识整体性,对初高中化学学习整体内容与目标展开分析。就微观方面来说,初高中教材中零散的化学知识点较多,且都有可能被设计为高考题目,无论发展核心素养还是解答高考试题,均要求学生对其进行系统学习和掌握,需要他们将衔接的注意力放在细节上、放在零散的每个知识点上。因此教师基于宏观知识整体,还应将零散的知识点与探究化学的微观信息衔接在一起。但是在实际环境下,由于并未形成正确的衔接教学意识,错误看待了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之间的关系,很多高中化学教师在以上两方面工作中做得都不是很好。针对该情况,分析教师意识在学科教学方面的宏观影响作用,教师应深化对自身宏观教学意识的调整。深入研讨初高中两个阶段的化学学科知识特点与学习要求,对比探究其差异与一致之处,由内而外地建立衔接意识。如在溶液部分知识中,高中注重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初中更注重对概念性知识的讲解,较少触及溶剂和温度改变下的溶解度计算,因此初高中对应内容的有效衔接,要求教师从整合此部分内容,补充溶剂、温度改变下的计算知识点,进而从宏观到微观给予学生更正确的衔接学习指导,引导他们以宏微观结合中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核心素养、新高考应对能力必然提升。

(二)立足学生思维方式进行衔接

思维水平影响着学生知识探究效率与效果,所以说,想要在新高考环境下有效培养高中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其对知识的衔接学习,必须关注学生思维方式,引导其摒弃刻板的化学思维,探寻更适合新环境、符合新高考需要的学科思维,包括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思维、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等。以后者为例,在衔接中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物质变化与运动本质,与之共同探究化学变化发生的基本条件,认知化学变化中的新物质生成与能量转化。学生科学探究思维在知识探究内容与形式的变化、化学推理等过程中得到深化,显著提升思考能力,对核心素养发展、掌握新高考可能考查的学科知识大有裨益。

纵观实际,即便核心素养教学与新高考已经被提上了日程,在当前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中,依然有部分教师忽略了对学生思维的衔接培养,一味地关注其知识认知与掌握情况,并未对“学生思维是否在衔接学习中得到了深化”展开分析,导致学生思维发展落后于知识吸收。在新高考环境下基于核心素养衔接初高中化学教学,应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在衔接中锤炼其思维能力,培养其寻找证据并推理、验证教材化学知识,在模型和变化中探索化学规律等思维习惯。在此期间,灵活运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化学分析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对知识是什么、为什么展开思考,指导他们在直观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中构建抽象化学模型,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说明各种学习方法在思维上的不同。学生思维发展环境更积极,在清晰、灵活的思维下探索化学衔接学习,核心素养持续提升。

(三)及时转变学生学科学习方式

初中与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探究难易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学生在中考、传统高考与新高考环境下需要发展的知识应用能力也存在显著区别,这均对其提出了转变学习方式的要求。也就是说,教师基于新高考、核心素养衔接初高中化学教学,应及时转变同学们的学科学习方式,组织他们根据新的思维、采取新的手段探究知识。反之,若学习方式并未跟随学习内容、知识应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学生采取简单手段探究复杂知识,他们只能实现浮于表面的学习,无法对知识达成深度认识,既无益于核心素养的发展,也很难获得应对新高考的能力。然而在当前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工作中,仍旧可见后者所阐述问题的蛛丝马迹。要对此做出改变,就要加强对学生自主预习的引领、借助信息技术翻转课堂均是不错的选择。

1.关注预习。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预习不仅能够提前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并以此提高其课堂知识探究效率,还能促进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正向发展,这均是在新高考环境下的初高中教学衔接过程中培养其核心素养的基本条件。高中化学教师在衔接教学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首先应关注其自主预习,引导学生对高中阶段的新知展开独立学习,并启发他们在预习中回忆、运用初中曾学习过的相应内容。教师可适当为学生提供一些预习材料,如体现新知信息与初中所学旧知识点的导学案等,基于旧识引入新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依托旧识设计新的问题,如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部分知识时,以初中所学体现氧化还原关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预习材料,引导学生从反应物、生成物氧化性与还原性方面分析方程式特点,使其在旧知识支持下准确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本质。要求学生在导学案预习中记录问题与困惑,为其课堂衔接学习新知解惑思维基础,培养其良好预习习惯,优化其自主学习方式。

2.翻转课堂。转变学生学科学习方式,利用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是现代基础教育环境下的常见手段,但在基于新高考、核心素养的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活动中,鲜有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翻转课堂、转化学生课堂知识探究方式与角色,这也是同学们迟迟无法有效提升核心素养的关键原因。基于此,深入探究新高考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材策略,分析及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方法,教师势必要优化对信息技术的科学运用,合理翻转课堂,如提前录制或在互联网中搜集微课教学视频,在课堂引导学生以看微课形式探究知识。作为已然具备优秀学习能力的高中生,他们的注意力并非仅仅集中在对视频的观看上,同时还能对其内容展开思考,甚至还能向教师提出问题、对视频内容提出质疑。一些核心素养本就突出的学生,还能在看微课的同时自主形成合作,参与到对微课内容的讨论中,以更加直白、易于理解的语言帮助其他同学解决“翻转”学习问题。宏观辨识、微观探析、科学探究、证据推理等核心素养不断提高,助力其对新高考知识点的深度探究,使其更胸有成竹地面对常规学习与考试生活,也为衔接教学的深度落实创造了良好环境。

(四)增强化学课堂教学趣味性

虽然思维已经较为成熟,但高中生依旧渴望能够在趣味横生的环境下探究并应用知识,教师若能在以核心素养与新高考为导向的初高中衔接教学中增强课堂趣味性,自然可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核心素养培养与衔接教学难度,轻松达成对新高考所考查学科知识点的高效讲解和应用训练。而过往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存在课堂教学刻板化、枯燥化等问题,亟待解决。要切实增强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课堂趣味性,实验、实践要素的渗透意义不容小觑。设计并向学生演示趣味化学实验,引导他们对实验现象、过程展开观察和讨论,学生随之对实验发生原理做出假设,提高验证教材化学理论主动性,为实践活动的展开创造了良好条件。而后亲身参与到实践操作中,根据假设、以小组合作或独立自主状态设计实践方案,确定实验过程,创新实验设计,科学选择实验试剂、装置等材料,再在实验过程中全面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化学数据,后对实验现象与数据展开科学分析。在“做”中验证假设并实现对知识的深度探索,学生学科实践力增强,理论知识印象与理解度提升,核心素养进一步深化,综合能力更加符合新高考要求。并且若在考试参与中遇到对应实验题目,学生可通过回忆实验经验迅速作答,以此节约答题时间,提升答题准确性。

(五)加强对高考化学真题的运用

新高考环境下优化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工作,一方面是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另一方面是为提高其在新高考环境下运用已储备知识解决实际题目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加强对高考化学真题的运用,定期组织学生做真题。在解题与分析中探索新高考化学题出题与考查规律,学生对题型特点、答题技巧、思考重点形成更确切的掌握,迅速理清题目逻辑关系,定位答题方向。将更多时间应用在对答案的检查和验证上,使学生更及时地发现错题并改正,形成纠错思维,既保证了新高考环境下答题的准确率,也再次促进了其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然而就目前来说,一些高中化学教师并不重视高考真题在衔接教学中的运用。对此,教师应加强对新高考以来各地区化学高考真题的搜集,全方位解析并运用题目。如新高考化学试题中增加了开放性、情境类试题,更加关注化学与社会、技术、环境的联系,基于此题型变化,教师可大量选择与社会热点、学科融合相关的高考化学真题,引导学生解答真题并分析蕴含在真题中的定性分析、定量比较、差量计算、极端假设、关系式分析等解题方法。教师应定期组织模拟考试活动,仿照新高考化学考试环境,依托模拟题组织学生参加模考,以高考规则要求学生,让学生提前熟悉新高考化学考试环境,培养其良好应试心态。

(六)将综合评价渗透在教学当中

评价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在新高考环境下科学调整教学策略的前提条件,因此基于新高考化学综合性特点,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将综合性评价融入其中。定期对学生学情展开评价,从进步、退后、已掌握知识、薄弱之处、思维、学习能力、习惯、态度等多个方面对学生展开评价,学生出现的知识理解与运用问题被及时发现并得到解决,同时能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更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更健康的学习与应试心态,既对其完整知识体系、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也为其迎接新高考挑战奠定了良好基础。可在实际环境中,“旧高考”影响下形成的只看成绩、只看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习惯依旧可见,教师没有对学生学情展开综合评价现象比比皆是,学生接受的学习行为调整建议、知识运用改正意见是存在一定局限的,对其在新高考环境下的学习与成长不利,对其学科素养的发展同样不利。是以,为更好地在核心素养环境下衔接初高中化学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新高考化学考查要求之间的适应性,教师必须建立严谨的综合评价体系,并严格按照此评价体系推进教学衔接与评价工作。同时,根据学生学情与教学衔接需要的变化定期调整评价体系,使其更加完善。学生在完善的被评价下实现积极的综合转变,核心素养显著提升,应对新高考的能力同步增强。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是当代基础教育环境下的学科教学与学生学习首要目标,是高中生想要迎接新高考挑战必须具备的能力、品质。而初高中知识衔接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中生化学学习质量,影响着其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高中教师在新高考环境下的化学教学工作中,应主动基于核心素养优化衔接教学,做好学生知识探究的衔接指导工作,积极培养其衔接、迁移学习思维,深入挖掘初高中化学内在联系,为学生应对新高考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初高中化学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关于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一些建议
“超学科”来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