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多元化设计与实施的探讨

2022-10-10 12:09贺彩虹
学周刊 2022年30期
关键词:双减作业语文

贺彩虹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甘肃肃南 734400)

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与延伸,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有重要作用。但从当前的教学实际看,语文作业设计方面还存在数量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问题,导致语文作业不但达不到温故知新之效,还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增加了学习负担。如何合理设计作业,开发学生的语文潜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成为语文教师思考的难题。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将“双减”政策作为工作指南,对传统机械、重复的作业形式进行改进和创新,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语文作业进行多元化设计,用新颖的作业形式和有趣的作业内容,更好地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多元化设计的原则

(一)注重基础性和发展性

作业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业设计对学生和教师都有重要的意义。学生通过作业可以消化与吸收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还可以查找学习中的不足,促进自我完善;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反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应该着重注意的地方,为优化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依据。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设计作业时要把握好“度”,所设计的作业要少而精,还要有针对性,重点突出。同时,还要注意作业设计的难度,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设计作业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思维能力。

(二)注重趣味性和生活性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动力,传统的作业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目标,忽略了作业的形式与内容,缺乏趣味性,很多学生都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做作业,并不是出于内心的喜欢与爱好,这样的作业很难让学生产生上进心,甚至还会消磨学生对学习的好感。所以,教师需要在作业形式和作业内容上下功夫,设计多元化、趣味性强、学生喜欢的作业,即使教师不去督促,学生也会积极主动地完成,把自主完成作业当成一种习惯。知识源于生活,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还要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作业完成中感受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习生活中的语文,并将语文运用到生活中。

(三)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

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只靠课堂上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随着“双减”的推行,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作业观,将传统的抄写性、记忆性的作业变为实践性和创新性的作业,让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积累经验,锻炼能力,陶冶情操。此外,在作业形式上,教师要不拘一格,不设定标准答案,多设计开放性和选择性的作业内容,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使作业能更好地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作业设计,以学生的视角去思考语文问题,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深化教育改革,取得教学相长的效果。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多元化设计的实施策略

(一)立足课堂教学,设计基础作业

学习语文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学生成长的必经之路。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语文知识的教授,还要关注社会发展,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调整教学方法,科学设计语文作业,让学生学习实用的、与时俱进的语文知识,为后续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生的语文基础不扎实,总是好高骛远,以致事倍功半。教师要立足课堂教学,有目的地设计基础性的作业,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提高知识储备量。初中语文重在基础,教师设计的作业要能突出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既要有动笔的写作训练,也要有语言运用训练,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字词消化作业,将作业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按照喜欢的方式记忆字词,并通过自主默写或选词造句等方式进行自我检验,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教师还可以定期开展检测,引导学生进一步查缺补漏,构建起语文知识网络,促进其语文思维的完善与提高。教师要立足于文本教学设置整体感知作业,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文本内容进行复述或书写学习感受,升华阅读情感,在参与中获得新知。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优美的散文和激情澎湃的诗词,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现成的资源为学生布置诵读作业,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或背诵自己喜欢的文段,充分感受作者的语言之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价值观。教师还可以设计语段赏析作业,让学生品评自己喜欢的语段,找出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之处;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训练,优化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立足学生实际,设计分层作业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一刀切”的作业设计形式,全体学生采用统一的作业内容和作业标准,忽视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差异性,令作业设计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甚至还出现了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认真落实减负的相关要求,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设计分层作业,使作业可以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获,有所得,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分层作业的目的是给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练习,在应用过程中应避免形式化,杜绝为了分层而分层,只有真正把握好学生的特点,才能提升分层作业的高度,淡化学生间的横向比较。

科学、合理的分层是实施分层作业的前提。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多观察学生,与学生多交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等,综合各方面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把语文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划分为A 层次;把语文基础一般,具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学生划分为B 层次;把语文基础薄弱,缺乏学习主动性,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划分为C 层次。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个层次划分对学生保密。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标准和作业任务。对于A 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减少其基础性的作业量,多设计一些提高性、综合性的作业内容,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突破自己;对于C 层次的学生,教师要以巩固语文基础知识为目标,多设计一些基础性的作业,同时还要控制好作业的数量与难度,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增强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对于B 层次的学生,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既要重基础,又要重能力提高,在基础作业练习上还要多设计一些提升类的作业内容,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使他们可以快速成长,缩小与A 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

(三)立足语文实践,设计开放作业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应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最终归宿。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适当减少学生“写”的作业,增加学生“做”的作业,借助语文实践活动设计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在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完成作业练习,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初中生思维活跃,在学习中经常会产生一些奇思妙想。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生的这一特点,创新作业形式,根据课文特点设计绘画作业,将语文教学与美术学科相联系,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课文描绘的情境用图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对于一些情节较为丰富的课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文意绘制绘本,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再现课文情节。学生在绘画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会迸发出很多创新的火花,将语文作业变成一幅幅艺术作品。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具有较强的情节性和趣味性,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课文为学生设计表演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自由结组,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再现课文的内容,这样的作业形式既会让学生感到新鲜,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表演中会融入课文的意境中,站在课文角色的角度去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有助于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初中语文涉及的很多古诗词已经被现代人改编成了歌曲,教师可以将语文作业与音乐元素相结合,为学生推荐优秀的音乐作品,用音乐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古诗词。在学完课文后,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为学生布置配乐朗诵的作业,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乐曲,伴着音乐旋律有感情地朗诵,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丰富内心情感。

(四)立足信息技术,设计创新作业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作业相结合,既能拓展作业的效果,还可以增加作业的内涵,引导学生完成富有创造性的作业,有助于激发其创新意识,减轻学习负担。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为学生布置课外拓展,让学生从网络中搜集和课堂教学知识相关的信息与素材,开阔学生的视野,训练学生思维的开放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并将其制作成课件,作为课堂教学资源向学生展示,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又能有效地深化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利用班级共享平台上传课前预习的导学案,让学生对照导学案完成课前预习作业。遇到难点时,要鼓励学生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解决问题,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微课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为作业设计做出了积极贡献。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的形式布置作业,让学生获得耳目一新的感受,既能够直观地感知作业内容,又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线上作业,让学生在线上完成,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后台实时掌握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利用交互平台对学生作业进行一对一的批改与辅导,实现因材施教。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分层作业设计相结合,为学生设计“自助餐”式的作业,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划分为基础作业、提高作业和拓展作业三大模块,并将它们上传到班级共享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进行选择,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还可以向更高层次的作业发起挑战,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五)立足学生生活,设计趣味作业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也是语文学习的最终归宿。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趣味性的作业内容,让学生走进生活、享受生活,激发学生对语文、对生活的热爱。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比如有的教师过分追求生活化,将超过学生实际水平的生活资源设计到作业中,使语文作业失去“语文味”,偏离语文教学的目标;还有的语文教师在作业中设计了一些虚构的生活资料或者生活情境,这样会误导学生的思考,令其产生认知冲突。所以,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新课标精神,强化学生的语言感知水平,引导学生追求生活的意义,更好地学习和应用语文知识,从心理上减少对语文作业的抵触情绪,以作业改革为支点撬动教育改革,使教育“返璞归真”。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作业设计形式,让学生在语文作业中占据主体地位。在每天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到家中,向父母讲述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用给家人讲故事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也可以和家人分享自己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喜欢的句子和情景,这样既巩固了课堂所学,又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要为学生布置观察类的作业,让学生每天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还可以增加学生对生活的热情,久而久之,记录生活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节日为学生布置表达情感的作业,引导学生自制卡片抒发对亲人的真挚情感,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关爱,成为一个有爱的人。教师还要为学生布置一些生活实践类的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开展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为学生提供运用语文知识的机会,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让学生真切体会语文学习的价值。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的语文作业应当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结合教学与学生实际,对语文作业进行多元化设计,用新颖的作业形式和丰富的作业内容,更好地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同时,还要借助信息技术,拓宽作业资源,让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既能收获知识,又能感受快乐,真正实现“双减”的目标。

猜你喜欢
双减作业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