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体验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2-10-10 12:09黄生明
学周刊 2022年30期
关键词:体验式数学知识情境

黄生明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黄羊实验小学,甘肃武威 733000)

在新课改背景下,体验式教学应运而生。从体验式教学的内涵来说,主要是教师依据“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的结果,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以课堂主人的身份,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并在这一过程中完成知识建构。与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相比,体验式教学模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个体的独特性、自主性和生成性,更加关注知识的经历过程,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构建,并促进数学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真正落实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

一、体验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的现状研究

第一,对体验式教学重视不够。新课程理念下,体验式教学契合了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数学核心素养落实的关键。但在调查中发现,一方面,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小学数学教师依然束缚在应试教学观念中,不仅没有认识到体验式教学的价值,而且误认为体验式教学会浪费课堂时间,难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当前的教学能力无法满足体验式教学的要求。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开展。

第二,体验式教学目标模糊。在构建小学数学体验式课堂时,唯有设计出符合小学生实际情况的体验式教学目标,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但是在调查中发现,由于部分教师对体验式教学内涵理解得不够深刻,或者束缚在滞后的教学理念中,缺乏理论和专业指导,设计出来的体验式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不相符,致使学生的探究学习目标较为模糊。

第三,教学手段无法突破传统模式的限制。教学过程主要是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体验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科学选择体验式教学手段。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教师常常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依然束缚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下,难以真正实现体验式教学的价值。

第四,教学情境不科学。在新课改背景下,创设教学情境是开展体验式教学的最佳手段。但是在实际操作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一,教学情境“泛化”。教师不管知识点难易与否,即便是学生能够轻易理解的问题,也要创设教学情境。其二,教学情境单一。主要是教师在设计体验情境时,长时间固定使用某一种或某几种教学情境,使得学生的新鲜感下降,难以保证学习效果。其三,教学情境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常常忽略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致使所设计的数学情境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难以达到体验式教学的价值。

第五,教学评价制约体验式教学的开展。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构建与体验式教学模式相契合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价值,不断推动体验式教学的完善和发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过分关注教学评价的甄别性与选拔功能,常常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忽视了学生在体验学习中的具体表现;同时,教师在体验式评价时,过分关注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情况、态度转变等,这种批评式的教学评价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开展。

二、体验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合理确定体验式教学内容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材是唯一的参考标准,教师基本上都是按照教材内容安排教学方案、确定教学内容。如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已经涵盖了数学课本上的所有知识,并进行了全面的讲解,数学教学内容看似比较完美,但却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面对这一现状,在开展数学体验式教学之前,教师必须要结合体验式教学的内涵以及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将数学教学内容与体验式教学的特点进行有效的结合,并指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特点、实际生活等。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确保数学课堂上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

(二)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

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情境是体验式学习的核心,充分发挥特定情境的魅力,促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体验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建构,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真正落实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为了发挥教学情境在体验式学习中的价值,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情境。

首先,创设操作式的体验情境。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思维来源于实践操作,如果将两者之间的固有联系人为地割裂开来,忽视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实践运用,就会制约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基于此,在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要尊重“思维与实践操作”的关系,结合教学内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带领学生开展动手实践操作、观察、模仿和实验,最终在数学实践的具体操作中,体验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成以及数学知识的发展,最终在这一过程体验中建构数学知识,促进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其次,创设生活化的体验情境。数学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联系紧密,不仅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将回归生活。同时,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在认识新鲜事物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依赖于形象思维。基于此,在开展体验式教学时,教师应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数学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深层次挖掘,寻找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契合点,创设出具有生活化气息的教学情境。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促使学生在直观的感官冲击下,体验数学知识、探究数学知识,最终在体验中完成数学知识的高效构建。

再次,设计游戏化的教学情境。为了彻底改变小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教师在设计体验式情境时,还应尊重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其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喜欢游戏的天性,根据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科学融入一定的数学游戏,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数学游戏情境中,引导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验式学习中,最终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三)亲历知识生成和发展过程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同时,小学数学新课改也明确要求: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亲历知识生成和发展,最终在体验感知中完成数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优化体验式教学时,应立足于小学生内心的强烈求知欲望,为其创造知识探究的机会。一方面,自主探究过程要让学生切实体验到再创造的乐趣。在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下解放出来,结合教学内容给小学生设计出与其认知发展区相契合的自主探究任务。接着,指导小学生围绕探究的任务,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思考、探究和再创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的身份不再是数学课堂的主导者、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作为组织和引领学生探究知识的引导者、组织者、鼓励者,促使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并在探究中体验到更多学习的快乐,逐渐建构起更加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开展合作探究,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个人的独立思考,还要通过合作探究,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完成数学知识的建构,并激活自身的数学思维。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探究任务,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按照5-8 人为一个小组的标准,将全班学生科学、合理地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指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结论”的过程,达到体验式教学的目的。

(四)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存在于现实之中,最终也将回归生活,成为解决生活问题的最终手段。基于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开展体验式教学时,应带领学生走出数学课堂,在数学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最终实现数学学习的升华。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体验式教学时,应结合所学的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合理设计和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借助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促进理论知识在数学实践中的转变,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也真正强化了数学学习体验。另外,教师还要设计具有实践性的课后作业。课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也是学生内化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的关键。在全面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在实施体验式教学时,教师应对课后数学作业的方式进行优化和改进,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实践调查等。如此,不仅丰富了数学课后作业的形式,也促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作业中,提升自身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观察能力,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真正实现了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

(五)优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具有极强的导向性、激励性作用。基于教学评价的价值,为了更好地促进体验式教学的开展,教师必须要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进行优化和改进。一方面,关注过程性评价。为了促进体验式教学的开展,教师在优化教学评价时,不能只局限于数学课堂学习的结果,还应关注学生的知识探究过程,将学生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情况、获得的知识、思维发展等都纳入教学评价中。另一方面,教师还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导向,优化教学评价。为了最大限度地促进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开展,小学数学教师在优化教学评价时,还应结合学生在知识探究过程中的表现等,努力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借助语言激励等方式持续强化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其更好地参与到下一轮的体验式学习中。

(六)规避误区强化体验式教学效果

体验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专业素养、课堂驾驭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教师在实施体验式教学之前,必须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加强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真正把握体验式教学的内涵,以便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除此之外,为了强化体验式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实施体验式教学时,还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避免情境设置不当。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数学教师在实施体验式教学的时候,常常面临着情境设置不当的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设计体验情境的时候,常常忽视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只是凭借自己的经验设计教学情境,或者直接从网络上下载现成的体验情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所设计的体验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导致学生无法很好地参与其中,严重制约了情境体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第二,避免合作流于形式。在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中,合作交流也是很重要的手段。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为了切实保障体验式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必须要避免形式化的合作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任务之前,应全面考虑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特点等,确保其与学生的认知发展区相契合,否则就会制约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另外,为了确保合作体验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教师还应合理控制合作交流的时间,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合作和交流时间,还要引导学生避免无效的讨论等。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体验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依然存在教学“形式化”的现象,严重制约了体验式教学价值的实现。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必须要尊重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内容,结合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合理确定体验式教学内容,科学组织体验式情境,引导学生自主与合作探究知识,积极开展数学实践、优化数学教学评价等,不断提升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开展效果。

猜你喜欢
体验式数学知识情境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