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声乐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2022-10-10 12:09
学周刊 2022年30期
关键词:声乐新课程音乐

邱 亮

(甘肃省秦安县第一中学,甘肃秦安 741600)

在新课程教育背景下,高中声乐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而对高中声乐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和研究,是为了探索出提升声乐教学有效性的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吸纳更多的声乐知识,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以此促进高中教育的整体发展。以下将对高中声乐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性教学策略等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声乐教学的现状

声乐教学作为音乐学科的重要内容,对音乐教学的整体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而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和教师对新课改的理念尚未形成准确的认识,所以高中声乐教学现状并不乐观。首先,教师采用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并未考虑学生之间存在的客观差距;其次,学校、教师和家长,甚至是学生自身,都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将学习精力放在了文化课程的学习中,忽视了声乐教学的重要作用;最后,教师的干预性强和学生的自主性弱是造成声乐教学效率和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一些教师没有充分理解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二、新课程背景下提升高中声乐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开启全面调查研究,分析学生嗓音特点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高速阶段,这一时期他们的生理特征具有较大的不同,尤其是在嗓音方面会表现出更加明显的差异性。基于这一特征,要想构建高效的声乐课堂,教师须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准确分析学生的嗓音特点。为了提升声乐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随机检测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声色条件,并对学生的嗓音特点进行分析,据此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嗓音训练计划,让学生在具有个性化和层次化的教学指导中锻炼声乐技巧,提升音乐能力。而且,在这种训练模式下,学生的嗓音不易受到损伤,他们参与训练的热情也会有所增强。不过,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存在误解,认为要想实现学生群体的整体发展,就必须制定统一的目标和教学方案,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指导下,一些教师既没有全面分析学生生理条件的差异性,也没有据此制定教学方案,致使学生获得的教学指导与自身条件不相符合,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质量。

对此,教师应秉承个性化教学理念,在开展教学或训练活动之前,通过跟踪式调查研究的方式分析学生的嗓音特点,将其以数据的形式记录下来,作为后续教学的资源和参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嗓音特点制定差异化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适宜的教学措施和指导策略中增强声乐学习兴趣。同时,在实施个性化方案时,教师也要随着学生在训练中的改变而不断调整方案中的内容,保证该方案在任何时间段都能为学生的声乐训练助力,从而促使学生以更加高涨和饱满的情绪展开学习,并能在个性化的教学指导中保护声带,开发声乐潜力,以此促进声乐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关注基础技术训练,夯实学生音乐基础

声乐教学是一个具有极强系统性和专业性的体系,只有把握声乐教学的基础,才能真正提升声乐教学的有效性,构建起系统性和专业性的教学体系。为了夯实学生的音乐基础,教师可以关注和重视基础技术训练,制订详细的技术训练计划,按照声乐包含的不同技术要点,设计点对点的基础技术训练方案,引导学生开展基础练习,促使他们在练习中摸索窍门和技巧。此外,教师要随时观察和记录学生在技术训练中的具体表现,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具体要点,使学生以更加科学和专业的方法锻炼发音和吐字技能。然而,在当前的高中声乐教学中,部分教师存在急功近利的错误心态,在课堂教学中直接引入声乐素材,让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而在没有全面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背景下,高中生很难通过模仿和练习掌握正确的声乐技巧,这容易降低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甚至对学生的声带造成损伤,从而严重影响高中声乐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为了让学生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教师可以在全面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和声乐教学标准的前提下,重点关注基础技术训练,全面解读高中声乐教材中包含的基础知识,将基础技术要点进行分类和规划,针对同类型的技术要点采取相同的训练策略,帮助学生探寻学习声乐的技巧和方法,让他们能够利用科学专业的方式展开训练,而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也能在层次化的指导下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增强学习信心,并在声乐课堂中投入更多精力。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在完成阶段训练后,通过班级交流会展示自身的训练情况,在有效的互动和沟通中,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由此,有效化的高中声乐课堂就能构建起来。

(三)引入多种音乐素材,丰富声乐教学内容

声乐教学内容指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音乐素材,如果教师能够引进多样化的素材,那么学生就能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收获丰富的体验和感悟,而且多样化的音乐素材也能为课堂增添别样的色彩。因此,为了丰富高中声乐教学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入多种音乐素材,根据中西方音乐学界对声乐的分类,搜集和整合各类别代表性的声乐作品,将它们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和资源,让学生在种类繁多的音乐资源中学习多种声乐技巧,促使他们在学习声乐知识时体会到不同音乐素材的表达形式、韵律节奏和思想内容,这有助于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大部分音乐教师在开展声乐教学时,往往以高中音乐教材中的资源和素材作为教学内容,没有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变通,也很少引进相关的课外资源,这就导致声乐课堂中呈现出内容单一化的状态,而在单一的教学内容的影响下,学生无法体会到声乐教学的乐趣,也很难拓展知识视野,以至于声乐课堂的效率无法得到提高。

从上述问题出发,为了改善教学内容单一化的问题,教师可以在遵循教学标准、掌握学生声乐基础的前提下,通过线下音像店、线上音乐资源平台,引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音乐素材,并建立音乐素材资源包,供师生在课堂教学以及课后欣赏使用,让学生接触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声乐资源,以此达到开发学生声乐潜力、提升声乐课堂有效性的目的。此外,在多样化资源的支持下,学生对于声乐技巧的掌控能力能够得到加强,能够从不同的音乐作品中获取不同的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音乐能力,由此学生的声乐技能会更加熟练,他们的音乐素养也能逐渐得到增强。

(四)创建声乐学习小组,创新课堂组织形式

声乐课堂的组织形式指教师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它对声乐教学的实际效果有较大的影响。而在新课改背景下,自主化和合作化的课堂组织形式逐渐成为教师的追求目标,其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声乐技巧,也能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音乐作品。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为了创新课堂组织形式,教师可以创建声乐学习小组,从学生感兴趣的音乐类型、真实的音乐水平等方面入手,指引学生展开科学化的分组,让学生在自主化和合作化的课堂组织形式中突破学习难关,共创高效学习模式,由此,学生的声乐技能和音乐素养就会不断提高。但是,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理念存在一定的误解,他们虽然会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合作讨论,但这种合作模式具有极强的随机性和不规范性,在这样的课堂组织形式中,学生既不能提高学习效率,也不能增强学习自主性,这就违背了新课程标准对音乐教学的要求。

为了建设新课标背景下的新型声乐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建设声乐项目小组的方式创新课堂组织形式,布置学生感兴趣且具有挑战性的声乐训练任务,鼓励他们搜集、整合和分析声乐知识,助力学生们展开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促使他们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锻炼声乐技能、增强学习效果。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各小组展示自己的项目化学习成果,让学生通过陈述研究成果、演唱音乐作品等多种形式,在班级内展开交流和共享,为音乐课堂注入新鲜血液。这样,高中声乐教学就会具有蓬勃的发展动力。

(五)开设编创教学板块,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是当代高中生的发展方向,也是声乐教学的重点目标,如果教师能够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那么高中生就能实现自主创新的目标。所以,为了提升高中声乐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通过开设编创教学板块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以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让学生结合课内学习的基础声乐知识,创作出具有新颖性和音乐性的声乐作品,帮助学生找寻到有效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将课堂中学习的声乐知识应用于编创音乐作品中,从而使学生向着创新发展的道路迈进。然而在现阶段的高中声乐课堂中,一些教师还没有透彻地理解新课标的理论和思想,往往沿用传统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中多以“理论讲解+教师示范”的形式展开教学,既没有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也没有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创新,这就在无形中禁锢了学生的思想,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践行和落实新课改的教育理念,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开设编创教学板块,对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进行鼓励,如定期举办音乐编创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编创声乐素材,同时也要引导他们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促进不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使学生在多元思维的启示下,增强创造性思维。而教师创设的自主编创教学板块,也能助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促使高中生掌握独立编创音乐作品的技巧和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组织课堂鉴赏活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是高中音乐课程教学的最终培养目标之一,而在声乐课堂教学中,鉴赏活动是培养和增强学生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新课程教育背景下,为了培养高中生的音乐素养,教师可以组织课堂鉴赏活动,利用多媒体或者智能影音设备,展示不同类型的声乐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韵律、节奏以及体现出的意境等不同的要素,让学生体会和感知音乐素材中包含的美感,并进一步深入音乐素材的内部探索其内涵和本质。另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模仿优秀声乐作品的韵律节奏等特征,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和色彩的作品,从而增强他们创作音乐美的能力。然而在当前的高中声乐课堂中,一些教师更加关注自己如何去教,而不是学生如何去学,所以在课堂中通常都以教师的视角呈现音乐素材中的美感,既没有创建专门的鉴赏课程,也没有引进以学生为主体的鉴赏活动,在这种主观性极强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得不到提升,声乐教学的效果也难以得到提升。

针对学生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不足的问题,音乐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组织鉴赏活动,精心选择鉴赏活动中所需要的素材,尽量选择具有典型性和丰富美感的作品,让学生在自主分析、合作讨论等环节中体会到音乐素材中体现的美感,以此培养他们主动发掘、深入分析审美元素的能力,从而使学生通过鉴赏活动有效提升音乐素养。

(七)开展声乐表演活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综合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为声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高中声乐教学中,为了增强高中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开展声乐表演活动,为学生搭建表演舞台,引导他们将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表演活动中,给予他们实践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加扎实地掌握音乐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在表演活动中增强临场应变能力、实践能力、人际协调能力等,以此实现综合发展的目标。但是在现阶段的声乐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执着于“教”的方式,而没有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锻炼声乐技能,以至于学生的综合能力较为薄弱。

为了彻底脱离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让学生实现综合发展的目标,教师可以在结合教材的基础上,展开具有高度实践性的声乐表演活动,精心选取活动主题,设计完善的活动流程,为学生提供实践和锻炼的时空条件,以此驱动学生提高自身的表演技巧和音乐能力,从而增强高中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高中音乐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阶段的重要艺术科目,它对于高中教育的整体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为了推动音乐课程中声乐教学的创新发展,培养高中生的综合素质,高中音乐教师要秉承针对性、自主性和合作性等原则和理念,对教学方法、课堂形式、教学内容等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学生能够在优化的教学模式中不断提升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进而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声乐新课程音乐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