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做好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2022-10-10 12:09
学周刊 2022年30期
关键词:班委管理制度育人

宋 刚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金安苑学校,甘肃张掖 734000)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但是现阶段小学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一些疏漏,班级文化建设整体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导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效力不够显著。为此,小学班主任应当深化和明晰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综合考虑班级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精神文明发展需求,从班级生活的各个层面切入,渗透创新的班级文化建设理念,从而健全小学班级文化体系,切实发挥文化和环境的育人功能。

一、小学班主任做好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班级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班级文化主要包括班级内部成员共有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思想态度,是班级内部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复合体。小学班主任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可以形成具有教育性、趋同性和长期性的良好文化形态,给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升精神品质搭建桥梁。然而现阶段很多小学班主任都把精力放在教学和成绩管理上,没有将班级文化建设当作一个关键的育人板块来抓,致使小学总体育人水平有所下滑。经过小学育人情况分析以及大量理论和实践调研可以发现,小学班主任做好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班主任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有效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小学生的正确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意识尚未完全形成,在日常的班级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错误行为,这不仅会扰乱班级秩序,也不利于学生自身行为准则的有效树立。小学班主任建设班级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从班级管理和学生需求出发,改良和优化班级管理制度,在班级管理中渗透人性化管理思维,重点强化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技能。在这一背景下,学生会逐步形成热爱班级、遵守规则的集体观念,从而有效规范自身的日常行为习惯。

第二,班主任做好班级文化建设,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思想价值观的正向发展。小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正处于最关键的塑造时期,班级文化生活对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发展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小学班主任可以将班级文化建设作为主要载体,同步营建班级物质环境和思想教育环境,如设立班级文化角,号召全体学生参与教室的设计和装点等,这些管理形式兼顾学生个性品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和培植,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从而在浓郁的班级文化气息中得到心灵的滋养,进而促使思想价值观的正向发展。

第三,班主任做好班级文化建设,有助于教学和育人活动的高效开展。班级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是对校园文化的补充,是在校园文化基础上做出的细化和拓展,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和主体性。学校育人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班级文化的支撑,班主任要想激励和鼓舞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需要依托和谐的班级文化。小学班主任在新时期的班级文化建设方面投入更多心力,一来可以促进优良班风和校风的形成,二来能够提高小学生对班级制度文化的认同感和践行积极性,这样班主任和学生在教育、学习活动中的配合将会更加默契,从而有助于教学和育人活动的高效开展,以达到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和德育修养协调发展的教育目标。

二、小学班主任做好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班主任践行师德引领,把控优良班风建设方向

小学生大都具有强烈的向师心理倾向,班主任自身的文化素质、精神面貌、师德师风等,对班级文化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具有较大的榜样和引领作用。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工程的统筹设计师,在新时期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必须践行师德引领,从而把控优良班风建设方向。基于班主任师德引领的班级文化建设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班主任应坚持以平等、关爱、包容的思想构筑班级文化基底。班主任在通过师德引领塑造优良班风时,必须树立平等、关爱、包容等思想。从平等思想来说,班主任需要摒弃师生之间严格分明的等级观念,教学之余可以多融入学生群体,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悉心听取和采纳学生提出的有建设性的班级管理意见,以提升学生对班级文化和生活的归属感。从关爱思想来说,班主任必须致力于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学习和生活困难,如课后可以经常为学生辅导功课,组织绩优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帮扶基础层学生。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班主任可以为他们争取助学金,从而让所有学生都能体会到班级生活的温暖。从包容思想来说,班主任应当适当包容学生的小错误,当学生犯下错误后,班主任先不要严厉地训斥学生,而是应先让学生反思一下自己犯错的原因,然后再用平易和蔼的态度向学生讲解所犯错误的危害性,这样学生内心深处对班主任的畏惧心理便可以得到缓解,从而在班主任的循循善诱下自觉改正错误,进而获得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第二,班主任应用自身的师德营造正向的班级文化底色。师德引领班级文化风尚,需要班主任以身作则,树立有形的文化典范。如在日常教学中,班主任可以向学生展示自身丰富的文化底蕴,在知识讲解中引入课外趣闻故事和生活案例,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要耐心、精准地加以解答,教学中时不时应用典故、民间俗语和习语等,这些都能给学生做出良好的文化示范,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充实文化储备。再者,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班主任也要通过师德行为向学生渗透文化教育,如在每周升旗仪式上,班主任可以和学生一起庄严肃穆地行注目礼、唱国歌,在校园劳动中率先拿起工具,为学生做劳动技能的指导示范等,这些都能渲染热情、乐观、积极的班级文化底色,彰显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二)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建立民主化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管理制度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可分割的板块,班级文化是对校园文化的补充,那么班级管理制度也需要在学校制度基础上加以细化,班主任在具体执行时,应当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带领学生建立民主型班级管理制度。基于班级文化建设的管理制度细化策略如下。

第一,开展意见问卷调查,制定民主化班级日常管理制度。一般情况下,小学班级大都现有一套日常管理制度,但制度细则不够贴合文化建设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管理意见问卷调查的方式,建立新的民主化班级日常管理制度。实际开展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将现有的日常管理制度作为基础编制意见调查问卷,在调查问卷中列出现有的制度条例,并在每个制度条例后面设置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满意度等级调查选项,然后留出意见反馈栏,用于学生表述自己对班级管理制度条例的改进和完善建议。意见调查问卷编制完毕后,班主任就可以把问卷调查表打印和发放给学生,发动学生完成调查问卷的选项,并为班级日常管理制度条例的优化积极献言。之后,班主任回收学生完成的意见调查问卷,计算统计出学生对各项现有管理制度条例的满意度,整理学生在反馈栏中填写的改进意见,把满意度低于60%的制度条例摘录出来,专门开展一堂班会课,将汇总的管理制度改进意见展示出来,组织学生投票选出自己较为满意的改进意见。最后师生共同拟定全新的班级日常管理制度,打印出来张贴在教室的显眼位置,这样班级制度文化势必更民主、更规范、更精细,在这种环境下,遵守日常管理制度也会成为学生的自发行为。

第二,实行班委公开选举,制定班级管理调岗和轮岗制度。班委成员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往班委的组织结构基本由班主任自行决定。班主任往往倾向于选择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这不利于民主型班级管理制度的建成。基于这一现实,班主任可以实行班委公开选举,鼓励所有热爱班级、具有优势特长、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毛遂自荐参与班委选举,让学生自主编写选举演讲稿,阐述自身的能力优势以及未来能够为班级文化建设做出的贡献,由其他学生投票、班主任公开唱票,从而组建出受到拥护的班委队伍。与此同时,班主任还应当试行班级管理调岗和轮岗制度,调岗主要是在已经成型的班委队伍中,每周选4 至6 个成员互换岗位,以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从而使所有班委成员都能熟悉其他岗位的管理职责。轮岗制度主要针对在班委选举中落选的学生,班主任编制好轮岗表,每天指派几名学生协助不同班委成员开展岗位管理工作,轮岗完毕后鼓励学生写管理体验报告,这样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班级管理,从而形成互相理解、积极配合、协同创新的班级发展文化。

(三)立足学生个性发展,营建特色化班级文化环境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同步打造,班主任在着手落实时,必须立足和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从教室的陈列布置入手,组织学生共同参与营建特色化的班级文化环境,从而激励学生的创新创造精神,让班级文化中充满学生的个性风采。班级文化环境营建举措如下。

第一,组织学生建设教室“天然氧吧”。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利用班费购置一些绿植种子、秧苗等,组织学生通过合作在互联网资源库中查阅科学的绿植栽种技术,然后和其他学生一起动手培植盆栽植物。班主任还可以号召学生把家中的绿植带到班级中,在教室内形成“天然氧吧”,从而使教室环境绿意浓浓,营建亲近、喜爱大自然的班级文化环境。

第二,组织学生建设班级风采展示区。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可以把学生在校运会和文艺汇演中的表现照片冲洗出来,张贴在风采展示区的墙壁上,还可以张贴学生的优质手抄报、各种竞赛奖状。在建设风采展示的陈列区时,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展示亲手制作的创意美术手工艺作品如泥塑、剪纸、风筝等,以及科学实验模型如太阳能小车、风向标模型和地球仪模型等,使学生的个性风采在班级文化环境中得到充分释放,以激励学生锐意进取和发明创造。

第三,组织学生建设班级“图书角”。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可以购置一个书架摆放在教室一角,利用每学期的班费购买优质书籍,不断充实图书角资源,同时鼓励学生把日常读到的书籍、刊物等补充到图书角,指导学生合作编制一份图书索引,按照读物的类型和内容条分缕析地做好记录,以方便学生快速查阅到自己需要的读物。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在图书架旁边设置读物推荐栏,并准备一些空白的便签贴纸,让学生每次读完一份读物,都为该读物写一句推荐语,或把读物中的名言警句摘录到便签贴纸上并标明出处,然后贴在读物推荐栏上,这样也能营建蕴含快乐阅读氛围的班级文化环境。

(四)紧扣实践育人导向,开展多样化班级文化活动

小学班主任要想落实高质量的班级文化建设目标,必须始终紧扣实践育人导向,将班级文化和实践教育相衔接,策划丰富的实践活动,这样一来能够增强班级文化的建设效果,二来也能在实践中引领学生感悟优良的文化思想,从而确保学生知行合一,以更高的价值取向持续修身立德。基于实践育人的班级文化活动开展措施如下。

首先,班主任应当将班会课作为班级文化实践活动开展的主要平台。每节班会课开展之前,班主任可以提前策划公布班会活动主题,给学生创造搜集班会主题周边资料的机会。如在传承红色精神的主题教育班会课开展之前,班主任就可以提前公布主题班会的开办背景、目的和活动内容,发动学生在课下使用互联网搜集红色革命史料、照片、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等等,然后在班会课上让学生通过讲红色故事、观看革命影视剧等方式吸纳红色文化精神,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积淀更丰厚的班级文化内涵。

其次,班主任在开展实践性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时,可以策划主题辩论赛、演讲会、小品表演等多种活动形式,如劳动主题、团结友爱主题、维护班级荣誉主题等,让学生合作拟定活动计划、排演活动节目。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再组织学生交流共享收获的文化思想,这些都可以助力学生积累班级文化建设经验,在实践中拓宽学生的精神文明发展通道。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应加紧做好新时期的班级文化建设工作,不但可以有效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也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思想价值观的正向发展,还有助于教学和育人活动的高效开展。为此,班主任应该践行师德引领,把控优良班风建设方向;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建立民主化的班级管理制度;立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营建特色班级文化环境;紧扣实践育人导向,开展多样化的班级文化活动,从而为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和建设班级精神文明提质增效。

猜你喜欢
班委管理制度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换位思考·民主协商·和谐发展
——“班服风波”折射出的带班理念
换位思考·民主协商·和谐发展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终极班委”诞生记
西点军校严格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