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健康视角的中小学班级辅导策略的研究

2022-10-10 12:09杨逢阳
学周刊 2022年30期
关键词:辅导工作辅导心理健康

杨逢阳

(甘肃省甘谷县西关中学,甘肃甘谷 741200)

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以班级为单位加强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一、基于心理健康视角的中学班级辅导的意义

(一)班级心理健康的辅导是现代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阶段,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在起步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体系。最初学校只针对少数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展开相应的辅导工作,并且是由学校政教处或者专业的心理机构来进行,没有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应担任矫正学生心理问题的职责,还需要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好地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在中小学班级辅导中,教师不应该仅仅关注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还需要关注班级整体的心理素质特点和发展规律,这是现代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班级辅导能够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团体优势

团体是个体的集合,是一个由个体构成的完整的系统,个体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团体的特征。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年龄、学习进度、文化水平基本一致,而且几乎面临着相同的学习问题和心理问题。学生们在进行交流时,通过分享自己的经验、喜忧、成长问题等,能够发现与其他人拥有极为相似的处境,从而有助于班级和谐关系的建立,同时能够让学生尽快融入群体之中,学会换位思考,更全面地考虑问题。由于团体的整体性较强,能够对个体产生较大的支配力,通过团体的变化,能够更加容易地使个体发生变化。通过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建设,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班级的认同,从而提高辅导的有效性。

除此之外,学生的归属感也在班级中得到了体现,通过参与更多的班级活动,学生加强了彼此之间的相互交流,能够了解并认同他人的想法,使自己快速融入班集体中,真正成为班级的一部分,这对于班级辅导的顺利展开具有积极的意义。班级环境的创设,能够打造一个较为真实的社会情境,有助于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心理状态得到积极改善。

二、基于心理健康视角的中学班级辅导的策略

(一)创建健康的班级心理环境

1.教室氛围创设。教室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主要场地,因此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学生的成长情况和学习特点,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指导,打造具有班级特色、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例如,在教室的左侧墙面打造“每周明星”栏目,学生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丰富自己的知识面等形式,成为班级的“学习小明星”,激励其他学生努力学习,形成积极健康的竞争意识。在教室的右侧墙面,教师可以打造“独特的我”栏目,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如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等,并定期进行更换,让全班同学的特长都能够在积极和谐的班级展示中获得进一步提升,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与学习热情。教室后方的黑板报上,教师可以创设“我的心情”栏目,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画笔来表示自己的心情,方便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展开有针对性的班级辅导工作。三个栏目的相互配合,能够进一步提升级班级辅导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造和谐的班级环境。

2.师生和谐关系建立。首先,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建立交流和沟通的渠道,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在班级中获得教师的尊重、鼓励,能够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心理诉求,从而加强班级辅导的有效性。其次,教师可以在班级辅导中,引导学生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的观念,与他人共同努力,以获得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扩充。学生通过与他人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感染他人,从而提高整个班级的心理健康状态。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学习小组的方式,将学生划分为以四人为单位的学习小组。在小组分配时,教师应该注意搭配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水平、个性发展和智力开发情况,使每个小组都能反映出整个班级的精神风貌,帮助学生在合作中不断进步,并通过小组竞争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竞争意识。

(二)实施积极的班级心理辅导

1.教师团队引导。在班级辅导中,教师只有具备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才能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当教师表现出积极自信、乐观进取的状态时,能够充分感染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心态。因此,教师应该不断进行自我心态的调整,向学生传达正能量。学校也应该积极加强对教师团队的建设,帮助教师塑造健康的人格。学校还应邀请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帮助其他教师开展班级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制定班级辅导的正确心理健康目标,提供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为提高班级辅导的有效性提供帮助。

2.加强学生参与。为了实现有效的班级辅导,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班级交流活动中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让学生在积极乐观的班级活动中体会到愉悦和放松,使学生能够获得别人的尊重与认同,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中去。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在班级辅导中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目标,加强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提高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同时改善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可以通过每周的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记录自己学习的新知识和进步的程度,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获得他人的鼓励和赞扬,从而形成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和奋发进取的学习精神。

3.家庭共建。为进一步提高班级辅导的有效性,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与家长共建和谐的教育环境。教师应该与家长多沟通交流,为和谐家庭的氛围提出建议和对策,减少亲子之间的隔阂,引导家长用全面和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的进步与成长。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家长会和班级亲子活动等机会,为家长提供一些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为班级辅导效率的提升提供帮助。教师可以邀请一些优秀学生家长讲述自己的教育经验,并与家长分享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提高家长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关注,让家长成为班级辅导的重要推动力。

(三)融合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

1.专门课程。专门课程指正式纳入学校教学规划的课程,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班级辅导的有效性,教师应该通过专业的心理知识指导、心理问题引导、心理品质培养,建立起系统化的心理课程辅导。心理辅导课程包括多种形式,如情境重现、行为训练、角色扮演等。其中,行为训练可以加强学生对不良行为习惯的认知,使其形成正向的心理状态,并借助集体形式锻炼学生的交往能力、思维能力和注意力等,让学生在科学的指导下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助力班级辅导工作的顺利开展。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观摩人物心理状态的变化,推测事情发展的方向,感悟其中蕴含的心理健康知识,达到班级辅导的基本目标。

2.学科教学。课堂教学是班级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师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能够提高班级辅导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原理,对课堂内容进行设计,帮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应对学习难点,并创造性地寻找新方法处理自身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同时提高课堂的效率和班级辅导质量。教师应该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心理水平,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诉求和心理诉求打造良好的教学内容,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在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方法等。在进行学科辅导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坚持顺应性、协同性和渗透性的原则,以便学生更好地适应辅导方式,从而达到提升学习效率的目标。

3.课后辅导。教师在学生的课后辅导中也可以通过多方面的心理健康辅导加强班级辅导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与兴趣爱好设置辅导的具体内容,通过游戏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有益的游戏活动能够投射出参与者的内心活动,这种辅导方式与中小学生的年龄阶段相适应,既能够舒缓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便于教师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基于心理健康视角的中学班级辅导的注意点

(一)发展与预防相结合

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的班级辅导应该关注学生本身,结合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情况,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加强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工作。班级辅导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和身心成长特点给予帮助,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同时教师也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尽可能减少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风险。班级辅导中,教师应始终坚持超前性和发展性的原则,不能一味使用补救方式解决已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加强对每个学生的管理,既从整体的高度实施班级辅导,又能切实关注到每个学生,以达到心理健康发展与心理健康问题预防的完美融合,从根源上杜绝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

(二)集体辅导与个体辅导相结合

教师在进行班级辅导时,应该在进行集体辅导的过程中,注重对个体学生的辅导。教师应该针对班级学生存在的类似的心理健康问题展开引导工作,在中学阶段,学生共性的心理问题包括性别差异、学习压力、考试焦虑、升学压力、异性交往等,教师不应该回避这些问题,而应通过班会课、小组讨论、团体活动、知识讲座等各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诉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班级心理辅导的出发点和目标就是提高全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全班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心理问题时,教师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关爱学生的成长,尤其是学习进度较慢、品行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该采取乐观、积极、热情的态度,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帮助,并愿意在教师的指引下不断完善自己,例如部分学生可能因为父母离异、早恋或者学习成绩差等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此时教师可以通过一对一交流、交换心理日记、家访等形式,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状态的自我调节,从而矫正不良心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三)避免辅导走向功利化、形式化

当前班级辅导过程中,出现了“功利化”和“形式化”的现象,基于此,教师要始终恪守职业道德,并牢记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和规律,避免让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更不能将班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看作一种疾病,进行医学化的诊断和治疗,让学生对心理健康辅导产生恐惧心理。否则,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下的班级辅导就无法起到帮助学生改善心理状态的作用,还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四、结语

班级辅导工作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教师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构建完善的人格,形成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打造和谐轻松的班级氛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为学生未来的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辅导工作辅导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对文化馆做好群众声乐辅导工作的建议研究
新时期文化馆在群文辅导工作中的价值作用探讨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