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观察*

2022-10-11 01:52吴爱华宋师光王利朋司小婷
光明中医 2022年19期
关键词:体征复发率鼻炎

吴爱华 袁 敏 宋师光 王利朋 司小婷

过敏性鼻炎,又名变应性鼻炎,是过敏原作用于特应性个体引起的以I型变态反应为主,以喷嚏、流涕、鼻痒、鼻塞等为主要表现的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其发病与家族史、粉尘接触史、药物过敏史、哮喘病史、环境烟草烟雾、水泛滥、装修、花粉过敏等因素相关[1]。目前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多认为此病发生发展过程由多种炎性细胞(辅助T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及细胞因子(IL-4、IL-5、IL-25、IL-33等)参与。过敏性鼻炎易合并哮喘等多种疾病,且容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西医治疗以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等为主,虽见效较快,但安全性差、不良作用较多,因此从中医角度诊治过敏性鼻炎值得进一步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中医科2017年1月—2019年10月过敏性鼻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治疗组50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9~63岁,平均(34.87±10.23)岁;病程1~8年,平均(3.74±1.65)年。治疗组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20~64岁,平均(35.04±11.65)岁;病程1~10年,平均(3.86±1.78)年。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天津)》[2]。有个人或家族过敏性疾病史,打喷嚏、清水样涕、鼻痒、鼻塞等症状具有2个或以上(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在1 h以上);鼻黏膜可见苍白、水肿、鼻腔水样分泌物;至少一种变应原和/或血清特异性IgE呈阳性。

1.3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耳鼻喉科学》[3]中相关标准制定,符合肺脾气虚型表现。①发作时主要表现为鼻痒、喷嚏频频、清涕如水、鼻塞,呈阵发性,具有突然发作和反复发作的特点;②伴随症状有恶风自汗,咳嗽痰稀,食少纳呆,四肢困倦,少气懒言,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或淡胖或边有齿痕,脉沉细。

1.4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为18~65岁;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

1.5 排除标准合并有鼻窦炎或其他鼻黏膜病变者;合并严重哮喘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病变、血液病等严重疾患或精神病患者;年龄在18 岁以下或65 岁以上者,或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近1 周内已使用其他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中西医药物者; 已知对该临床试验药物过敏者。

1.6 剔除与脱落标准研究过程中因依从性差或发生各种意外情况等原因导致中途退出者;资料不完整影响整体判断者;无法完成6个月随访者。

1.7 治疗方法对照组依照2004兰州会议标准使用西药:轻度口服氯雷他定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030)10 mg,每日1次;中重度口服氯雷他定片联合曲安奈德鼻喷雾剂(南京星银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360)鼻腔喷入,每个鼻孔各1下,每日1次[4]。治疗组予中医综合疗法:经验方脱敏止嚏方结合中药洗鼻治疗。脱敏止嚏方基本组成:炙黄芪30 g,炒白术15 g,防风8 g,乌梅15 g,银柴胡10 g,辛夷10 g,炒苍耳子10 g,细辛5 g,麻黄5 g,蝉蜕15 g,甘草6 g,补骨脂10 g,益智仁10 g。有明显畏寒者,加附片5 g;有口苦、咽干者,加黄芩10 g,玉竹15 g。每日1剂,分早晚2次水煎服。②中药洗鼻方组成:辛夷10 g,细辛5 g,灵芝30 g,菊花10 g,苍耳子10 g。水煎600 ml,每日1次,放入青岛洁必康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JBK-XB-I电动洗鼻器冲洗鼻腔。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分别于治疗的第1天、第28天填写症状、体征评分表,并于治疗后6个月用电话随访等方式统计复发率。

1.8 观察指标①症状: 流涕、喷嚏、鼻塞、鼻痒。见表1。②体征: 鼻黏膜色泽及水肿情况、鼻甲肿胀程度等。见表1。症状与体征的计分评判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于2014年颁出的《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4]。③复发率: 分别在治疗完成后的6个月进行随访,以电话随访为主,了解患者是否复发及复发时症状体征等情况。

表1 过敏性鼻炎症状 体征积分表

1.9 疗效标准将2组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相加的总分进行对比。按照以下计算公式进行疗效判定。改善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结果改善率≥66%为显效,改善率在 26%~65%为有效,改善率≤25%为无效。另外,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为痊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症状积分2组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症状积分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过敏性鼻炎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分,

2.2 体征积分2组患者治疗前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28 d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2组过敏性鼻炎患者治疗前后体征积分比较 (分,

2.3 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为84.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过敏性鼻炎患者疗效比较 (例,%)

2.4 复发率治疗结束6个月后随访,复发率比较,治疗组为50.00%,对照组为71.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复发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过敏性鼻炎患者复发率比较 (例,%)

2.5 安全性评价观察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

3 讨论

目前现代医学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首先是药物治疗,包括组胺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肥大细胞稳定剂,此外还有白三烯抑制剂,通过降低血清中的SIgE、TIgE等的浓度,抑制炎症反应,改善鼻腔通气状况[5]。另外,特异性免疫疗法能通过促进机体产生封闭性IgG抗体,抑制活性物质释放以及迟发性超敏反应,从而改善过敏性鼻炎症状[6]。

过敏性鼻炎属中医学“鼻鼽”范畴,又名“鼽嚏”“鼽鼻”“鼽水”等。刘河间曰:“鼽者,鼻出清涕也”。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曰:“夫津液涕唾,得热即干燥,得冷则流溢,不能自收。肺气通于鼻,其脏有冷,冷随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涕不能自收”。中医学认为,该病病位在鼻,涉及肺脾肾等脏腑,其发病根本为正气亏虚,邪气乘虚入侵,发为此病。正气亏虚表现为肺卫气虚、脾胃亏虚、肾阳亏虚等多个方面,外邪以寒邪、风邪为主。此病易反复发作,故治疗时应遵循“发时标本兼顾,平时扶正固本”的原则,发病时标本兼治,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为先,在益气温阳的同时,予散寒疏风、通鼻窍等治疗。未发病时依据中医“治未病”原则,根据体质不同,予扶正补虚等治疗,以固本培元、减少复发。发病时除应用中药内服外,还可应用针刺、穴位埋线、刮痧拔罐等多种疗法[7-9]。本研究应用经验方脱敏止嚏方内服结合中药鼻冲洗治疗过敏性鼻炎。脱敏止嚏方中黄芪、白术、防风3味合用以扶正固表,此为玉屏风散,为治疗鼻炎的常用方剂。王杨等[10]对应用玉屏风制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服用玉屏风制剂治疗过敏性鼻炎更有效(P<0.001),证明玉屏风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明确。经验方中乌梅、银柴胡、甘草和防风含过敏煎之意,有散有收,补泻共用,解表和里,固本祛邪。麻黄、细辛宣肺解表,二药并用,散寒、宣通力强, 且二者可通过抑制血清LTC4的产生及调节THI/TH2平衡等途径发挥抗过敏作用[11],有效改善鼻塞等症状。有明显畏寒者,是兼有阳虚之象,可加附片5 g,温阳散寒,取麻黄细辛附子汤之意。辛夷、苍耳子,辛散风邪,温通鼻窍。蝉蜕疏风宣肺,同时有抗过敏作用[12]。过敏性鼻炎病程较长,久病及肾,故加补骨脂、益智仁以补肾,兼能收涩止涕。全方共奏扶正固本、散寒解表、宣肺通窍之功。笔者临床发现,鼻炎发生与三阴经的关系尤为密切,故本方中玉屏风散入太阴,麻黄、细辛入少阴,乌梅入厥阴。兼有热象者,可见口苦、咽干等,加黄芩10 g,玉竹15 g。中药洗鼻方由辛夷、细辛、灵芝、菊花、苍耳子组成,可益气扶正、疏风通窍、清利头目。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脱敏止嚏方内服与中药洗鼻相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减少6个月复发率并减轻复发时症状,且该治疗未引起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表明该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猜你喜欢
体征复发率鼻炎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鼻炎高发季,常见的种类和症状
滴香油治过敏性鼻炎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病人体征缓变监护方法
糖皮质激素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
欢乐堂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