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宣教在抽动宁颗粒治疗抽动障碍患儿中的应用*

2022-10-11 01:52单丽伟
光明中医 2022年19期
关键词:服药依从性护理人员

单丽伟

抽动障碍是青少年、儿童时期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目前临床上选用抽动宁颗粒给予抽动障碍患儿治疗获得较理想效果。但该病病程较长,患儿需长时间服药治疗,但因患儿年龄较小,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且多数家属缺乏疾病知识认知,因此患儿依从性、家属配合度均相对较差,疾病总体控制效果往往欠佳[2]。既往研究显示,在慢性疾病治疗,尤其是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患者治疗期间强化健康教育,对患者依从性提高、疾病治疗总体效果提高等均具有重要意义[3]。本研究主要探讨抽动障碍患儿药物治疗期间强化健康宣教的具体措施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100例2018年3月—2020年3月进入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和治疗的抽动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纳入患儿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开展研究。对照组患儿50例,性别:男26例,女24例;年龄:4~11岁,平均(6.41±1.18)岁;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5年,平均(2.64±0.48)年;家属年龄:23~57岁,平均(33.15±3.26)岁;家属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7例,中专或高中18例,大专及以上25例。观察组患儿50例,性别:男27例,女23例;年龄:4~12岁,平均(6.48±1.15)岁;病程最短9个月,最长5.2年,平均(2.69±0.41)年;家属年龄:24~59岁,平均(33.20±3.20)岁;家属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8例,中专或高中17例,大专及以上25例。纳入者病程、年龄、家属情况等一般资料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4]中抽动障碍诊断标准;年龄在4~12岁;接受抽动宁颗粒治疗;入组前3个月内未使用过抗精神失常类药物治疗;家属认知、沟通、理解等能力正常;家属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知情研究目的及方法前提下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无法用其他疾病进行解释的不自主发声和抽动;同时伴有其他严重并发症;过敏体质,对所用药物过敏;存在认知障碍、精神性疾病;有肝、心、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接受抽动宁颗粒(生产企业为江苏江阴天江制药,批准文号:国药监注[2001]325号)治疗。年龄在8~12岁患儿,口服药物1.5剂/d,早、晚各服药1次;年龄在4~7岁患儿,口服药物1剂/d,每日早、晚服药1次,均是使用100~200 ml温开水冲服,持续服药时间为3个月。

1.3.2 护理方法治疗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加强与患儿、家属进行积极沟通和交流,给家属详细讲解患儿治疗期间开展积极护理干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口头介绍相关疾病知识、治疗措施、药物使用方法等,并将相关疾病及健康知识制作成小册子,发放到家属手中,指导其进行阅读;护理人员给家属讲解并适当演示患儿治疗期间相关科学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治疗期间行健康宣教强化干预,措施及内容具体如下:灵活选用多样化形式开展健康宣教。家属教育:①护理人员首先对家属的文化水平、认知能力、健康教育需求等进行全面评估,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宣教内容,开展面对面教育。主要讲解疾病发生原因、临床症状、治疗及护理措施、预后性等相关知识,让家属明白患儿的异常行为举动源于疾病,指导家属当患儿出现相关症状时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并采取正确方式帮助患儿逐渐纠正。②将疾病、健康知识等制作成PPT,运用多媒体开展健康教育。患儿教育:①年龄偏大患儿采取直接面对面讲解方式。选择通俗易懂语言给患儿讲解相关症状出现原因,使其能够正确认识身体抽动属于一种病态表现,告知患儿通过治疗能够得到改善,不用过度紧张和焦虑,帮助患儿减轻心理压力。年龄偏小患儿采用图画配合口头讲解方式开展教育。护理人员选择大灰狼作为形象,生动表示疾病,然后给患儿讲解大灰狼来源(病因)、危害性(症状)、自我保护措施(治疗)等。②通过模拟游戏方式开展教育。组织患儿参与疾病防治方面的模拟游戏。护理人员事先做好疾病发作、服药、护理等情境模拟,让患儿在参与游戏过程中加深疾病认知。③积极鼓励并引导患儿与他人友好交流、合作,指导其接纳同伴。指导患儿通过腹式深呼吸等方式进行放松训练。④选用木头人等简单有效方式对患儿进行自控能力训练,或者指导患儿参与具有创造性的活动,训练其注意力集中能力。完善健康教育内容:①健康宣教疾病知识除包含病因病机、治疗措施等外,还包含危害性、预防措施、护理措施、行为训练措施等。②用药指导除讲解抽动宁颗粒的使用方法外,还详细讲解药物成分、相关药理学知识、功效等。给家属详细讲解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教会其学会自查不良事件。嘱咐家属定期带患儿入院复查,定期进行病情评估,以便能够及时对治疗方案进行合理调整。③心理干预注重构建良好亲子关系。教育家属,家庭是患儿疾病治疗的主要场所,对患儿的异常表现应避免冷暴力、大声斥责,应耐心、宽容对待患儿,给予其更多的呵护和照顾。通过适当教育方式使患儿能够保持稳定情绪,进而降低症状出现频率。④生活指导。护理人员嘱咐家属尽量为患儿创建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日常生活中多给予患儿精神安慰和鼓励,主动与患儿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和蔼、友好、耐心态度帮助患儿改善心理状态,避免其精神过度紧张。年龄偏大患儿可进行疾病知识普及,选用正强化法帮助其提高自制力,选用消退法帮助其纠正不良行为。饮食上,患儿应坚持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清淡饮食,忌食过甜、膨化、油腻生冷等食物。

1.4 观察指标①自制调查问卷评估家属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内容包含病因病机、治疗措施、药物治疗作用、不良反应、预后、日常护理措施等。满分为100分,得分>84分为完全知晓、84~59分为部分知晓,<59分为未知晓,健康知识知晓率=(完全知晓+部分知晓)例数/总例数×100%。均对患儿一位主要照顾者进行评估。评估时间为干预实施前、实施后。②采用李韵等[5]文献中用药依从性问卷评估患儿药物使用依从情况,具体包含4项内容,分别为服药次数、服药时间、药物剂量、是否坚持,各项均行Likert 4级评分,总评分范围是4~16分,得分高表明依从性好。③总疗效评估。治疗前、后通过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测评量表[6]评估患儿症状积分,总积分越高,表明患儿症状越严重。通过疗效指数评估病情总体控制效果。(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疗效指数。疗效指数较治疗前降低≥90%,判定为临床控制;疗效指数比治疗前降低60%~89%判定为显效;疗效指数降低30%~59%,判定为有效;疗效指数降低未超过30%为无效。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比较干预前,2组家属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评估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家属健康知识知晓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家属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家属干预前后健康知识知晓评估结果比较 (例,

2.2 2组患儿服药依从情况比较行健康教育前,2组患儿服药依从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儿依从性各项内容评分均明显高于教育前,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干预前 后服药依从性评分比较 (分,

2.3 2组患儿药物治疗总体效果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症状总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药物治疗总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抽动障碍患儿症状通常表现为不自主、反复性多个或一个部位肌肉快速抽动及发声抽动,同时存在诸多行为及心理问题,对患儿性格发展、生活、学习及社会适应能力均产生严重影响[7]。药物联合行为训练治疗可使患儿病情得到良好改善,但同时配合科学心理干预和健康宣教,提高家属及患儿的疾病知识认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对疾病总体控制效果、治疗后康复效果均产生明显影响[8,9]。

在中医学中,抽动障碍被纳入“肝风证”“慢惊风”等范畴,治疗应坚持健脾祛痰等原则[10]。抽动宁颗粒均有良好益气健脾、清热祛痰、柔肝息风等功效,因此用于抽动障碍患儿临床治疗表现出良好效果[11]。患儿服药依从性也在疗效提高中发挥重要作用。常规健康宣教主要通过口头讲解方式进行教育,形式单一,内容有限,教育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12]。强化健康教育将教育干预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中,以受教育对象实际情况为根据,灵活选用多元化形式开展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并掌握教育知识,促进其健康知识掌握度切实得到提升[13,14]。唐洪兴等[15]文献指出,强化健康宣教可有效帮助患者纠正错误认知及行为,并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科学思维方式。在抽动障碍患儿药物治疗期间加强健康宣教干预,护理人员以家长、患儿不同特点为根据,患儿方面通过模拟游戏、图画教育等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家属方面通过面对面讲解、多媒体宣教等方式进行教育,干预针对性明显提高,保证不同层级家属、患儿教育需求得到良好满足。健康教育内容方面,在常规知识宣教基础上,还注重给家属及年龄偏大患儿讲解疾病的危害性、有效预防及自护措施,帮助家属及患儿能够了解更多疾病知识,改善其负面情绪和精神压力,使家属和患儿均能更好维持稳定情绪参与治疗。健康知识认知度的提高能够有效提升患儿及家属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其自护能力,保证患儿服药期间能够获得更好照顾,提高服药依从性,进而确保药效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提高疗效。加强健康宣教还重视给予家属更加全面、深入的心理干预及用药、饮食指导,保证家属能够良好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减轻患儿痛苦。通过加强生活指导,使家属能够为患儿治疗创造更好的环境,提升患儿生理和心理舒适度,使其能够更好地配合服药,进而保证疾病获得更好控制。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期间加强健康宣教后,该组家属健康知识知晓率、患儿服药依从性评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均明显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从该结果可知,加强健康宣教后家属能够更好掌握相关健康知识,可有效帮助患儿提高服药依从性,保证药物治疗取得更理想效果。

综上所述,选用抽动宁颗粒给予抽动障碍患儿治疗过程中,同时加强健康宣教能够明显提高家属健康知识认知度,保证患儿治疗期间能够严格遵医嘱服药,进而提高疾病控制效果。

猜你喜欢
服药依从性护理人员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门诊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依从性的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服药不能猛仰头
服药不能猛仰头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服药不能猛仰头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