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路径干预对急诊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22-10-11 01:52陈小花
光明中医 2022年19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穴位脑梗死

陈小花 万 云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感觉异常等神经功能异常,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危害患者身心健康[1]。脑梗死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主要由于血行不畅,血瘀内阻,气机不通,使经脉闭塞导致中风,临床干预应以清热活血、滋阴息风为主。中医护理路径干预严格依据患者病情和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工作流程,促使护理更加规范、标准[2]。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急诊脑梗死患者中采取中医护理路径干预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7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52~74岁,平均年龄(65.98±3.24)岁;病变部位:基底节区病变24例,脑叶病变23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65.94±3.21)岁;病变部位:基底节区病变27例,脑叶病变2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获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脑梗死西医诊断符合《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3]中相关标准;中医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风诊断标准:患者伴肌肤不仁、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舌红少苔或苔黄、脉弦数;发病时间在48 h内;患者知晓本研究,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伴肝肾功能不全者;严重精神障碍者。

1.3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向患者讲解脑梗死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保持住院环境舒适安静,避免强烈的声光刺激;指导患者行早期腕、髋、踝等关节被动、主动训练。观察组采取中医护理路径护理:(1)入院时。详细讲解临床路径的目的、优点,了解患者护理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2)住院期间。①辨证饮食。依据患者中医证候不同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给予痰热内结者白萝卜粥、莲子粥等益气、健脾通络食物;予以气虚血瘀者黄芪桃仁粥、鸡肉、萝卜等食物;给予阴虚风动者麦芽、百合莲子薏苡仁粥等养阴清热、理气食物;予以风痰火亢者菊花、冬瓜、山楂等清热泻火食物。②穴位按摩。选择患侧上肢内关、合谷、肩井等穴位,下肢足三里、阳陵泉、承山、昆仑等为主穴,并随证加减,风痰火亢、阴虚风动证型加太阳、太冲等穴位;气虚血瘀、痰热内结型加外关、大椎、风池等穴位。各个穴位按摩2~3 min,注意手法轻柔、力度适中,以患者耐受并感到酸麻为宜,1次/d。③情志护理。多与患者情感交流,指导患者看电视、看书等,行深呼吸放松训练,15 min/次,1次/d。④艾灸疗法。选取曲池、风池、大椎、太溪等穴位,将点燃的艾条放置于穴位上,调整温度后固定,每处穴位艾灸10 min,1次/d,5次/周。(3)出院指导。给予患者针对性生活指导,依据身体情况行八段锦、太极拳等保健操,协助进行穿衣、进食等日常生活训练,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分休息和睡眠。干预2周。

1.4 观察指标比较2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负性情绪和护理满意度。(1)干预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从感觉、语言、共济失调等15个条目评价,总分42分,得分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严重[5]。(2)干预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价,包括上下肢屈肌协同运动、伸肌协同运动等50个条目,采用0~2分3级评分法,总分100分,得分与运动功能呈正相关[6]。(3)干预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表(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包括修饰、进食、穿衣等10个项目,满分100分,得分高则生活能力高[7]。(4)干预前后采用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患者健康问卷(PHQ-9)评价患者抑郁情绪,包括自杀意念、愉快感丧失等9个条目,采用0~3分评分法,总分27分[8];采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评价患者焦虑情绪,包括紧张、易激怒等7个条目,采用0~3分评分法,总分21分,得分高则负性情绪越严重[9]。(5)于干预后运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调查患者满意度,包括护士工作能力、护理服务态度等19条目,用5级评分(1~5分)计分,分值范围19~95分,分为非常满意(≥77分)、满意(58~76分)、一般满意(39~57分),不满意(≤38分)[10]。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2 结果

2.1 2组患者NIHSS FMA BI评分比较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NIHSS FMA BI评分比较 (分,

2.2 2组患者PHQ-9 GAD-7评分比较观察组干预后PHQ-9、GAD-7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PHQ-9 GAD-7评分比较 (分,

2.3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疾病康复。中医学认为脑卒中主要是由于内风上扰、气血营卫虚弱,兼受外邪,造成肢体阴阳不平衡,临床干预应以调和气血、舒筋活络为主[11]。常规护理以护理人员为主导进行基本的生活照护,相关措施缺乏系统性、针对性,难以满足患者多样化护理需求,护理效果欠佳。

中医护理路径干预以患者为中心,制定更加详细的护理方案,更加有预见性、有计划地进行护理工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BI评分高于对照组,PHQ-9、GAD-7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中医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改善急诊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减轻不良情绪,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提升护理满意度。在急诊脑梗死患者中采取中医护理路径干预,患者入院时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制定规范化、标准化护理方案,使护理工作由被动观察变为主动实施,避免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住院期间给予患者针对性饮食施护,可满足个体化营养需求,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为病情恢复提供良好基础。内关具有宽胸理气、疏通经络之效;合谷具有定痛止痛、清热解表之效;肩井具有祛风通络、行气止痛之效。针对以上穴位进行穴位按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达到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的目的,加快运动功能恢复[12]。艾灸可促进血液循环,重建神经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中医护理路径干预还注重患者心理状况变化,给予针对性情志干预,能够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使其保持情绪稳定,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路径干预应用于急诊脑梗死患者中,能够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改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提升,从而获得更高的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穴位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脑梗死怎样治疗
夏季穴位养心
喝酒之前揉穴位保肝护肝
“足底穴位袜”能养生?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