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伴腹泻临床观察

2022-10-11 01:52
光明中医 2022年19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支气管黏膜

仇 怡

支气管肺炎是儿科门诊、病房最常见的疾病,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咳嗽、咳痰、伴发热,甚至出现胸闷、气急气促、呼吸困难、鼻翼煽动;典型的临床体征主要为肺部听诊闻及固定的湿啰音[1]。部分支气管肺炎患儿在病程中可能会出现腹泻、呕吐、脱水等胃肠道功能紊乱问题,其发生率为25.0%~52.9%[2],这不仅影响患儿本身肺炎的疗效,甚至会加重病情,从而导致患儿家长更加紧张以及焦虑。

若在肺炎治疗过程中,出现上述的胃肠功能紊乱情况,西医治疗继续肺炎的常规治疗方案,另外多选择蒙脱石散止泻、益生菌调节胃肠功能、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对症处理,若考虑存在感染性腹泻的情况,根据粪便培养以及药敏试验调整抗生素治疗,但有时效果不满意,导致病情迁延不愈。而中医治疗遵循整体论治、辨证分型,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往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单一治疗方案。故鉴于此,本研究对于采用醒脾养儿颗粒辅助改善儿童支气管肺炎伴腹泻的症状,展开观察以及分析此种治疗方案所能取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在武进医院儿科病房收治的支气管肺炎伴腹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1例、治疗组31例。2组患儿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及病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2组数据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支气管肺炎伴腹泻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诊断标准

1.2.1 纳入标准所有入组病例均需符合《儿科学》[3]支气管肺炎的西医诊断标准;且伴有腹泻(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出现呕吐、发热,伴大便次数增多,粪便性状可为稀水样或蛋花样或夹有少许黏液,实验室检查粪便常规正常,潜血阴性,轮状病毒阴性),其中医诊断标准符合脾气虚证。

1.2.2 排除标准①治疗前服用过益生菌、蒙脱石散、锌剂、中成药等止泻药物的患儿;②既往有消化道畸形以及慢性疾病的患儿;③对此次研究药物过敏的患儿;④家长拒绝参加此次研究的患儿。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支气管肺炎常规治疗方案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加用妈咪爱(厂家: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20037,规格1 g/袋)口服,用法:2岁以下儿童,每日1~2次,1次1袋;2岁以上儿童,每日1~2次,1次1~2袋,用40℃以下温开水或牛奶冲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醒脾养儿颗粒(厂家:贵州健兴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5425,规格2 g/袋)口服,用法:1岁以内,每日2次,1次1袋;1~2岁,每日2次,1次2袋;3~6岁,每日3次,1次2袋;7~14岁,每日2次,1次3~4袋,温开水冲服。2组患儿在治疗期间的饮食以米汤、粥面为主,清淡饮食,严重者暂停奶类喂养。疗程为7 d。

1.4 观察指标治疗期间,研究者详细观察以及记录患儿每日的大便情况(包括大便性状、次数)、呕吐情况、进食情况、发热(体温有无波动,是否在正常范围)以及全身症状的改善或加重情况。

1.5 疗效判定标准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4]。见表2。

表2 疗效判定标准

2 结果

2.1 2组患儿腹泻改善 体温恢复正常 呕吐停止时间比较治疗组在腹泻改善、体温恢复正常、呕吐停止时间方面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支气管肺炎伴腹泻患儿腹泻改善 体温恢复正常 呕吐停止时间比较

2.2 2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

表4 2组支气管肺炎伴腹泻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 (例,%)

3 讨论

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中,腹泻是常见的伴随症状,一旦发现,需及时积极治疗。若腹泻日久或急性腹泻,支气管肺炎伴腹泻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极可能会造成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低血糖、酸碱中毒、脱水,甚至休克,危及到患儿的生命安全。究其原因,可能有如下情况:①有研究发现发病年龄小是一个独立因素[5]。由于小年龄患儿有其特殊的生理特点,比如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免疫屏障功能偏薄弱,故比较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比如小儿的消化系统也处在发育过程中,还没有健全的消化系统功能,故这些病原体所释放的各种毒素容易造成肠黏膜糜烂、甚至出血,从而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出现障碍,故患儿会出现一系列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6,7]。②应用抗菌药物是另一个独立因素[5],即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抗菌药物会破坏小儿正常的肠道菌群,导致肠道菌群出现紊乱,从而抑制多糖发酵机制[8],导致渗透性腹泻[9]。另外,抗菌药物会造成患儿胃肠道菌群失调[10],导致条件致病菌过度繁殖,产生过多的毒素,影响肠黏膜正常功能,导致腹泻症状的发生;此外,抗生素直接损害肠黏膜,致机体消化吸收代谢功能的下降,导致吸收障碍性腹泻。③引起肺炎的不同病原体产生的毒素对肠黏膜的影响也不同,比如诱发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其产生的痰液中存在一些有害物质,若小儿吞咽痰液进入胃肠中,会刺激胃肠黏膜,引起胃肠功能紊乱[11,12],甚至会影响食欲。④另外,抗菌药物应用的种类越多、使用疗程越久,对肠黏膜的影响越大,那么腹泻症状出现的几率也会越高。

中医理论提及“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与大肠在生理上有密切关系,即肺气清肃下降顺利,则机体气机调顺,津液布散正常,有利于大肠正常传导、糟粕正常下行[13]。两者在病理上亦有联系,若外邪犯肺,发为肺炎喘嗽,肺气郁闭、肃降失职,累及大肠,传导失司而致泄泻。小儿脏腑娇嫩,“肺常不足”,若肺咳日久,肺气虚弱,气虚不摄,腑气不固,亦致泄泻。另外小儿“脾常不足”,正因为这一生理特点,也导致了小儿的病理特点基础常常表现在脾胃运化的虚实方面。若肺病日久,则会出现“子盗母气”,导致脾气运化功能失调,大肠传导糟粕功能失常,可致泄泻[14]。由于“脾胃为后天之本”,泄泻患儿脾胃运化失司,虚而及肺,肺脾气俱虚,卫外不固,若再感外邪,可加重病情,迁延不愈。基于“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15]的理论,本研究认识到顾护脾胃对于治疗小儿泄泻尤其重要,在生理、病理中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故针对此类患儿,中医治法以健脾渗湿止泻为基本原则,故本研究选择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脾气虚型的泄泻。

醒脾养儿颗粒的组方简单,但各有特色,其中一点红健脾止泻,为君药;毛大丁草清热止呕,健脾消食和胃,宣肺止咳,体现出“肺脾同治”的思想;蜘蛛香消食健胃,理气活血,止痛止泻,与毛大丁草共为臣药,加强君药的功效;佐以山栀茶清热止泻[16]。四药合用,共奏健脾调胃化湿、渗湿固肠止泻之效[17],因此小儿服用醒脾养儿颗粒后,泄泻、呕吐等症状随之消失,病情得到缓解。药理研究发现,在醒脾养儿颗粒的成分中,一点红和马大丁草均含有微量元素锌,可以起到解痉止泻的作用;另有研究报道,醒脾养儿颗粒不仅可以提高胃肠黏膜表面对毒素的吸附作用,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从而可避免毒素对其造成的损害[16,18];还可以调整胃肠道平滑肌的收缩作用,维持肠道菌群微生物的平衡[16,18],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缩短病程。

本研究表3的结果提示,在腹泻改善方面,治疗组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在呕吐症状消失方面,治疗组的时间比对照组消失快;同时治疗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可见醒脾养儿颗粒可以明显修复患儿的胃肠功能,消除患儿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并大大地缩短了肺炎治疗疗程。表4的结果提示,在治疗有效率上,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这提示了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伴腹泻治疗中,醒脾养儿颗粒的临床疗效是比较显著的。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发现,患儿在服用醒脾养儿颗粒时,对其口感比较喜欢,比较容易接受此药的口味。

因此,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意见,如果在支气管肺炎治疗过程中,患儿出现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情况,临床儿科医生可以优先选用醒脾养儿颗粒,不再仅限于蒙脱石散、益生菌等药物。但由于研究的病例样本数偏少,证明力度可能还不够,然而根据本研究结果,醒脾养儿颗粒还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支气管黏膜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腭部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修复补片修复硬腭黏膜缺损的疗效观察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脓毒症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前瞻性研究
益生菌与常规抗病毒治疗联用对小儿轮状病毒感染疗效及对机体胃肠功能的影响观察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后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促进术后康复的效果
三伏天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
鼻中隔手术穿孔并发症的防范和病理评估
系统化护理对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价
肠道与艾滋病
患了支气管扩张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