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结合呼吸训练对稳定型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2022-10-11 01:52刘栋强陈雨燕朱烨芳邱秀芳
光明中医 2022年19期
关键词:稳定期呼气穴位

罗 斌 刘栋强 陈雨燕 朱烨芳 邱秀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疾病,因其持续不可逆性气流受限导致患者咳嗽、气短等症状长期存在,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同时研究表明,COPD是导致中国患者死亡的第五大病因[1],估计到2060年因COPD及其并发症导致的每年死亡人数将超过540万人,同时每年罹患COPD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2,3]。如何减少患者日常生活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一直是治疗COPD的难点。目前肺康复已广泛应用于COPD稳定期治疗,COPD肺康复治疗以呼吸训练为主,长期呼吸训练能有效提高呼吸功能,进而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及气促症状,长期规律的有效呼吸训练能打破呼吸困难-活动耐量下降-体质下降的恶性循环。穴位贴敷(肺俞、脾俞)是中医临床常用治疗慢阻肺的外治法,其具有联络经络、调理脏腑、宣肺止咳平喘之功。本研究将穴位贴敷疗法与呼吸训练两者相结合应用于COPD稳定期患者治疗,观察对临床症状、活动能力及肺功能的影响。现临床观察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1年3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COPD稳定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福建省第三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批件号:2019-kl-039)。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诊断标准结合2018年发布的 GOLD 指南[4]中相关内容制定:诊断标准:①有危险因素接触史;②症状:咳嗽、咳痰、呼吸困难;③肺功能检测: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70%。分期标准:①急性加重期: 原有呼吸系统症状急性加重,导致需要进一步治疗;②稳定期: 咳嗽、气促等症状轻,或与急性加重前状态大致相仿。

1.3 纳入标准符合COPD稳定期诊断标准的患者,近3个月来病情未出现急性加重;年龄40~80岁;既往未进行过呼吸训练锻炼,能配合长期规律进行呼吸训练;知情同意参加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认知功能正常,能配合完成肺功能测定、呼吸困难评分、6 min步行试验,依从性好,能配合完成随访。

1.4 排除标准有肺大疱、严重骨关节疾病,严重心功能损害等不能接受长期规律呼吸训练;因个人因素无法完成问卷调查或相关检查。

1.5 方法

1.5.1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指南中推荐治疗方案(常规吸入治疗联合呼吸训练),具体方案如下:根据患者病情选用吸入治疗药物,规律吸入药物治疗联合呼吸训练。其呼吸训练方式以腹式呼吸锻炼为主。每次训练时长为15 min,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嘱患者行深慢吸气,双手置于两侧腹部上,吸气时腹部肌肉放松,双手放松,使腹部尽量膨隆。吸气过程中应注意患者胸廓起伏情况,提醒患者避免胸廓起伏。呼气时以缩唇呼气,同时双手施力下压腹部,嘱咐患者做慢呼气,尽量保证吸呼比为1∶2,每次锻炼15 min,前3周呼吸锻炼有专人指导,后5周以电话随访为主。每天3次,8周一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隔日1次,持续8周的穴位贴敷治疗。贴敷药物及剂量:平喘敷贴膏方组成:由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按4∶3∶3∶4比例研成末,加姜汁等制成膏剂。用膏剂5 g贴敷穴位,置于双肺俞、脾俞,早晨9点外敷于穴位,保持2 h。

1.5.2 观察指标肺功能测定:由同一技师测定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分别记录被检查者的1 s率(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VC%pre),最大呼气中期流量的百分比(MMEFpre)。呼吸困难评分(mMRC评分):根据活动能力情况,填写mMRC 评分表。6 min步行试验(6 MWD):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6 MWD试验。由试验人员在旁陪同,嘱咐患者快步行走,过程中患者可自行调整行走速率。佩戴检测仪器,检测患者心率及指SPO2情况,以心率变化不超过基础心率的120%,SPO2不低于90%为标准。试验结束, 统计患者的步行距离。

1.6 统计学方法使用 SPSS 20.0 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正态分布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情况、mMRC评分表、6 MWD情况具有可比性(P>0.05)。2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FEV1%pre,FVC%pre,MMEFpre均较前有所上升(P<0.05),治疗组治疗后肺功能各项数值较对照组同期升高更多(P<0.05)。2组治疗后mMRC评分较前下降,但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MRC评分较前下降,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6 MWD均较前增长(P<0.05),治疗组治疗后6 MWD较对照组同期改善更多(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 mMRC评分及6MWD比较 (例,

3 讨论

COPD稳定期患者长期受到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痰黏不易咳出等症状的影响,生活品质明显下降。故COPD稳定期的治疗应重视患者日常的锻炼,尤其是呼吸锻炼,呼吸锻炼能维持并改善患者运动耐力,增强患者体质,减少患者每年急性加重次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同时,穴位贴敷治疗COPD已经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穴位贴敷是以辛温药物贴敷于局部穴位上,从而起到温肺散寒、祛痰止咳平喘的作用。穴位贴敷和呼吸训练疗法相结合能更好地改善COPD稳定期临床症状、行动力及肺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为期8周的训练,患者肺功能、mMRC 评分、6 MWD试验均较治疗前有所好转。该结果提示呼吸训练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肺功能、提高日常活动能力。COPD患者因长期的肺功能异常,极易导致呼吸活动不协调,使患者长期处于浅快呼吸。呼吸训练能调整患者的呼吸方式,将日常浅快呼吸改变为深慢呼吸方式,正确的呼吸方式能提高小气道内支持压,避免终末肺泡或细小气道的关闭,控制肺功能进一步恶化。

治疗组中对COPD患者给予穴位贴敷结合呼吸运动锻炼,患者肺功能、mMRC 评分、6 MWD均获得了更好地改善。穴位贴敷能经过腠理、穴位、皮肤直接吸收,平喘敷贴膏持续刺激穴位,发挥药效,起到宣肺、平喘,散寒、止咳、化痰之功。COPD稳定期患者多有寒、饮、痰凝结于肺,故本研究根据患者常见的基础情况为依据设计贴膏。本研究中贴敷药物配方中白芥子味辛性温,《本草经疏》云:白芥子有消内外痰结之功。同时研究表明运用生白芥子可提高局部药物的经皮吸收,外用白芥子穴位贴敷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临床症状[5]。细辛为辛温,有毒之品,现代研究发现细辛具有提高肺功能的作用,是治疗COPD寒饮内伏证的要药[6]。甘遂味苦,性寒,有毒,作为佐药,该药能泻肾经湿气,为治痰要药[7]。延胡索辛苦温,为活血行气之良药。生姜辛温,调和诸药,能透过皮肤吸收,引导诸药到达病所。因此,五药合用,散寒化痰,调节周身气机,津随气行,周身津液运行正常,则津液不至停聚于局部成为痰邪,同时津随气布,布散全身肌肉,肌肉得津液及气濡养,肌肉壮实有力,进而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

COPD稳定期患者主要表现为气短,活动后气喘症状加重,神疲乏力,表现在肺功能上提示持续性气流受限。在中医学看来,COPD主要病变脏腑在于肺脏与脾脏。肺主皮毛,司呼吸,其主要功能为保证人体正常的气体交换。COPD患者气胀满于上不能宣降,故呼吸功能失常。肺俞穴为肺之背俞穴,与肺气关系十分密切,穴位贴敷(肺俞)能宣通肺气,调节气机升降,补益肺气。脾是气血生化的源头,气机运行的枢纽。肺脾两脏功能失调,故导致患者气机升降失常。脾俞穴为脾之背俞穴,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化痰之功。肺脾同治,可以补益人体正气,消生痰之源,清储痰之器。同时有相关研究表明,穴位贴敷联合五音呼吸操康复训练能改善患者炎症递质水平,改善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8]。徐春霞等[9]通过研究自制中药合剂穴位贴敷联合四字呼吸操训练,能改善肺功能,降低呼吸困难情况,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刘永平[10]通过内服化痰活血方外用穴位贴敷,内服外治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气喘及瘀血体征。

平喘敷贴膏穴位贴敷(肺俞、脾俞)能调节人体周身气机运行,散寒,化痰,祛湿,进而充实肌肉,联合呼吸训练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肺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提高患者活动耐量。

猜你喜欢
稳定期呼气穴位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社区综合管理在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治疗中的价值与意义
肺康复护理应用在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中的效果及价值研究
如果你很生气
夏季穴位养心
晨起关键5分钟,健康轻松一整天
喝酒之前揉穴位保肝护肝
“足底穴位袜”能养生?不靠谱
『足底穴位袜』能养生? 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