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早期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2-10-11 01:52
光明中医 2022年19期
关键词:量表针刺评分

夏 凡 罗 洋

脑卒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中发病较急,近些年在临床中发病率有明显的增高趋势,中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近几年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重,这一疾病在临床中的发病率增加显著,其对患者的脑神经功能损伤严重,诸多患者会出现语言障碍、意识障碍或者听觉障碍和肢体障碍,有较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对中国人民身心健康有极大的威胁。在脑卒中早期予以患者相应的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机体功能恢复,常规药物治疗可控制病症的进一步发展,针刺治疗和康复治疗是比较常见的机体功能康复治疗方式,但对其具体临床中单用和联合用药治疗的最终效果还未明确,辽阳市中心医院为明确其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特开展此次研究。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早期病症患者,随机分组对比研究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在脑卒中早期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具体结果报告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共100例脑卒中早期病症患者开展此次研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具体采用信封随机抽取方式。探究组51例,包括27例男性患者和24例女性患者;年龄资料:最小44岁,最大76岁,平均值为(57.6±3.2)岁;病程最短7 d,最长30 d,中位数为16.3 d,标准差为3.5 d。对照组49例,包括26例男性患者和23例女性患者;年龄资料,最小44岁,最大78岁,平均值为(56.1±3.5)岁;病程最短7 d,最长31 d,中位数为15.9 d,标准差为3.4 d。2组患者性别、年龄与病程资料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院方伦理委员会同意开展本次研究。

1.2 纳入标准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解读[1])的患者;磁共振与ACT检查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发病后4 h内到院进行病症治疗的患者;对此次研究相关内容了解且自愿参加的患者。

1.3 排除标准心、脑、肾、肺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的患者;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或者骨骼系统疾病的患者;自主意识不良、神志不清和语言表达能力障碍的患者;脑梗死所致血管性痴呆的患者;有既往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者脑卒中病史的患者。

1.4 方法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和药物治疗,指导患者改善饮食,高维生素、低脂、低盐饮食,减少甜食、奶油、蛋黄以及动物内脏的摄入,吞食困难患者应高侧卧位或者坐位,缓慢、少量半流质饮食,进行常规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和营养神经细胞治疗,同时进行降压、降血脂和溶栓治疗,采用rt-PA静脉溶栓方式,用药剂量依据患者的体质量(0.9 mg/kg),静脉推注10%的药液,静脉滴注剩余90%,在1 h内完成用药;降压采用钙离子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患者病情控制良好后适当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与关节畸形的发生。对照组采用针灸方式进行治疗,头针穴位选择:通天穴向后顶旁线、前顶穴至百会穴顶中线,百会穴至曲鬓颞后斜线(患侧),前神聪穴至悬厘颞前斜线(患侧),操作者进行双手消毒,然后对穴位部位皮肤进行消毒,倾斜角为15°~30°,顺着头皮将针灸刺入帽状腱膜下方,捻转进针,每分钟200次左右,之后留针1~2 min,保持10 min后重复操作,反复操作3次即可,出针时注意按压,预防皮下出血的发生。体针穴位选择:主穴包括百会、三阴交、委中、尺泽、神庭和极泉,配穴包括足三里、手三里、风池、阳陵泉、地仓、曲骨、内关、颊车、八邪、风市、曲池、肩髃、臂曘、合谷、关元、丰隆、血海、八风、中极、太溪、髀关、梁丘等穴位,具体针刺穴位依据患者病症状况选择,常规提插捻转进针,每日进行1次治疗,每次留针30 min,间隔2 d治疗1次,1周为一个疗程,坚持治疗7个疗程[2]。探究组患者予以针刺配合康复治疗,针刺治疗参照对照组,康复治疗具体方式包括:①康复小组建立:小组成员包括康复师、神经内科医生、营养师、心理师与责任护士,康复小组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3]进行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并由康复医生和神经内科医生进行初期评定,患者入院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②早期康复治疗:早期康复治疗具体是指入院后2 d内,常见措施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以及语言疗法,具体康复治疗强度依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进行,运动疗法包括握手训练、关节活动度、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坐、立、行训练;语言疗法包括构音训练、语言训练、认知训练和吞咽训练;作业训练包括上肢功能训练、手功能训练、如厕、穿衣、修饰、进食和上下楼梯等生活能力训练。③心理治疗: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因最终康复结果不同,患者心理压力较大,且会不同程度承受生理痛苦,医护人员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适当予以患者心理疏导,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早期康复治疗信心[4]。

1.5 观察指标对比2组患者日常神经功能异常缺陷恢复程度(CCS)评分、运动功能指数(MBI)评分、日常运动生理功能(FMA)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状况,诸项评分均采用标准量表进行评估,CCS量表评分与患者恢复状况为反相关关系,MBI量表评分、FMA量表评分和SS-QOL量表评分与患者的恢复状况为正相关关系;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与无效;治疗预后状况包括复发和病死2种[5]。

2 结果

2.1 CCS MBI FMA和SS-QOL量表评分探究组CCS量表评分明显较对照组小,探究组MBI、FMA和SS-QOL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CCS MBI FMA和SS-QOL量表评分的对比 (分,%)

2.2 临床治疗效果探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临床治疗效率对比 (例,%)

2.3 预后状况探究组治疗预后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预后状况对比 (例,%)

3 讨论

脑卒中在临床中会持续引起大脑上下半球和局部病灶性大脑神经功能异常缺失,会致使患者出现大脑血管循环急性障碍,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脑卒中发病的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其对患者脑血管供血有直接影响,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语言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在脑卒中早期进行针刺和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恢复患者的脑功能;康复治疗方式在临床中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恢复机体功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将针刺治疗与康复治疗联合运用于脑卒中早期患者中,可以明显提升临床康复治疗效果[6,7]。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中采用针刺联合康复治疗方式,可以改善多项临床指标,可见其在临床中的治疗应用价值,原因分析为:脑卒中在临床中属于“中风”范畴,其具体病因较多,患者会出现脑脉痹阻、气血逆乱,伴有口歪、偏身麻木、认知障碍、语言障碍以及偏瘫等病症。针刺治疗在临床中能够依据患者的病因、发病部位、病性和病机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可良好疏通经络、调和阴阳,在脑卒中患者中有明显的血液循环改善效果,对患者功能的恢复和重建有重要作用,但其在临床中单用患者的机体功能恢复效果有限[8,9]。因此在临床中除了药物运用和针刺治疗以外,还需予以相应的康复治疗,采用相应的方式对患者神经系统、大脑皮层进行刺激,帮助大脑皮层功能重建,提高患者兴奋反应和能力,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将2种治疗方式联合运用在脑卒中早期患者中,可以显著改良CCS量表评分、MBI量表评分、FMA量表评分和SS-QOL量表评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与病死率,临床整体治疗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中予以推广应用[10]。

综合全文来看:脑卒中早期患者采用针刺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方式,可以显著降低CCS量表评分,提高MBI量表评分、FMA量表评分以及SS-QOL量表评分,提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降低治疗预后复发率和病死率,临床中的治疗运用价值显著,可依据临床状况予以推广。

猜你喜欢
量表针刺评分
英语写作评分量表研究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积极人格教育量表编制与现状调查研究
清明的雨
基于安全多方计算技术的隐私保护打分系统设计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双周最佳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