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热熨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术肢疼痛的延续性护理体会

2022-10-11 01:52
光明中医 2022年19期
关键词:宿迁市出院中药

王 慧

目前冠心病是中国成人住院和死亡首要原因[1],占心血管疾病总病死率的67.1%[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3](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作为冠心病的主要诊疗手段之一,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疏通狭窄血管,改善血供,不仅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挽救患者的生命,亦提高了冠心病患者的远期预后。但PCI作为有创治疗[4],术中血管痉挛、术者操作不当等因素有可能损伤血管内皮引起渗血甚至出血,加之术前及术中使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药,导致疼痛、皮下瘀血、血肿等症状,不但诱发术后心绞痛反复发作,而且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近期疗效[5]。目前临床上针对术肢皮下瘀血的处理主要有硫酸镁湿敷等[6]。PCI术后术肢的疼痛一般在术后第2~3天可明显缓解甚至基本消失,但临床中发现小部分患者疼痛持续时间较长,最长可持续1~2个月,对于术肢的疼痛不适一般给予非甾体类止痛药等对症处理,在院期间可另予微波治疗、药物外敷等方法[7],出院后由于缺乏临床医师指导用药,对疼痛的治疗显得较为混乱。此外,PCI术后患者需长期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非甾体类止痛药加剧了消化道溃疡、出血的风险[8],遂寻求一种有效、易操作的止痛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宿迁市中医院心内科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使用中药打粉热熨对术肢疼痛的缓解效果肯定,且经济、安全、易操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7月—2021年7月于宿迁市中医院心内科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62例。总计3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术肢疼痛不适,发生率13.74%,轻度疼痛者23例,中度疼痛者12例,重度疼痛者1例;其中女性24例,男性12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对照组16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2型糖尿病例数、手术方式、植入支架数、手术时间、术中使用普通肝素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方法2组患者复诊时均指导患者进行术肢功能锻炼,对精神紧张、焦虑等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观察组患者予中药打粉热敷,药物组成:赤芍6 g,羌活3 g,威灵仙6 g,牡丹皮6 g,苏木6 g。所有中药于宿迁市中医院中药房抓取,并用中药打粉机打成粉末,装于统一棉质包装袋内,边缘缝制,形成独立包装。使用时于微波炉内加热2 min,毛巾包裹,温度以不烫伤皮肤为宜,置于术肢疼痛处,直至温度低于皮温,反复加热使用,每次半小时,早晚各1次。对照组患者予热毛巾外敷术肢疼痛处,每次半小时,早晚各1次。

1.3 观察指标定期门诊或电话随访2组患者出院后术肢疼痛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情况采用VAS评分进行评估。临床疗效:治愈:术肢疼痛完全消失;显效:疼痛明显减轻,较出院时VAS评分减少70%~99%;有效:疼痛减轻,VAS评分较出院时减少40%~69%;无效:疼痛较前无明显减轻甚至加重,VAS评分较出院时减少39%以下甚至增加。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所有患者均采取桡动脉穿刺途径,由相同的经验丰富的介入医师完成PCI术,术后5~7 d临床医师评估患者情况,病情允许予以出院,于出院日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9]对患者右上肢疼痛情况进行评估,0分表示无痛;1~3分表示轻度疼痛,不影响日常生活;4~6分表示中度疼痛,影响日常生活,但尚可忍耐;7~10分表示重度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不能忍耐。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术肢疼痛情况出院时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2,P=0.888);出院后1周,观察组患者VAS较出院时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59,P=0.000),对照组患者VAS评分较出院时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64,P=0.164),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7,P=0.034);出院后2周,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VAS较出院时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000,P=0.000;t=-10.247,P=0.000),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6,P=0.037)。对照组1例患者出院后2周时VAS评分4分,提示中度疼痛。见表3。

表3 2组患者术肢疼痛VAS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尤其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在未来10年仍将加速增长[10]。PCI术作为快速缓解症状、改善远期预后、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手段,已在各大医院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术后短期的并发症主要有穿刺部位的血肿、迷走反射及尿潴留、造影剂肾病等,远期主要是心血管不良事件[11]。因PCI属于微创治疗,故术后疼痛易被忽略,而在临床中笔者发现小部分患者在术后术肢出现持续性疼痛不适,予口服止痛药、中药外敷等对症处理,于术后5~7 d仍未完全缓解,对患者病情的恢复产生负面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有高龄、急诊、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长、心理素质差等因素[12],患者基础血管条件差,病变复杂,术者操作困难,加之部分患者精神高度紧张,易出现迷走反射,导致导丝及鞘管拔出受阻,加重血管内皮的损伤。宿迁市中医院于2016年开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起步较晚,对PCI术后的护理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目前对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相对成熟,但对细节的处理仍不完善。在PCI术后患者的日常护理过程中,统计发现13.74%患者于出院后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术肢疼痛不适,有的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反复因此就诊,加重患者经济负担,且影响疾病的预后,如何有效缓解此类患者的症状已成为宿迁市中医院心内科护理的重要任务。

中医理论认为,PCI术后疼痛主要是由于血溢脉外,在局部聚积,脉中闭塞,气机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治宜活血、消肿、止痛。热熨疗法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中,记载了用盐炒热后热熨治疗破伤风,目前临床上通常是将中药通过炒或微波炉加热后包裹于棉纱布袋或毛巾内热敷,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13]。研究表明其主要通过降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等凝血物质,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止痛效果[14]。宿迁市中医院心内科在临床中总结发现中药热熨可明显PCI术后患者的术肢疼痛感,经反复筛选、试验,目前使用的中药有赤芍、羌活、威灵仙、牡丹皮、苏木。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药理研究表明芍药苷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抗炎等作用[15];羌活味辛、苦,性温,具有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等功效,郭培等[16]发现羌活中含有的乙酸乙酯具有镇痛作用。威灵仙祛风通络,相关研究表明威灵仙提取物威灵仙总皂苷具有显著的镇痛抗炎作用,对环氧合酶-1(COX-1) 和COX-2均表现出抑制作用[17]。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凉血之功效,其有效成分牡丹酚及其糖苷类成分具有较强的抑菌抗炎、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作用[18]。苏木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等,其所含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镇痛等多种生物活性[19]。上述药物合用,瘀血化、痛自止。

本研究显示,出院后1周及2周,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较出院时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同时间段比较,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热熨可明显缓解PCI术后术肢疼痛。对照组1例患者出院后2周时VAS评分4分,提示中度疼痛,患者老年女性,因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院行急诊PCI术,行支架3枚,术前、术中及术后精神高度紧张,对疾病的恐惧心理较甚,术后疼痛感较强,2周后继予中药热熨,辅以心理疏导,指导服药及术肢功能锻炼,于术后第3周复诊时疼痛完全缓解。

自1987年PCI术应用于临床后,经过反复实践,技术已日趋成熟,尤其是在大型三甲医院,但在二甲以下及偏远地区,PCI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或仍未开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本研究发现中药热熨可明显缓解PCI术后患者术肢疼痛,且安全、易操作,可为新近开展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现术肢疼痛的治疗提供参考,值得在临床推广普及。

猜你喜欢
宿迁市出院中药
宿迁市聚焦“四个全覆盖”织密燃气安全管理一张网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宿迁市泗洪县:融入长三角助推工业经济大突破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张晓芳作品
给中药配上图,萌翻了
中药夹心面条
第五回 痊愈出院
巧服中药少苦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