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的判断性话语标记“从X 来看”

2022-10-12 13:02崔云忠张非凡
关键词:语义话语结构

崔云忠,张非凡

(青岛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山东青岛 266071)

现代汉语口语中,“从X 来看”结构具有句法上的独立性,不承担句子成分;语义上没有真值内容,只表示说话人对某一问题的判断性论述;篇章上起连接作用[1]。我们把这类结构叫作判断性话语标记。

冯光武[2]区分了语用标记和话语标记,认为,表示说话人对所在命题的态度、评判,或是对命题之间语义关系的判断的连词、副词或短语等统称为语用标记。Fraser[3]认为这种成分为话语标记,本文采取后者之说。

现代口语中,“从X 来看”已经习语化,常用在一句话的开头,有时也可以出现在句中,表示说话者基于某一立场对所述说的事件的判断或评论。

胡清国[4]分析了话语标记“依 X 看”和“在 X看来”在分布以及元语用功能方面的异同,认为“在X 看来”表示对后续小句内容的评价,“依X看”兼表建言和评价。李晓琪、章欣[5]探讨了“据X看”格式的分布及其语义表现,认为该结构侧重介绍具有某种看法的人。我们发现“从X 来看”和这两类情况具有互补之处,主要表现在:“从X 来看”结构表示言者认为的客观判断或客观判断的标准,其中X 为表示事件、状态、标准或立场的成分。张爱玲[6]认为,“从……来看”常引导作出判断的客观依据,“在……看来”后者常引导作出判断的主体。张说侧重结构中介词的功能,从介词出发判断结构语义,我们认为不够完整。“从X 来看”引导客观依据还具有表述功能,间接标明言者立场;“在X 看来”更多的是言者转述别人的观点,同样具有表明言者立场的作用。

本文首先着重描写“从X 来看”语义表现及其功能,其次探索其来源,最后考察其结构变体。

一 “从X 来看”的语用地位

在日常口语交际中出现的“从X 来看”不一定都是固定格式。如:

(1)从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国际政治中所起的作用来看,全世界的国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三个世界。(CCL)

(2)从历史上来看,洞庭里十六号的原始主人是洋行高级职员,继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人阶级,是陆武桥的父亲陆尼古,一个江岸机务段的铁路工人及其师兄师弟们,现在是陆武桥。(池莉《你以为你是谁》)

例(1)中,“从 X 来看”,其中“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国际政治中所起的作用”是“全世界的国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的依据或标准,“从X 来看”为介词结构,表示动作进行的依据凭借。例(2)中,“从历史上来看”句法上独立且不具备真值语义,其存在只是告诉读者认知的某一角度,对后续小句不产生影响,因此“从历史上来看”可以看作话语标记。再如:

(3)从地域来看,长三角、珠三角、北京都是吸引人才的磁石。(CCL)

(4)从性别方面来看,男女议员之间的差别很大,60%的女议员反对修改宪法。(CCL)

例(3)中,“长三角、珠三角、北京”是读者百科知识中已知信息,“从地域来看”是为了强调“X 是吸引人才的磁石”这一结论的客观性。如果去掉“从地域来看”丝毫不会影响句子的句法语义,但是会让人感觉突兀,下结论过于绝对武断。例(4)中,“从性别方面来看”和“男女”重合,属于羡余性信息,但是去掉之后,“60%的女议员”就不能得到凸显。因此,“从地域来看”“从性别来看”在句子中起到的是语用功能,提供的是话语之外的信息,是说话者的主观性信息,属于话语标记。

例(2)~例(4)中的“从 X 来看”的主要特征表现在:

A.“从X 来看”可以单用,中间不能再插入其他成分(如状语、补语等),各音节之间没有停顿。

B.位置出现在句首或句中,不能出现在句尾。

C.“从X 来看”结构凝固,不对句子的真值语义产生影响。

D.“从X 来看”在句中可以省略,不与其前后的句法成分参与构句。

E.“从X 来看”虽然具有表示依据的功能,但是不发挥命题判断的作用,在句中起作用的是其结构语义功能。

F.“从X 来看”和其插入成分有语义融合的趋势。如:

(5)从长远来看,这项计划还是有很强的可执行性的。

(6)但专家们也强调,从长远来看,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有可能会继续上升。(CCL)

“从长远来看”有“提醒听话人要把目光放远,不要着眼于当前”的语力,已经短语化,凝固为一个整体。

G.“从”“来看”可以由性质相同的“就”“来说”替换。如:

(7)宫鲁鸣说:“其实在预赛中,所有队的比赛,就我们来看,大家都有所保留,并没有拿出自己真正的实力”。(CCL)

(8)杜伊奇说,就目前来看,让潜水员在每次潜水前都进行一定量的运动并不现实。(CCL)

(9)就我来说,我是不太赞同这么做的。

Schiffrin[7]认为,功能上具有连接性,语义上具有非真值条件性,话语标记的有无不影响语句命题的真值条件;句法上具有非强制性,话语标记的有无不影响语句的合法性;句法分布上具有独立性,经常出现在句首,不与其他语言成分构成更大的语言结构;语音上具有可识别性,可以调整调值高低来识别。例(3)~例(7)中,“从 X 来看”已经具备话语标记的基本条件。

话语标记语是可证明的语言痕迹,这些痕迹是发话者有意识的自我控制的调解[8]。话语标记语能为话语理解作出贡献,而不是对话语命题作出贡献[9]。

二 “从X 来看”的语义功能及其使用模式

Fraser[10]认为,话语标记连接同一个语篇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话语单元,其作用是标志或凸显它们之间的语义关系而不是创造(creat)。

(一)“从X 来看”的语义功能

董秀芳[11]指出话语标记“我告诉你”根据其后引进话语的语义内容具有五种语义类型:(1)提供重要信息、郑重告知;(2)重申某一重要信息;(3)发出某种指令;(4)提出警告;(5)提醒听话人注意某一事实。“从X 来看”根据其后话语的语义性质也具有三种语义功能:(1)提供重要信息;(2)提醒听话人注意某一信息;(3)强调言者立论的客观性,间接表述立场。

1.提供重要信息

沈家煊[12]认为,人们在说话的时候会加入言者的主观性。在句中会有一些标记标明该种主观性,提供额外的信息。“从X 来看”在句中为听者提供重要信息,表明言者对该信息的看法或对后续小句所表事件的看法。如:

(10)从现场所找到的弹头和弹壳来看,这支枪是一支编外的黑枪。(陆天明《大雪无痕》)

(11)从找不到痕迹来看,凶手好像有比较丰富的反侦破经验,是一个有经验的作案老手。(陆天明《大雪无痕》)

例(10)、例(11)中,“从现场所找到的弹头和弹壳来看”“从找不到痕迹来看”意在为听(读)者提供重要信息——得出结论的依据,即“这支枪是一支编外的黑枪”这一结论得出的依据是“现场找到的弹头和弹壳”;之所以认为“凶手是一个有经验的作案老手”是因为“找不到痕迹”。

2.提醒听话人注意某一信息

“从X 来看”在向读者提供信息的同时,还提醒读者注意该信息的准确性,从而表明自己的立场。如:

(12)我举这个例子,和尚烧香疤及和尚不吃肉都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变化,从真正精神来看,问题不在这里,问题在哪里呢?(《李敖演讲集·2000》《从莲花中看花莲》)

(13)从历史上来看,我们两国比其他国家进行了更加密切的交流,今后两国之间存在着通过合作取得共同繁荣的无限的可能性。(韩国前总统金大中在北大的演讲)

例(12)、例(13)中,“从真正精神来看”“从历史上来看”的作用在于提醒读者注意这一信息,让读者意识到后续小句的针对性。例(12)中“和尚烧香疤及和尚不吃肉都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变化”是个真命题,但是“从真正精神来看”又不是“问题”的本质所在。例(13)中,“我们两国比其他国家进行了更加密切的交流”在当下是没有的,是“从历史上来看”具有这种状态,因此“今后两国之间存在着通过合作取得共同繁荣的无限的可能性”。

3.强调言者立论的客观性

“从X 来看”除了提供信息还向听者间接表明自己的立场。这种情况较多地出现在对话中。如:

(14)徐律师说:“姜伯伯,我看你是让这事给弄糊涂了。不错,他给你造成的伤害确实很严重,甚至不可原谅,但从法理上讲,他是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的,你告他,法院不会受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追究个人责任的先例。如果法院受理这种案子,恐怕每天加班也审理不完。”(尤凤伟《岁月有痕》)

(15)如果周密平时特别霸道,特别贪心,为人办事手段特别狠毒,那又是另一回事。从全国的情况来说,副市长雇人杀害市长,副县长雇人杀害县长,省委秘书长诬陷省领导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一起两起了。(陆天明《大雪无痕》)

例(14)中“从法理上讲”在于告诉听者后面的言语都是以“法理”为标准的,是法律规定而不是言者个人看法,言者对听者持肯定态度或委婉劝说。例(15)中“从全国的情况来说”意在表明“副市长雇人杀害市长,副县长雇人杀害县长”这种事情不是言者自己的主观判断而是基于“全国的情况”作出的客观表述。

4.照顾听话者的感受,缓冲话语冲击力

发话人在传达信息时,为了避免对听话人造成大的冲击或引起受话人的反感,而增加信息推理的难度,关注受话人的面子或形象[13]。如:

(16)其实从个人经历来看,李振声与莱斯特·布朗有颇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在中学时代就亲身参加过农业生产,在大学期间所学的又都是农业,而在此后的人生中二人的职业也都一直与农业和粮食密切相关。(星河《麦浪如歌》)

(17)总之呢,赵姨娘这个形象她没有很丰富的内涵,尽管她的活动很多。从戏份来说,她在《红楼梦》里边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可以划为二等人物。(百家讲坛·周思源《莫名其妙赵姨娘》)

例(16)中,发话人从常识判断受话人认为李振声和莱斯特·布朗不会放在一起,并且发话人同意并接受这一看法,但是发话人又要强调他们之间确实存在相同的地方,所以用“从个人经历来看”提醒受话人他所下结论的角度。从语义上来说,“个人经历”和“他们都在中学时代就亲身参加过农业生产,在大学期间所学的又都是农业,而在此后的人生中二人的职业也都一直与农业和粮食密切相关”具有属种关系。例(17)中,发话人认为受话人对赵姨娘没有好感,从而把她排除在主要人物之外,说话人要强调赵姨娘的重要性,又不想得罪受话人或引起受话人的不满,只好退一步“从戏份来说”,突出话题焦点“戏份”,有意淡化“重要”,但是受话人又不得不注意到“重要”。发话人通过引进话语标记既达到了表达的目的,又照顾到了受话人的情绪,缓冲了受话人对不太感兴趣的话题的接受难度。

(二)“从X 来看”的使用模式及插入成分

“从X 来看”结构总是指向发话人所传递的某个信息,指向他后面的信息,可出现在句首、句中。不管出现在句首、句中,“从X 来看”结构都会出现语音上的停顿,其中插入部分重读[14]。

1.“从X 来看”的使用模式

根据“从X 来看”在句中的位置,我们可以归纳其使用模式为:

A.GS1→S2 B.S1G→S2

S1 表示前一小句,S2 表示后一小句,G 代表“从X 来看”结构,“→”代表信息指向。如:

(18)从地形的位置来看,丘陵一般多分布于山地或高原与平原的过渡地带。(CCL)

(19)从温度差异来看,气团可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两大类。(CCL)

(20)《奔流》的趣味、品位延续的是西方文学经验里拷问心灵的意识。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五四脾气的另外一种表达。(孙郁《〈奔流〉琐记》)

第一种模式中,“从X 来看”出现在句首,结构中的插入成分和S2 中的话题具有属种关系,如例(18)、例(19)。第二种模式中,话语标记中的插入成分是S2 论述的角度,如例(20)。第一种模式中,说话人为听话人提供更为具体的信息。说话人主观认为听话人不了解S2 中所提供的话语信息,从而在句首点明。第二种模式中,说话人知道S2 中将要提供的信息,之所以要出现话语标记,一是强调S2 中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二是提醒听话人S2中所提供的信息只是片面真实,并非完全如此。但是,不管第一种模式还是第二种模式,说话人旨在表达S2 中所提供信息的客观性,并不是主观猜想,而是具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在表达上不至于过于绝对,引起对方的反感或驳斥。再如:

(21)我心里有个疑问一直不知道答案。我在美国生活了8 年,不瞒你说,一个月挣他个两万多人民币还是轻松的,整天吃香喝辣,女朋友咱也换了好几个,但每天早晨一觉醒来,总感到生活中缺少一种东西,到底缺啥,我自己也不知道。“十里响”眼盲但路清,我呢,眼清但路盲,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我还不如个瞎子!(《十月》,2012 第 3 期)

例(21)中,说话者认为听话者以为“我”在美国的生活是很好的,因为说话者“一个月挣他个两万多人民币还是轻松的,整天吃香喝辣,女朋友咱也换了好几个”,对一般人来说,这种生活也是值得满足的,说话者认为并不如此,因为“我”“眼清但路盲”,但是如果说“我还不如个瞎子”则容易引起听话人的反感,认为他太知足,所以为了强调S2 不得已照顾听话者的情绪而用“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进行缓冲。

2.“从X 来看”中插入成分的性质

在对1300 万字的语料分析中,检出有效用例1293 例,其中“从 X 来看”中,X 的成分可以是偏正短语(例 22)、同位短语(例 23)、方位短语(例 24)、数量短语(例25)。

(22)大树、雪地、楼群……又都很快笼罩上了一层浓浓的阴影,丁洁独自站在小院的廊檐下,低声地哭了许久许久……从今天方雨林的态度来看,虽然他仍没说出什么具体的情况,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周密的确出事了。(陆天明《大雪无痕》)

(23)其实就康伟业本人来说,在机关就这么混下去,提级也是有希望的,一辈子既舒适又安稳。现在康伟业挥刀斩断自己的后路,也是深懂她的苦心所在。(池莉《来来往往》)

(24)段莉娜这辈子算是与康伟业耗上了,除了康伟业,她还有谁呢?从心底里来说,段莉娜自认为她还是了解康伟业的,康伟业这个人的本质还是好的,对她也还是有感情的。(池莉《来来往往》)

(25)其实,在权力和财富趋向平等的社会形态中,两性关系的紧张感也在松弛下来。从一方面来说,女性不必依赖男性的优势立足。另一方面,男性也可免遭盘剥。嘉莉妹妹随赫斯渥去到纽约,起初还凑合,但当赫斯渥的生意陷入困境,眼看着就供不起嘉莉的开销,而这奢华的生活方式正是他诱拐嘉莉的条件。(王安忆《温柔的资本》)

各成分在“从X 来看”及其变体中的分布如表1:

表1 各成分在“从X 来看”及其变体中的分布

当插入成分为数量短语时,一般只限于“一方面”“另一方面”,在句中起连接作用。如:

(26)前面说过,意大利人和爱尔兰人也不怎么对付,托尼去弗拉德神父教区的舞会,得偃了声息,倒不是明令禁止,但总是不自在。同样,意大利人的舞会爱尔兰人也是不去的。从另一方面说呢,族群的隔离又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柯欧夫人的寄宿舍就像爱尔兰驻纽约接待站。(孙郁《〈奔流〉琐记》)

方位短语多为“抽象名词+方位名词”形式,如“心底里”(上文例(24))、“时间上”(例(27))、“长远”(例(28)):

(27)从时间上来看,你一天能修几座?能修几个钟头?(CCL)

(28)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去想办法解决问题,从长远来看是最有效的,尤其是对重要生活事件的应付。(CCL)

三 “从X 来看”的篇章功能

“从X 来看”具有篇章回指和承接功能,此外还具有延续话轮和转换话轮的作用。

1.篇章回指和连贯功能

任何语言中,都有特定的语言手段,可以用来代替语境中的某些成分[15]。当某个成分引入篇章后,如再次提及,作者有可能重复使用该话语成分,也有可能使用其他成分来指称该成分[16]。同时,话语标记语的独立性可以产生隐性连贯,同时实现语义和语用连贯,连贯关系是指两个或多个不能以孤立的句子意义形式描写的语篇句子的意义范围[17]。当 X 为数量名词时,“从 X 来看”回指上文中提到的信息。如:

(29)其时,在权力和财富趋向平等的社会形态中,两性关系的紧张感也在松弛下来。从一方面来说,女性不必依赖男性的优势立足。另一方面,男性也可免遭盘剥。(王安忆《温柔的资本》)

例(29)中,“两性关系”是已知信息,下文中“女性不必依赖男性”是对“两性关系的紧张感也在松弛下来”的进一步解释,“从一方面来说”起承接作用,同时“一方面”间接回指“两性关系”。

2.开启话轮

开启话轮是指言者在会话开始阶段,使用话语标记启动整个交际的首个话轮,能够预设话题、引起听者注意[18-19]。

(30)姜承先的心像被揪了一下。株连,儿子说的是株连,自己的倒霉株连到他,再株连到孙子。

从内心讲,自己是很爱这个儿子的,他是45 岁那年得到“改正”,经人介绍与现在的妻子结了婚,一年后有了万东,可以说是老来得子。(《十月》,2012 第 3 期)

3.承接话轮

承接话轮指在会话进行阶段,上一轮的听者转为言者,用类话语标记来接应前项话轮,获得话语权[20]。如:

(31)预感告诉她,这一定已是不用再问的事了。但从心情上来说,她的不安和巨大无比的痛惜,仿佛自己走到了一道深不可测的悬崖边似的,等待着一阵狂风猛袭,来结束这一切……(陆天明《大雪无痕》)

(32)“周密既然约了你,怎么又会去约顾大公子?就算是约了顾大公子,也该回你的电话。从常识来说,他周密不是那种失约又失信的人。”方雨林不解地问。(陆天明《大雪无痕》)

4.保持话轮

保持话轮是指言者通过话语标记保持所在话轮的延续性。如:

(33)而且平儿“判冤决狱平儿行权”,她这个行权,从整个小说来看,作了两个非常有力的对比,第一个和谁对比呢?和贾雨村“乱判葫芦案”对比。(百家讲坛·周思源《红楼梦里面的大丫头》)

(34)所以你看高鹗和曹雪芹根本不是合作者,而且他续《红楼梦》,也是离《红楼梦》八十回流传了很久以后……所以从著作权角度来说,一本书的著作权怎么能把这两个人的名字印在一起呢?(百家讲坛·刘心武《刘心武谈红学》)

5.元语言功能

话语标记语的功能还体现在元语域控制方面。Jakobson 提出“目标语言”(object language)和“元语言”,“目标语言”指描述客观世界的语言,“元语言”指描述语言本身的语言[21]。Jakobson 把元语言聚焦在编码上,发话者要检查受话者是否对编码理解,元语言功能是起作用的,能够指导信息的处理或者信息将要处理的标记语具有元语言功能[22]。如:

(35)我总结一下从我们过渡的经济中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教训。首先,从祖先的历史来看,目前的状况出现了哪些不同,哪些新东西。(道格拉杜·诺斯在北大的演讲)

(36)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认为,还不能排除周副市长当天下午在枪响前去过大厅后门外的可能性。(陆天明《大雪无痕》)

四 判断性话语标记产生的原因

判断性话语标记产生的原因可以从说话者和话语结构两方面来说明。说话者为了更多关照受话人的情绪等,故意增加信息量。从话语结构来说,“从”表依据凭借受到尝试态语气“(来)看”的加强,结构趋于凝固。“从……(来)看”成熟之后语义扩展,表示尝试态的“(来)说”等也进入该结构中,受到同步虚化的影响,也具有判断性话语标记的作用。

1.说话者强烈的交互主观性

一般来说,在对话过程中都会带有言者的主观性。有时候,说话者为了让听话者相信自己言谈的根据或者客观性而用特殊的话语标记来提示听者,一是强调自己说的话在某种程度上是客观事实。如“说实话”。

(37)说实话,这件事我真不知道。

“说实话”是说话者意在强调“我不知道这件事”的真实性、客观性。“从X 来看”也具有这样的功能。如:

(38)方雨林立即说道:“但从你今天晚上的做法来看,你太不了解我了。”(陆天明《大雪无痕》)

例(38)中,去掉“从你今天晚上的做法来看”不会影响整句话的表达,但是会带上比较强的主观判断性。说话人为了强调自己说的话是客观事实,或者至少从某一方面来说是客观事实。

二是强调自己说的话具有某方面的根据。如:

(39)从你们谈的这些情况来看,我觉得凶手很有可能是你们内部的什么人。(陆天明《大雪无痕》)

例(39)中,“凶手很有可能是你们内部的什么人”是说话者根据经验所作的判断,为了让听话人知道自己得出该结论的依据,而不是主观猜测,故引进“从你们谈的这些情况来看”强调说话的理据性。

2.“从”的语义强化

“从”表示“凭借”在明朝时语义磨损,由“来看/来说”进行强化。至现代,表方式用法有所发展,一是构成“从……的角度/标准/观点”结构标明其方式基点;二是构成“从……来看/看来/来说”等结构标明言者主观视角:

(40)a.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望着他,观察着他。(张洁《漫长的路》)

b.从历史眼光来看,野蛮是人们逃开蒙昧的必由阶段。(余秋雨《乡关何处》)

“从”作介词表示方式依据。如:

(41)你既来这里,想你吃了些艰辛。且去客房里将息少歇。暂且待我从长商议。来日说话。(《水浒传》第十四回)

(42)趁早吃饭,好慢慢地从长计较,怎的个办法。(《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

“看”表试探语气,中古已见用例[23]。如:

(43)婆罗门不信是粪,以手探看,遂作一孔,年岁虽久,粪犹不烂。(《洛阳伽蓝记》卷五)

“从……看来”首见于元代,如:

(44)谁无个老父?谁无个尊君?谁无个亲爷?从头儿看来,都不似俺那狠爹爹!《闺怨佳人拜月亭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

最初这种含义是由诱使推理(invited inference)造成的临时的话语义(utterance meaning)。但当这种话语义高频出现后,就被规约化,并进一步语义化( semanticization)了[24]。如:

(45)没错没错,就是应该负责,如今讲和谐社会,啥叫和谐,就是讲文明讲友爱,不许粗暴撒野,从法律上讲,对故意伤害别人的人就应该严加惩罚!(陆天明《大雪无痕》)

(46)但从心情上来说,她的不安和巨大无比的痛惜,仿佛自己走到了一道深不可测的悬崖边似的,等待着一阵狂风猛袭,来结束这一切……(陆天明《大雪无痕》)

(47)从温度差异来看,气团可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两大类。(CCL)

例(45)中“对故意伤害别人的人就应该严加惩罚”依据的是“法律”,“从……讲”为介词词组;例(46)中,“不安和痛惜”是针对“心情而言”,信息重合,“从……来说”处于介词词组向话语标记过渡的阶段;例(47)中“气团可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没有其他依据,去掉“从温度差异来看”不影响句意理解,“从……来看”为话语标记。

五 小结

话语标记有一定的变体形式,如话语标记“我告诉你”,还有“我告诉你说”“你听我告诉你”等变体形式[25]。“从 X 来看”也有其变体形式。

在上文的讨论中,我们知道“从X 来看”中,插入成分表示客观情态、标准、立场等,“从”来自其表示抽象凭借的介词功能,因此在该结构中,“从”也可以由同义的“就”“由”代替。如:

(48)就笔迹来看,这应该是20 年前的信。

(49)由现场留下的脚印来看,嫌疑人是2 点钟左右离开的。

“从X 来看”中,插入成分为客观情态、标准、立场时,表示客观判断;当X 为指人名词时,“从X来看”表示转移判断,即转述他人的判断标准或观点立场。如:

(50)从他来看,改革开放是打开了中国大门。

表达转述判断时,现代汉语中更倾向于用“依他看来”“在他看来”。如:

(51)依他看来,我们这么做反倒是帮了倒忙。

(52)在林局长看来,我们这么做就是胡闹。

在这里,言者的表述重点在于告诉听者“我是转述别人的观点,我个人不同意这种看法”,目的在于间接表明自己的立场。

“从X 来看”结构中,X 性质不同会导致言者立场的改变,这主要是介词语义的滞留。“从”表示凭借时,其标引对象为抽象标准、立场或客观事实(X1);“依”“照”等表示凭借时,标引对象多为抽象观点、主观看法(X2)。因此,在“从 X 来看”结构中,当 X 为 X1时,表示判断;当 X 为 X2时,表示转述。

“从X 来看”结构常出现在口语语体中,表示言者对某事进行判断结论的立场和根据,不承担句子成分;常出现在句首或句中,出现在句首时,其功能主要是开启新的话轮。“从X 来看”结构来源于介词“从”表凭借意义的强化。言者在说话的时候,急于强调自己的立场或所下结论/判断的客观性,出于提醒听者注意的需要产生判断性话语标记。“从”表凭借由表示判断性插入成分“来看”进行强化,强化之后该结构逐渐凝固化,由于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的影响,逐渐丧失真值语义成为话语标记。同时,介词义在该结构中滞留,从而影响该结构的表达意义。同其他话语标记一样,判断性话语标记也有其变体形式,其中“从”可以由同义的“就”“由”等替代;X 可以是表人成分,但是表意由客观判断转向转述别人观点,其共同点在于间接表明言者个人立场。

猜你喜欢
语义话语结构
真实场景水下语义分割方法及数据集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论结构
论《日出》的结构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情感形容词‘うっとうしい’、‘わずらわしい’、‘めんどうくさい’的语义分析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
汉语依凭介词的语义范畴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