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以人为本—欧式园林风格在项目中的思考与运用
——以天津中信城市广场居住项目为例

2022-10-13 06:37孔令卓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6期
关键词:法式使用者园林

宋 欣 孔令卓

(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37;2.北京北控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1113)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百姓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伴随着世界信息化进程,中外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在园林景观设计领域,近年来我国的居住区景观风格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的现象,地产开发商为追逐利益最大化,迎合市场心理需求,西方园林风格居住区频繁出现,尤其以法式古典主义园林风格居多。

作为景观设计工作者,在满足甲方需求的同时,如何处理好西方园林造园手法在中国居住区的应用和体现成为了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我们以法式园林为例来进行探究,首先我们要弄清中式传统园林和法式古典主义园林的内容,了解并掌其二者的造园精髓,在之后运用中,要以中国使用者的实际情况出发,绝不能将法式园林全盘照搬到中国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使用者的审美和需求,其为“里”;法式园林的风格表现,其为“表”。理清“表”和“里”的关系,才能真正符合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以天津中信城市广场项目为例,在实际项目中体会和探究二者的关系。并在项目外积累相关经验,也是同样重要的。

1.现阶段中国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背景与现状

随着信息全球化,世界的沟通与交流越来越便利,大量的中国游客到欧洲旅行成为常态,在人们开阔了眼界的过程中,西方园林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这种异域文化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虽然我国园林发展历史悠久,古典园林设计方式闻名于世,但是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化的交融、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单一的景观艺术形式无法满足多元化城市生活的需求,因此景观设计也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地产开发商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广大购房者的喜好,以实现最大盈利为目的地开发了大量的以西方古典园林为主要风格的居住区。

地产开发商固然以追逐利益为最高目的,追求华丽的辞藻,宣传空洞乏味的居住理念,片面迎合一些购房者虚荣的心理需求,却往往忽视了中国使用者在居住使用过程中的真正需求,忽视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质,让以人为本的设计只是成为口号,面对这样的现状, 园林景观设计师怎样从中国使用者的实际出发,通过文化审美、行为习惯来建构适合中国使用者的居住区景观空间,以达到内在使用与外在异域风格的合理结合。

2.法式园林与中国传统园林

法式园林是欧洲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即法国园林体系风格,在欧式园林中具有代表性。最具典型的要以17世纪的法国古典园林,17世纪下半叶,古典主义成为法国文化艺术的主导潮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也形成了古典主义理论。在现阶段中国居住地产市场中,无论开发商和消费者都对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比较推崇,在那个时期,法国国力强盛,是西方世界的霸主,从某种意义上讲,当时的园林风格代表了盛世时代的含义。古典主义突出轴线,强调对称,注重比例,讲究主从关系。凡尔赛宫花园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法式古典主义多体现出皇家园林中,表达着皇家至高无上、国家权威的思想,从造园手法和细节处理上体现出西方的尊贵感和精致感。

说到中国使用者,不能不提到中国传统园林。中国传统园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各个朝代的传统思想文化都对其产生深刻影响,而后逐渐发展成熟。中国传统园林集色、香、韵于一身。中国传统园林崇尚自然山水,造园手法是在一个围合空间中将自然山水的美移植并提炼浓缩于此,通过景石堆砌,人工修建池塘,营造构筑物,塑造地形等手段来还原大自然纯粹的美感。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在创作时比较注重“意”而并不拘泥于“形”,从中国传统绘画中即可见一斑,同理,在造园上中国人同样注重其“意”而非过于强调片面的形式感。不论皇家园林和民间园林,都是崇尚自然之美的,例如故宫御花园、景山公园、颐和园等皇家园林和苏州拙政园。中国传统园林不重视平面规划的线条感,而是注重人在置身其中的感受,正所谓一步一景,景随步移。

中国传统园林与法式古典园林所形成的差异,并不是由某一个人独自空想创造出来的,而是由其两个地域独特的历史、思想文化等多种因素相结合,因各自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审美,进而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差异的根本原因取决于东西方人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思想文化,不同生活方式而产生的不同需求和审美。

3.以法式风格项目——天津中信城市广场居住区项为例理解中国使用者的需求

天津中信城市广场项目位于天津河东区海河之滨,鉴于天津独特的历史,是近代中国最早被开放的城市之一,在清晚时期是各列强殖民国的租借地,所以天津也有万国建筑博览城之说,也是一个建筑、园林文化多元化的城市。中信城市广场项目正是一个法式风格居住区。建筑风格如图1所示。

图1 建筑样式

项目第一次启动设计时,是由一家境外知名设计公司承担设计工作,前期方案设计阶段已完成,后被甲方推翻,转而重新设计。原方案平面图,如图2 所示,调整优化后平面图,如图3所示。

图2 原方案

图3 修改方案

以上是前后两版设计平面方案,方案在构筑物、小品、铺装等表现形式上,已经做到了法式园林的味道,但从使用者空间感受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看,还有很多问题,下面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修改过程、调整手法来体现设计要从使用者角度出发上的重要意义。

构图形式上,原方案完全遵照法式古典主义风格几何化形式来构图,无不体现出强调轴线,讲究对称关系,严格按照比例进行空间划分等特点。规整的草坪空间,笔直通透的道路流线,主景构筑物的放置位置及主从关系,这些手法完全贯彻了原汁原味的法式古典主义风格形式,但整体方案显得过于僵化死板。调整后方案首先尊重了整个项目以及建筑的风格定位,采用局部体现法式风格的手法,将其放置在园区的中心,其规则空间的划分并没有按照严格的比例形式来处理。考虑到中国使用者的文化性格特质,将曲径通幽的中国传统造园理念融入到方案中,项目南半部分多采用曲线道路的组织形式,软化构图,抵消规则花园所带来的僵硬感,使园区显得亲切且自然,符合中国使用者的审美和传统文化习惯。

在使用功能上,原方案功能单一,只有停留空间。几个空间节点也仅仅是满足了使用者看的需求,成了“看”园,大部分空间节点基本没有考虑让人停留,空间形态基本为穿过型,没有考虑停留人群和行动人群、一静一动的区块划分,更无从谈起其舒适性。调整后方案,考虑到中国家庭的实际情况,中国的很多家庭,家中孩子在幼儿时期都是老少三代同处,所以在功能上,要满足不同年龄段使用者的需求,老人、孩子、中青年人群均有不同的使用需求,设计了可供孩子活动的儿童活动空间,供老人使用的休息交流空间,供中青年人运动的健康环跑道。另外中国百姓有饭后散步的习惯,所以在空间布置上,将穿过型空间和滞留型空间相结合,梳理好流动人群和停留人群的组织关系,从尊重使用者习惯上着手,最大限度的满足使用者的功能需求。

在植物配置上,原方案将种植形式仅仅用于划分空间和道路仪式感的塑造,基本以阵列形式来组织种植结构,使整个方案显得更加死板。植物组织形式塑造空间形态是基本作用,原方案没有考虑到种植的其他作用。调整后方案在以下几点突出了植物的作用:

3.1 种植量大,软化整体方案使之更加生态自然。

3.2 在规则空间中采用规则种植(阵列)布置,辅助增加空间的仪式感和规则感。

3.3 道路两旁的种植形式,按照植物形态,乔木,灌木,地被花卉,形成多层次的植物景观效果,在道路两侧形成良好的种植观赏面。

3.4 在功能使用空间,用种植围合,增添功能空间的舒适感和亲切感。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种植是重要的构成因素,且运用品种十分考究;而在西方园林中,表现形式多以草坪出现,局部点缀植物。尤其以英国庄园景观和法国皇家园林为典型。

方案调整后,适应了中国消费者的文化和生活习惯,从而得到了甲方和使用者的肯定,由此说明,在西方园林风格项目中,在设计中深刻认知使用者的文化性格和生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4.分享事例——了解使用者内在需求的意义

如何了解使用者的真正需求,就应当先了解他们,比如生活习惯和文化性格。例如普利兹克建筑奖首位中国籍得主——王澍,在主持规划设计杭州南宋御街之前,在当地居民中间居住了一个月的时间,深入了解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一个好的建筑和景观规划设计作品的构成不仅仅是冰冷的建筑材料,还需人文关怀,才能赋予冰冷建材以生命。试想一下如果御街建成后在使用过程中,将原有居住很多年的居民强制搬迁,换成一批现代高社会地位的精英人群,或是外国人,因为使用者需求不同,那将是新居民民怨四起,因为当下设计违背了新使用者的真正需求,也许南宋御街将会是一个失败的作品。这也就是王澍坚持留住原有居民,保留原有居民在此生活方式的原因。

在工作之外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体会出使用者需求的不同所带来的景观设计差异。2013年我到希腊旅行时,在米克诺斯的一家酒店的配属庭院中看见了一个不规则的圆形水池,当时武断的认为是泳池,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见这样的情况:甲方要在庭院中设计游泳池,但因庭院条件限制,只能设计出很小且形状怪异的“泳池”。我和同伴游泳时发现这样的泳池对于游泳来说并不好用,于是我开始怀疑它的用途,并在旁边观察其他使用者。后来发现,欧洲人有晒日光浴的习惯,当他们晒得皮肤通红并开始发烫的时候,跳到池子中来给身体降温,之后再上岸继续晒。思考后发现,欧洲人以晒黑为乐趣,而中国人则以皮肤白皙为美,这样的审美差异直接导致了在景观设计功能性上的差异,所以对于我们的设计应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多方面考量后,再做设计是很有意义的。

5.结语

通过以上的项目经历和两个事例的分享,作为青年设计师也许能更深刻的理解“以人为本”这一设计原则,其中“人”所涵盖的意义及其映射的社会属性。是我们在设计中要认真探究的,设计能够影响使用者的行为习惯,这是设计师的责任和发挥的作用,但绝不意味着要用我们不成熟的臆想创造和生搬硬套来绑架和破坏受众的传统本质,这是对人、对人性化的不尊重。青年设计师在很多时候还是要以谦逊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工作,要以一种敬畏、学习的态度来面对使用者和服务受众。在中国景观设计多元化的现阶段,这个大趋势下,年轻的设计师要处理好西方园林文化和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关系,处理好其外的“表”和内的“里”的关系,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多元化特色,适合中国文化特质的景观设计作品。

猜你喜欢
法式使用者园林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设计让您在喜爱的虚拟世界中自由奔跑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之城——苏州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抓拍神器
时髦进阶版法式美甲
不造作的法式风情
法式高腰伞裙,“遮肉与优雅”两得
法式轻奢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