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时期瓷器水纹装饰

2022-10-14 06:32刘翔宇
文物春秋 2022年4期
关键词:宋金浪头吉州窑

刘翔宇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水,是万物之源,是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陶瓷,是中国重要的文化符号,也是古代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而陶瓷器的制作与生产,离不开水。因而,人、水、瓷三者形成了相互交织、不可分离的关系。这种关系在陶瓷器上的表现就是水纹装饰。

包括北宋、南宋以及与两宋在一段时间内并存的金代的宋金时期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时代之一,也是中国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的瓷器装饰中,水纹占有重要地位,除了少量单独用作瓷器装饰的图案外,大多与莲荷纹、茨菰纹、萱草纹等植物纹和双鱼纹、双鸭纹、鸳鸯纹、摩羯纹等动物纹搭配使用,起到丰富装饰内容、增添画面情趣、增强装饰效果的作用。然而,目前学界虽然不乏对陶瓷纹饰的研究,却少见对水纹的专门研究,大部分学者仅将其视作其他纹饰的辅助性装饰,并未关注到水纹本身的特点和文化内涵,以及各窑系水纹之间存在的关联。鉴于此,本文以定窑、耀州窑、越窑、磁州窑、吉州窑等5个宋金时期典型窑口的水纹装饰为研究对象,在分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横向构建出宋金时期的瓷器水纹装饰体系,并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探讨。

一、宋金时期不同窑口水纹装饰的形制特征

1.定窑

定窑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涧磁村、野北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是北方白瓷窑的代表,烧制年代横跨宋金时期。水纹是定窑的重要装饰图案之一,在定窑瓷器装饰图案中,以7.8%的数量占比位列第四。根据装饰工艺的差异,可将定窑瓷器上的水纹分为两类。

甲类 刻划花水纹。根据线条组合的差异,可分为三型。

A型 由双曲线组成。如定州博物馆藏北宋绿釉莲荷游鸭纹枕,枕面在游鸭的尾部下方剔刻出两条较粗的接近平行的长曲线(图一,1)。

图一 定窑甲类刻划花水纹

B型 由篦状器刻划而成的多条较细的平行线组成单元水纹,刻划较浅。根据各组水纹分布的密集程度,可分为二亚型。

Ba型 各组水纹之间疏朗分布,距离较远。如定窑遗址出土北宋双鱼纹刻花碗和莲花双凫纹刻花碗,内底均匀分布多组由多条弧线或长曲线构成的水纹(图一2、3)。

Bb型 各组水纹之间紧凑分布,距离较近或相接。如北宋水草鱼纹刻花盘,内壁及底密集分布多组由多条弧线构成的水纹(图一,4)。

C型 由篦状器刻划而成的多条较细的平行线组成单元水纹,并刻划出明显的浪头。根据浪头的线条组合,可分为二亚型。

Ca型 用一条较粗的波浪线表现浪头。如定窑遗址出土北宋双鱼纹刻花碟,内底均匀刻划多组由平行弧线构成的水纹,在相邻的多组水纹一侧以一条较粗的波浪线表现浪头(图一,5)。

Cb型 用双弧线组合表现出钩状浪头。如苏州博物馆藏北宋刻花海水纹瓷枕,枕面密集刻划平行长曲线,其间均匀分布多个由双弧线构成的钩状浪头(图一,6)。

乙类 印花水纹。根据线条组合差异,可分为三型。

A型 为较长的单曲线,一端呈S形或C形。如定窑遗址出土金代印花鸳鸯纹盘,内底在鸳鸯纹和水草纹之间均匀分布多条长曲线,部分曲线一侧还有圆形气泡(图二,1)。

图二 定窑乙类印花水纹

B型 由多条平行线组成单元水纹。根据线条的形状,可分为二亚型。

Ba型 以竖向或斜向短直线构成水波纹。如定州博物馆藏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绿釉水波纹净瓶,腹部均匀分布多组长波浪形水纹,每组水纹由弧形工具压印而成的竖向短直线组成(图二,2)。

Bb型 以多条弧线构成呈同心圆排列的水波纹。如定窑遗址出土金代莲塘双鱼纹印花盘,内底在莲花纹和鱼纹之间饰多组由较短弧线构成的圆弧形水波纹(图二,3)。

C型 由多条平行线组成单元水纹,并在平行线一侧表现出明显的浪头。根据浪头的形制,可分为二亚型。

Ca型 用一条较长的曲线表现浪头。如定窑遗址出土金代双鱼纹印花盘,内底以平行短直线组成水波,各组水波在一侧以一条连接短直线的长波浪线表现出浪头(图二,4)。

Cb型 用长曲线和连弧线组合表现出钩状浪头。如定窑遗址出土金代印花海水双鱼纹盘,内底以平行的长曲线或弧线组成多组水波,在各组水波的一端用连弧线和长曲线组合表现出钩状浪头(图二,5)。

2.耀州窑

耀州窑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是唐宋时期北方地区的重要瓷窑之一。根据装饰工艺,耀州窑水纹可分为两类。

甲类 刻划花水纹。均由篦状器刻划而成的多条较细的平行线组成。根据有无浪头,可分为两型。

A型 无 浪头。如浙江省博物馆藏宋耀州窑落花流水纹碗,内壁中心刻一折枝莲花,四周均匀分布多组由多条平行弧线构成的水纹(图三,1)。

图三 耀州窑水纹

B型 有明显的浪头。如故宫博物院藏北宋耀州窑青釉海水鸭纹碗,内底饰游鸭,内壁均匀分布多组由多条平行弧线组成的水纹,各组水纹方向不一,均在一侧用一条不规则连弧线表现出浪头(图三,2)。

乙类 印花水纹。根据线条形状,可分为三型。

A型 由多条平行弧线构成呈同心圆排列的水纹。如宋代耀州窑莲花水禽碗,内壁在莲花和水禽图案之间满饰由多条平行弧线构成的鱼鳞状水纹(图三,3)。

B型 由多条不规则连弧线构成环状水纹。如宋代耀州窑青瓷印花鱼鸟纹碗,以内底为圆心,由多条环状不规则连弧线构成呈同心圆分布的波浪,连弧线内侧以密集排列的点状纹饰表现水纹,其间饰游鱼、水鸟(图三,4)。又如私人藏品宋代耀州窑海水游鱼纹碗,内壁及底饰由多条环状不规则连弧线组成的水纹,其间装饰6条游鱼(图三,5)。

3.越窑

越窑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慈溪上林湖一带,是唐宋时期重要的南方窑口。由于窑址附近水系众多,距离东海较近,水路贸易发达,越窑瓷器对水的描绘较多,水纹种类也较为多样。从上林湖越窑遗址出土瓷器纹饰看,越窑水纹均为刻划花纹,根据线条组合的差异,可分为三型。

A型 由少量曲线组合构成水纹。如上林湖窑址出土北宋早期双摩羯纹碗,内壁装饰两组水纹,每组水纹由4条曲线组成,其中2条一端勾起的曲线表现浪花,2条末端相交的曲线表现水波(图四,1)。

图四 越窑刻划花水纹

B型 由多条较细的S形或C形平行线构成单元水纹,根据线条组合可分为三亚型。

Ba型 水纹主要由C形平行线构成。如上林湖后四岙窑址出土北宋早期龙纹盘(图四,2),内底在蟠龙图案周围填饰多组水纹。

Bb型 与Ba型较为接近,只是在每组水纹的内侧增加一组平行短线以表现水纹波动。如上林湖窑址出土北宋早期海水摩羯纹盘,在两个摩羯图案周围填饰多组由平行弧形组成的水纹,每组水纹一侧用一条长弧线和多条短弧线组合表现出水波(图四,3)。

Bc型 水纹主要由S形平行线构成。如上林湖窑址出土北宋早期摩羯水波纹碗,内壁满饰呈同心圆排列的多组水纹,各组水纹之间相互交叠,形成多个漩涡状图案(图四,4)。

C型 由平行弧线和长曲线组成单元水纹,并用不规则连弧线表现浪头。根据多组水纹排列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两亚型。

Ca型 多组水纹纵向排列。如上林湖窑址出土北宋早期波浪纹盏托,内底纵向排列由多条平行弧线组成的水纹,各组水纹一侧用不规则连弧线和长曲线表现出波浪(图四,5)。

Cb型 多组水纹旋转排列。如上林湖窑址出土北宋晚期至南宋漩涡纹碗,内底旋转排列6组由平行弧线和不规则连弧线、长曲线组合而成的水纹(图四,6)。

4.磁州窑

磁州窑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彭城和观台一带,是北方地区重要的窑口,所产瓷器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磁州窑开创的白地黑花和彩绘装饰技法,对水纹形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目前所见磁州窑的水纹装饰均为刻划花纹,根据线条组合的差异,可分为三型。

A型 由多条较细的Z形平行单线组成螺旋状水纹。如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宋磁州窑绿釉划花鱼波纹枕,枕面饰多组螺旋状水纹,每组水纹以多条平行的上下相接的Z形线构成(图五,1)。

图五 磁州窑刻划花水纹

B型 以多条平行弧线构成呈同心圆排列的水纹。如故宫博物院藏北宋磁州窑白釉划花水波游鱼纹枕,在枕面中心的游鱼四周饰多组鱼鳞状水纹(图五,2)。

C型 由多条较细的平行弧线组成水纹,并在内侧以一条不规则长曲线表现出浪头。如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藏金代磁州窑白釉黑剔花海兽衔鱼纹椭圆形枕,枕面中部海兽衔鱼图案四周以密集的平行弧线表现海波,并在弧线内侧以一条不规则连弧线勾勒出浪头(图五,3)。

5.吉州窑

吉州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永和镇境内,是一座兼具南北方制瓷技术的综合性瓷窑,既具有南方窑口的地方特点,又继承并发扬了磁州窑开创的釉下彩绘技术,并将该技术应用到了水纹的描绘中。根据装饰工艺的不同,可将吉州窑水纹装饰分为印花水纹和彩绘水纹两类。

需指出的是,中国吉州窑博物馆官网发布了一件南宋吉州窑绿釉刻印花卉纹枕,其文字介绍中称枕面刻划水波纹,但从所配图片上无法辨识水纹形态,故本文暂不对其进行讨论。

甲类 印花水纹。仅见一宋代吉州窑瓷钵的两件残片,内壁于游鱼间饰以中部微凹的椭圆形单元水纹(图六,1)。

图六 吉州窑水纹

乙类 彩绘水纹。均由多条平行线构成。根据有无浪头,可分为两型。

A型 无浪头。如南宋吉州窑褐色彩绘波浪几何纹小钵瓷片,腹部以斜向平行细线表现水纹,以较粗的平行“之”字形线表现波浪(图六,2)。

B型 以长曲线描绘浪头。根据浪头的线条差异,可分为两亚型。

Ba型 以一条有不规则波折的长曲线表现浪头。如中国吉州窑博物馆藏宋代吉州窑褐彩海涛纹罐,在腹部的长方形文字框两侧绘多组方向不一的波涛纹,每组波涛纹都由较细密的平行弧线组成,并在一侧以带有不规则波折的长曲线刻画出浪头(图六,3)。

Bb型 在Ba型基础上,以波涛形成漩涡状水纹。如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藏南宋吉州窑诗文枕,前立面中部绘花卉纹,两侧绘方向相反的波涛纹。波涛纹形制与吉州窑彩绘海涛纹罐基本相同,只是中部的波涛纹呈涡状翻卷(图六,4)。

二、宋金时期不同窑口水纹装饰对比分析

上文对定窑、耀州窑、越窑、磁州窑、吉州窑等5个宋金时期典型窑口的水纹装饰特征进行了分析,这5个窑口既有“民窑”,也有“官窑”;既有南方窑口,又有北方窑口;既有沿海地区窑口,又有内陆地区窑口。通过对比分析这5个窑口的水纹装饰特征,可以大致窥见宋金时期瓷器水纹装饰的整体面貌。

从构成水纹主体的线条组合来看,5个窑口的水纹可分成多条平行线、多条平行线+浪头、呈同心圆排列的多条平行线、双曲线、单曲线、近椭圆形、环状不规则连弧线等形态(表一)。其中,多条平行单线、多条平行线+浪头的水纹形态在5个窑口中均有发现,呈同心圆排列的多条平行线水纹在除吉州窑以外的窑口中均有发现,是宋金时期较为流行的水纹形态;双曲线、单曲线、近椭圆形和环状不规则连弧线水纹相对较少,仅在个别窑口中有所发现,窑口特色明显。需要注意的是,个别水纹装饰中还包含其他线条,如定窑乙A型水纹中有以零星圆圈表现气泡者(见图二,1),越窑Bb型水纹有在Ba型基础上增加平行短线来表现不同方向的海水碰撞后产生的波纹的情况(见图四,3),吉州窑乙Bb型水纹中有以涡状翻卷的波涛纹表现漩涡者(见图六,4)。

表一 各窑口水纹主体线条形态对比表

从水纹的布局来看,5个窑口的水纹可分为松散型、密集型和紧凑型三类(表二)。松散型水纹包括定窑甲A型、甲Ba型、甲Ca型,越窑A型,各单元水纹较为独立,彼此间距较大,留白较多;密集型水纹包括定窑乙A型、乙Ba型,耀州窑乙B型、乙C型,越窑Ca型,磁州窑A型,吉州窑甲类、乙A型,各单元水纹分布相对密集,彼此间距较小;紧凑型水纹包括定窑甲Bb型、甲Cb型、乙Bb型、乙C型,耀州窑甲类、乙A型,越窑B型、Cb型,磁州窑B型、C型,吉州窑乙B型,各单元水纹紧密相接,几无间隙。

表二 各窑口水纹布局对比表

不同的水纹形态反映了不同的装饰内容。在5个窑口的水纹装饰中,定窑甲A型、甲B型、乙A型、乙B型,耀州窑甲A型、乙A型,磁州窑A型、B型,吉州窑甲类、乙A型等无浪头刻画的水纹,描绘的是水流缓慢的池塘、湖泊等内陆水系景色;定窑甲C型、乙C型,耀州窑甲B型、乙B型,越窑A型、B型、C型,磁州窑C型,吉州窑乙B型等大多刻画有浪头的水纹,表现的是波涛汹涌的海洋景色。由此可将宋金时期瓷器水纹装饰内容分为两大类:以定窑、耀州窑、磁州窑为代表的内陆体系和以越窑、吉州窑为代表的海洋体系(表三)。需要说明的是,各窑口的装饰体系并不是单一的,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中均有描绘海洋景色的水纹,吉州窑中有描绘内陆水系的水纹,只是从目前出土瓷器水纹装饰的情况来看,各窑在装饰体系上各有侧重。

表三 各窑口水纹装饰体系划分表

从装饰工艺来看,宋金时期水纹有刻划花、印花和彩绘3种工艺。其中,刻划花水纹较为流行,在5个窑口中均有出现;印花水纹相对较少,在定窑、耀州窑和吉州窑3个窑口中有所发现;彩绘水纹最少,仅在吉州窑中出现。由此我们可以将宋金时期瓷器水纹装饰工艺分成两大体系:以定窑、耀州窑、越窑、磁州窑为代表的胎装饰体系,主要采用刻划花或印花的装饰工艺;以吉州窑为代表的釉装饰体系,装饰工艺以釉下彩绘为主。其中,磁州窑相对较为特殊,从水纹装饰工艺来看,其目前仅见有刻划花水纹,属于胎装饰体系,但从窑口的整体装饰工艺来看,宋金时期磁州窑已大量使用彩绘装饰,进入釉装饰阶段,并被吉州窑学习,应用于水纹装饰领域。

三、宋金时期瓷器水纹装饰流行的原因

装饰图案是社会文化的形象写照,能够较为直观地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情况和文化面貌。宋金时期瓷器水纹装饰的流行,与这一时期政治冲突与文化交融背景下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密切相关。

1.政治因素

宋金时期,中原汉地与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对峙的局面长期存在,部分区域的所有权随着政权力量的此消彼长而几经变换。这一复杂的政治局势对南北方制瓷业及水纹装饰的发展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宋金时期,北方地区器物装饰呈现出不同民族纹饰融合发展的趋势,出现了大量春水纹、双鱼纹等反映游牧民族居住环境和生活习俗的纹饰。

春水纹是反映契丹族春捺钵活动的纹饰。《辽史·营卫志中》记载:“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春捺钵活动又被称为“春水”,主要在池塘、河流等水边举行,常见海东青、天鹅、野鸭、鸳鸯等禽鸟,春水纹即是对这些内容的描绘,如辽代莲塘双鹅纹罗地彩绣(图七,1)上的纹饰。受辽代春水纹的影响,北宋中期以后定窑瓷器出现一类描绘莲塘风景的纹饰并迅速流行起来,如定窑遗址出土北宋至金印花莲塘鸳鸯纹盘(图七,2),其水纹形态和图案组成要素与莲塘双鹅纹罗地彩绣图案基本一致。此外,宋代还有一种描绘池塘小景的“满池娇”纹样,由莲荷和水鸟图案组成,此纹样在宋代定名,元代盛行,扬之水考证后提出“满池娇”之源可追溯至辽代春水纹,从侧面佐证了宋金时期瓷器上常见的反映莲塘池景的纹样应是受到春水纹的影响。

图七 宋辽金时期春水纹样器物

双鱼纹是女真族装饰纹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女真族崛起于白山黑水之地,境内江河纵横,渔产丰富,河水、鲤鱼与女真人的生活关系密切,也逐渐影响到了女真人的审美情趣。因此,在金代生活器物中经常可以见到双鱼纹,如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金代双鱼纹铜镜(图八,1)。双鱼纹在宋金时期瓷器上并不少见,但通过对比能够看到不同时期纹饰特征的显著差异。以定窑为例,前期双鱼纹以定窑遗址出土北宋早期定窑划花双鱼纹碟图案为代表(图八,2),纹饰以刻划花工艺为主,线条较为简单,描绘了水流缓慢,鱼儿恬静、悠闲的自然风光;后期以金定窑印花海水双鱼纹盘图案为代表(见图二,6),纹饰以印花工艺为主,线条复杂,描绘鱼儿在湍急的水流中奋力上游的场景,与金代双鱼纹铜镜上的纹饰风格相似。由此笔者推测,瓷器双鱼纹中的水纹形态由稀少疏朗、短小平直向繁多密集、回环曲折变化,纹饰风格从简约自然向活泼灵动演变,很可能是受到了女真族豪放不羁、自然洒脱的民族风貌的影响。

图八 宋金时期双鱼纹器物

除了民族纹饰融合的影响外,宋金时期水纹装饰的盛行还受到了南北方地区制瓷工艺交流的影响。这一时期随着北方窑工的南迁,南北方地区在制瓷技艺上产生了一次深入交流,南方窑口吸收、借鉴了北方窑口瓷器的刻划风格、纹饰种类、装烧方式等,并进行了创新。有学者认为,水纹瓷枕在南方的大量出现,就是北方定窑、磁州窑窑工迫于战争迁徙到南方的结果。吉州窑也是在吸收磁州窑彩绘艺术的基础上,将其与水纹相结合,生产了大量彩绘水纹器物,推动水纹装饰不断发展,走向繁荣。

2.文化因素

宋金时期水纹之所以能够被广泛应用于瓷器装饰中,是因为它符合时人的审美意趣,具有人们普遍认同的象征寓意,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方面,水纹符合士大夫阶层的文人情趣。宋金时期士大夫阶层受儒家思想和程朱理学影响,偏爱格调高雅、温润含蓄、富有人文趣味的瓷器。这些瓷器“上与唐之鲜艳、下与明清之俗丽,都迥然不同。所有这些,体现出一个规律性的共同趋向,即追求韵味”。因此,宋金时期皇家及士大夫阶层使用的瓷器多为素面,少数具有纹饰的瓷器也以素雅清新、自然生动的图案装饰为主。水纹以纤细灵动、写意自然等为主要特征,契合了宋金时期士大夫阶层的文化取向,自然在以定窑、越窑为代表的官窑中受到推崇。

另一方面,水纹迎合了市民阶层对吉祥文化的偏好。宋代商业贸易十分繁荣,城市经济活跃。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市民文化。受市民阶层通俗生动、不拘一格的审美偏好的影响,宋金时期以磁州窑、耀州窑、吉州窑为代表的民窑在瓷器的装饰题材与风格上更加贴近百姓的生活,进一步世俗化和丰富化。宋代邵雍在他的《梦林玄解》中提出:“梦水流汪洋。主新婚之喜,名利来,争斗消,寿命长。”“梦见流水有波,听流水有声。主讼解,争消,疑释,病愈。”“江海波涛为财富之薮。”可见,水在时人眼中具有长寿、富贵、平安等多重美好寓意。宋金时期水纹在瓷枕上的大量应用,反映了人们期盼高枕而卧、常引吉梦的美好愿景。同时,水纹作为辅助性纹饰,多与游鱼、游鸭、摩羯等动物和莲荷、萱草等植物图案共同出现,不仅增加了整体图案的丰富性和活泼性,还赋予了装饰纹样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定窑印花莲塘鸳鸯纹盘中水纹与鸳鸯、莲荷共同出现(见图七,2),象征了夫妻比翼连枝、恩爱和睦;定窑印花海水双鱼纹盘中水纹与腾空的鲤鱼相组合(见图二,5),表达了鱼跃龙门、飞黄腾达的美好愿望。以装饰形式表现吉祥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水纹从单纯的装饰纹样向吉祥寓意图案转化,是对百姓精神世界的映射。水纹的吉祥文化内涵是其旺盛生命力的来源,也是其在宋金时期民间瓷器上流行的重要原因。

此外,海洋文化的兴起也是宋金时期水纹装饰流行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宋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手工业快速发展,贸易活动频繁。然而,北方地区长期战乱使得传统的陆上贸易受阻,人们不得不将视野转向海洋,大力发展海上贸易。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海洋的认识日益深入,逐渐构建起一个内涵丰富的海洋意象。而海洋知识的积累和传播也逐渐对时人的审美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各窑口对水纹的描绘大幅增加,并逐渐从恬静和缓的“内陆之水”转向汹涌澎湃的“海洋之水”,出现了诸如定窑刻花海水纹瓷枕(见图一,6)和吉州窑褐彩海涛纹罐(见图六,3)等装饰浪花翻腾、波澜壮阔的海洋图景的瓷器。

综上,在不同民族纹饰相互融合、南北方制瓷技术相互交流、士大夫阶层文化与市民文化的共同影响下,宋金时期瓷器上的水纹装饰不断完善外在形态,充盈文化内涵,并逐渐流行开来。

结 语

宋金时期瓷器水纹装饰形态多样,以定窑、耀州窑、越窑、磁州窑和吉州窑为代表的不同窑口的水纹可根据线条形态及排列方式分为多种类型。同时,不同窑口之间在水纹装饰上又有一定的共性:从装饰内容上可分为内陆体系与海洋体系,从装饰工艺上可分为胎装饰体系与釉装饰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当时的制瓷工匠在水纹装饰上的不断尝试与创新,在迎合士大夫阶层志趣制作儒雅、简约风格的瓷器之外,还积极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市民阶层的审美,学习、吸收不同民族的纹饰风格和不同地区的制瓷技艺,发展出了内容更加丰富、题材更加世俗化的水纹装饰纹样,最终形成了宋金时期独特的水纹装饰体系。

此外,通过宋金时期瓷器上的水纹装饰,我们可以管窥宋金时期瓷器纹饰的演变特点及历史地位。从横向看,宋金时期独特的政权与民族关系,导致南北方地区瓷器纹饰在共性的基础上又具有鲜明的个性。从纵向看,宋代以后商品经济的繁荣使得民窑快速发展,瓷器进入千家万户,瓷器装饰纹样风格整体由儒雅趋于世俗,奠定了中国装饰纹样雅俗共赏的发展格局。

猜你喜欢
宋金浪头吉州窑
吉州窑陶瓷中书法装饰的应用研究
宋金时期陕西凤翔府榷场位置略考
宋金时期演剧形态考述
宋代吉州窑窑变瓷的创新
香港苏富比历年所见吉州窑拍品
吉安市博物馆藏吉州窑黑釉瓷赏析
七旬老太玩漂流
惊魂普吉岛,生死浪头终抵岸
辽宋金铜镜辨识举例
宋金顺昌之战与刘锜的战略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