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境下英语话语标记使用研究

2022-10-22 04:36
科教导刊 2022年14期
关键词:语料语料库母语

张 冰

(天津体育职业学院,天津 301617)

话语标记也被称为话语小品词或句子连接词,其定义的多样性显示了对话语标记的不同研究方法和研究兴趣。话语标记在日常交流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释义或语义内容,但是话语标记承担着重要的语用功能。然而纵观各种角度下话语标记的研究后发现,在教学环境下,有关话语标记的研究相对有限。

1 相关研究回顾与分析

1.1 学习者滥用话语标记

Fung & Carter 进行了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比较香港中学生和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对话语标记的使用情况。研究显示:香港学生话语标记的使用频率较低,而且话语标记的使用范围也有限。他们发现,以粤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主要依赖话语标记的文本含义,且“大量使用指称性和结构性标记”,而人际话语标记通常未得到充分使用。其中,I think, yes,but 以及because 是以粤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最常过度使用的四个话语标记语。这一现象被称为“语用石化”,即非母语人士在交流语用层面系统且不恰当地使用某些话语形式的现象,这是二语习得者的常见问题。

在二语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语及母语文化的影响,在不断试错和改正的进程中,逐渐发展成一门系统的语言,这一系统语言接近目标语言,同时也不同于母语,即“中介语”。中介语受各种因素影响,有一些影响沉淀下来,不可改变,产生“语用石化”。中介语石化现象从性质可以分为永久性石化(permanent fossilization)和暂时性石化(temporary fossilization);从形式上,石化现象可以分为个体石化(individual fossilization)和群体石化(group fossilization)。关于石化现象的较新解释是:“中介语学习过程中未达到目的语标准的一种停滞现象(cessation)……二语学习者只获得关于目的语的不完整的知识(incomplete knowledge)。”它指的是二语学习者的中介语水平还未达到目的语水平时就停滞不前。二语习得理论集中讨论中介语语言结构系统中的石化现象如二语学习者在语言形式上固着于某些正确或错误的形式导致与目的语语言形式有所不同。人们普遍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错误越来越难纠正,这个关键是2—12 岁,这导致绝大多数二语习得者达不到本组语者同等水平。为了尽可能避免“语用石化”的产生,学习者需要掌握目标语言的语法、语义规则以及语用功能。

Fung&Carter 的研究里,话语标记“语用石化”的出现可能主要有两个原因:①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在课堂上似乎只强调单词的释义或语义,而不强调在ESL/EFL 课堂中,目标语言的语用功能。②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他们在较早阶段已经习得一些单词的文本意义,而后在那个阶段停滞不前,不知不觉地忽略了这些单词在以后语言发展中的交际功能。

1.2 教科书与口语数据库的话语标记不匹配

杨艳对52 名英语专业学生话语标记语well语用功能习得情况进行跟踪语料库研究,她发现专业学生在标记语well的习得上无法达到以英语为母语者的同等水平,存在语用石化现象。通过比较二语习得者与母语人士对话语标记的使用情况(尤其是话语标记语well 的使用情况),Lam 发现话语标记well 在实际交流中的使用方式与教科书中的呈现方式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她还发现之前教学环境下话语标记的研究仅关注学习者的误用现象,很少引入真实语料数据库做比较。同时,她认为,口语数据和教科书之间的这种不匹配并不意味着教材“在教学上不合适”,因为真实语料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更难理解。

然而,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世界中,需要接触多种媒介。如果坚持传统的教材,继续忽视话语标记的教学,学生就会在实际交流与教科书之间巨大的差异中怀疑自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正确使用话语标记是社交沟通成功的原因之一,也是口语能力的重要评判标准。如果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未能意识到话语标记的语用功能,他们就只能在目标语言中投射出一种“削减的个性”,且无法与对话者建立“恰当的关系”。Wei还指出,缺乏话语标记可能会使学习者的对话“听起来像书面交流”或“缺乏礼貌性和合作性”。换句话说,学习者可能很好地实现了他们的“交易目标”,但不能像他们在母语交流中那样,表现出完整的人格特性。因此,需要通过提高学习者对话语标记的使用来增强学习者的英语口语能力。

2 教学意义

鉴于话语标记的可教性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教师是否能够、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话语标记的使用,对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是一个挑战。Fung&Carter 提出将话语标记的学习整合到语言课程中,旨在唤起教学大纲设计者对话语标记重要性的认识。除此之外,他们建议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真实语料,循序渐进地学习话语标记。然而,对于较少有机会接触真实语料的学习者,Lam强调教科书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她建议教科书编者加入更真实的口语示例,真实反映现实世界中的对话。因此,教科书“在为学习者提供正确的英语口语常见特征这一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这方面,考虑到真实语料的来源,很多专家学者主张将语料库纳入课堂教学和活动。何安平建议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语料库,让学习者直接面对数据。这种课堂活动通常被称为数据驱动学习法(DDL),学习者可以“通过指导性任务或通过基于语料库的数据材料(例如讲义上的索引列表),获得使用语料库的实践经验”。为了使教师熟练使用数据驱动学习法(DDL),O'Keeffe & Farr 主张将语料库语言学整合到语言教师初级教育和培训计划中,以提高他们的研究和教学技能。

然而,发展数据驱动学习法(DDL),在语料库语言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论。

3 争议及解决办法

3.1 标准英语和通用英语

英语已经成为一种通用语,全世界母语不同的人都在用英语交流,英语作为世界语言的普遍性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关于英语所有权的争论。这向所有英语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学习者想要学习或者需要学习的标准英语是什么。教师应该使用“成功人士的英语”数据还是母语人士的英语数据?如果使用以英语为母语人士的语料库数据,还需要考虑: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有很多,推荐使用哪一个国家的英语语料库?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还是新加坡?

根据Tsui & Bunton 的说法,在香港,标准的英式英语在教育、商务沟通和政府领域仍然占主导地位。Lam则强调跨文化语料库的重要性,在同一个地区,跨文化语料可能比母语人士的语料能更好地反映当地语言的使用情况。

考虑到历史和文化因素,香港曾经是英国殖民地,教师在选择教学材料时应优先考虑英式英语。一旦学生掌握了话语标记的基本功能,教师可以尝试使用跨文化语料库中的例子作为补充材料,让学生体验话语标记的多种使用功能。

3.2 材料的真实性

另一个与数据驱动学习法(DDL)相关的问题是,是否应该让学习者直面从数据库中提取的真实示例?还是应该将学习者置于“人造”示例中,即专门为说明某个语言特征或规则而人为编造的示例。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当真实对话从其原始语境中提取出来时,以一种去语境化的方式呈现给学习者,这给学习者造成了交流障碍,更不用说跨文化障碍了。然而,还有一些研究者认为,地道的英语对于学习者更难理解,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

在话语标记教学中,剥夺学生体验真实世界自然发生的互动是不公平的。教师无法教学生自己认为正确的内容以及自己认为他们需要的内容。根据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和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师可以为学生精心挑选和调整教学材料,并可以根据真实数据的难度对任务进行分级。

4 结论

“话语标记构成了教学话语基本结构的一部分”,对人际交流,尤其是和母语人士的交流至关重要。本文回顾分析了香港教学环境中有关话语标记普遍误用的研究,尽管篇幅有限,还是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教学设计和规划方面的建议。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数据驱动教学法(DDL),并以标准英式英语为模型语言,以跨文化英语数据为补充,将真实语料引入课堂教学中。每个语言学习者都是语言研究员,与其在“温室”(编造语料)中仔细培养学习者,不如让他们直面“丛林”(真实语料),让他们发现和玩转话语标记。

猜你喜欢
语料语料库母语
基于语料库翻译学的广告翻译平行语料库问题研究
可比语料库构建与可比度计算研究综述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中古汉语分期研究所涉及的语料问题
运用语料库辅助高中英语写作
分析母语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如何使用第二外语学习者语料
第五届中坤国际诗歌奖获奖感言——邵燕祥
语料库与译者培养探索
英语教学中真实语料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