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路径优化研究

2022-10-22 04:36
科教导刊 2022年14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课思政

张 伶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奎屯 833200)

1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实践育人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目标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通过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与发展,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为学生营造参加实践教学的良好氛围,让思政课走进学生心坎。

1.1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国家对思政课前所未有的重视,指出办好思政课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针对如何进一步推动思政课建设与发展,国家对上好思政课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包括实践教学。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明确指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学分,是教师高质量开展、学生主动参与的强有力支撑。

《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 年版)》中指出思政课实践教学计划要依据学校实际而定,这就要求实践教学的设计要充分联系实际,不能天马行空、不接地气、敷衍了事。文件中提出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四落实”,为实践教学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对思政课实践教学也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建议,指出要开设思政课程。这要求高职院校摒弃关起门来办学的思想和做法,不断加强与学校所在地的联系,以专业特色服务社会所需,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扩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空间,让学生走出校门、课堂。

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是办好思政课的重要一环,高职院校以相关文件的具体要求为遵循,着力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

1.2 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实效性的现实要求

思政课承担着重要的育人使命,为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成长提供指引,树立正确人生观,走好人生之路。但一直以来,思政课要面对抬头率的问题,“抬头率”从表面看是学生上课不认真,低头做与上课无关的事,但这种现象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如:思政课缺乏吸引力,思政课讲授内容没有做到关切学生,思政课一味“满堂灌”,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其中也不乏存在学生自中学时就产生了思政课“无趣”“不重要”的偏见,因而对思政课比较排斥。相关文件的出台对实践教学做出相应规定,对实践教学的实施与建设提供了指导意见,也为实践教学的发展与路径指明了方向,同时,实践教学获得相应学分的支持,能够从机制上充分保障学生的参与度,循序渐进,逐渐引导学生从“要我参加”到“我要参加”的转变。实践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与理论讲授的专业性可以形成互补,通过教师指导,让学生在与课程密切相关的实践教学中理解重难点,提升对知识点的认知能力。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参与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

2.1 对实践教学的理解不到位

部分思政课教师对实践教学认识不足,理解不到位,把实践教学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教学手段,认为只要保障教学内容的讲授,手段是可以选择的,可以使用也可以不使用,这显然是对实践教学存在误解。

实践教学可分为课堂内实践教学与课堂外实践教学,即在思政课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后或者假期开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不仅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需要注意的是实践教学要围绕课程进行,理论与实践不能“两张皮”,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都是为了服务于知识点的传输,传统意义上的“满堂灌”式的理论灌输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无法体现学生主体性,也吸引不了学生兴趣,同时,还不利于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2.2 实践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由于部分思政课教师对实践教学理解不够深入、全面,从主观上来说投入并不积极,因而准备不充分,对实践教学存在敷衍、应付的态度,没有依据课程内容建立实践教学资源库,选择的实践教学内容具有临时性、随机性,一些案例、内容的选择过于陈旧,不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选择时未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专业等实际问题,有时实践教学的内容甚至出现与理论讲授内容不同步、不匹配的情况。

实践教学并不是简单的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而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开展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提前针对教学内容对实践教学进行设计和规划,使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防止出现“两张皮”。

2.3 实践课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突破课堂与知识学习的传统界限,多元的社会组织形式、生活方式、就业形式正在形成,这一切变化对学生的思维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思政课要因时而新,更新思政课教学理念,创新方式方法,才能吸引新时代大学生。

但目前来看,灌输、乏味、枯燥是学生对思政课的固有印象,追根溯源,实践教学方式单一仍是由于对实践教学理解、重视程度不够衍生出的问题。由于教师对实践教学认识不深,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主动探索实践教学的方式,从头到尾惯用同一种方法,使实践教学呆板化,失去吸引力。

2.4 高职学生对实践课教学主观态度不够积极

高职学生的文化课分数普遍不高,则可以从某一方面反映出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入高职阶段学习后,要根据新的学习成长环境有针对性、有侧重地解决存在的问题。

高职学生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充满好奇等优势比较明显,但学习态度不好、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耐力不持久等问题使得学生在理论讲授时容易出现理解困难、理解不透、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从理论上讲,实践教学的应用是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内容的,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在探索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但从现实来看,高职学生对实践教学存在“三不高”问题:积极性并不高,参与度不高,完成实践教学作业质量不高,致使实践教学实际效果不佳。

2.5 实践教学时间不能得到充分保障

一般来说,高职学生在校时间为3 年,部分学生由于需要实习,近一年时间都在校外,所以课程安排比较紧,学习压力比较大,实践教学如果未按学生实际提前做好计划,实践教学将无法充分展开,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2.6 未形成规范化实践教学体系,部分教师“单打独斗”

由于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高职院校并未形成规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没有相应的监督和管理机制,有的教师进行了实践教学,有的老师则没有开展。进行实践教学的部分教师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学生的体验感和获得感,直接取决于教师能力的高低,对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开展、监督随机性较强,没有相应制度和机制保障。

3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路径

3.1 加强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

上好思政课直接关系到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成效,高职院校党委应重视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对思政课给予关注与支持,为思政课的提质增效扫清障碍,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为指导,从理念到具体行动都应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建设与发展给予大力支持,为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提供保障。

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推动顶层设计,将实践教学融入思政课的教学具体计划之中,明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主题,教师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一系列过程中考核、评价学生,通过宣传、展演等途径及时扩大优秀实践教学成果育人的影响力,对实践教学进行总结,反思不足、探索有效的优化路径。

3.2 建立符合学生实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指挥棒”,对任课教师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引导作用,应在充分考虑学校实际、课程实际、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建立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旨在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增强思政课亲和力,从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增强获得感。

首先,高职院校在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与完成度,即注重过程考核,通过制定公平公正的考核评价标准,使得参与度高,作业完成质量高的同学能够获得较高评价,相反,不主动参与,参与度、完成度均不高的同学应相应扣除分数,以保证学生的付出与回报呈正比。

其次,建立实践小组学生代表互评机制。由教师引导制定评分细则,参与实践活动各小组成员推选学生代表,组成评委对实践小组进行打分、评价,并根据作业提出建议和意见,以此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最后,对思政课教师实行有效的考核评价。思政课实践教学是由教师组织开展的,教师的态度、工作质量决定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对教师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包含了对实践教学的设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具体管理、给予学生实践的指导、最终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建立校级考核、督导考核、同行考核、学生评级为一体的综合性考核评价体系,以考核促进教师认真对待,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实践教学工作,进而提升实践教学工作的质量。

3.3 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多元化

90 后、00 后学生是在互联网技术广泛运用于生活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也会影响到思政课的实效性。

提升思政课实效性,从学生角度讲就是要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可度。现实中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但多数学生对思政课并不满意,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方式过于传统、单一,没有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创新。

思政课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学情,针对不同专业学生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因材施教以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互联网,构建智能教学平台,延伸课堂教学,增加师生互动频率,利用VR技术,让思政课“活”起来,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感染力、说服力。

3.4 “因地制宜”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

上好思政课要注意将社会大课堂同思政小课堂结合起来,高职院校要积极主动与学校所在地政府相关部门联系,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搭建平台、拓宽渠道。

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参观、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在实地受到红色文化的浸润;持续深入推动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岗位实习中明晰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进一步思考“工匠精神”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与所在社区的联系,结合学生专业特长,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以所学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奉献的快乐,增强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生动实践的动力与信念。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课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