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探索

2022-10-22 04:36李艾芳赵宗涛
科教导刊 2022年14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会心理健康

李艾芳,赵宗涛

(1.西安思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2.西北师范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1 题选背景及意义

大学生自我管理分为学习管理和生活管理两个方面。大学是知识储备、性格成熟、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走向社会的预备班,大学生活应该是充实的、愉快的、富有朝气的。高等教育的普及特别是综合评价招生模式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的入学门槛,造成高校生源质量一定程度的下降。民办高校因学费比公办院校高出许多,民办高校的学生大多数家境经济条件比较优越,在这种背景下,民办高校学生的自尊心更强,自我意识高,不愿受到管束,生活自理能力差,抗挫能力低等问题,给作为管理部门同时也是服务部门的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如何引导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刻不容缓。

2 民办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现状

2.1 自我管理意识淡薄,价值观缺失,无明确的学习目标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老师与家长在中小学阶段共同目标是教授和监督学生学习,学生的目标是考一个好大学,进入大学,学生的阶段性目标得以实现,开始变得迷茫,特别是针对完全不同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缺少了家长的实时监督,许多学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知道自己的未来职业情况,更没有自我管理意识,许多学生开始通宵达旦地玩手机、打游戏,价值感缺失,对生活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找不到未来生活的方向,学习没有动力,内驱力不足,沉迷于垃圾快乐中无法自拔,但同时又有感到空虚、愧疚。

2.2 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拖延严重

自控力是一个人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掌握能力,通过自我意识达到控制自身心理和行为的目的,达到知行合一。许多同学即使制定了学习计划,明明想着下午两点要去图书馆,但就是停不下刷网页、玩游戏或者追剧的步伐,在拖延的同时还要找理由说服自己一会就做,明天做,周而复始形成学习、做事效率低下,静下来反思时又忍不住谴责自己的不作为,可第二天又开始重复昨天,逃避拖延。长此以往,生活就会变得庸庸碌碌,各科成绩都亮起红灯,甚至有同学无法正常完成学业,面临留级、结业、退学等一系列问题。

2.3 自我定位不清晰,独自处理问题能力弱,无法处理好人际关系

由于中小学阶段家长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特别是民办高校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比较优越,致使许多同学在成长过程中被保护得太好,对自己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优缺点是什么,实际生活经验与磨砺严重缺失。在大学的寄宿制管理模式中,不知道怎么与宿舍同学相处,以自己为中心,指挥别人,遇事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出现跟宿舍同学不和、人际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问题,不会与人沟通、交流、协作,长此以往甚至影响到学业及身心健康。

2.4 价值取向存在偏差,浮躁、攀比,没有理财观念

在西方消费理念及购物热潮的吸引下,面对各大网络电商平台的诱惑,看着部分家境殷实的同学过着优渥的生活,用着各种大牌限量版,回望自己的生活,部分学生开始变得浮躁不安,虚荣心开始疯狂膨胀,认知也开始慢慢变得扭曲,甚至开始痛恨自己的出身,开始盲目攀比,认为大牌就是身份的象征,想方设法出入各种高档场所,以融入有钱同学的社交圈,完全没有理财观念,为了所谓的面子及圈子,完全迷失了自己,过着挥金如土的奢靡生活,想方设法压榨自己的父母,有的甚至去各大网络平台贷款,走向一条不归路。

2.5 心理素质较差,抗挫折能力弱

在现在家庭结构中,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了一切事情都有家长包办,很少独自面对生活的毒打,当要开始独自面对学习、恋情、人际关系、就业等压力时,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弱,在无法自行及时宣泄和调节负面情绪时,又往往因种种顾虑羞于向身边的亲人及朋友求助,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3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

3.1 树立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特点,许多高校重管理,学生管理模式是以辅导员为主的强制管理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为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使命的高等院校,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自主权,调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理念及意识,通过主题班会、集体讨论管理管理规定方形式动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加强学生的纪律观念,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将被动的被通知管理转化为主动式参与管理;同时通过学生参与制定的班级管理规定学生更容易接受,讨论完善各项管理规定的监督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将各项规定落到实处,规范学生的各项行为,纠正其不良习惯,逐步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3.2 明确学习的目标,制定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学学习与中学截然不同,学习目标由考上大学转变为如何使自己成为综合素质优秀的高级人才;学习方式由中学阶段依教师安排学习活动转变为靠自己安排。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在大一入学时通过形式多样的入学教育、主题班会等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增强自我认知,同时制定长期的计划及短期目标,如:每天睡觉前利用5—10 分钟的时间复盘一下当天的学习生活情况,总结一下一天的利弊得失,短期计划执行情况等,还可以与同宿舍同班级同学之间相互监督计划执行进度,以便真正落实自己的计划。

3.3 不被沉迷于手机,学会自律,能照顾好自己

手机是把利器,没有父母的约束和学业的压力,许多学生可能会因为不自律而被自己所打败,上课玩手机、吃饭玩手机,休息玩手机,你在玩手机的同时,自己也在被手机玩弄。过度沉迷于网络会影响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尤其是大数据时代,人往往无力应对手机的诱惑,沉浸于虚拟的世界,脱离正常的交往圈子,影响人际关系及正常的学习生活,同时长时间使用手机会造成视力下降、颈椎劳损严重、甚至可能猝死。给自己制订一份作息时间表,树立时间管理理念,学习四象限法、番茄管理法等时间管理方法,提高效率,减少拖延,分配好每天要完成的事情,除了学习之外还包括运动、阅读、休闲、交往等,能独立照顾好自己,独立完成大学生活中的各项事务,不再期待时时都有人帮。通过各种锻炼,学会自理、自立,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有再多的干扰,也能心无旁骛,这是长大成人面对生活的必备技能,努力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3.4 鼓励学生参加感兴趣的社团,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是学生走向职场的前一站,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提高学习效率,完善自我意识,促进身心健康,除学习必要的专业文化知识外,还要通过丰富的业余生活来增强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积累自己的人脉资源。根据自己的爱好及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一到两个社团,通过社团活动以丰富自己的业余时间,学会与人交往,坚持真诚待人,包容彼此,相互尊重,进而增强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并在实践活动中处理好各种关系,收获真正的友谊。

3.5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参加社会实践,增强理财观念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建议学生利用课余、周末、节假日的时间去参加一些以勤工助学为主的社会实践,兼职的种类很多,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要学会选择,如家教、服务员、校内送餐等,既可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增加其人生的阅历,同时感受挣钱的不易进而让学生建立科学消费观念,改掉花钱无规划大手大脚的毛病,跟月初是大款月末是乞丐的日子告别,学会花钱有规划,让学生学会理财,不盲目攀比,不超前消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3.6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传统的教育模式重视文化教育,轻视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环节上缺乏情感教育,同时家庭教育中包揽过多,许多学生很少独自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挫折。部分00 后独生子女是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父母的溺爱中长大的,在独自面对外地求学过程中的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及朋友闹矛盾等问题时不知该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在压力不能得到缓解时极易走上极端,做出伤害他人或自己的行为。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了解常见的情绪困扰产生的原因,指导学生学会察觉自己的负面情绪,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知道如何缓解自己的压力,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学会适度宣泄,正确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类挫折,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另外通过心理主体班会、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心理情景剧、心理微电影、心漫画、心理健康月主题活动等系列心理育人实践活动,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知识水平,让学生学会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针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特点,唤醒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充分发挥学生思想活跃,积极性高,主动性强的特点,加以引导教育,帮助学生剖析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过程管理,完善监督机制,帮助学生纠正学习、生活、思想上的陋习,让学生学会接纳自我,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我,学会控制自我,能够自行调节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与不良情绪,逐步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服务意识,让学生通过充实的大学生活实现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我的过程,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学会心理健康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学会分享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