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审批提速催生千亿市场空间

2022-10-22 10:47薛宇
证券市场周刊 2022年35期
关键词:核电机组核准电价

薛宇

风电、光电等可再生清洁能源的间歇性、波动性特征,以及水电的季节性特性,给大型电网稳定运行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核电作为清洁的基荷电源,具有运行稳定、可靠、换料周期长等显著特征,非常适用于大型电网的基负荷以及必要的电网调峰,有望在能源轉型与“双碳”建设过程中,实现稳健发展。

近日,国常会决定核准福建漳州二期、广东廉江一期核电项目,这是继2022年4月国常会核准3个核电项目之后,第二次核准新的核电项目,是2008年之后中国核准核电项目和机组最多的一年。据机构测算,2022年核准的核电项目可带动约1357亿-2220亿元的产业链投资规模,技术壁垒较高的核岛设备将大为获益;此外,机构预测核电市场交易电价将有所提升,核电核准提速也将使核电运营商获益规模大幅增加。

2022年国常会已经核准了5个核电项目、10台核电机组,是继2008年14台机组获批之后,中国核准核电项目和机组最多的一年。

2011年,日本福岛发生核安全事故,中国核电审批一度暂停,于2015年一度恢复后继续停滞,2019年重启后每年核准机组数均在4-5台。直到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至此中国核电地位得以重新确立。2022年起,核电投资完成额和新机组核准数量增加明显,政策性支持效果显著;国家核电发展政策导向明确,核电业务有望持续放量。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9月14日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显示,2021年以来,中国新投入商运核电机组5台,新开工核电机组9台,其中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进入批量化建设阶段。截至目前,中国商运核电机组53台,总装机容量5560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23台,总装机容量2419万千瓦,在建/商运的比例达43.51%,远高于2019年7月31日的23.9%。中国在建机组装机容量连续保持全球第一。

但是,中国核电装机在电力系统中的比例仅2%,发电量仅5%,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核电强国法国和美国的核电发电量比例分别高达70%和20%,可见中国核电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愿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期间,中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此外,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核能年度发展与展望(2020)》中的预测数据,到2025年,中国在运核电装机达到70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而到2035年,在运和在建核电装机容量合计将达到2亿千瓦。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在第29届国际核工程大会上表示,预计2022-2025年间,中国将保持每年6-8台核电机组的核准开工节奏;到2035年,中国核电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将达到10%,相比2021年翻倍。

另外,在全球能源危机的背景下,多个国家调整核电政策以应对能源安全,例如德国原计划于2022年年底关停的2座核电站将继续保持可运行状态;法国也表示未来将建造至少6座新的核反应堆。

全球核电复苏将成为中国核电走出国门的重要基础。目前,中核集团已与阿根廷、英国、巴基斯坦等近20个国家达成了合作意向;中广核与捷克、罗马尼亚、法国等达成合作意向,此外还与合作伙伴一起开拓了欧洲、中亚、东南亚的核能市场。根据中广核统计,“一带一路”沿线中,有28个国家计划发展核电,规划机组126台总规模约1.5亿千瓦。据银河证券,以三代机组平均造价1.6万元/千瓦预估,市场总量约2.4万亿元。不可否认,核电出海已成为未来中国核事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据统计,截至2022年9月,中国核准的10台核电机组总规模为1233.2万千瓦。核电站每千瓦建造成本1.1万-1.8万元,设备投资约占建造成本的一半(基建和其他投资占比分别为40%、10%),按照年内已核准10台机组的总规模计,可带动约1357亿-2220亿元的产业链投资规模(包括约678亿-1110亿元的设备市场空间)。

据银河证券,按照上述预测(2022-2025年,中国将保持每年6-8台的核电机组核准开工节奏,2025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且按照每台核电机组100万千瓦装机容量及核电单位造价通常在1.1万-1.8万元/千瓦计算,则2022-2025年每年中国核电市场规模约为825亿-1350亿元,对应核电设备市场空间413亿-675亿元。

核电设备主要包括核岛、常规岛、辅助设备,分别占核电设备投资的58%、22%、20%。由以上可知,核岛市场空间在240亿-392亿元,常规岛91亿-149亿元,辅助设备83亿-135亿元。

核电设备中,核岛是整个核电站的核心,是核电站所有设备中工艺最复杂、投入成本最高的部分。核岛主设备主要包括核反应堆(包括堆芯、压力容器、堆内构件)、反应堆冷却剂泵、蒸汽发生器、控制棒及驱动机构、稳压器、主管道等。常规岛主要由管道系统及冷凝器、汽轮机、发电机、汽水分离再热器组成。辅助系统(BOP)主要包括数字化控制系统、暖通系统。比较来看,由于技术壁垒高,核岛设备毛利率较高,核心关键设备的毛利率可超过45%,其中主管道和堆内组件的毛利率分别可达到60%、50%左右。而常规岛设备由于技术壁垒相对较低,竞争较激烈,毛利率一般在10%左右。

国信证券指出,整体核电市场呈现高壁垒垄断性竞争格局,具体来看,核电站主设备主要由上海电气、东方电气、哈电集团、中国一重及中国二重等国企垄断,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堆内构件、控制棒及驱动机构、稳压器、蒸汽发生器、汽轮发电机、主冷却剂泵等;部分民营企业则在细分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应流股份在主泵泵壳市场,佳电股份在电机领域,江苏神通、纽威股份、中核科技等在阀门市场取得主导地位,中密控股在核电主泵、二级泵密封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不同核电设备由于供应周期不同,业绩增长时点存在差异。据银河证券,按照生产时间是否大于一年,核电设备可划分为长周期和短周期设备。前者包括核岛和常规岛(除阀门)的主要设备,后者包括阀门、锆管、暖通系统、仪控系统等。一般情况下,核电站得到能源局允许开展前期工作的批复后就可以启动长周期设备的招标工作;在安全壳穹顶吊装(FCD后24个月)前后,实现长周期设备的集中供货,因此长周期设备商率先得益;短周期设备招标相对滞后,一般与开工进度同步。

在双碳目标的约束下, 核电审批提速,而设备股将率先受益。

机构判断,核电交易市场将从折价走向溢价,核电运营商将受益;而叠加核电核准提速带来核电机组密集投产因素,核电运营商获益规模将大幅增加。

据中信证券,自2020年起,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取消,定价机制由标杆上网电价改为“基准价+上下浮动”的市场化机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核电上网电价的定价机制。2022年1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分类推动燃气、热电联产、新能源、核电等优先发电主体参与市场,推动将优先发电、优先购电计划转化为政府授权的中长期合同。

随着电力市场化的逐步推进,核电市场化交易规模占比近年来逐渐扩大,截至2021年,中国已有近40%的核电规模是通过市场化交易形成价格。根据江苏省电力交易中心公示,省内2022年市场交易电量2647.29亿千瓦时,成交均价466.69元/兆瓦时,市场电价相比本省391元/兆瓦时的火电标杆电价约溢价19.36%,基本接近20%价格浮动上限。2022年,江苏省核电市场交易电量规模约200亿千瓦时,中国核电集团在江苏核电机组的平均标杆电价约为410元/兆瓦时,市场电价相比核电电价出现明显溢价。

中信证券表示,火电市场化交易电价相比基准电价溢价的情况已出现并有望长期持续。由于核电通常和火电一起以双边协商和集中交易等方式参与各省的电力市场交易,核电将受益火电市场电价上涨,推动核电市场交易电价从折价走向溢价。据其测算,以往中国核电集团市场交易度电折价幅度约为3-5分,2021年公司市场化让利规模近30亿元。随着市场交易让利周期结束,核电电价上涨有望推动核电运营商业绩弹性出现。

猜你喜欢
核电机组核准电价
我国第二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并网发电
德国:电价上涨的背后逻辑
探索电价改革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穹顶吊装成功
中国力争2030年前在“一带一路”沿线建30台核电机组
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的收支平衡分析
争议光伏标杆上网电价
全球首台AP1000核电机组建成
2016年第三批农药企业延续核准名单
教育部再次核准15所高校章程 累计已达62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