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生产经营模式思考

2022-10-27 10:58林红枫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2年10期
关键词:蚕桑种养经营

随着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蚕桑生产经营模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蚕桑养殖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要以实现高效养殖为目的,综合分析目前蚕桑生产经营模式的弊端,创新现代化蚕桑生产经营模式,在优化蚕桑种养技术基础上,帮助广大养殖户增收增效,促进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

1 蚕桑生产经营现状

目前,家蚕养殖主要问题包括:蚕桑种养不规范、种养人员老龄化严重、机械化效率低、种养效益较低、技术水平停滞不前、生产经营粗放等。随着时代发展,蚕丝需求量日益上涨,而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有统计表明,中国蚕茧产量已高达71万t,但种养人员经济效益却始终停滞不前,致使桑园面积大范围缩减。目前,中国云南、陕西、四川等区域蚕桑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而江苏、浙江等蚕桑主产区却出现发展萎缩现象,生丝价格停滞不前,平均每千克仅38元左右,这与当前经济发展极不相符,追其根源,与蚕桑生产经营模式落后有直接关系。另外,一部分区域在栽桑养蚕过程中受到病虫害影响,滥用药物、技术措施不科学等问题日益严重,无法从根本上保障生丝质量,削弱了蚕桑产业市场竞争力。

2 蚕桑生产经营存在问题

2.1 家庭生产经营模式限制

浙江省、江苏省作为蚕桑主产区,其生产经营模式较为传统,存在诸多弊端,例如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经营过于分散、生产效率低下等。部分缫丝厂在实际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偏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人力劳动量,阻碍了招工进度,加之人工流失严重,致使部分公司倒闭、破产。

2.2 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

目前,国内蚕桑产业发展离不开丝绸制造、缫丝、蚕茧生产等,其中中低端丝绸在市场上占据了较大的竞争地位,而生丝在医美、食品、环保涉及领域较小。

2.3 从业人员老龄化

综合来看,当前栽桑养蚕人员及缫丝工年纪普遍偏大,仅有少部分青年人。有调查显示,中国东西部蚕桑产区缫丝工平均年龄均在52岁以上,而养殖人员平均年龄则高于58周岁。

2.4 生产工艺落后

如今,中国蚕桑生产经营模式、技术方法均存在一定缺陷,此种问题在部分蚕桑主产区普遍存在,仅有少数蚕桑企业采用先进加工工艺,实现了产业及技术的融合发展。

2.5 营销渠道有限,价格波动较大

中国蚕桑生产主区均受到了蚕桑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对蚕桑产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2012年,浙江嘉兴蚕茧价格出现巨大波动,价格下跌致使桑园面积减少45%,这无疑会降低桑蚕种养户的积极性及热情度。

3 现代蚕桑生产经营模式创新思考

3.1 加强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

分析当前蚕桑生产经营技术状况,技术水平要远远落后于蚕桑产业未来发展需求。政府部门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借助政策引导蚕桑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不断强化资金扶持力度。部分地区已在政府引导下,通过对地方蚕桑产业资源的优化与整合,加大政策及资金扶持力度,为企业和农民发展蚕桑产业提供支持。

3.2 创建标准化生产蚕业产业园区

政府部门通过政策宏观调控,选择与当地蚕桑龙头产业合作,逐渐提高当地蚕桑产业影响力。通过创建地方蚕桑产业品牌,帮助地方桑蚕品牌赢得市场竞争力,在政府部门引导下,推行企业、农民、合作社一体的经营化模式,向各地推广优秀经营生产模式,带动地区蚕桑产业发展。另外,要进一步优化当地蚕桑养殖结构,为蚕桑产业未来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3.3 创建供应链产业模式

要想推进农村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就要逐步融入禽类、鱼类、蔬菜、中药等桑园套种元素,促进桑茶、果桑等生态业与丝绸、服装等产业融合发展,再通过供应链模式向企业或农民提供所需原料,由企业提供技术保障,优化产品质量。一方面,要将蚕茧市场价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另一方面,要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与配置,促进生态种养业的发展,巩固蚕桑产业市场竞争地位。

3.4 推行蚕桑生产科技入户

要想进一步调整与优化蚕桑主产区产业结构,就需在蚕桑生产经营过程中融入多元化产业,在规范技术标准的同时,对蚕桑副产品实行深加工制度,尽可能提高桑树综合利用率。为保证桑叶、桑葚和蚕茧质量,确保农民向企业提供优质桑产品,可由企业向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带技术入户,深入指导农民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另外,通过引进机械化设备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尽可能减少人力劳动量,促进蚕桑企业从劳动型逐渐向技术型方向转变。

3.5 实现信息化管理

要想全方位打开蚕桑生产经营市场,拓展市场规模,就要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电商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政府部门也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深入推广地方蚕桑品牌,利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推广模式,提高蚕桑产品宣传效率及宣传质量,为地方农产品打造良好的品牌效应,在帮助蚕桑产业增收增效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现代蚕桑产业应走高效发展模式,合理配置并优化蚕桑产业资源,在打造优质产业链的同时,提高桑蚕产品质量。政府部门无论在资金还是政策方面,均要予以一定支持,逐渐为传统蚕桑产区注入源源不断的技术力量,支持现代蚕桑产业发展。另外,还可大范围推广普及多元化种养模式,为蚕桑产业开辟可持续发展道路,促使现代机械和新工艺、新技术融合发展,为未来蚕桑产业开拓良好的发展市场。

猜你喜欢
蚕桑种养经营
万州区科技助农效果明显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雷人画语
蚕桑小镇规划设计作品
对现代农业形势下蚕桑产业发展的探讨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简析新时期机械化蚕桑养殖技术的应用
蚕桑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袁善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