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房炎防治技术要点

2022-10-27 10:58李明强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2年10期
关键词:乳汁患病乳房

1 引起奶牛乳房炎的因素

1.1 奶牛体质因素

老龄奶牛出现乳房炎概率明显要高于中青年奶牛,尤其是多胎次奶牛及产乳量过高的奶牛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奶牛。若奶牛抵抗力免疫力较弱或奶牛出现产后败血症、布氏杆菌病及急性子宫内膜炎,都会降低奶牛抵抗力及免疫力,导致奶牛患乳房炎概率较高。

1.2 饲养及环境管理因素

环境管理水平低或环境管理措施不当也是引发奶牛乳房炎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若奶牛牛舍若环境潮湿、通风不畅,挤奶工具没有完全消毒,在挤奶后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对乳房进行消毒和清洗,容易诱发奶牛乳房炎。同时在饲养过程中,养殖人员没有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存储饲料,导致饲料发霉及变质都是奶牛发生乳房炎诱因。管理人员应严格重视环境管理,尽可能降低奶牛患乳房炎的风险。

1.3 微生物感染因素

奶牛乳房炎直接因素是病原微生物侵入及感染,造成奶牛乳房炎微生物有很多种,例如大肠杆菌、棒状杆菌、链球菌属及其他肠道杆菌,布氏杆菌属及分枝杆菌属也会引发奶牛乳房炎。这些微生物及病菌通过乳头管口入侵奶牛机体,从而导致乳房炎。

1.4 其他疾病因素

通常情况下,奶牛乳房炎往往由于挤奶不卫生引起,还因为挤奶机械故障导致。在使用机械挤奶过程中,可能出现消毒系统故障的现象,在挤奶后,相关系统没有及时消毒,在下次挤奶前机械内部留有病菌或病原体,感染奶牛,从而造成奶牛乳房炎。奶牛乳房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若养殖场中一头奶牛感染乳房炎,会引发养殖场内部其他奶牛出现乳房炎症状,严重危及到奶牛养殖质量。母牛自身遗传因素也会造成乳房炎。一些疾病也可能引发奶牛乳房炎,例如产后瘫痪、脱衣不下等,或奶牛乳腺组织构造缺陷、乳头不规则、异常泌乳能力及吞噬细胞功能差也会导致奶牛乳房炎。

2 奶牛乳房炎症状与发病特点

2.1 症状

奶牛乳房炎可分为急性乳房炎、慢性乳房炎及隐性乳房炎。急性乳房炎是由于上述各种原因直接作用于奶牛乳房内部,乳汁滞留蓄积在乳房中,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患病奶牛乳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充血、肿大、疼痛和温热现象,同时奶牛泌乳量降低、乳汁稀薄并且伴有絮状物。除此之外,患病奶牛还会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乳房坚硬及体温升高等表现。严重患病奶牛还会出现乳汁黄水样,乳房外表呈现深褐色甚至发黑现象,病牛会因为乳房疼痛不愿下卧,迅速消瘦。患病奶牛乳区弹性下降,奶牛乳区出现大小不等的硬块,部分奶牛乳房肿胀但是无全身症状。隐性乳房炎患病奶牛的乳房和乳汁没有肉眼可见的异常现象,同时也没有具体的临床症状,但是患病奶牛乳汁内部体细胞及细菌数量不同于正常乳汁,乳汁由弱酸性转变为偏碱性,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要想检查隐性乳房炎,应使用实验室检查方法检测奶牛乳汁,从而降低奶牛乳房炎发病及传染概率。

2.2 发病特点

奶牛乳房炎分为显性的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的乳房炎,会对奶牛健康及乳汁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养殖工作人员能通过肉眼观察及实际检查发现临床型乳房炎的明显病态过程。同时乳房炎发病期从每年6月开始,7~9月是此病高发期,在奶牛泌乳或停乳时间段发病概率较高,治愈周期相对较长。

3 奶牛乳房炎综合防治技术

3.1 日常饲养防控技术

首先,养殖工作人员要保证牛床及相关硬件条件设计合理,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保证奶牛牛舍内部干燥清洁,及时清理奶牛粪便,使用清洁水刷洗牛体,保证奶牛后驱及尾部的清洁,有效降低奶牛乳房炎发生概率,降低奶牛被微生物及病原体感染的概率。牛舍内部要保证良好通风,在牛舍地面使用干草或石灰来保持内部干燥及消毒,控制好奶牛的养殖密度,奶牛过多也易患乳房炎。同时还应在日常饲养过程中结合当地温度及季节使用不同的养殖方法,在中国北部地区冬季,应设置良好的保温措施,避免奶牛出现其他疾病,进而引发奶牛乳房炎。在夏季,应保证良好的降温措施及通风,降低奶牛生存环境中的微生物及病原体数量,减少季节应激反应。应针对挤奶环节进行培训,保证按照相关规定操作,在挤奶时应保证牛体洁净,注意清洁乳房及奶牛后驱腹部和牛尾部位,这些部位中往往隐藏大量细菌,能通过挤奶环节侵入牛体中引发乳房炎。进入泌乳期后,应进行乳房炎检测,一旦发现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时,应及时联系兽医进行处理,并且进行加急隔离,避免对其他奶牛造成不良影响。最后要保证在每次挤奶前后都对挤奶设备进行消毒处理,鲜奶应科学放置,并且在24 h以内送至乳品加工厂。应对奶牛注射乳房炎疫苗,有效预防奶牛乳房炎,现有的乳房炎疫苗能对无乳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及停乳链球菌、大肠杆菌都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

3.2 饲料配置技术

合理的饲料配置也能有效抵制乳房炎,经研究证明,维生素、矿物质、腐殖酸及中草药可治疗乳房炎。若奶牛体内缺乏硒元素、维生素A及维生素E,都会增加奶牛临床型乳房炎概率,养殖人员应合理配置日常饲料,提高奶牛抗感染能力及奶量。在奶牛泌乳期加入维生素E及硒元素,有效降低奶牛在泌乳期出现乳房炎的概率,即便此时出现乳房炎,也能有效缩短病程,提高治疗效果。在奶牛饲料中按照体重增加25 mg蛋氨酸锌,也能有效降低奶牛乳房炎发病率,同时还能提高产奶量。添加维生素A能有效抵御隐形乳房炎。

3.3 乳房炎治疗技术

奶牛乳房炎是由于奶牛乳房受到外界微生物及病原菌侵袭而导致的,可使用抗菌药物来进行治疗。在应用抗菌药物前,应先对奶牛使用药敏试验,筛选抗菌药物,有效避免奶牛药物过敏,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导致奶牛出现抗药性,影响药物效果。常用的抗菌药物主要包括碳酸氢钠、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及卡那霉素等。将药液稀释到一定浓度,然后通过乳头管直接注入乳池,并且在局部区域保持相对较高的浓度。首先,应将奶牛患病区的乳汁挤净,同时将碘酊或酒精涂于乳头及注射器管口,一端连接去尖的针头,另一端连接注射器,将药液注入奶牛乳池内部,注射完毕后用手指捻动乳头管,从乳头不断向上按摩,使药液扩散,每天注射2~3次。封闭疗法就是在临床中采用全身封闭的疗法,使用0.25%~0.5%普鲁卡因200~300 mL对病牛进行静脉注射,能够加速奶牛代谢、降低奶牛疼痛。同时也能使用局部疗法,使用0.25%~0.5%盐酸普鲁卡因配合20 mL青霉素,连续3 d对母牛乳房基部进行注射。也可使用青霉素、林可霉素及四环素等抗生药物对患病奶牛进行乳房灌注。通过热敷法、红外线疗法、激光疗法及乳房按摩和增加挤奶次数等提高奶牛治愈率。

3.4 中草药治疗技术

天然中草药具备无耐药性及无残留等特点。中草药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同时兼顾健脾胃,能够单独治疗奶牛乳房炎,也能与西药联合治疗。其中,仙人掌疗法是针对急性乳房炎的中药治疗方法,急性乳房炎是由于奶牛胃热导致的热毒,经脉受阻气血瘀滞,仙人掌属于苦寒物,将其外敷具有行气活血、清热解毒的疗效。对于确诊内急性乳房炎的奶牛,能够使用数片仙人掌,去刺捣成泥状,涂抹于患病奶牛乳房,每天1次。正常情况下,4 d左右奶牛乳房红肿消失,挤奶通畅,奶牛没有明显的疼痛表现。

猜你喜欢
乳汁患病乳房
乳汁点目需谨慎
预防乳汁淤积,如何从前期做好养护?
血脂异常与高血压对糖尿病患病的交互作用分析
早期乳房按摩干预对产妇产后乳房肿胀、母乳喂养及满意度的影响
乳房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乳房不对称 少女莫惊慌
女性乳房一边大一边小正常吗
完形填空训练
高二生物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