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专业产教融合创新实践教学模式设计

2022-10-28 13:30刘俊艳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落地产教知识点

刘俊艳

(青岛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61)

一、引言

为更好发挥工业工程专业在我国建设制造强国重要节点上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开启该专业高等教育服务制造强国建设新征程,急需谋划工业工程实践教育新模式,培养大量专业人才,加快释放产教融合新动能。

学者杨善江[1]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增强办学活力和提高人才质量的产学融合路径得到共识,但是季跃东[2]、金方增[3]认为,无论是职业院校还是普通高校都需要在学校体制、制度、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突破;同时,温涛[4]等学者也指出产教融合落地与实效性要求,高校教育不能只执着于钻研高深学问;冯建业[5]、华婷[6]、陈星[7]、于竞[8]等学者更指出,需要高校紧密对接地方产业链,创新培养模式、机制等,让高等教育尤其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真正成为服务强国建设的内核。内核的建设承载者是教师,学者陈正江[9]提出的教师能力的欠缺,肖靖[10]、刘润泽[11]提出的单一教师队伍的弊端,以及周建松[12]提出供给侧不能创新等问题,也是影响产教融合发展的障碍之一。教师是一支学习能力非常强的队伍,想要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为教师队伍注入新动力,蔡瑞林[13]、谢俐[14]等学者认为需要在评价体系、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做出重大突破。

为了突破产教融合障碍,获得教育改革实效,孔原[15]、钱程[16]分别提出借鉴互联网用户思维或平台模式形成用户中心的职业教育文化设想,邵坚钢[17]则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利益相关者之甄别分类、战略制定、关系协调进行研究,钟炜[18]基于信息链理论对生产、教学、科研一体化协同科研教育机制分析,周建松[19]探讨基于系统发展观的职业高中产教科教双融合新机制构建,都在积极推动产教融合的落地与成果推广。

工业工程专业是应用型专业,该专业在产教融合实践中存在上述研究成果提到的体制、机制、评价指标、师资能力等共性障碍与问题;另外,制造业乃至社会对该专业缺乏认知加大了在产教融合方面的推进难度。

虽然缺乏社会认知,但该专业技术的快速转化能力,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对该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缺口,让工业工程专业产教融合创新实践教学具有了非常好的实施条件,但是想要有效、高效落地还需在落地要素、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详细设计。

二、工业工程专业产教融合创新实践教学落地四要素

工业工程专业产教融合落地需要重点关注教师、制度、管理者及企业等四个要素。

(一)实践能力强的教师

人才之源在教育,教育之源在师资,站在讲台传输专业知识的教师是社会人才输出源头之源头。工业工程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知识教学、文化教育水平的载体;教师行为具有非常强的引导,甚至主导作用,因此拥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勇于走出“象牙塔”、积极投身到理论实践中的教师,是解决工业工程专业产教融合创新实践教学落地的最基本要素。又因为专业认知度不高,“走出去”难度大,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善于沟通、主观能动性强、不怕吃苦就成为支撑教师增强实践能力的优秀品质。

(二)与创新教学理念一致的制度

创新有风险,好的政策导向在各高校实际落地执行时需要有相应的制度、流程,高校管理者只传达创新精神而没有具体制度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产教融合落地的可行性。

(三)有格局与风险担当的管理者

制度执行更需要有勇担风险后果的管理者,这样的管理者有容错的心胸与格局,才能将创新文化传播开来。

(四)有人才战略耐心的企业

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成功落地的另一半关键因素在于企业。企业需要有足够战略耐心,与高校在人才育成方面深入合作,陪伴式成长。创新始于勇者,勇于创新的教师往往是新路径、新方法探索者,是对原有制度、模式的修正或补充;面对落地困难,需要有创新意识管理者的支持与重视,并能够建立新制度,以便将创新成果推广,创新文化传播。更重要的是,产教融合合作企业有人才战略耐心,共同设计产教融合教学实践模式,实现产教融合助力企业创新。

三、工业工程专业产教融合创新实践教学模式设计

工业工程产教融合实践能力提升与教学创新模式,着力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解决“高校育人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矛盾,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创新意识、综合应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高校教育质量。以实践教学活动内容为主体,将课堂教学与企业现场教学融合,将企业现场纳入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性构建包括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师资体系、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及其保障体系、产教融合教学实践管理平台建设等六部分内容。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产教融合实践创新教学实施体系

(一)产教融合创新教学目的设计

从行业、产业、企业所需人才实践能力出发,重新审视理论课程教学与产教融合实践教学目的,重点强调以下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1.“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理论素养

制造业(尤其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认知障碍更多聚焦于中层管理者缺乏理论素养,误把理论应用约束条件当成理论不能指导实践的理由。在产教融合实践的教学模式下,要重点培养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理论素养,培养学生在企业工作中克服约束理论实施的不利条件,真正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和能力。

2.知识应用链下系统思维培养

教育培养方案中课程知识点之间并非相互独立,如“基础工业工程”中“工时测量”知识点与“工效学”中“体力疲劳”知识点有应用链接关系,“工时测量”方法之一观测工时的应用受到被观测对象疲劳度影响,而这些知识点在各自为政的教师课程中很难串成知识应用体系链,需要在产教融合创新教学模式下系统应用,以培养学生系统思维,提高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职业伦理与职业素养培养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强,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会与强大的自我意识冲突,导致学生技术伦理、角色伦理,以及冲突解决规则能力缺失。产教融合企业现场教学可提升学生职业适应能力。

(二)产教融合创新实践教学内容三阶体系设计

以工业工程专业课“工效学”实践教学为例,以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体系为指导,考虑到实践教学、内容深度与技能的逐步递进,其内容体系主要包括基础实践模块、专业实践模块和创新综合实践模块三部分,教学内容设计的部分需要与产教融合企业作业现场的可行性进行融合,如图2所示。

图2 教学内容三级设计

1.理论素养的基础理论模块

统筹产学研企业场景设计知识点,培养初步专业理论能力。将“工效学”知识体系分拣,从理论知识、视频案例教学,以及企业现场场景设计等角度,统筹设计,重点抽炼出可以进行产教融合的小微知识点,如表1所示。如以家纺企业的灯箱检验工序为载体,设计“照明与视觉作业效率”教学;以车加工工序为载体,设计“噪音与作业效率”教学等,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

2.知识链接的专业综合实践模块

以知识点链接关系进行课程设计,完成专业综合技能培养,重点培养学生应用课堂教授的知识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带入团队合作能力的训练。课程设计题目如表2所示。

3.“项目练兵”的创新综合实战模块

结合企业实际需求,选择在短期内可以完成落地的项目,安排学生进入项目,以企业授课教师为主导,指导学生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同时锻炼学生现场实操能力,更提升了企业指导老师教学能力。该模式效果明显,各方满意度高,企业、学生、教师多方受益。

以上各模块之间有层次递进关系,尤其是创新综合实践模块将知识点有机链接起来。这部分内容,关键点是企业“项目”选择与理论知识点的设计,它关系到产教融合实践教学质量。

(三)产教融合创新实践教学师资选择

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模式中,采用“高校教师+企业导师”双师指导制,对高校教师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对参加实践教学的企业教师专业能力、教学能力也有较高要求,采取企业推荐、学院评估,内容试讲等方式筛选善于表达、专业能力强,具有一定理论素养的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共同进行教学内容、教学场景的开发。

表1 “工效学”产教融合教学内容设计

(四)产教融合创新实践教学考核办法设计

传统、单一的考核方式,既不利于规范实践教学过程,也不利于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参与实践环节的积极性,因此要建立以教育为本的“多元化”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块,根据其培养能力侧重点,设计不同的考核内容与考核形式。

1.创新知识展示方式,降低出勤率在平时成绩中的占比

出勤率并不能保证学生会学习、能学习,需要改变填鸭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教学采取“视频+案例”的手段,并按照人的注意力为15分钟的指导,进行“视频+案例”知识段的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提高知识的传输力,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降低出勤率在平时成绩中的占比。

表2 课程设计题目

2.章节作业,巩固已授知识

依据企业现场教学实践所涉及的知识点布置理论作业,及时反馈作业成绩,根据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每次新章课程开展前,修正、加强已授课内容。

3.学生自组织管理课程设计评价

课程设计采取“团队课程设计报告+团队答辩”的方式进行评分。

课程设计报告的成绩作为团队成绩,各团队成员工作权重由队长给出,个人成绩则依据小组成绩乘以权重获得。在这样的课程设计评分体系中,有助于学生建立团队意识,团队需要整体向好才能取得好成绩,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五)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实施保障设计

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改革是创新活动,需要良好的保障体系保证教学改革的实施,重点从以下三方面展开教学改革保障体系设计。

1.实践教学渠道的保障

以校级、院级或系级实践教学基地为主,以教师产学研项目所在企业为重要落地渠道,从校内、企业两个角度共同设计发展思路,建立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

2.“教学口”与“学生口”融合管理

管理机制采取分级“教+学”融合的管理制度,逐级落地,协同创新。

在“教师教学”口,校级部门制定实践教学管理办法总纲,由二级学院负责拆分并建立适合本学院的实践教学的组织方式和实施办法指导意见,再经专业负责人制定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大纲及相应各项具体措施并监督实施质量,最终由任课教师完成落地实施,并支持任课教师在落地方法、实现手段上有较高自由度。

在“学生管理”口,积极面对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在企业现场的安全风险与创新教学之间的矛盾冲突,鼓励教师创新教学,与学生管理口如分团委等进行创新融合,就学生外出实践部分,尤其是学生安全方面进行保障制度设计,配合实践教学实施风险控制。

3.本科导师制助力产教融合

本科采取导师制,由导师配合任课教师、企业导师,尤其在实战模块,将学生“化整为零”,以导师为管控单元,进行学生管理。

4.企业方保障设计

产教融合教学,需要减少安全风险、高校教学经费缺乏的矛盾冲突。在本研究中,作者与产教融合企业,在教学质量、费用、安全保障方面达成以下保障措施:第一,企业方提供全程配合的企业导师,负责配合授课教师所提应用场景的搭建;第二,企业方为学生提供意外险、生活费,如果是外地企业,还需提供食宿、生活费及一次性往返学校交通费用;第三,因“工效学”所学技能可直接指导生产,其实践成果可为企业带来效率提升、成本降低等收益,企业视产教融合效益成果给予参与学生一定金额的奖学金,直接交付给学生;第四,产教融合企业优先为参加“工效学”实践教学的学生提供就业岗位。

(六)产教融合创新教学实践数字化建设

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无法由实时的数据进行跟踪与评价、展示,且产教融合企业不能为学生找工作进行背书。作者开发了学生实践能力征信评价平台,将“项目制”学生实战成果、案例、视频等内容沉淀在案例库模块,供学生、教师查阅学习。

四 、结语

本文设计产教融合教学模式能够落地的整个过程,其本质是以知识要素的流动作为生产力的价值,以任课教师实践课程知识点的设计作为知识生产力价值变现的助力剂,将承载知识要素的学生,在助力剂的助力下,快速落地在产教融合企业;再以企业导师作为加速反推剂,将企业应用现场加持过的知识及其践行变量,反作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这样在助力剂、反推剂的作用下,提升学生在企业现场用理论知识发现问题,用践行变量指导知识落地的应用能力,缩短了企业人才智力的生产力循环周期。

猜你喜欢
落地产教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美联储加息终落地沪指冲高震荡走低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化繁为简,医保支付价可“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