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县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策略

2022-11-03 15:49李永霞
当代旅游 2022年3期
关键词:旅游文化发展

李永霞

甘肃财贸职业学院,甘肃兰州 730200

引言

新时代下,乡村旅游对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发展以及脱贫攻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有利于旅游业样式丰富和持续性发展,开拓地方经济新局面,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进而攻坚脱贫。古浪县“八步沙”在乡村文化旅游方面,条件优、潜力大、前景好,在甘肃旅游文化发展中具有良好的前景。2019年以来,古浪县“八步沙”成为甘肃乃至全国“旅游+扶贫+红色”特色生态旅游基地。但古浪乡村文化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思想障碍、体制羁绊、管理不善、人才匮乏、拓展不利等因素。因此,努力推进以“八步沙”为中心古浪县的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化发展新局面具有可行性研究价值。

一 “八步沙”基本状况

“八步沙”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的甘肃省古浪县,20世纪80年代,这里曾是当地最大的风沙口。经过近40年努力,三代治沙人秉承“愚公移山”的精神,封沙育林,将古浪县与腾格里沙漠相隔。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甘肃视察,强调新时代需要更多像“六老汉”这样的当代愚公、时代楷模,要弘扬“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激励人们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2019年9月20日,八步沙林场荣获全国绿化委员会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2019年11月13日,八步沙林场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此,古浪县“八步沙”已成为全国绿色、环保旅游品牌基地。以此为契机,带动古浪乡村旅游发展势在必行。

二 古浪县文旅资源特点

(一)国家大政方针的支持

1 脱贫攻坚

脱贫以前,古浪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给予了大力的政策支持。就旅游产业发展脱贫而言,国家政策明确规定农林产业扶贫、旅游扶贫,这一政策支持,对发展以八步沙为中心的古浪县旅游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 乡村振兴

古浪县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用足用好国家政策,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突出乡村特色和地域特点,科学规划村庄建设布局,使村庄形态和自然环境相得益彰,集中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以此为契机,建成古浪战役纪念馆—古丰柳条河及油菜花海—黑松驿思路驿站—芍药谷—花芊谷—古浪牡丹园等徒步旅游线路。

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05年8月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来的。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决树立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之后,我国更是进一步坚定良好生态环境、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重要性。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古浪县八步沙考察时强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国家不断富起来、强起来,现阶段更需要做好生态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把祖国山河搞得更秀丽”。

4 如意甘肃

2019年6月,甘肃省委书记林铎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推介甘肃大文旅,提出:交响思路,如意甘肃。甘肃历史厚重,文化灿烂,古浪是甘肃的一部分,是甘肃这枚“玉如意”的腹地,其历史文化、地理地貌、民族风情都很多姿多彩。借如意甘肃发展之机,推动古浪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新业态。

(二)“八步沙”热点话题的引领

“八步沙”是古浪县土门镇的一片沙漠地带,经过“六老汉”及其后人们38年的不懈努力,如今“沙漠变绿洲”,成为全国治沙典型基地,2019年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2020年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2021年被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当代愚公、时代楷模的八步沙“六老汉”英雄事迹家喻户晓。为此,八步沙成了很多人的旅游梦、学习梦、体验梦。近三年来,每年都有大量的单位、个人去八步沙考察学习,这对古浪旅游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资源。

(三)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及红色文化

古浪历史文化悠久,据记载,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汉武帝时代置县,相传宋代杨家将在此“倒取虎狼关”,大败西夏军,十一女将战死沙场。明代初称作“古尔浪洼”,意思也就是黄羊出没的地方而命名“古浪”,县内有仰韶、马家窑、齐家沙井等多处文化遗址,存有大量古代器具。至今还留存着王氏镰刀、水磨制作、古浪宝卷、古浪老调、古浪民间故事等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

坐落于古浪县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里,记载着红西路军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1936年,红军西路军九军和国民党马家军在古浪城激烈开站,红军死伤惨重。古浪是红色文化基地,是烈士灵魂的归属地。2002年,古浪县修建了红军西路军烈士陵园。2012年,筹资建成红军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被命名为全国红色旅游景区,甘肃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特色鲜明的民族民俗文化

古浪县境内有汉族、藏族、苗族、回族、东乡族、土族、毛南族、瑶族、满族、蒙古族等十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但各民族都保持着自己的民俗文化特色。就拿古浪县婚假为例,婚嫁由说媒—订婚—结婚—回门—做对月等程序构成。订婚当地叫“对相”,男方到女方家,去时带20个红心黄皮双点馒头,带“肉方子”,烟酒首饰等,女方则回米面,还赠发面团,意思是发家致富。除此之外,古朗剪纸、刺绣文化也很发达,可以把当地的民俗文化开发为旅游体验项目,带动旅游文化发展。

三 古浪乡村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自然客观环境限制

古浪地处大西北,干旱少雨,自然环境恶劣,寒期较长,适合旅游的季节较短,温差较大,湿度不够,风沙很大,植被多为荒漠植被,绿化区域较少,很难吸引游客。因此,在此状况下,古浪可借“八步沙”发展之机,打造生态旅游,红色基地旅游等特色旅游项目。

(二)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力度还不够大

近几年来,古浪打造了古浪高速入口—古浪战役纪念馆—八步沙—富民新村—金水源思路驿站的红色旅游,打造了古丰柳条河及油菜花海—黑松驿思路驿站—芍药谷—花芊谷—古浪牡丹园的生态旅游等旅游线路,但开发力度还不够大,旅游设施还不够完善,还存在旅游项目单一、环境污染严重、旅游服务低下等问题,导致旅游没有形成品牌化、特色化,发展迟缓而滞后。

(三)人才资源的储备还不够有力

人才是各行各业发展的根本,古浪县乡村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严重的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十四五”明确提出了文化旅游新思路,古浪县可通过引进培养相结合、盘活社会资源、发展当地旅游职业教育、优化发展环境等路径,培养人才,聚集人才,打造人才,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聚集人才、产才互相融合”的良性发展态势。

四 古浪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一)以品牌推进古浪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以旅游文化品牌化发展为指引,将八步沙溜达鸡、梭梭、花棒、肉苁蓉、土门镇的面皮子、双塔的红秃头面粉挂面、古浪的千层饼、铁锅羊肉、农家柴火鸡等地方特色美食创立为品牌,进行细化包装,为旅游文化发展创造更多的衍生品,也可通过网络直播等电商平台推销经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二)实施文化旅游联动发展战略

古浪县有着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但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当前的旅游业规模和发展状况还比较滞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和旅游财富不足的现象,已经成为古浪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缺失。在当前“八步沙”极度火热的前景下,古浪县可以依靠自身资源特色和发展优势,革新观念、提升服务、协调发展、整合联动,实现优化发展。“无旅不文,无文不旅”,文化与旅游有着密切的关系。追求文化享受也成为现当下大众旅游的一种新时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通过文化旅游联动,带动古浪旅游业的大力发展。

(三)结合特色项目为文化旅游业提供丰富内涵与依托

通过启动“历史再现”“精神传承”“红色岁月”等工程,带动古浪县旅游文化发展。古浪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县城,依据历史古浪,开发旅游项目,比如开发与杨家将十二寡妇有关的“古浪峡”旅游景区,开发素有“西北小武当”之称的昌灵山景区,探索三眼神泉、不老仙台、寿柏参天等的历史故事。古浪北邻腾格里沙漠,“八步沙”如今家喻户晓,八步沙人勇于担当、无私奉献、愚公移山誓死不渝的治沙精神更需要代代传承,将此精神打造为古浪旅游名片,带动古浪文旅事业发展。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曾经在这里被马家军围追剿杀,死伤极其惨重,古浪的土地上留下了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的印记。以上特色文化旅游项目,为古浪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涵和依托。

(四)利用“文化集市”平台展示文化旅游产品

在旅游景区或互联网电商平台上创建“文化集市”,通过创新、开放、灵活、环保的文化集市,影响、带动、丰富古浪文旅生活。文化集市可展示古浪刺绣、剪纸、手工布鞋、编制品等特色民俗工艺产品,也可展出地方小曲、社火、秧歌等语言文化产品,还可展示地方饮食文化产品等。以上产品通过包装打造,实现旅游文化品牌化发展。

(五)依托“八步沙”提升旅游文化发展水平

目前,八步沙是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文化热点,重点推进八步沙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景区服务能力,发挥“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辐射思路效应,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在此基础上,建设与完善三义殿、火祖殿、昌灵山、石门峡、马路滩、罗汉楼、明长城遗址等乡村旅游项目;依据《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选取文化旅游资源富集、乡村文化传承发展较好、生态环境优美宜居的地方建成乡村旅游重点村;依托古浪目前发展形势,营造氛围,努力把古浪建设为历史文化、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目的地。

(六)以文化旅游融合带动文化消费为重点,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推进“八步沙”两山项目建设,创建体验压沙、沙疗、沙漠露营、沙滩娱乐等项目;创建“溜达柴火鸡”等农家乐住宿、饮食基地;完善马路滩沙滩城堡、西域风情、古道驼铃、大漠落日、沙漠植物园等景点集群项目;创建古浪明长城遗址等历史文化开发项目;拓展旅游宣传渠道,与多家旅行社联合搞好宣传,增大引力,建立完善的古浪县乡村旅游平台。

(七)加强旅游文化产业品牌培育力度

以“八步沙”为中心,辐射、打造古浪小茴香、西葫芦、香瓜、枸杞、金冠苹果、娃娃菜、沙枣、糯玉米、人参果、手工挂面、红提葡萄、糯米卷糕、拨疙瘩、酿皮子等地方特色食品品牌;以《八步沙》电影、话剧为方向,打造古浪“影视拍摄高地”,加速文旅宣传,带动古浪旅游经济发展。以此引导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产品消费能力。开发民俗、民族特色演艺精品,推动文化旅游名镇名乡名村创建,紧抓特色,实施乡村文化旅游富民工程。通过夯实旅游文化产业品牌培养力度,积极助力创建“甘肃古浪历史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目的地”。

五 结语

总之,古浪县可通过开发精品旅游线路、挖掘特色景区人文历史、开发研学旅游、度假旅游等新业态,依托河西走廊独特的民俗文化,在歌舞、剧作、民谣、民调、饮食等方面加以挖掘,形成新的资源特色,尤其对“面皮子”“羊杂碎”“扁豆汤泡麻花”“秧歌”“高跷”等打造为地理标志品牌。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下,以旅游业带动县域经济增长,使古浪县脱贫后迅速致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旅游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旅游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