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石鼓镇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研究

2022-11-03 15:49芦雅琪
当代旅游 2022年3期
关键词:石鼓丽江景区

芦雅琪

1.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云南昆明 650504;2.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云南丽江 674100

引言

丽江旅游是中国旅游高速发展中的代表,它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旅游业发展初期的一些特点和弊端,国民对旅游期望越来越高、对旅游过程中的感受体验、个人空间、文化融入以及旅游目的地的基础交通要素、文旅创新、服务品质、景区空间布局等也越来越关注,尤其是在2018年,云南省提出旅游产业转型三年计划中,对于丽江旅游作出了新的思考。石鼓镇作为丽江抵达老君山景区的必经路线,因其特殊地理区位和气候以及红色要素有开发的空间,本文针对石鼓镇及周边长江第一湾旅游地开发研究,以融合当地旅游资源优势、丰富游客体验类型、提升旅游地整体形象,促进石鼓镇旅游发展。

一 石鼓镇旅游开发现状

(一)石鼓镇概况

石鼓镇地处丽江玉龙县境内,距离丽江市53公里,是丽江前往黎明老君山风景区的必经之路,“老君山的南大门”是它的特殊招牌,因镇上有一面汉白玉雕刻的鼓状石碑而得名石鼓镇。石鼓镇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万里长江自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而下,由滇西北进入云南,与澜沧江、怒江相遇在横断山脉的峡谷中形成了三江并流的壮丽景观,在石鼓镇呈现100多度的急转弯后逆转而上,形成“万里长江第一湾”奇观。

石鼓镇因其独特区域优势成为兵家必争之地。镇域面积643平方公里,少数民族纳西族,傈僳族等8个民族聚居在此,原味特色民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辖区内有11个村民委员会,常住人口22304人,主要以河谷和山地两类地形为主,平均海拔在1864米,气候属湿润型河谷气候。

(二)石鼓镇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石鼓镇现在的旅游主要围绕中心镇上的相关旅游景区开展,因其本身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来到镇上较少有旅游服务设施,镇上现在的旅游主要围绕红色旅游主题开展,通过“石鼓亭”引导游客前往“红军长征纪念馆”,沿途浏览“铁虹桥”“长征纪念碑”等景观,景区游览重点主要放在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主要目标市场在于有思想提升需求的旅游团体以及丽江市区周边本地居民。

石鼓镇整体生活感充足,民风淳朴,有少数民族生活体验的氛围,但当地交通、公共卫生等设施有待完善,旅游产品较为单一,开发深度不够,所以旅游市场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二 石鼓镇旅游市场SWOT分析

(一)优势

1 地理气候优势突出

石鼓镇位于金沙江河谷区,气候属湿润型河谷气候,有别于丽江本身的气候特征,因而可以种植一些观赏价值高、利用率高的花卉、蔬菜及药材,当地平均海拔高度仅1832米,是高原中的一片河谷宝藏,全年平均气温在15摄氏度左右,适宜农作物生长,每年4—7月,9—10月的舒适指数都在60以上,是人体感觉非常凉爽和舒适的气候,全年适合旅游的月份占比过半,石鼓镇距丽江仅53公里,大丽高速1小时即可到达,有国道沿金沙江畔行走,可以在前来的过程中欣赏金沙江的壮阔。

2 周边旅游资源丰富

石鼓镇属丽江市玉龙县,因为丽江的高原气候而石鼓镇的反差可以吸收一些因为高原反应而不适宜前往玉龙雪山的游客,提供一个新的思路,镇周边旅游资源丰富,可以进行整合与开发,在地质地貌方面,它是前往黎明老君山风景区的必经之路,镇上紧靠“长江第一湾”最佳风景区,峡谷中有一座独立的蘑菇状巨石——宝山石头特色地质风景;同时自丽江前往的路上有一个已经初步开发的三股水风景区,沿江有十年努力修筑的柳林带迎客飘动。在人文历史方面,石鼓有着诸葛亮“五月渡泸”的传说、忽必烈“革囊渡江”的历史故事,石鼓镇也保留较多少数民族特色民居,镇上的红色文化内涵丰富,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石鼓镇本身因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和气候、水文资源让它在规划开发过程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存在,在游客市场中享有丽江古城的客源地分流市场,周边的拉市海景区和老君山景区、三股水景区构成一个区域结合,在如今大丽高速通车的情况下交通安全性和时间有了较大提升。

(二)劣势

石鼓镇距离丽江核心旅游区大约56公里,因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没有景区直通车等便捷直达方式,景区进入性较差影响了游客旅游积极性。游客普遍反映当地缺少娱乐性的项目,没有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同时镇上对于饮食、住宿、接待大厅、服务中心等建设不完备,使游客想要多逗留的愿望大打折扣,更多人倾向于当日往返,住宿业及互动性娱乐项目就更加难以发展起来。

(三)机会

在国家大力号召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下,石鼓又拥有红色文化支撑,如何将红色旅游景区进行进一步发展成为具有休闲度假旅游美丽的小镇,是石鼓应该把握住的机会,同时结合石鼓镇一年的气候海拔分析,当地海拔仅1800米,全年总降水量是全市最少、每年3—10月的气温舒适指数都在55以上,适宜旅游的月份较多。

(四)挑战

红色旅游地的身份会对于石鼓的开发有基调影响,当地居民听到石鼓镇就会单纯的想到长征纪念馆和长江第一湾,对于这几年石鼓镇努力开发的一些乡村旅游项目关注度不高,同时在疫情影响下旅游业的开展变得举步维艰,需要新的思路和方法带动当地的旅游发展。

三 石鼓镇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景区发展不成熟

石鼓镇当地的旅游景区尚未形成规范化发展,因为景区引导牌设立不明确、进入景点后也没有指引和向导,缺乏餐饮、住宿等基础服务设施。现在的“长江第一湾”没有多余游览项目,只有漂流渡口和一个马路边设立的观景台,且长江第一湾“景区”已沦为当地居民或自驾游游客的一个便捷停车场,所以很多人前往石鼓只是当天往返,甚至在前往老君山风景区的过程中也只是在车上感叹一下长江第一湾的壮美而不会在石鼓镇逗留。

(二)旅游产品种类单一

现在的石鼓镇主要旅游项目有两种类型,为红色旅游和自然风景游,但在红色旅游方面,除了红军长征纪念馆和长征渡江纪念碑、铁虹桥等游览学习性的旅游产品以外,没有更多的具有互动性的旅游产品开发。而在自然风光方面主要突出“长江第一湾”景观,未与上沿的三股水进行关联,在长江第一湾景区建设方面显得非常寡淡,游客大多反应缺少可实时参与的项目且漂流项目大多数游客都不愿意接受,受众面小;缺乏指引和介绍,景区内关于长江第一湾的介绍展板已发黄老旧不清,大大减少了游客对景区进入的积极性。

(三)当地居民对旅游活动参与度低

受到本身旅游业发展不充分的影响,当地居民对于旅游方面的各项活动也并不重视,呈现出市场意识缺乏、市场秩序较为混乱等现象,同时在旅游市场方面也缺少政府的引导和监管。笔者多次前往石鼓镇与一些商贩聊天,了解到大多商贩是本地人,但是并不清楚周边的旅游资源分布情况,对于石鼓的由来只能简单言说,甚至有一些直接讲明没有什么观看意义,很打击游客游玩的积极性;同时当地居民提及自己的民居建设、周边环境大多没有保护意识,缺少文化自信,对于长江第一湾、宝山石头城等镇周边的景区难以阐述;当地的农业发展也只集中在一片蔬菜基地,而沿江周边的河滩都只是种植西瓜等农作物。

(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石鼓镇中心主路作为游客下车游览的唯一路段,全路段只设立有一个公共卫生间,并且环境较为脏乱无人维护运营,同时当地的特色饮食鸡豆凉粉和米花糖在主街的商铺中遍布,但是在镇子上一个中型规模的餐厅都难以找到,也找不到适合中高档次消费群体用餐以及住宿的场所,民居特色突出,但大多只是家用,同时景区外围和景区内没有设立一些明显的路标、指示牌等,游客在游览过程中遇到问题也找不到合适的咨询对象。

四 石鼓镇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一)建设绿色景观经济带,融合当地旅游资源优势

石鼓镇位于金沙江河谷区,属湿润型河谷气候,有别于丽江本身的气候特征,全年相对湿度较低但温度适宜农作物生长,因而可以种植一些观赏价值与经济价值都高的花卉、药材,综合以上气候和地形条件,以353国道沿岸建设作为载体,配合柳林带的风光,沿金沙江岸建设绿色景观经济带,分季节规范化种植农产品,把握河谷区域的气候优势和山地区域的种植特色,可以考虑种植花卉带、烤烟等周边区域缺乏的农作物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在经济基础上增添观赏性,提升游客前往景区的吸引力。石鼓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核心区,由于金沙江断裂呈现不同走向,在石鼓镇以急转弯方式冲开峡谷形成壮烈的“万里长江第一湾”。现在的第一湾观景台建设不完善,结合湾口拍照高位优势,可以建设一条延山栈道,设置新的观景台进行开发,充分发展当地旅游资源优势。

(二)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丰富游客体验类型

石鼓镇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诸葛亮“五月渡泸”的传说、忽必烈“革囊渡江”的历史故事都在此传颂,同时镇上有红色文化传承,建有红军长征纪念馆、馆内设有红军长廊、红军渡口、立体雕塑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可以借物忆史激发游者对历史的回忆和反思,在石鼓镇有很多生活化的可互动体验的产品未得到开发,比如建设长江第一湾景区的AR观赏体验,模拟历史故事五月渡泸或元跨革囊的场景,设置瞭望架和观景台,结合红色旅游开发一些特色旅游产品,例如“穿红军衣走红军路”“渡江小索道”等旅游产品。

对现在较荒凉只是起到停车作用的“石鼓码头”化片区进行整合,片区内可以设立“汽车营地”“露营帐篷驻扎基地”或者结合路段骑行人员较多的情况设置骑行补给站等,同时结合现在的民居院落特点,在石鼓梯田边的民居中开设露营环节,主要针对现在的年轻人对于新潮旅居方式的需求做出调整,让游客可以在游览之余身体力行的丰富个人体验。

(三)加强社区居民参与,营造良好旅游氛围

首先,融合纳西本地人的“化琮”文化,可以为丽江周边游客提供农事体验活动的“纳西农家乐”,同时以石鼓当地优质的水文优势为依托,当地居民有养殖淡水三文鱼的养殖场,现在对外主要是养殖业和饭店,可以将其与民居、采摘、餐饮等结合来开发针对游客的“农家体验加旅游产品”活动;其次,石鼓镇以河谷区域的气候优势和山地区域的种植特色,结合现在的油菜花田、望城坡和林那谷作为主要载体,形成特色农业梯田区。在山水田园高原种植农作物防止土地荒漠化同时充分展示景观特点,在经济价值上叠加观赏价值;最后,在营造氛围方面改进集市文化,加入例如少数民族元素的旅游产品,融合民族元素和当地特色来售卖旅游产品,增加当地的江边辣子、根雕等售卖携带性较强的旅游纪念品,改建现有的不规范的小吃街,把“石鼓鸡豆凉粉”“豆渣捞饭”等特色小吃与紫苏糖和米花糕等可携带的食物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宣传,可以让旅游的收益惠及部分居民。

(四)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提升景区整体形象

石鼓镇现有的景区因为基础设施落后受到很多制约,改造现有较为简单的长江第一湾观景台,丰富红军纪念馆已有的馆藏以及周边设施,增加引导牌和各类文明宣传广告,增设游客中心,增加卫生间的数量并加强维护。同时景区周边从三股水分路开始就可增加一些引导牌和介绍石鼓的宣传牌,宣传语以简单醒目,印象深刻为主。同时把握现在高速路通行后丽江到石鼓的距离缩短的机遇,设置丽江到石鼓的旅游专线,为外地游客提供便捷安全的交通方式。

五 结语

丽江市倡导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建设,在一部手机游云南中也加入了最美公路的推荐,353国道也在其中,石鼓镇作为丽江抵达老君山景区的必经路线,因其特殊地理区位和气候以及红色要素有开发研究的价值。再者石鼓镇旅游资源丰富,结合现在全域旅游理念的不断推进,鼓励居民参与开发,共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旅游产业、农业等经济融合发展。本文针对石鼓镇及周边长江第一湾景区现存问题研究提出开发建议,将除核心旅游区域外的丽江周边地区利用起来,发展石鼓的同时也帮助丽江旅游优化空间布局。

猜你喜欢
石鼓丽江景区
石鼓响了
长假也救不回的景区破产
“丽江之恋”诗二首
爱情有多美,请问丽江水
石鼓书院
“摘牌”
石鼓南迁北归记
国庆节前157个景区将迎来降价
给乌丽娜的一封信
给乌丽娜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