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全球滞胀下的中国机遇

2022-11-06 12:37刘元春
中国服饰 2022年7期
关键词:重创欧美价格指数

刘元春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全球滞胀带给中国的机遇大于挑战,是中国在全球大变局中进一步破局的机会

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胀高企的表面原因虽然是疫情冲击和乌克兰危机,但实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再次进入到50年一遇的“长波低谷期”。

在此轮全球滞胀中,美欧等经济体会遭遇重创,而中国虽然也面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压力,但滞胀给中国带来的更多是机遇而非挑战,中国需要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进行内部战略的再定位、再调整。

滞胀,意味着在经济增速停滞的同时通胀高企。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22年全世界的通货膨胀率将接近8.0%,创2008年以来的新高。

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增速出现加速的回落。以美国为例,市场预测美国2022年的经济增速将会从2021年的超过3.0%下降到不到3.0%的水平,2023年可能会下降到1.8%,2024年还可能会不足1.0%。

分析本轮全球滞胀出现的原因,会发现这已不是一个短期现象,而是从2008年开始就出现了。

根据资本主义经济的“长波理论”,目前全球经济的增长停滞和通胀高企是50年一遇的“长波低谷”的重新开始,其实质是资本主义体系发生的重大扭曲和资源错配,这意味着发达资本主义,特别是欧美体系将会进一步受到重创。

这种重创可能导致美国经济“硬着陆”,国内生产总值(GDP)出现下滑,资产价格泡沫破灭;美元地位在此轮冲击中虽然不会被取代,但会受到冲击;美国所布局的一些战略也可能会因为高成本而受阻。对于欧洲来说,欧洲通胀高企伴随着国债收益率急剧上扬,意大利10年期的国债收益率已经超过10.0%的“死亡线”,因此欧元区很可能再次出现欧债危机。

在此轮全球滞胀中,虽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也对我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有较大冲击,但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并未受到很大影响,涨价压力被中下游企业吸收化解。可以说,中国在过去20年快速提升的供给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目前的这种成本压力。

当前,全球通货膨胀加剧不仅体现在大宗商品上,还体现在我国的耐用品等日常制造品上,这对中国是有利的,中国的出口价格指数将快速上升。

从2021年到2022年,我国的出口价格指数一改过去非常平缓的态势,出现了强劲的上扬态势,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欧美CPI的上扬,导致我国出口价格上涨,从而使我国贸易条件得到很好的改善。

与此同时,持续的滞胀将使欧美难以与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全面脱钩。目前,欧美国家物价上涨、生产与生活成本的上扬会加剧其对中国制造业的依赖,比如拜登政府最近表态,要降低对中国征收的关税。同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演讲中也指出,与中国进行供应链的脱钩是不现实的。

现在我们必须对中国的产能过剩有一个重新的审视。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大量的过剩产能转化成为强大的出口能力。因此,在新一轮的全球滞胀中,我国庞大的生产潜能能否有效地转化成供应能力,这将成为战略改革的重心。

如今,欧美滞胀正在恶化,世界经济发展正面临结构性的变化,而势和运在中国,不在欧美,因此中国需要以静制动,抓住战略性的契机,调整贸易政策、产业政策,打通国内“大循环”的堵点、断点,进行全面的关键性改革。

猜你喜欢
重创欧美价格指数
从欧美到埃及,赏方尖碑
春市营销环比回升 价格指数环比小涨
欧盟的新关税下,柬埔寨和缅甸农业遭“重创”?
2016年10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
8月百城价格指数环比连续16个月上涨
7月百城价格指数环比连续15个月上涨
亚欧美港口燃油价格
亚欧美港口燃油价格
亚欧美港口燃油价格
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