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立德树人为引领打造高职体育“金课”的改革研究

2022-11-07 13:22矫祯玉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高晓发陆军特种作战学院军事体育教研室
灌篮 2022年3期
关键词:金课立德体育教师

矫祯玉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高晓发 陆军特种作战学院军事体育教研室

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党的十九大报告都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性任务,同时教育部印发的《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提出打造“金课”,至此可以看出作为高职体育教育工作者肩负的时代责任与使命。发挥高职体育课程优势,提高高职体育课程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高职体育“金课”,需要转变观念,进行课程改革。

一、体育“金课”概述

2018年 8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中提出“打造‘金课’。”

“金课”是高质量的课、是优秀的课,是需要教师花费心思、根据时代发展需求依据高职学生成长规律、专业特点等精心设计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有效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培养学生体育品质、情感等有深度、难度、挑战度的高质量的课程,也就是具备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体育课程。

二、以“立德树人”为引领打造高职体育“金课”的改革机遇

(一)党的教育方针对“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体育“金课”的高度重视性、引领性

以“立德树人”为引领打造高职体育“金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解决的是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新时代高职体育肩负着重要的育人使命,根据国家重要教育方针政策,抓住立德树人的灵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性任务,《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在立德树人的指导下,要确保体育课程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树立理想信念、激发责任感等。2018年6月21日,陈宝生在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把“水课”转变为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随即,教育部专门印发文件提出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均强调课程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解决的是教育最根本问题。可见,以“立德树人”为引领打造高职体育“金课”刻不容缓。

(二)体育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方向性

为确保体育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需要深度挖掘体育课程的思政元素、设计好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才能实现同向同行。而高职体育“金课”不仅要增强学生体质、增加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体育技术、技能水平,还要激发学生体育情感、发展学生品格、道德、树立理想信念、培养中华体育精神等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这是需要体育教师花费心思,用心设计,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效果的课程。

(三)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承、创新、发扬中华体育精神。也强调:“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帮助学生享受体育锻炼的乐趣、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全学生人格、通过课内外体育锤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品质。要发挥好高职体育在“五育并举”育人格局中的协同作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进行以“立德树人”为引领打造高职体育“金课”的改革。

三、以“立德树人”为引领打造高职体育“金课”的改革困境

(一)学校对高职体育重视不够

高职体育肩负着培养具有责任担当、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的新时代全面发展人才的使命。但目前高职体育仍然存在着学时数不够、体育课被学生实训占用、随意调代课、师生比例未达到国家规定要求、体育教师不受重视的现象,导致体育课流于形式、千篇一律,体育“水课”比例多,体育“金课”少,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强,专业体能体现不明显、体育技术技能水平不高、德育、思政融入体育课不足……

(二)体育教师对体育“金课”认识不全面、动力不足

目前高职体育教师有职业倦怠的现象,体育教师学习动力不足,教学理念跟不上,对体育“金课”认识存在误区:很多体育教师只是表面上意识到了体育“金课”的意义,未达到深入理解,只是看到了建设体育“金课”的难处,忽略了设计好、实施好的“金课”给自己带来的提升、给学生带来的良好效果。同时,体育教师内驱力不足、缺乏自信心、主动学习不够,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体育“金课”、完善体育课程内容、设计体育课程内容、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改革体育教学评价等方面起步慢、缺乏借鉴、参考,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高职体育“金课”的建设与发展。

(三)体育课程内容不够丰富,缺乏深度、广度和创新性

目前高职体育课程内容多集中在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瑜伽、武术、田径等项目上,多数发挥的是一个项目或两个项目的育人作用。虽然体育项目具有一项多能、多项一能的作用,但是每个项目功能发挥的作用有强弱之分。长期以来高职体育课程内容相对单一、千篇一律,与学生专业特点、社会岗位需求、学生德育渗透的联系不够紧密,重技术技能轻德育培养、重结果轻过程等现象影响了全面育人目标的实现,同时缺乏深度、广度,也就缺乏了创新性。

(四)学生参与体育“金课”的意识不强、兴趣不浓、负荷量不够

目前高职学生自身存在体育学习的惰性、对体育重要性认识存在偏差、缺乏体育运动兴趣,进而对体育“金课”的适应性不强,当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发生改变时,一部分学生能紧跟课堂节奏,一部分学生的思维意识、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的方式、体育行为跟不上内容与方法变化,导致学生参与体育“金课”的意识不强,自然而然就缺乏了积极性和主动性,体育行为接连受影响,负荷量达不到预期效果,体育“金课”的预期效果难以全面实现。

四、以“立德树人”为引领打造高职体育“金课”的改革策略

(一)高度重视高职体育“金课”,打造体育“金课”教师团队,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高职体育要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加强顶层设计,以双高计划为引领,高度重视高职体育“金课”建设,构建体育“金课”体系,优化体育课程目标、加强体育“金课”设计、打造体育“金课”教师团队。体育“金课”教师团队通过多参加培训、多外出学习、多交流研讨、多跟踪调查、多实践反思改进的方式拓展体育知识的深度、广度,保持与时俱进,紧跟信息化,掌握信息化技术,提升综合素质,高效、精准、实效地打造高职体育“金课”。

(二)以“两性一度”为标准,与时俱进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优化体育课程内容,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以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两性一度”为标准,打破传统、创新内容、突出前沿、体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行业企业对人才身体素质的需求、道德品质的需求、责任担当的需求、顽强拼搏的需求、创新发展的需求融于体育课程教学;将高职学生接受程度需求、自身成长需求、自身发展需求融于体育课程教学;将学生专业岗位需求、学生就业需求融于体育课程教学;将学生对信息化的接受程度需求、对信息化的运用能力需求融于体育课程教学。

(三)隐性与显性教育相结合,灵活体育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以此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职体育“金课”效果如何,不仅在于体育教师的设计、实施,还在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兴趣浓厚、探究心理增强、体育行为主动,学习的效果自然明显。适时的语言鼓励引导、体育名人效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业企业需求人才情况信息等显性教育配以适当的自主练习、合作练习、竞赛练习、情景练习等,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拼搏的精神、正确的理想信念等。分群体、分专业、分小组、分线上线下教学的组织形式配以学生自主设计、合作创新、团队展示的教学方法,蕴含隐性教育,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拼搏精神、团结精神、科学求实精神,提高了学生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大局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基本身体素质,灵活了学生体育基本技术、技能的运用。在此过程中学生身体力行参与其中,综合能力、水平、素质得以提升,自信增强,感受到快乐,兴趣油然而生。

(四)设计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难易度,以提高学生体育科学素养

体育教学内容的难易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态度。体育教学内容过难,学生通过学习、锻炼达不到,心灰意冷,主动放弃。体育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学生通过简单的学习、锻炼就能达到,缺乏挑战,不易激发兴趣。体育教学内容难易度适中,学生不努力学习、锻炼达不到,通过努力锻炼、团队合作、竞争、巩固等多种方法才能达到,学生在学、练、赛中全面获得,体育科学素养得以全面提升,学生才能爱学、乐学。

(五)课内课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使高职体育“金课”无时无处不在

体育课是实现以立德树人为引领的高职体育“金课”的主渠道,但仅仅依靠一周一次的体育课是不容易实现掌握两项或两项以上体育技能的目标,也不容易实现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等的全面、高效提升。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作用,构建线上体育“金课”,打造高职线上线下混合“金课”,发挥了线上与线下各自优势,实现综合育人功效。

五、以“立德树人”为引领打造高职体育“金课”的改革建议

重视高职体育“金课”教师团队的建设。体育教师单枪匹马进行专研远不及团队齐心协力、集思广益、探讨反思的效果明显。

高职体育教师不走偏路、少走弯路,从认真领会党的教育方针开始,认真研读,结合实际解析、领会党各项教育方针、政策、文件精神。

猜你喜欢
金课立德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