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健康体适能的影响因素与健康管理办法

2022-11-07 13:22廖凯余延平娄底潇湘职业学院
灌篮 2022年3期
关键词:跳绳青少年运动

廖凯 余延平 娄底潇湘职业学院

体适能指的是身体活力强,可完成日常活动及生活、学习,且不会感到非常疲累,有能力应对突发性事件。健康体适能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人体肺部、心血管及肌肉均具有较好的功能,人们才具有健康体适能。现阶段,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青少年的体育运动量明显缩减,且青少年学习任务加重,面对长期的学习压力及长期未从事体育锻炼,导致青少年的体适能不佳,其学习效率也无法提升。青少年具有健康的身体,在成长过程中才能参与到国家的建设项目中,为国家发展提供人才基础。但部分青少年无运动意识,喜爱吃零食、打游戏,导致我国一部分青少年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促进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应当关注社会及家庭之间的沟通。

一、发展青少年体适能的意义

发展青少年体适能具有重要的意义:(1)满足全民健身的要求。人们的健康包括两个方面,分别为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现阶段,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环境污染及营养过剩、运动量不足等问题已经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困扰,导致人们的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均受到影响。发展健康体适能,有利于帮助青少年预防肥胖症及高血压、糖尿病。青少年作为我国重要的社会成员,自学校开始进入社会,若青少年均有健康的体魄,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对实现全民健身具有重要影响。全民健身指的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结合,构建起多层次、完整的健康运动体系,从而提升全社会健康水平。发展青少年体适能的意义便是满足全民健身的理念。(2)与体育改革趋势相符合。在学校体育改革中,将健康第一及以人为本作为主导思想,体育改革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内容。在实际的教育改革中,面对的困境主要是青少年对健康问题重视度不高、青少年的健康意识淡薄、青少年对健康积极影响认识不足,导致青少年不愿意参与到运动训练中。青少年认为课堂教育对健康影响不大,课堂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且多数青少年为独生子女或者单亲家庭,在心理上及社会适应上存在问题。青少年的学业压力较大,加之未来的就业不明朗,导致青少年无心体育锻炼。我国各级学校体育改革中已经认识到健康体适能的意义,在发展体适能过程中,应当从青少年的心理及生理角度进行分析,满足青少年的心理要求,监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情况,从而让青少年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发展青少年的体适能。

二、青少年健康体适能的影响因素

(一)教育价值因素

在我国传统教育观念下,将青少年的学业水平放在第一位,学校关注文化课程教育,忽视体育课程,甚至大量的体育课程被其他课程占用。在素质教育环境下,应试教育的问题有一定改善,但教育价值倾向依旧存在问题,这也是限制青少年健康体适能的重要因素。在相关教育活动中,将成绩放在第一位,对青少年体适能缺乏管理标准,使我国的青少年注意智力发育,忽视体能发展。青少年心理问题同样影响体适能,我国终身体育理念实施后,教育倾向得以纠正,但青少年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健康体适能无法在短期内提升,这也是健康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

(二)饮食习惯因素

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利于帮助青少年摄入营养,提升青少年的身体素质。青少年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遵循健康的饮食规律,有利于促进青少年智力水平提升及体能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家长的健康认识不足、青少年的饮食管理不到位,导致青少年形成不良的饮食习惯,限制青少年体适能发展。部分青少年存在暴饮暴食的情况,严重挑食及不吃早餐,导致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变差,容易发生各类疾病,包括胃肠道疾病及元素缺失疾病等,青少年的身体免疫力及抵抗力降低,不利于青少年形成健康的体质。我国青少年发生肥胖症及贫血等慢性病的概率高,此类慢性病也要引起青少年的重视。早餐是三餐中的重要的一餐,对青少年智力发展及身体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对此,饮食习惯对青少年健康体适能具有重要影响。

(三)生活方式因素

青少年经常熬夜,睡眠不足及运动量不足是青少年面对的重要问题,不科学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导致青少年的体能大幅度降低。青少年一般正处在上学阶段,家长每天接送或者青少年自己乘坐公交车,青少年的步行量少,活动量随之降低。青少年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课余时间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部分家长在课后为青少年布置大量的补习班,导致青少年的运动量缩减。现阶段,网络普及,青少年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成为青少年娱乐及社交的主要场所,青少年沉迷在网络游戏中,长期不在户外锻炼,导致健康体适能发生问题。伴随社会的生活节奏加快,家长关注工作,忽视青少年的健康状态,对青少年没有严格的锻炼要求,导致青少年健康情况受到影响。

三、促进青少年健康体适能的健康管理办法

(一)强化思想认知

青少年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身体素质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训练,通过强化认知,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自身营养、运动等方面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为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家庭、学校均应当强化青少年的健康意识,让青少年认识到体适能的意义。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学校也要关注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加大在体育训练上的投入,为青少年创设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避免体育课被其他课程教师占用,让青少年在学校有充足的运动时间,培养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意识。学校也要积极引进专业体育教师,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让教师通过专业素质对青少年进行指导,促进青少年健康体适能增强。教师为青少年营造体育运动氛围,落实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为青少年体育运动提供平台,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组织丰富的体育健身活动,提升青少年的体能。利用网络资源来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有效地利用自己所掌握到的健康管理技术和防御手段进行信息搜集,并对自身的健康管理进行反思,以便于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好提高自己身体素质。

(二)完善体能训练机制

构建青少年体育训练机制是保证健康体适能提升的关键。在机制构建上,应当掌握体育运动的目的及管理目标,建设完善的决策机制及激励制度,形成学校及家庭、社会的合力,为青少年体适能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并构建完善的激励制度,激发青少年体育运动信心,使青少年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提升,增强体育运动训练的趣味性,融合体育活动相关内容。学校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建立信息化沟通平台,掌握青少年健康体适能面对的问题,实施切实可行的体能训练方案,学校组织多种体能活动,让青少年积极参与其中。家长的日常工作比较繁忙,没有时间管理青少年,也无法带领青少年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学校可利用节假日,组织青少年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有条件的家长也可参与其中,提升青少年及家长的身体素质,并帮助家长形成健康的体育锻炼习惯。教师适当对家长进行引导,使其认识到体育训练的意义,家长形成健康的观念便于引导青少年,使青少年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在健康管理中,社区活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咨询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方式,因此要积极发挥其作用。在青少年健康体适能提升背景下,应当构建以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中心、社会为延展的立体发展模式。社区体育及快乐体育具有相关性,目标是培养青少年健康体育训练习惯,家长在下班后,带领青少年在社区中完成简单的体育活动,通过社区供给的体育器材及设施,以多样化的体育项目强身健体及休闲娱乐。通过宣传教育使更多人了解到运动对于自身身心素质发展都有很大帮助等措施来促进青少年更好地参与社区各项体育项目中去,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社区体育内容丰富,适合青少年及家长共同参与,提升青少年的课后生活质量,使青少年积极参与到社区活动中,也能促进社区活动的顺利进展。比如,家长带领青少年进入社区广场,带领青少年跳绳。中国是跳绳的发源地,跳绳的健身价值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跳绳具有娱乐性、灵活性及创新性、观赏性特点,融合舞蹈、音乐及武术、体操等丰富的元素,让枯燥的体育项目变得有乐趣。家长带领青少年体育训练中,社区为家长播放音乐,在音乐的节奏下训练,青少年的运动积极性提升,进一步丰富社区运动文化,为促进青少年体适能发展提供帮助。这些活动不仅能让青少年更好地参与进来并从中体验到乐趣,而且感受到运动带来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健康。

(四)培养青少年健康的生活方式

饮食方式及生活方式均会对青少年的生活产生影响,学校在健康教育中,适当增加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教育内容,让青少年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反思,持续纠正青少年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家长主动与教师沟通,掌握青少年的生活方式问题,督促青少年按时睡觉、吃早餐,为青少年搭配满足其身体发展的食谱,让家长监督青少年饮食,从而改善营养不均衡问题。也要注意青少年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对青少年的生活进行严格管理。经常为青少年播放一些运动娱乐项目,引起青少年的兴趣。若直接告知青少年体育锻炼,容易引起青少年的逆反心理,通过电视上播放的体育项目,有利于激发青少年的运动兴趣,比如,播放乒乓球及羽毛球等运动,这种运动在家庭及学校均能完成,便于实施,长期参与到此类体育项目中,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的体适能。

(五)整合体育教育内容

自青少年体适能本身出发,若想提升青年少的体能素质,应当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青少年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阶段性的训练有利于提升其运动能力,但注意不能开展高压运动,一旦开展高压运动,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受到影响,不愿参与到运动训练中,甚至对未来的终身体育观念产生打击。为此,为促进青少年成长,推进体适能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当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在每周的课程中增加体育课程量、设计大课间活动、融合体育教育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青少年对环境及社会的认知力及适应力。在体育教育上,一些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强,学校也要注意建设高质量的教育队伍,坚持以青少年为中心的理念,根据青少年特长进行培养,促使青少年体适能提升。教师对既有的体育训练内容整合,可以将跳绳作为基础运动,调整跳绳频率,让青少年达到热身的目的,在跳绳热身后,让青少年开展足球及篮球运动,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训练结束后为青少年播放舒缓的音乐,让青少年放松身心。但每个青少年的兴趣爱好不同,让青少年选择跳绳运动时,可选择花样跳绳,多人参与跳绳运动,选择一些团队项目。若想提升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在个人练习过程中,也可选择竞争性更强的项目,比如,在跳绳热身后,让青少年参与到激烈的田径运动中,短跑及长跑均能锻炼青少年体能,提升青少年的体适能。

四、结语

体适能教育计划是美国提出的提升青少年及儿童提升的计划,体适能教育计划适应教学发展趋势,满足个性化及健康化的教育需求。我国处于素质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目标是提升青少年运动技能,让青少年掌握锻炼方法及自我评价方法,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意识,通过体适能训练让青少年终身受益。在健康体适能实施中,应当设计符合青少年要求的运动计划,若青少年不喜欢这种训练计划,运动训练的积极性不强,不利于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本文针对青少年健康体适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健康管理计划,促进青少年未来身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跳绳青少年运动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跳绳的起源
不正经运动范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NO.10 跳绳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宝宝鸭跳绳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