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体育教师面临的挑战、责任和未来转向研究

2022-11-07 13:22崔春海谢志程燕京理工学院
灌篮 2022年3期
关键词:常态体育教师防控

崔春海 谢志程 燕京理工学院

随着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阶段,从“战时”转向“长效”,倒逼高校及时做出调整,为此高校体育教育工作也进入新阶段。正所谓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高校体育肩负着新时期“健康中国”的重要使命。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高校体育教师面临着新的压力与挑战。这就要求厘清困境并探寻出突破路径,对疫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通过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创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调整相关工作学习计划,在危机中育新机,守好自己的责任田,积极有序开展和稳妥推进各项教育工作,构建多元“大健康”教育体系,循序渐进地丰富学校体育的内涵,确保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实现协同进步。

一、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体育教师面临的挑战

在疫情常态化下,高校体育教师所要面对的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了更好地构建在线体育课程,提升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这就要求深入明确挑战的根源和类别,运动强度必须适宜,避免造成运动损伤和健康误导,准确把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以期更好判断和应对。

(一)教学方式和环境的挑战

以往高校体育教学多以面对面教学为主,通过讲解、示范、练习、评价纠正来完成,而且以运动技能的传授为主。然而在疫情常态化下,要求教师采取在线体育课程进行教学,学习内容和技能也会受到限制,学习兴趣也很难保障,教学实施难以监管。由于教学方式和环境的革新,对于教师线上教学能力和信息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网课执教和科研能力,还需要有机融入体育教学知识结构,适应疫情期间的教学要求,这样才能高效、灵活地开发和建设在线体育课程。

(二)学习者的挑战

对于高校体育教师而言,通过访问相关体育教师,无论是传统的授课模式,还是疫情常态化下的备课设计,都需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基准,树立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练习欲望和求知动力。而在线体育课程的出现,对于体育这一实践课程而言,很多学生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状态,逐渐从起初的“热情高涨”转向为后期的“敷衍了事”,学校体育教育压力陡增。究其原因在于,在线课堂缺乏互动性和有效的指导性,学习氛围不够浓郁,导致学生“士气跌落”。为此研发具有观赏性的教学内容或引入极具创新的训练机制显得尤为必要。

(三)授课内容的挑战

因为要减少聚集性体育活动,为此无法面对面教学,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必须要面临和解决的就是授课内容的革新与转变。首先,由于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欠缺,为此在线体育课程的建设要尽量丰富,充分考虑不同学情的特点,从而根据兴趣、爱好对授课内容进行完善。其次,根据学生专业化和未来职业化特征,依据未来岗位需求,通过建立长效教育机制,使学生能不受空间的制约,便可尽其所能地进行体能锻炼。最后,通过整合体育教育资源,善于挖掘应有的设施,及时调整教学组织计划。面对学生的畏难情绪,尽量减少在线教学的影响,逐渐提高学习的强度与难度。

二、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体育教师肩负的责任

(一)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在新的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体育教师要明晰的首要问题便是教学工作仍是根本的目标,而疫情防控工作也是责无旁贷且不可轻视的问题。为此高校体育教师应做好“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处理,如精品课程、公共课程等,培养体育锻炼的时效性,实现多元化教学模式。既要保障教学工作按部就班的推进,还要符合疫情防控的要求,二者万不可出现割裂的现象,也不能存在厚此薄彼的区分对待,否则既不利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而且还会可能对教学工作带来不良的影响和打击。

(二)处理好“非常”和“正常”的关系

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疫情可能突然就会在某一个区域出现。一旦病例出现或者产生波及,此时所处地区就处于“非常”时期。此时,身处于“非常”时期的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就应该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既定的防控标准实施工作安排,做好相关体育教学工作的重新部署,一来要确保学生能够正常学习和锻炼,通过共同分析、共同纠错,由此来激发学生体育的兴趣。二来做到有备无患。科学处理好“非常”和“正常”的关系,压实主体责任,是每一位高校体育教师应尽的职责。

(三)处理好“传统”和“现代”的关系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也绝不能掉以轻心,当然也无须紧张和忧虑,而是要掌握科学的防控策略和标准要求,一旦“非常”时期降临,也能够得心应手地应对,而不是力不从心、疲于应付的处理。针对上述情况,高校体育教师应处理好“传统”和“现代”的关系,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根据学校体育的突出问题,明晰二者的重要性,从而在秉承“传统”体育教学精髓的基础上,充分借助“现代”的在线教学手段和授课方式,实现教学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智能化。重新审视和定位自己的角色,在不断地总结和反思中,构建多方合力、整合多方资源,凸显体育工作的重要性,推进学校体育改革 发展。

(四)处理好“教育”和“管理”的关系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体育教学的根本属性还需要从教育和管理两个层面得到体现,一方面,从两年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报道和实例中,选取优秀的事迹作为思政教学的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让学生聆听中国抗疫故事,感受可歌可泣英雄事迹。通过处理好“教育”和“管理”的关系,打造良好的师生人际交往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检查,确保德育、智育、美育有机融合。一来能够让学生对生命可贵产生新的理解和认知,二来能够明晰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的重要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想要未来报效祖国,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绝对是行不通的。

(五)处理好“身体”和“心理”的关系

疫情期间的防控措施,高校体育教师应在课程内容的设计或组织中,刻意地渗透心理辅导。一方面,结合体育教育教学原理,要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情,能够对疫情防控有着科学的认知。另一方面,基于全面推广的成熟机制,从心理和身体两个方面入手,正确处理好“身体”和“心理”的关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指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解决心理焦虑、烦躁的困扰。通过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倡导主动健康的理念,促使家长配合学校,增强体质,舒缓情绪,与学生不同的体育锻炼需求相匹配,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力促防控措施执行和教学质量提升协同并进,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水平。

三、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未来转向研究

(一)培育“大健康”意识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应树立健康意识,制定合理教学内容。按照“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工作部署,培育“大健康”意识。首先,要求学校作出综合研判,调整心理健康的方法。体育教学要注重健康教育,设置适宜的教学内容,逐渐提高学习的强度与难度。其次,教师主动与学生联系沟通,通过打破校园壁垒,充分调动校内外多方资源,限制聚集性活动开展。丰富开展线上教学活动,促进体育回归教育本质,强化大学生体育运动健身意识。最后,教师须以疫情为契机,严格学生日常管理,打造多形式的教学手段,加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倡导主动健康的理念,注重公共区域卫生。依托过程监管的全域评价,不遗余力地完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体系,合理调整课程体系,打造发展共同体平台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不同的体育锻炼需求,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提供清晰的教学指导,谨防突发事件发生,不断深化体育人功能,实现全面育人。

(二)推进在线健康教育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首先要党对高校体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开拓教学思路,发挥体育教师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此基础上,多去借鉴其他学科的成果和经验,科学分工,合理统筹,抓紧抓细抓好构建评价体系。后疫情时代的体育教学要瞄准学校体育的突出问题,避免流于形式的现象出现。一方面,精准掌握监测数据,依托海量信息的筛选和整理。要确保线上体育教育和线下课堂教学能够实现一体化,在同步规划的基础上,实现教学的合理衔接,进一步丰富体育活动方式和载体。基于线上体育教学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推进在线健康教育,力争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统筹并进。另一方面,适当地安排体育锻炼强度。要利用现有政策和渠道,通过在线体育课程平台,便于清晰准确的进行模仿。基于教师自身教学信息化素养的角度分析,要继续优化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多方合力,布置适宜的体育家庭作业,形成科学的运动“处方”机制,健全线上体育课程考核指标,将结果及时进行师生互馈,构建良性互动关系。突出形成性评价的作用,从而掌握相应的技术动作,力促德育、智育、美育完美有机融合。

(三)强化多元治理并行

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应充分认识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职责与使命,综合研判面临的挑战和蕴藏的风险,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在保障师生健康的前提下,采取统筹推进的方式,不断优化体育课程的方法与内容,形成新保障机制的健康教学氛围。结合新冠疫情,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依托协同营造良好体育学习环境,审视“教师与学生”关系,以及家庭体育教育的基础地位,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强化多元治理并行的保障下,加强体育课程思政引领,激发学生体育的兴趣。利用“互联网+”的科技东风,适时调整自身的教育观念,开发和建设在线体育课程,积极探索并进行多校合作,完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体系,强化社会体育教育以及学校的主体地位,使学校体育得以延续。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现实背景,培养学生健康体育生活思维方式,尝试通过多维度促进体育生活化,依托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变革,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改进学生的健康状况,协调好教育和管理的关系,做到防患于未然,不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终身体育 意识。

总之,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正面临着多重的新挑战。虽然国内疫情整体稳定,但是高校绝不可掉以轻心,而是要慎终如始、再接再厉,结合新冠疫情,立足突出问题,全面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合理调整课程体系。在保障师生健康的前提下,更新完善教学观念,完善管理制度,侧重于对学生生命观、健康观的教育,不断健全体育教学应急管理机制,做好在线开放课程相关建设,满足学生的健身锻炼需求,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旨在推动学生健康水平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猜你喜欢
常态体育教师防控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智珠二则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5+2”“白+黑”是否应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