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大姜棚膜栽培模式

2022-11-07 14:45于金山
新农业 2022年18期
关键词:昌邑棚膜钢架

于金山

(山东省昌邑市蔬菜站,山东 昌邑 261300)

近几年,国际大姜市场行情一直看好,昌邑大姜以其独特的品质与产量,赢得了广大用户的认可,种植区域迅速扩大,昌邑地区种植面积达10万亩。目前,昌邑大姜的种植模式有平膜姜、2米拱、4米拱、6米拱、8米拱、大棚姜等。

1 几种棚膜栽培的基本情况

昌邑大姜的栽培历史悠久,距今已有700多年。大姜原产于热带雨林地区,高温、高湿、半遮阴适合大姜生长。昌邑大姜20年前棚膜栽培刚刚起步,20年来栽培面积迅猛增加,栽培模式也由单一老旧的模式发展到多种模式并存的现状。90年代前,昌邑大姜还是沿用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影障栽培法。小麦收获前后,气温升高,大姜不耐太阳的炙烤,帮助大姜度过高温炙烤时节,姜农采用上年留好的麦秸,一把一把扎成小小的花伞,用小铲将麦秸固定在每一墩姜的一侧(一般是西侧),给大姜创造一个小的遮阴环境。后来产生了一种更省事的办法,用玉米秸秆的最底部,离地近的一端,带着玉米的侧根的部分,也是一个伞的形状,地面稍软的时候倒着插在大姜旁,正好给大姜遮阴。这种模式费工费力,不能大面积种植。90年代后,薄膜在农业上的应用逐渐被人们接受,姜区人民也开始探索农膜大姜栽培,先是平膜栽培,膜厚度0.004毫米,类似花生扣膜栽培,膜起到提温、保温、保湿的作用,大姜产量明显提高,缺点是高温时候需及时破膜,还需加遮阴措施。之后是单沟拱膜栽培,这种模式优点保温保湿效果高于平膜,且有遮阴作用。缺点是增加投资成本,需加竹条等支撑杆支撑,膜的厚度需1.0以上(指0.01毫米)。之后又出现了双沟拱膜栽培模式,又叫2米拱,即膜宽2米,覆盖两沟姜,6米拱、8米拱以此类推,指膜宽几米。老姜区南逄附近两米拱膜栽培较多,这种栽培模式较长时间存在,优点有三:一是投资相对较低,撑拱所用竹披可以用2~3年,膜的厚度适中,价格中等。二是操作简单,费力少,一般劳力就可以。三是田间管理相对方便,除草打药相对单沟方便了许多。双沟之后遮阳网的挂设有了变化,平膜和单沟膜都是小的遮阳网,竖在姜沟的一侧,形成一道幕,遮阴。有了双沟膜栽培之后,遮阳网开始架设在整个地块的上部,四周用木棍架设,高度一般1.5米左右,铁丝或布条绑牢固定。遮阳网遮阳率40%~60%,人为打造一个半遮阴的大姜生长环境。

正如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昌邑大姜种植模式也出现了几种模式共存的局面,近10年间,接连出现了4米拱,6米拱,钢架大棚膜种植。4米拱仍是竹披做支架,棚膜继续加厚,支架和棚膜成本单次投入增加了,但竹披支架可以用2~4年,平均下来成本下降,膜可回收,且较薄膜容易回收,田间管理更容易,随之出现了适宜生产的半自动化膜下作业工具,如自动膜下作业的喷雾器、小型沟底划锄机,为4米拱膜、6米拱膜的长期存在提供了支持。

6米拱膜姜种植,支架使用钢管结构,种植内部空间更宽敞,提温保温效果大幅提高,温度更加恒定,特别是边上的两沟,能够有更宽敞的生长空间,提温更快,姜种下地时间可提前10~15天,延长了大姜的生长期,大姜块茎属无限增长型,这种栽培模式就能明显增加姜的产量,且大姜生长期田间管理操作更加方便,加上近几年成熟起来的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的应用,投资相对低、管理便利、高产稳产效果明显的栽培模式被越来越被人们接受。

6米以上的拱膜是更高层次的钢架大棚种植。大棚种植受投资成本的影响,种植数量占比少,大棚膜种植不仅架大棚钢架和膜的成本大幅增加,栽培管理技术难度也增加。8米拱栽培存在的时间较短,搭大框架需用直径12厘米以上的粗竹竿,高度相对低,80~120厘米,边缘两行生产常常受限,田间作业管理不方便,但这种栽培模式,大姜生长期大幅延长,大姜产量很高,高于通常情况的6米拱产量。钢架高质量大棚大多是有经济实力、易接受新事物的年轻种植大户使用,结合推广使用一些新技术,如微喷、基质栽培等,钢架高质量大棚多采用双膜或多膜栽培。

2 原因分析

当前,昌邑大姜的棚膜种植模式是平膜姜、2米拱、4米拱、6米拱、大棚姜几种模式同时并存,单沟膜种植和8米拱种植很少见了。不同区域有所侧重,老姜区南逄4米拱、6米拱偏多,围子、仓街6米拱居多,北孟有1万亩的平膜姜栽培。分析原因,主要是小区域的种植习惯,大姜种植投资大,风险高,姜农为保险起见,往往选择更有把握的种植管理方式,田间管理操作更顺手,更有把握稳产。6米拱膜种植膜内温度管理相对容易,放风、破膜相比较两米拱更容易掌握,不至于放风过量冻坏姜苗,或破膜不及时烤了姜苗,膜内空间大,膜内姜生长空间温度相对恒定。

近几年,随着姜种植面积的扩大,饮马、北孟也成了大姜产区,并且北孟的平膜种植经过姜农多年的实践探索和不断创新,平膜姜品质和产量不输拱膜姜。平膜虽然种植时间晚,但只要田间管理跟得上,后期产量与拱膜姜产量相当。当然,现在的平膜种植,膜下都铺设滴灌设施,保温保湿效果都很好。无论哪种棚膜种植,都是创造适宜大姜生长的环境,延长生长期,提高产量。昌邑大姜覆膜种植技术的现状,反映了姜区种植的一些问题。一是缺乏成熟的技术支撑,成熟的种植技术不仅包括病虫草害等直接的田间管理种植技术,还包括覆膜、农机具使用等的一整套成体系的种植管理技术,一个环节做不好,就成为农业生产中的短板。二是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覆膜栽培限制了机械的推广使用,如田间病虫防治,由于覆膜,平膜、两拱膜、四拱膜喷雾很不方便,6米拱及更大的拱相对容易一些。三是防止土传病害发生与覆膜栽培的关联性加大。棚膜内高温高湿,为病害发生创造了条件,覆膜栽培大姜,与大田相比,大姜的抗病能力下降,受大姜生长条件限制,大姜种植面积受限,连年种植使病菌连年大量繁殖,土壤中积累大量病菌,极易诱发多种病害大量发生。

3 建议

3.1 推动成熟的种植技术的形成

农技推广部门及时掌握姜农田间实践经验,总结、分析、归纳适合本地栽培的种植管理技术,集成昌邑大姜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模式,经过反复田间试验,以至推广。农技人员可利用农闲季节对姜区姜农进行主要生产环节培训,或针对种植大户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府部门制定中长期规划,宣传推广成熟的种植管理技术,提升昌邑大姜品质,提高昌邑大姜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

3.2 注意覆膜栽培中的环保问题

注意做好多膜栽培中地膜的回收,大拱膜的厚度都在1.0(指0.01毫米)以上,相对回收方便些,但农技推广部门还需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扎实做好农膜回收宣传引导工作,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3.3 轮作换茬,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

近年来,大姜土传病害逐渐加重,大姜茎基腐、大姜线虫病等发生严重,覆膜栽培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可采取适时覆膜,适时撤膜的办法。覆膜期间加大通风力度和时间,减少大姜覆膜时间,提高大姜抗病能力,改变病菌生存条件,降低病菌田间生存量,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最根本的办法是轮作换茬,改变病菌寄主,不给病菌存在的机会。

猜你喜欢
昌邑棚膜钢架
不同棚膜覆盖对大白菜农艺性状及棚内环境的影响
利用ANSYS对烟囱支撑钢架的优化设计
怎能说没人知道呢
上跨公路钢架拱桥的拆除方案选择
A Study of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O. Henry’s Novels in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昌邑市不动产登记实现“一窗受理、20分钟办结”
51.7t压缩机跨越15m高钢架柱吊装就位施工方法
高地应力隧道钢架支护变形与防护措施
昌邑大姜
新建大棚覆盖棚膜防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