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2022-11-10 07:44张媛媛
山西农经 2022年12期
关键词:红色建设文化

□张媛媛

(中共沁源县委党校,山西 长治 0465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国已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三农”工作的重心。孕育于乡村的红色文化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了广大基层老百姓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团结奋斗的时代品质。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可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内涵。

1 红色文化的概念及功能

红色文化的存在形式不同,遍布广泛的区域,具有多样的红色故事,深刻影响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展。

1.1 红色文化的概念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重要部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体,具有极强的历史价值,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意义。

红色文化主要有两部分内容: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物质文化资源主要包括革命博物馆、纪念馆、革命遗址、革命文献和文物。非物质文化资源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积淀的革命精神。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惊天动地的建设史、披荆斩棘的改革史中孕育而生的红色文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进程中勇往直前、不懈奋斗。

1.2 红色文化的功能

红色文化的主要功能是通过重温中国浴血奋战的革命历史和红色记忆,将中国百年革命艰辛历程展现给人们,促使红色文化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时代发展和人民需要同步,进一步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释放红色文化魅力,鼓舞中华儿女坚强自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勇向前。

发挥红色文化的纪念功能。红色文化承载着党领导人民的奋斗足迹,记录了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是有形或无形的红色丰碑,可视、可听、可歌、可诵。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文化红色的基因。参观革命遗址,瞻仰烈士陵园,观看红色展览,聆听红色故事,不仅是对革命历史和革命先人的纪念,也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陶冶。

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打造精品展陈,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用史实说话,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红色文化历经革命、建设、改革的锤炼,已遍布中华大地,革命先辈以其可歌可泣的奋斗历程、革命事迹、战斗精神留下了一部部感人至深的生动教材,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也照亮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红色文化以特有的方式阐述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依托。因此,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用红色文化滋养初心,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

发挥红色文化的社会功能。红色文化是红色旅游强大生命力的源泉。要进一步打造红色旅游景点,创建红色旅游品牌,发挥好红色文化的独特作用,让游客在游览红色景点时感受伟大建党精神,深刻认识我国今天的大好形势和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游客真心热爱党、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内在自觉,让红色旅游真正成为党史学习的实践课堂,使红色文化更加贴近群众、深入人心。

2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关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更加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的首位,彰显出产业兴旺在解决乡村振兴问题中的基础和保障作用。推动产业兴旺能使农业有奔头,使从业者有体面、百姓生活更幸福、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关乎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只有良好生态环境,才能激发广大农民建设的积极性,吸引农民投身于乡村建设中,让乡村美景成为乡村振兴的亮点。乡风文明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就是让浓郁和谐的文明氛围、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在乡村落地生根。因此推动乡风文明既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更要发挥好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是根基,更是抓手。实现乡村治理有助于巩固党执政基础,有利于促进农业兴旺、农村发展,更加有利于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生活富裕则是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是农村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

3 红色文化是引领乡村振兴的独特资源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党和国家推动乡村地区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红色文化作为乡村地区的重要资源,对其充分利用挖掘显得尤为重要。

3.1 红色文化是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

红色文化的物质文化资源能够形成极富特色的产业资源,有利于推动产业发展,加快产业现代化多元化发展,进一步助推第三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开发挖掘红色文化,把红色文化转变为具备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把红色文化逐渐融入到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激活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产业发展中把弘扬传承地方优秀红色文化与经济发展有机融合、相互促进。通过发展乡村红色文化产业,既促进了农村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全面改善,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又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3.2 红色文化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托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软实力。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是激发广大村民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动力之源。挖掘红色文化,有助于涵养文明乡风。通过深入挖掘和系统阐释,把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讲出来,把革命遗址的厚重历史说出来,把人的精神品质和精神谱系呈现出来,在加强红色文化保护开发的基础上,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拥有红色文化的乡村,能激励人心,鼓励优秀人才投身于乡村振兴建设。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能创造多元化就业岗位,有利于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农村稳定发展。

3.3 红色文化是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引领

乡村振兴离不开美丽乡村建设。建设美丽乡村就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这既是美丽乡村村民幸福生活的体现,又是提升农村文明的重要标志。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具备生态宜居的良好环境。乡村生态宜居不仅包括天蓝、水绿、空气清的自然生态环境,还包括安全、便利、和谐的社会人文环境,让乡村真正成为兼具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的宜居之地。为此,营造文化生态环境需要积极挖掘红色文化,对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进行合理利用,将红色文化融入到农民群众生活当中,激发广大群众的思想共鸣,形成农民群众争做生态环境保护者、移风易俗倡导者、文明新风推动者的局面。

3.4 红色文化是乡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

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有效治理。只有有效的乡村治理,才能为乡村振兴打好基础,才能使乡村和平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红色文化是乡村振兴中有效治理的重要支撑。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中的社会功能,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将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理想信仰、价值追求转化为精神动力,树立起党员与广大农村群众同甘共苦、建设美丽乡村、共创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切实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的战斗堡垒。从红色文化中挖掘出精髓之处,吸取其中的宝贵经验,可以夯实乡村治理的文化基础,奠定乡村治理的思想道德基础,引导人们追求和谐美好的生活。

4 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路径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应当深入挖掘特色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振兴发展中,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添彩。

4.1 依托红色文化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借助红色文化发展产业,可助力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强化红色产业。结合本地区红色资源的现实情况,打造红色产业,在“红色+”上下工夫,积极打造“红色文化+特色农业+美食+休闲旅游+民宿”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红色资源转变为火红产业,奋力建设成为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的美丽新乡村。

发展红色旅游。充分运用红色教育功能,发挥红色旅游景区、党性教育基地等优势,推出极具红色教育及党性教育内容的旅游线路,有效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和乡村经济发展。

做好红色文化融合。促进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深度融合,带动红色文化发展,开展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大赛,举办红色文创产品集市,依靠市场力量甄选出一批有市场、有创意的红色文创产品,带动旅游消费,促进产业良性发展。

4.2 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振兴,红色文化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资源。要强化乡村的文化记忆,让广大农村更好实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有文化、有灵魂的乡村。

讲好红色故事,增强红色文化感召力。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将红色文化的物质资源与非物质资源融合,形成主题鲜明、导向正确、内涵丰富的红色教育范本。通过讲述红色故事,着力增强广大民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让广大人民群众不忘历史、激发出为实现美好生活而不懈努力的斗志,实现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发展合力。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发展的形式,讲好乡村红色历史,增强民众对红色文化的敬畏意识、保护意识,动员群众传承红色精神。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物质资源,积极促进红色文化融入乡风文明治理,让群众自己动手绘制红色文化宣传墙、红色故事展览等,以创建文明村镇、文明人家为切入点,引导乡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弘扬红色文化和科学精神。

推动红色文化创新,激发红色文化活力。立足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迥异多彩的红色文化资源,强化文创产业发展。推动红色文化产品开发、红色文艺作品创作,推出更多有特色、有新意的消费产品,着力打造红色文化品牌,为文化振兴提供新的助力。

4.3 依托红色文化助推乡村生态振兴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要把乡村红色资源优势融入乡村生态聚落。发展红色旅游,应与美丽乡村建设同频共振,以当地红色文化遗迹遗址保护和配套设施建设为契机,在带动乡村建设的同时,提升乡村宜居新风貌。

丰富美丽乡村图景。按照关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加快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图景。把保护红色资源、传承红色文化与建设美丽乡村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对接,建设一批红色文化史迹和农业生态园,形成红色文化与自然生态相结合的旅游景区。

留住红色乡愁情结。深挖红色资源,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原汁原味的原则,以记录村史沿革、村落文化、民俗风情为重要载体,建立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红色村史馆,打造富有永恒时代魅力的精神家园,传承红色精神,留住乡愁记忆。

建设红色美丽乡村。充分依托现有的红色资源,围绕项目建设,厘清产业发展思路,规范村庄风格,科学布局,提升乡村风貌。制订村规民约,设立“红黑榜”,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治理,确保村庄干净整洁,为红色美丽乡村建设添彩,打造出“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宜居宜业”的美丽新农村景象。

4.4 依托红色文化助推乡村组织振兴

完善基层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而红色资源和红色基因是乡村的政治优势。通过将红色资源优势融入基层组织建设的方方面面,激发基层党员不忘初心跟党走,为乡村组织建设凝神聚气。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提升乡村组织凝聚力。把红色文化实践活动纳入村级党群活动中心,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使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凸显红色文化功能,提升乡村组织感召力。用红色基因唤醒党员意识,提升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和实践本领。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把群众事情办好,把好事办实,切实树牢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推动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示范在前、行动在先,创造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新格局。

弘扬红色文化价值,提升乡村组织战斗力。创新开辟红色文化微课堂、红色乡村大讲堂等平台,传递党的声音。弘扬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使命担当精神,发挥乡村各类组织和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收集村民的意见建议,回应和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以红色文化价值凝聚乡村奋进力量,创造乡村持续发展的光明未来。

猜你喜欢
红色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谁远谁近?
追忆红色浪漫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文化之间的摇摆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