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育与岗位适应研究

2022-11-12 20:35
戏剧之家 2022年2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岗位院校

杨 卓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00)

当前,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广大高职院校学生因为刚刚跨出校门,其往往缺乏适应社会岗位的心态、技能以及知识,其岗位适应性较差。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但是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了从根本上提高艺术教育专业人才竞争力,应该不断改革现有的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标艺术教育行业的人才需求,使上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提高,从而为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实现更好的就业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就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育与岗位适应性进行研究。

一、制约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专业学生岗位适应性能力发展的因素

(一)课程设置因素

一般来说,职业教育的核心是专业技术,并且根据市场需求,培养服务于一线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是其主要任务。虽然我国各个高职院校都明确这一要求,但是高职院校对应的培养目标、设置的课程并不是真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并且还容易受到传统普通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其选择课程往往以少量的专业技能实训课和冗长的专业理论课为主。学科之间相互独立、自成一体,学生只能对一个个独立的知识点进行获取,无法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并使其向职业能力转化。同时,在现代社会中,企业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较高,并且呈现出一专多能、一人多机、岗位复合的特点。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学课程应该包括多个方面内容,例如与职业相关的工作范围、工作要求以及工作过程等。

(二)教师因素

在高职院校中,一些教师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容易认为高职教育就是高等教育中的中低层次教育,并且以“高考落榜生”为主要教育对象。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如果都存在这样的想法,对自己的职业不重视,则不会对自己的专业进行潜心钻研,也无法确保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对于“双师型”教师,我们也存在着一定的理解偏差,认为只要持有“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证书”和“教师资格证”就是“双师型”教师了,就能得到各种优待。这一理解不利于培养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因素

在当前我国社会环境下,大多数学生家长认为孩子考上普通高校是唯一的一条出路,毕业后可以从事相对轻松的办公室行政工作,并且对于他们而言,成为一名“白领”也是首选的目标。同时,在这一社会环境下,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其学习动力不足。此外,与普通大学的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具有较差的文化基础,其组织纪律和学习习惯较差,存在缺课、逃课的情况,学生即使可以做到按时上课,在学习中也无法投入全部精力,课堂教学质量不高。

(四)实践环境因素

实践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以课堂为主,对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不重视。教学方法单一、实践与理论相脱节。所以,在培养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专业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时,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全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在现实或者逼真的职业环境中顺利完成所学课程。同时,这一培养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可以对他们的岗位适应能力进行培养,还可以对学校课程体系的改革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二、加强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不断发展,各个岗位对从事文化艺术教育行业的人才的要求也较高。高职院校及时发现了这一变化,并且充分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改革艺术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但与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的是,艺术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比较复杂,不仅应该体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职业特色,还需要全新的人才培养支持模式。同时,在国家对职业教育人才专业技术能力培养有着较高要求的前提下,需要与目前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相结合,对全新的艺术教育专业人才架构进行构建,从而使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育水平提高。

三、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育架构

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教育通常承担着为国家提供大量专业化技术人才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担。当前,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市场对职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培养要求,但是,若采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所以,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应该构建新的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对高职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多样化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视高职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与普通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对专业技术能力比较重视,涉及多个领域如服务、管理、建设以及生产等,并且对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较高。所以,在人才培养方面,高职艺术教育专业应该引入多个主体,不仅包括小学、幼儿园等单位,还应该引入企事业用人单位,采用师徒制、校企合作等方式,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提高人才的技术能力,从而满足行业需求。

(二)要丰富层次内涵,有3 个层次:1.高职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要具备一个完善的培养目标体系,可以为后续培养人才提供良好指导;2.高职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要具备完善的培养内容,包括人才教学方法、内容以及方式等;3.具备完善的人才保障体系,内容包括完善的实践基地、教学软硬件设施以及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等。

(三)充分体现实践性特征。在开展艺术教育工作时,应该加强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的有机结合,认真落实“以为人本”的基本原则,在培养人才时,坚持以人才技术能力为核心的基本原则,增强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使学生的就业压力减轻,从而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性。

四、提高艺术教育专业岗位适应性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为了使高职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水平提高,有以下2 点需要注意:(1)人才培养目标与当前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符;(2)从专业设置这一层面来看,可以与当地经济发展变化相适应,并且促进当地的文化经济发展。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应该与当地文化经济发展实际现状相结合,并且顺应当地经济文化发展需求,不断调整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始终可以适应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从而提高艺术教育专业人才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在设置艺术教育专业时,还应该具备自身的专业特色,在专业方向上,将职业针对性充分凸显出来。所以,在专业人才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方面,不仅可以将人才培养价值充分体现出来,还能体现专业人才素质的技术能力与市场契合度,对具有技术能力的人才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使岗位适应性提高,从而促进当地文化经济的长远发展。

(二)设置课程应该丰富多彩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在培养艺术教育人才时,还要对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进行充分考虑,在目前人才教育培养普遍推行学分制的前提下,重视建立比较丰富的课程体系,不仅要加强理论课程教学,还要进一步强化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设计,尤其是第二课堂活动,并且从多个方面入手,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知识技术能力。高职院校培养艺术教育人才还应该将“双向选择”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权利,让学生充分考虑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以及对专业的了解程度,选择相应的专业方向或专业特长,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从课程内容设置这一层面来看,还需要将分段人才培养方式充分凸显出来,不仅要重视通识教育,加强学生的专业基础,还应该对专业口径进行拓展,使学生可以学习更多的艺术教育知识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性。此外,高职院校在培养艺术教育专业人才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选修课,为学生提供艺术教育实践机会,以原本的学分制为基本前提,适当增加艺术创作或艺术技能展演等实践学分,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丰富课程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改革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在培养艺术教育专业人才时,加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也是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并且只有确保教学方法科学、合理,才可以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上述全新课程完成设置后,既往教学方法不能适应目前的课程内容,所以课程内容改革应该与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步进行。对于改动较大或者新增的一些课程教学内容,要对新的教学方法和目标进行制定,从根本上有效传递课程内容。比如,对于艺术教育专业的教学法课程,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在对微格教室进行构建的前提下,运用多元化综合训练教学方法,尤其是在教学内容输出方面,与专业技术实践和课程知识理论相结合,促进技术知识向学生能力的转化,从而使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提高。此外,对于教学方法的改革,还应该对当地的艺术文化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进行充分考虑,对相关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并且将其作为基本依据,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从而促进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育水平的提高。

(四)建构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在培养艺术教育专业人才时,职业能力是比较核心的一种能力,并且也是高职人才培养比较重要的一项目标。所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既往的教学主导者向教学引导者转变,充分运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生岗位适应性的提高。同时,高职院校在对艺术教育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时,在课程体系架构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要认真落实艺术教育专业岗位要求;(2)设置专业技能课程和艺术专业理论课;(3)设置基础课程。教师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时,应该将职业岗位需求作为基本依据,应该有针对性地安排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技巧。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是比较复杂的一个过程,在实际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诸多因素,从人才培养教育内容、人才培养方式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强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水平增强,提高岗位适应性,从而促进学生未来职业的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岗位院校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