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背景下哈尔滨市农业保险政策变化及未来趋势分析

2022-11-14 03:02王丹阳
对外经贸 2022年9期
关键词:大灾哈尔滨市期货

李 谭 王丹阳

(1.黑龙江工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2.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撬动巨大且海量的“三农”投入,农村金融的“支点”作用显得尤为关键。双循环背景下,无论是促进农业农村保供给还是保增收,农业保险在助力“三农”工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农业保险的发展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新契机。

一、双循环背景下农业保险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事件趋快趋急,气候风险因素呈爆发趋势,严重旱涝灾害频频发生在我们身边。3 年来,我国每年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各项经济损失都达到了数以千亿计以上。特别是在2021 年,我国极端气候事件特征更为突出,极端强降雨过程多、致灾性强,破坏性为近年来所罕见,造成地区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明显减产。2021 年7 月中下旬,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发生了严重洪涝灾害,造成秋粮受灾,使得我国粮农面临着巨大风险,我国专业保险机构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风险,农业保险大灾风险离散压力明显加大,加快构建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体系势在必行。

很多农民在种植养殖的时候积极性都很高,供给量攀升,价格亦产生异常大范围波动,个体产生巨大损失。这就对农产品市场价格风险管理模式提出更高要求。

二、双循环背景下哈尔滨市农业保险政策新变化

(一)通过农业保险提高粮农收益

要充分保障好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就要破解农户不愿意种植粮食作物的问题。转基因技术在解决人们粮食危机的同时,也引起人们对转基因食品安全与否广泛讨论。为此,各级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专项政策,包括实行种粮补贴,实行主要粮食作物的保护价收购政策等。而农业保险业逐步成为政府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的重要抓手。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在粮食主产省的800多个产粮大县,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要全覆盖。这对农户来说,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消息。即便是遭受非常大的自然灾害,也能够实现保本或者基本收入。对地方政府和保险经营机构来说,要继续努力“扩面”,实现应保尽保。据统计,2021 年我国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的承保覆盖率已经达到70%以上的较高水平,但是还有不少农户没有投保。

哈尔滨市既要提高粮农的收益,也要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哈尔滨市已经开始探索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黑龙江省农业主要文件中深刻阐释,“稳步实现多种主要粮食作物政策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险我省集中连片产粮大县的推广”,哈尔滨市就属于产粮大县集中连片的地区,要积极合理保障好农民种粮的各项合法收益;同时还提出“探索开展糖料蔗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甜菜也在哈尔滨市有广泛的种植,要保障甜菜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特别是哈尔滨市范围内的产粮大县,还有“扩面”的空间。在“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的项目之下,黑龙江省及哈尔滨市重要农业文件也屡次提出了要“创新性开展糖料蔗作物以甜菜为主的完全成本保险及种植收入保险”,它是保护甜菜哈尔滨市种植大户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我国重要“副食品”食糖供给安全的重要举措。

(二)建立起风险分散机制

保障哈尔滨市农民基本收入的关键是管控好农业发展周期里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对影响波及范围复杂、灾害强度损失颇高、构成经济损失惨重的大灾类风险提供先行保障。日前,我国已经初步搭建了金融机构层面大灾保险关于农业方面的专项风险准备金制度,试点了各具特色的大灾农业保险分散机制。2014 年11 月,在原中国保监会推动下,我国境内大约三十家农业保险金融机构和国家财产再保险专业类金融机构同时发起成立了我国农业保险及再保险联盟共同体,适时在恰当时间节点,填补了我国在大灾农业保险分散指标专业角度上的盲区。2020 年8 月,中国农业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批正式成立,是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历程中一个标志性事件。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在“高质量深化乡村振兴视阈下金融服务专题”方面,强调了“高质量完成好乡村农保和再保”。从再保视角维度上来观察,持续鼓励再保分保政策支持、搭建专门灾保险共享数据信息系统、补充好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等专项举措必将起到极大作用。

在农险从“保成本”向“保收入”过渡的重要转折期间,哈尔滨市应建立起现代化农业保险灾害风险指标体系,即建立产粮省市县三级风险承担机制,给出龙江保险建设的方案。

首先,哈尔滨市在稳定农业风险的保障上,要为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糖料蔗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提供稳定的、持续的再保险保障;其次,在建设数据信息系统上,推进哈尔滨市农保金融专业类机构数据广泛开展大范围精算,及有关专业部门间涉农保险指标的串联与互通,建设助力哈尔滨统一市场的农保金融专业机构间数据交流的高效信息系统,让数据真切运用到农业;在完善大灾风险分散机制上,两方甚至多方参与携手化解大灾害风险,构建多维度离散、共担风险的全供应链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新机制。

(三)大力支持发展“保险+期货”

“保险+期货”是利用金融衍生品市场帮助农户、贸易商、加工企业等规避价格波动风险,会高效转嫁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是哈尔滨市金融支农的一种有益探索,也是推动哈尔滨市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

2022 年一号文件提到支持“保险+期货”,这是在中央一号文件中第7 次提出。经过7 年行业实践,“保险+期货”从产品到操作都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之中,“价格保险+期货”“收入保险+期货”“农作物保险+期货”“养殖业保险+期货”等形式陆续出现。农民对于这些新生事物有一定的接受度,保险机构对于“保险+期货”的探索也抱有很高的热情。这些试验产品都不乏成功案例,有的公司2021 年试验的“养猪收入保险+期货”,在猪价大跌的时期,受到广大投保农户的强烈青睐,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哈尔滨市涉农类保险公司、助农类期货公司和各农业主体合作社已经结成了趋于紧密的伙伴关系。但是,仍有一些需要进一步在试验中解决的实际痛点。如“保险+期货”的属性和模式问题、“保险+期货”的费用补贴及其可持续性问题等。这就需要哈尔滨市政府、机构、农户等参与的各方要坚定信心,把“保险+期货”这种模式探索坚定走下去。

发挥“农业保险+”作用,提高种植的效率。“优化完善‘保险+期货’的模式”,对农产品市场价格风险管理这一创新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使命,哈尔滨市也要加快农业保险的创新试点,切实解决种植中的难题。

三、双循环背景下哈尔滨市农业保险未来新趋势

(一)科技赋能将推动农业保险向纵深发展

国家对数字乡村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建设方向。未来,科技赋能将稳步推动哈尔滨市现代化大农业背景下农业保险向纵深领域发展,也必将助推哈尔滨市数字乡村建设在全国农业大市上的弯道超车。为此,哈尔滨市各家从事农险业务的公司也面临着新的命题。一方面,哈尔滨市各主要保险机构要统筹兼顾各方有效资源的整合,推进加快农险数科化与线上一体化平台构建;另一方面,要鼓励向现代数科型风险管理公司嬗变,用数科赋能农保高质量发展,助力龙江振兴。

(二)发挥农业保险在综合金融中的基础作用

在开展前瞻性工作,如搭建全市农业保险运营机制及整合各方主体大量专业性数据的同时,哈尔滨市也亟需充分发挥好农业保险在综合金融中的基础作用。简单来说:一是哈尔滨市农业保险稳步确立在综合金融运行中的基础作用并进行层层深化;二是要在对农业大灾风险的处理中积极运用各类专业性农村金融工具。二者关系甚为密切,相互协同演进。在龙江振兴发展及双循环背景下,哈尔滨市立足深化农业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全国范围内的规模总量上来看,2019 年共计有8个省的农险保费规模总量超人民币30 亿元,8 省共计占到了全国总份额的51%左右。从经营的不确定性维度来看,风险趋高的省份和直辖市具体包括:黑龙江省、山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北省、海南省、青海省、北京市等地。充分发挥并利用好哈尔滨市农业保险在综合金融工具中的独特作用,巧妙联动哈尔滨市农业经营者主体在综合信用机制的关键地位,在立足好现代化农业生产基本大规律、主方向的理论支点上,拓展本地助农保险+负责任银企联动,把农户理赔失信的资料纳入到全国统一的征信大系统中去,迸发出农业保险保单对质押的关键作用。哈尔滨市也要妥善处理农户贷款难度擢升和融资不畅的难题。进一步分批次、分区县、分角度开展保险+期货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借助好哈尔滨市及全国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及套期保值功能与哈尔滨市各项农产品价格保险的有机结合及相机抉择,辅助黑龙江省及哈尔滨市种养大户转移农产品价格的不确定性。

(三)建立农业风险管理专业协作体系

整合好农业、气象、应急、民政、科研等多方政府对口部门以及第三方农村农业风险专业管理部门的相关资源,逐步探索成立面向农业农村的专门综合防范应对不确定性机构;将保险风险管理机制深入融入到农业农村全风险不确定性链管理体系当中,引导农业保险从专注理赔向包括及时预防、实时监测、专业评估和妥善应急在内等全方位风险不确定性管理进行转化。

猜你喜欢
大灾哈尔滨市期货
哈尔滨市天丰工具研究所
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失而复得的玉桂叶
美棉出口良好 ICE期货收高
农业大灾风险的科学管理
——基于文献研究的风险评估原理、方法与研究展望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第一中学校
大灾大难
国内尿素期货小幅上涨
生猪期货离我们还有多远?
中粮期货 忠良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