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梅基于“肾-天癸-冲任-胞宫”理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痤疮经验

2022-11-15 04:37徐国梅袁姣姣张新荣陆东亚费莎妮刘水清刘小奇
中医药导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肾阴丘疹痤疮

梁 娜,徐国梅,袁姣姣,张新荣,陆东亚,费莎妮,刘水清,刘小奇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 100029)

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痤疮(PCOS合并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的易诊难治性疾病。痤疮属于中医学的“酒刺”“肺风粉刺”“面鼓”范畴,初期表现见针头大小的丘疹,日久转变为红色丘疹、脓疱,严重时可呈现结节、窦道及瘢痕,难以愈合。PCOS合并痤疮多为红肿结节及瘢痕,常发生在额头、面颊部、下颌部。流行病学显示高达95%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有可能出现痤疮[1],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现代医学认为,PCOS合并痤疮与雄激素分泌增多有关[2]。垂体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敏感性增加,分泌黄体生成素(LH)增加,导致卵泡刺激素(FSH)合成和分泌降低,LH/FSH比值升高,使卵巢内卵泡膜细胞分泌大量雄激素,刺激皮脂腺分泌油脂增多,阻塞毛孔。西医多用抗雄激素药物醋酸环丙孕酮等减少卵巢雄激素生成。PCOS合并痤疮的中医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中医药防治PCOS型痤疮具有一定优势和效果。

徐国梅教授(以下尊称为徐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临证26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疾病,对中医药治疗PCOS合并痤疮、荨麻疹、黄褐斑等多种难治性疾病有独到见解。笔者有幸跟随其学习,现将徐师根据女性生殖轴理论“肾-天癸-冲任-胞宫”治疗PCOS合并痤疮的临床经验及遣方用药整理如下。

1 “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探析

1.1 “肾-天癸-冲任-胞宫”的内涵 肾气、天癸、冲任的提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记载:“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3]明确提出肾气、天癸、冲任对女子生殖系统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后罗元恺提出“肾-天癸-冲任-子宫轴”观点[4]。罗元恺认为“肾为先天,冲任之本,系胞之藏,施精之所,肾气盛,然后导致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经按期来潮。”[5]故肾之精气盛衰与月经、妊娠有密切关系,性腺轴的成熟与衰退与天癸盛衰密切相关。

1.2 “肾-天癸-冲任-胞宫”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痤疮的联系“肾-天癸-冲任-胞宫”中医女性生殖轴学说,是中医学防治妇女生殖健康疾病的重要理论。而多囊卵巢综合征是青春期及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影响着世界6%~21%的女性[6]。多囊卵巢综合征伴随症状有稀发排卵和不排卵,以及一系列痤疮、多毛、肥胖等表现。故痤疮的发生与卵子排出正常与否有直接关系。卵子是生殖之精,卵子发育成熟与肾精充盛有关,卵子的排出又靠肾阳的温煦鼓动以使冲任气血调畅。赵献可《医贯》曰:“五脏之真,惟肾为根”,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源头在于肾的阴阳平衡调节,故肾阴肾阳的平衡为PCOS合并痤疮发展的根本。《素问·生气通天论篇》[7]云:“劳汗当风,寒薄为鼓,郁乃痤。汗出见湿,乃生痤痹”。张介宾曰:“劳作之时,汗孔洞开,如遇风寒则卫阳郁遏,津液凝于皮肤而生齄”,说明外邪侵袭,营血与卫气在局部受阻,郁滞不散发为痤疮。《灵枢·营卫生会》云:“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营卫根于下焦,宣发于心肺。故肺气虚损、肾阴阳两虚均可影响营卫失调,发为痤疮。

2 从中医生殖轴理论认识PCOS合并痤疮病因病机

徐师认为PCOS合并痤疮的根本原因在于肾阴阳两虚,尤以阳虚为主,与先后天调养等因素有关。素体虚衰,阳气不足,冲任之脉凝滞,胞宫失于温养;或素体火旺,肾阴亏虚,冲任伏热,郁热为疮;或外邪侵袭,素体正虚,肺气虚损,营卫交汇失常,最终都会导致气机受阻,郁滞玄府,故应整体综合治疗。

2.1 肾阴不足,冲任伏热 徐师认为PCOS合并痤疮乃虚热作祟,其根本原因在于肾阴不足,冲任伏热。肾阴虚是首要因素。肾阴也称“元阴”“肾水”,以水气通于肾。肾阴对各脏腑组织器官有滋养、濡润作用[8]。肾之精气为天癸之源[9],“天癸”为肾中精气充盈的产物,任脉总任一身之阴,冲调十二经气血。肾阴亏虚,天癸乏源,不能充养冲任气血,导致阴虚阳亢,冲任伏热,胞宫郁闭,卵子排出受阻。冲脉循行上行支:其前行者沿腹前壁挟脐上行,与足少阴经相并,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咽喉,环绕口唇[10]。任脉沿腹部正中线上行,经咽喉部,到达下唇内,左右分行,环绕口唇[11]。故冲任伏热,虚热上扰,直接交接于口唇周围,郁热成疮。故肾阴不足型PCOS合并痤疮多发生在下颌部、面颊部、口周。冲任伏热证皮疹多暗红油腻,有结节,容易遗留色素沉着,伴有烦躁易怒,胸胁闷胀,月经量多且延后,舌质暗红,苔呈白色,脉弦细数。

2.2 肾阳乏源,冲任虚寒 徐师认为PCOS合并痤疮尤以肾阳虚证多见,主要指命门之火不足。《难经》曰:“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元气之所系,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12]命门火衰,脾阳失于温煦,运化失职,开合失司,则阳不化阴[13],水湿、痰饮内停导致月经后期、不孕等。阳气不足,胞宫失于温养,胞宫虚寒,氤氲之气无法启动,使卵子闭塞于内[14]。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本。《景岳全书》有言:“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肾阳虚,命门火衰或过食寒凉生冷,气血、经络凝滞,寒从中生,导致冲任虚寒。阳热之气不能蒸腾气化,导致寒结凝滞。脾肾同为经水之源。《素问·经脉别论篇》指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15]五脏化生气血津液赖脾肾先后天两脏的互佐互助,若胞宫失却五脏先后天之精温养,阴寒过盛,虚阳首先浮越于表,易致面部浮红。但面部痤疮表现为淡红结节,甚或连接成片,色淡暗,不易恢复,易形成瘢痕,多有形寒肢冷,小腹冷痛伴有月经后期且量少、色淡,舌薄白有齿痕,脉沉细。

2.3 肺气虚损,营卫失调 徐师认为营卫之气根于下焦,生于中焦,宣发输布于上焦。PCOS合并痤疮属于下焦肾阴阳失衡,导致营卫运行失调,发为面部痤疮。《景岳全书·妇人规》云:“肺主气,气调则营血脏腑无所不治。”[16]肺主皮毛,故发于面部的痤疮多与肺气失调有关。肺主宣发肃降,向上宣发,肾主纳气,肺肾同调上下之气,营行于内,卫行于外。《灵枢·邪客》云:“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17]《灵枢·本脏》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故肺肾上下联合营卫内外,共同协调人体平衡[18]。《素问·调经论篇》曰:“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19]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素体肾阴阳虚损,影响肺气开阖功能,导致营卫之气内外相贯功能失调,故玄府启闭失常,搏结于肌肤而致痤疮。加之营卫失调,外感风热之邪,正气虚损,营血虚衰,卫外之气不足以固摄,郁结成疮。肺气虚损则痤疮多以丘疹为主,发于面颊部较多,或有痒痛,伴有月经周期不规律,先后不定期,月经量少,舌红,脉虚数。

3 以阴阳双补调营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痤疮

3.1 滋补肾阴,清冲任虚热 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痤疮肾阴不足、冲任虚热证,以下颌部丘疹暗红,黄色脓头反复出现为特征,不易破溃消退,经前加重,心烦气躁,舌红,少苔,脉弦细。故治以滋补肾阴,清冲任虚热,方用左归丸加减。并配以理气醒脾之药。因左归丸以阴柔滋润之品为主,久服易滞脾碍胃,故需加入理气醒脾之药,防止进补妨运之弊。方中熟地黄重用,滋肾益精,以填补真阴;山药补脾养胃,补肾涩精,使营血生化有源;山萸肉补益肝肾,涩精敛汗;枸杞子甘平质润,补肾生精;龟甲胶、鹿角胶为血肉有情之品,填补精髓,龟甲胶偏于补阴,鹿角胶偏于补阳。因卵子是一种阴性物质,属于阴精,经血亦属阴,需要营养物质和阳气的滋养。阴生则阳长,阳生则阴长,阴阳互根而互相协调两药合用可达到育阴以涵阳的目的。菟丝子、牛膝益肝肾,补虚。全方共奏滋阴补肾、填精益髓、清冲任虚热之功[20],使肾阴得养,阳气得以温煦,精血有源可化,气血循行通畅。若面部痤疮炎性红疹、脓疱严重,酌加知母、黄柏、牡丹皮等滋阴降火之药。研究证明,知母、黄柏等药能减轻阴虚造成的阳亢现象[21]。脘痞食少者,酌加陈皮、砂仁理气醒脾。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左归丸具有类激素样作用,可促进生殖,改善内分泌环境,提高免疫力[22]。

3.2 温补肾阳,暖冲任之寒 PCOS合并痤疮肾阳乏源、冲任虚寒证,以皮疹硬结成片,表面凹凸不平,色素沉着弥散为特征,面额黯斑,小腹冷而空坠,四肢不温,舌淡黯,脉沉细。故治以温补肾阳,暖冲任之寒,方用二仙汤加减。张景岳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23]偏于肾阳虚者,不可一味补阳,需要在温肾壮阳药物的基础上加入滋养肾阴的药物。二仙汤为阴阳同调之方,方中仙茅、淫羊藿补肾壮阳,祛风除湿;巴戟天温肾阳,补肾精;黄柏、知母泻肾虚火,滋补肾阴;当归温润养血,调理冲任。该方寒热并用,以温阳为主,且该方配伍少量泻火药防止温补太过伤阴,又少许寒凉反衬全方温热之性,体现对立统一规律[24]。若皮疹伴有小结节,酌加川芎、丹参、生山楂以行气化滞;若皮脂溢出较多,酌加泽泻、决明子、薏苡仁利湿泻浊。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菟丝子、巴戟天等有类性激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改善内分泌功能;二仙汤能提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表达水平,从而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受抑状态,以治疗肾阳虚[25]。

3.3 清补肺气,调和营卫 PCOS合并痤疮肺气虚损、营卫失调证,皮疹多发于额、颊、鼻旁等处,色红或有脓疱,舌红苔黄,脉虚数。故治以清补肺气,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加减。方中桂枝赤色通心,温能扶阳散寒,甘能益气生血,辛能解散风寒,发心液而为汗[26];芍药味苦酸微寒,益阴敛血,内合营气,能透邪发汗而止汗;大枣泄营气,佐助芍药行阴;芍药、甘草酸甘化阴,调和营血;生姜佐助桂枝通行阳气。纵观全方,为调和营卫第一方。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桂枝汤具有解热、抗炎、抗菌、镇痛、抗过敏、抗病毒、调节免疫等作用[27]。由于PCOS合并痤疮易解难消,故临床治疗时多配合皮内针治疗开通玄府,使皮部产生微弱而较长时间的刺激,促进经络气血有序运行,营行脉中,卫行脉外,阴阳和,从而利于痤疮恢复。于璐璐[28]基于“阳明主面”理论采用揿针治疗痤疮,结果显示揿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毫针治疗。同时采用中药熏蒸皮肤表面,通过皮肤热量和药物的联合作用,可使局部皮肤温度升高,毛孔张开,加速血液循环,有利于消除炎症。此外,中药熏洗可温阳抑阴,促阳化气,使玄府调和通利,改善面部微循环,使面部结节得消,脓头得散,痤疮得解。

4 验案举隅

4.1 病案1 患者,女,25岁,在校大学生。初诊:2020年8月8日。主诉:下颌部散在斑丘疹1年。现病史:患者1年前下颌部出现散在皮疹,轻度瘙痒,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就诊,诊断为“痤疮”,口服多种药物治疗,未见明显好转,遂至徐师门诊就诊。现症见:患者面部痤疮明显,主要集中在下颌部,颗粒状,有结节,稍红肿,见脓头,皮肤油腻粗糙,毛孔粗大,肤色暗黄,月经前面部皮疹明显加重,月经后皮疹减轻,平时月经规律,最近1年月经周期延后,周期35~40 d,经期7 d,量少。末次月经2020年7月15日,量少,色暗,否认性生活史。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性激素(2020-04-08):睾酮(T)0.99 ng/mL,孕酮(P)0.60ng/mL,雌二醇(E2)65pg/mL,黄体生成素(LH)8.00U/L,促卵泡生成素(FSH)5.5 U/L。B超显示:内膜0.4 cm,双侧卵巢多囊样改变。西医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Stein-Leventhal综合征]。中医诊断:(1)月经后期;(2)痤疮。中医辨证:肾阴不足,冲任伏热。治法:滋补肾阴,清冲任虚热。方药:左归丸合桂枝汤加减。处方:熟地黄30 g,山药10 g,枸杞10 g,山萸肉10 g,川牛膝10 g,菟丝子10 g,补骨脂10 g,炒栀子10 g,当归10 g,续断10 g,桑寄生10 g,桂枝9 g,白芍9 g,甘草6 g,生姜3 g,益母草15 g,赤芍15 g。14剂,1剂/d。水煎服,早晚温服。同时予丘疹周围皮内针围刺,24 h之后去除。连续治疗5次。

2诊:2020年8月22日。患者面部痤疮结节稍有变小,有新发丘疹,色红,纳可,眠可,二便调。效不更方,原方加女贞子10 g,墨旱莲10 g,蒲公英10 g。14剂,煎服法同前。

3诊:2020年9月5日。患者面部结节明显变小,周围痘印明显,色素沉着。纳眠可,继服上方14剂,煎服法同前。

4诊:2020年9月20日。患者面部痤疮结节消退明显,斑疹明显,上方减栀子、续断、桑寄生,加鸡血藤30 g,生薏苡仁30 g,木香30 g,陈皮30 g,14剂,煎服法同前。金银花30 g,菊花30 g,马齿苋30 g,白蒺藜30 g,外用熏蒸。嘱患者用保温杯泡水加热,日常熏蒸面部皮肤。

5诊:2020年10月4日。患者面部结节散在,色素沉着明显减轻。性激素六项(2020-10-04):LH 3.53 U/L,FSH 4.75 U/L,E2285 pg/mL,T 0.40 ng/mL,继服上方14剂,煎服法同前。

6诊:2020年10月18日。患者下颌部结节明显好转,色素沉着消退明显,原方去续断、桑寄生、鸡血藤、生薏苡仁,加连翘10 g,白芷10 g。继服14剂,煎服法同前。后随访患者痤疮基本消退,未见复发。

按语:患者为在校大学生,学习期间思虑较多,暗耗阴血,导致肝肾精血亏虚,不能濡养胞宫,冲任失调。患者三七正当时,肾气本应平均,但日久耗伤阴血严重,月经和排卵时间均异常,面部痤疮主要集中在下颌部,有结节红肿出现,故予左归丸合桂枝汤加减,调和肾之阴阳,兼顾皮表营卫之气。方中重用熟地黄滋肾益阴;山萸肉养肝滋肾,涩精敛汗;山药、枸杞子补脾益肾,养肝明目;菟丝子、牛膝益肝肾,强腰膝;补骨脂温肾助阳;桑寄生、续断补肝肾,强腰膝;当归温润养血,调理冲任;炒栀子入肺经,清虚热;益母草活血调经。桂枝汤中桂枝辛散外邪、温阳扶卫,芍药酸甘敛阴,生姜辛散表里之邪,以解肌表营卫。两方相合,共奏内补肾中阴阳,外养营卫之肌之功。同时予以皮内针刺激皮部,促进皮肤表面血液循环,加速恢复。2诊时患者痤疮稍有变化,有新发丘疹,色红,此时汤药调整,加二至丸补益肝肾、滋阴养血,蒲公英消肿散结。3诊效不更方,观察变化。4诊中痤疮消退明显,加鸡血藤活血通络,生薏苡仁、木香、陈皮理气疏肝散结。外用热气熏蒸方法,内外同调,有利于色素沉着缓解。5诊效不更方。6诊时去鸡血藤、续断等活血补肾之药,酌加连翘、白芷散结消肿药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收效明显。

4.2 病案2 患者,女,31岁,工作人员。初诊:2020年11月1日。主诉:下颌部毛囊炎样皮损2年,加重1个月。现病史:患者2年前换工作后面颊部、下颌部散在丘疹反复发作,于北京中医医院就诊,诊断为“痤疮”,予丹参酮胶囊及中药汤剂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后未予积极治疗,1个月前下颌部硬结状丘疹增多,心情低落,遂于徐师门诊就诊,予性激素六项和腹部B超检查,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痤疮”。现症见:下颌部毛囊炎样皮损明显,心情抑郁,疲劳乏力,心慌胸闷气短,畏寒肢冷,经前乳房胀痛、腰酸,经期缓解,自诉近1个月性冷淡。纳可,入睡困难,大便一日一行,成形,质黏,小便调,月经量少,色深,有血块,痛经。5年前工作压力较大,月经量逐渐减少。性激素(2020-11-01):T 1.2 ng/mL,P 1.34 ng/mL,E223 pg/mL,LH 9 U/L,FSH 3.3 U/L。B超显示:内膜0.5 cm,双侧卵巢多囊样改变。西医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痤疮。中医诊断:粉刺。中医辨证:肾阳乏源,冲任虚寒。治法:温补肾阳,调和冲任。方药:二仙汤加减。处方:淫羊藿15 g,仙茅15 g,巴戟天12 g,知母12 g,黄柏12 g,当归10 g,熟地黄20 g,山萸肉15 g,盐菟丝子15 g,夏枯草9 g,生地黄12 g,酒苁蓉15 g,炒杜仲15 g,山药15 g,续断12 g,制远志10 g,赤芍15 g,北沙参12 g,鹿角胶3 g,鹿角霜12 g。7剂,1剂/d,水煎服,早晚温服。

2诊:2020年11月8日。患者下颌部毛囊减小,较前改善,无新发皮疹。前方加连翘6 g,金银花6 g。14剂,1剂/d,煎服法同前。3诊:2020年11月22日。患者面部丘疹结节变小,色暗,斑疹明显,经量较前增多,大便成形,小便调。2诊方减酒苁蓉、山萸肉、鹿角胶、鹿角霜、生地黄、远志,加北柴胡6 g,蒲公英15 g,薄荷10 g,郁金6 g,香附10 g。14剂,1剂/d,煎服法同前。

4诊:2020年12月7日。患者丘疹明显好转,斑疹减退,月经量正常,3诊方减夏枯草、川芎、赤芍。加木蝴蝶6 g,三七6 g。继服14剂,1剂/d,煎服法同前。随访观察丘疹基本消退。

按语:本案患者为青年女性,平素工作压力大,心情欠佳,皮损时间较长,疲乏气短,畏寒肢冷,病因病机为肾阳乏源,冲任虚寒。肾阳虚,无力气化熏蒸冲任胞宫,影响气机运行,停而生疮。治以温补肾阳,主方以二仙汤加减。仙茅、淫羊藿、当归、熟地黄、菟丝子温补肾阳,活血;山萸肉、续断、杜仲补益肝肾;鹿角胶、鹿角霜温补肝肾;夏枯草散结消肿;远志安神;北沙参补益阴气。2诊皮疹较前改善,加连翘、金银花消炎、散结消肿。3诊斑疹明显,去温补肝肾之品,酌加郁金、香附疏肝理气,蒲公英、薄荷散结消肿。4诊加川芎、赤芍行气活血。随访患者丘疹明显好转。

5 总 结

PCOS合并痤疮是易诊难治性疾病,中医治疗此类痤疮多从肾虚肝郁、肾虚痰实、肾虚血瘀论治。徐师治疗本病亦从肾论治,以“肾-天癸-冲任-胞宫”女性生殖轴学说为理论基础,营卫运行之气为通路,从肾阴肾阳虚衰,导致冲任失调,胞宫失养,经脉循行失常,继而营卫之气失衡论治。徐师善于从源头论治,使肾阴得滋,肾阳得温,阴阳之气相顺接。其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使冲任得通,痤疮得治。

猜你喜欢
肾阴丘疹痤疮
冬季熬夜比夏季 更伤肾
得了丘疹怎么办?了解这几点治疗方式很重要
从脾论治干燥综合征
花露水治蚊虫叮咬?治标不治本!
基于《医宗粹言》探析新安医家罗周彦“元阴门”学术思想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常规方法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为什么有些人会得严重痤疮?
痤疮的形成
常常摸脸会长痤疮是真的吗
丝柔光子痤疮仪治疗痤疮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