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方案与益气扶正解毒汤+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2-11-15 03:20张少朋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21期
关键词:病灶西医胃癌

张少朋

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平顶山 467000

胃癌是临床常见消化道肿瘤之一,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居第5 位,病死率居第3 位,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所致的慢性胃炎为胃癌患者的主要发病机制,此外,胃癌的发生及发展与患者个人饮食、作息及生活习惯等因素均存在密切关联。针对不同疾病分期患者临床常会实施不同方式治疗,与晚期患者相比,早期胃癌患者经根治性手术治疗后,大多预后较高,有数据显示,早期胃癌患者经病灶切除后5 年内生存率可达100%,但对于病灶已发生远端转移的晚期胃癌患者来说,目前临床仍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案[1]。胃癌起病隐匿,患者早期症状仅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等,上述症状均易与普通胃炎混淆,多数患者并未引起足够重视。随病情进展,胃癌患者会逐步出现厌食、贫血、消瘦等症状体征,此时患者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大多预后较差[2]。因此为延长晚期胃癌患者生存周期、提升其生存质量,临床常会在其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后实施相应化学治疗,目前临床针对晚期胃癌患者较为理想的化疗方案主要为ECL,此化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已得到相关研究证实[3]。中医在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中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诸多优势。中医认为,脾胃升降失常、气血瘀滞升于胃为胃癌患者的主要病机,益气扶正解毒汤可对胃癌患者起到活血、化瘀之疗效[4]。但呕吐是晚期胃癌患者治疗期间的典型症状,可对患者生存质量产生不利影响,除将中药与西医化疗方案相结合外,有研究指出,穴位注射对缓解患者化疗呕吐反应、延缓患者病情进展也有积极意义[5]。据此,本研究将对西医方案与益气扶正解毒汤+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效果进行深入分析。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院内收治的70 例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 例,对照组中男20 例、女15 例,年龄 40~70(55.17±2.24)岁,肿瘤病理分型:腺癌28 例、其他(印戎细胞癌、髓样癌及未分化细胞癌等)7 例;研究组中男23 例、女12 例,年龄 42~69(55.44±2.37)岁,肿瘤病理分型:腺癌30 例、其他5 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入组患者的西医诊断依据为《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2017 年第五版》,中医诊断依据为《胃癌的中西医结合诊治》[6-7]。(1)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学检查确认为胃癌,经评估确认为Ⅲ~Ⅳ晚期胃癌;②存在胃脘疼痛、食少纳差等主要症候以及气短乏力、精神萎靡等次要症候;③临床评估后预计生存周期在3 个月及以上;④经影像学检查可见肿瘤病灶累及周围淋巴且已发生远端转移;⑤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良性消化道肿瘤者;②非晚期胃癌患者(Ⅰ~Ⅱ期);③不符合西药化疗指征者;④伴认知或精神障碍无法顺利配合完成研究者;⑤Her-2 阴性患者。

本研究通过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02162)。

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统一接受西医化学治疗,化疗方案:采用奥沙利铂(厂家:江苏恒瑞医药;国药准字:H20213312;规格:50 mg)+卡培他滨(厂家: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361;规格:0.5 g),首日即按130 mg/m2剂量经静脉滴注奥沙利铂,注射前需将奥沙利铂加入至25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进行稀释,并在2~3 h内滴注完成,同时口服 1500 mg/次卡培他滨,2 次/d,均在餐后30 min 内用水吞服。每3 周为1 个疗程,用药2 周(14 d)后停药1 周,需持续治疗4个周期(3个月)。

研究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予以益气扶正解毒汤内服+足三里穴位注射,中药方剂组成:于1000 ml清水中加入30 g黄芪、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和半枝莲,20 g 太子参、生地、麦冬,18 g旱莲草,15 g天冬、黄精、女贞子、小蓟,12 g白术,10 g茯苓及5 g甘草后以文火煎煮,水开后去除渣滓取浓汁500 ml为 1 剂,分早晚 2 次服用(250 ml/次),1 剂/d,持续服药3 个月,穴位注射所用药物为胃复安注射液(厂家:开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489;规格:1 ml:10 mg),将注射部位皮肤表面进行常规消毒后,取10 mg本品经足三里穴位注入,刺入时保持垂直进针并捻转,待患者自觉有针感后缓慢注入药物,注射完毕后使用干棉球按压止血,此治疗方案持续2周。

3、观察指标

于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对其中医症候积分、免疫指标、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对比,同时分别在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观察并统计两组的病灶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参考中医症候积分量表对两组治疗后的中医主证(胃脘疼痛、食少纳差)、次证(气短乏力、精神萎靡)缓解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分值范围1~4 分,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8];(2)统一采集 5 ml 患者外周静脉血为样本,抗凝、离心后通过同一血清样本检测疫指标CD3+、CD4+、CD8+(酶免法),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724、CA125、CA199)、甲胎蛋白(AFP)等(实时荧光定量分析 PCR 法);(3)参考实体肿瘤疗效评价RECIST1.1[9],经超声观察患者肿瘤病灶改善情况(靶病灶直径和减少),靶病灶消失、无新发病灶、至少4 周各标志物水平正常时判定为完全缓解(CR),靶病灶直径和减少至少30%、至少4 周各标志物水平正常时判定为部分缓解(PR),靶病灶直径和减少20%~30%时判定为病情稳定(SD),统计并对比两组疾病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ORR=CR+PR,DCR=ORR+SD);(4)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手足综合征、恶心呕吐、周围神经炎、皮疹过敏等4种。

4、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 22.0 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的中医主证、次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晚期胃癌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晚期胃癌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

注:对照组予以西药化学治疗,研究组予以西医化学治疗+益气扶正解毒汤内服+足三里穴位注射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主证次证精神萎靡1.25±0.33 2.29±0.41 11.690<0.001例数35 35胃脘疼痛1.21±0.36 1.96±0.44 7.805<0.001食少纳差1.04±0.27 1.88±0.62 7.349<0.001气短乏力1.13±0.45 2.02±0.17 10.946<0.001

2、两组肿瘤标志物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各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晚期胃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晚期胃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注:对照组予以西药化学治疗,研究组予以西医化学治疗+益气扶正解毒汤内服+足三里穴位注射;CEA 为癌胚抗原,CA724、CA125、CA199均为糖类抗原,AFP为甲胎蛋白

AFP(mg/L)20.12±2.23 23.25±2.76 5.219<0.001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5 35 CEA(μg/ml)3.12±0.45 5.41±0.26 26.068<0.001 CA724(U/ml)6.63±0.24 8.92±0.71 18.077<0.001 CA125(U/ml)30.21±1.14 32.47±1.36 7.534<0.001 CA199(IU/ml)32.14±1.15 34.24±1.36 6.976<0.001

3、两组免疫功能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各项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晚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比较(%,)

表3 两组晚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比较(%,)

注:对照组予以西药化学治疗,研究组予以西医化学治疗+益气扶正解毒汤内服+足三里穴位注射;CD3+、CD4+、CD8+均为T 淋巴细胞亚群

CD8+24.12±1.17 21.33±1.46 8.822<0.001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5 35 CD3+76.42±5.15 72.44±5.31 3.183 0.002 CD4+57.42±1.16 54.11±1.32 11.144<0.001

4、两组病情改善及预后情况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的ORR、DCR 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晚期胃癌患者病情改善及预后情况比较[例(%)]

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5/35),略高于对照组[11.43%(4/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晚期胃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讨 论

西医认为胃癌发病与患者个人饮食、环境和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感染为其主要病因,晚期胃癌目前尚无绝对理想的治疗方案,除原发病灶外,此类肿瘤病灶已累及周围淋巴结并已发生远端转移,多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除根治性手术外,临床还会予以相应化疗方案辅助治疗,化疗为目前延长各类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周期的主要方法,通过注射相关化学药物,可杀死机体内分散至各组织器官的肿瘤病灶,对减小患者病灶直径和延缓病情恶化进程均有积极作用[10-12]。而中医认为,胃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与中医学记载的“胃脘痛”相似,认为其发病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引起的脏腑、经络功能失衡相关,素体阴阳失衡则会出现食积、气滞、血瘀等证,上述病理日久则会形成癌肿。对晚期胃癌患者实施中医内治或外治可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对减少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均有重要意义[13-14]。

此前临床会针对晚期胃癌实施的化疗方案主要为ECF方案,本研究中所采用的化疗方案含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等2 种药物,与常规化疗方案相比,此方案对患者机体产生不良反应相对较小。该方案在改善患者肿瘤病灶的疗效与EFC 相当,但考虑到晚期胃癌患者的中医病机,基于中医辩证论治原则,本研究在其西医化疗方案基础上,联合应用了益气扶正解毒汤进行治疗,此方由黄芪、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半枝莲、太子参、生地、麦冬、旱莲草、天冬、黄精、女贞子、小蓟、白术、茯苓、甘草等多味中药制成,方中黄芪、白花蛇舌草、蒲公英以及半枝莲均为君药,其中黄芪可升阳举陷、益卫固表,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及半枝莲均可清热解毒。将此中药方剂与西医化疗方案相结合,可在改善患者肿瘤病灶同时,促进其胃脘疼痛、食少纳差、气短乏力、精神萎靡等中医症候恢复。但除改善病灶、抑制病情恶化等治疗原则外,考虑到胃癌患者化疗期间可出现呕吐反应,此症状也可对患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除以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外,予以相应止呕治疗也是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环节[15]。穴位注射为一种常见的中医外治法,通过对特定穴位注射相应药物可起到相应治疗效果,以本研究胃复安为例,经应用此药后,可有效控制化疗后呕吐等不良反应,提升其治疗安全性[16]。足三里属足阳明位经,可主治多种胃肠病证。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统一接受西医方案化疗(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治疗后,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但相比之下,研究组在联合应用中医益气扶正解毒汤+穴位注射足三里后,对应的中医主证、次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各项肿瘤标志物水平也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该组予以穴位注射的药物为胃复安注射液,其主要成分为盐酸甲氧氯普胺,为一种常用的止吐药,胃癌患者本身胃肠功能已有异常,但化疗期间发生恶心、呕吐的风险会相应增高,将此药仅穴位注射后可有效降低其呕吐风险。相关药理指出,胃复安经注射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后,可对大脑中枢神经产生相应抑制作用,由此实现止吐效果,同时此药还可有效改善患者胃肠动力,促进肠道蠕动[17-18]。本研究中,研究组经穴位注射此药配合治疗后的各项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病灶改善、病情缓解效果更佳,因此患者的生存周期也明显延长,该组患者对应的ORR、DCR 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王巍[19]表示,在予以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同时,采用益气扶正解毒汤结合足三里穴位注射的效果显著,可在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同时,提升生存质量,与本研究所得结论具有一致性。同时本研究中,两组经不同方案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研究组经胃复安辅助治疗后,组内发生恶心呕吐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可见西医化疗与中医方剂内服及穴位注射相结合在增强疗效同时并未明显增强不良反应风险,对降低患者呕吐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予以晚期胃癌患者西医化疗结合中医化瘀解毒之治法同时,联合足三里穴位注射可进一步增强其治疗效果,在此治疗方案下,患者肿瘤病灶改善、病情改善效果更好,对应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可明显下降、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可明显提升。

利益冲突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病灶西医胃癌
胃癌癌前病变有哪些,该如何早期发现和治疗
两手
为什么要做CT增强扫描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结核球是肺上长的瘤子吗?
早期胃癌手术治疗方法有哪些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胃癌筛查首选胃镜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