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平台下的急诊分诊系统对多发伤患者的急救价值

2022-11-15 03:20张欣雨钱晓菁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21期
关键词:体征护理人员评估

张欣雨 钱晓菁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无锡 214000

随着我国互联网信息时代快速发展,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信息系统在不断地提升,医院内的急诊科室由于日常人流量较大,患者大多处于急、重等特点,医患矛盾关系也日渐显著[1]。急诊分诊是多发伤患者急救的主要步骤,如何避免降低以往常规急诊分诊应用系统不足之处,提高急诊信息化系统的形成,完善患者资料数据的统计已然成了目前医护人员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2]。为此,本文结合患者的急救表现,采用智能平台急诊分诊系统护理,利用改善急诊信息管理系统的专业化,强化患者在预检分诊过程中数据统计,用最短的时间来实现智能化分诊管理,工作效率和抢救效率将更加高效[3]。具体结果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以前瞻性研究对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20年1月至2022 年1 月抽取的140 例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入选患者均采取 CT、MRI 影像确诊[4];患者及家属清楚该研究内容,并签署相关知识同意文件;经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排除标准:住院后24 h自动出院;认知功能障碍;外科检查手术确定损伤;存在重要器官合并衰竭者;有严重免疫或精神类疾病者;患有神经系统疾病者;中途退出或中途死亡者。对照组:男52 例,女18 例,年龄 44~61(52.51±5.67)岁;事故类型:交通事故15 例、高空坠落 16 例、房屋倒塌 21 例、殴打 18 例。观察组:男53例,女17例,年龄43~60(52.11±5.04)岁;事故类型:交通事故 18 例、高空坠落 13 例、房屋倒塌 22 例、殴打 17 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均无统计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

2.1、对照组 采取常规急救措施,待患者进入抢救室内,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尽快开通静脉通道、给氧和心电监护等措施,护理人员要同患者家属进行简单的病史询问,安抚好家属情绪,避免发生护患纠纷。仔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按照医嘱进行降颅压护理,对患者进行颈托固定,告知患者家属各项检查位置,待确诊后对其送入对应科室接受治疗。

2.2、观察组 (1)智能平台急诊分诊系统板块运行。①患者基础信息的记录板块。由读卡器进行读卡,对患者的基础信息进行编辑,包含患者挂号时间、姓名、年龄、性别、急诊编号、家庭住址、监护人信息、分诊时间以及就诊情况等。②生命体征状态自动导入板块。连接分诊器和分诊智能系统,由护理人员点击智能平台上的同步按钮即可,对患者脉搏、血压、体温以及血氧饱和度等关系到生命体征基础信息即可自动导入。③主诉录入板块。护理人员分批次对系统进行分类,具体包含胃肠道系统、呼吸系统、外伤系统、皮肤系统、心血管系统、意外失误以及神经系统等,护理人员要在不同系统患者处于的不同表现进行详细描述,例如严重程度等。④评估板块。具体内容为评估患者的疼痛、心理及昏迷情况,同时按照患者身体恢复情况实时同步到智能平台系统中。⑤智能分级板块。护理人员按照上述提出的4 个板块结合进行综合性分析,通过智能平台来评估出患者当下身体情况的分级,同时并准确测评出患者分区去向。⑥质控报表板块。以《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标准》[5]来衡量患者制定质控详细内容,由智能平台计算机自动生成患者在各个时间段的生命体征状况,同时可同一时间内分析出患者的数量、疾病登记,由系统自动生成数据图表。分诊护理人员在完成上述分诊记录操作之后,会按照主治医生的分级情况,来分配患者急诊诊室、抢救室以及留观室等就诊去向,待患者恢复一段时间后,若出现症状变化,则由护理人员再次进行智能平台评估,则对该平台点击再次评估即可。(2)智能平台急诊分诊系统护理应用。由1名分诊护理人员获得该平台系统的权限后,应用读卡器获取接诊患者就诊卡等来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与此同时应用电子智能化分诊仪器采取患者的生命体征,点击该平台的同步按键,可快速同步出患者当下的生命体征表现和诊疗动态评估资料。护理人员要询问患者主诉并录入其疾病严重情况,勾选出系统所提供的相关量表评分,待智能平台分诊区域,护理人员要反复核实患者的分配科室去向,必要时需要及时改善信息录入的错误识别等。

3、观察指标

(1)仔细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后的预警时间、急诊救治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及分诊评估时间。而急诊救治时间的定义是患者从急诊到送入相对应科室治疗的时间[6]。(2)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效率,具体包含抢救启动、开放静脉通道、气道清理、呼吸支持、标本送检等。(3)分析两组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整体为管道堵塞、器械和药物准备不完全、执行医嘱错误等。

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5.0 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针对性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时间表现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各项时间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多发伤患者各项时间对比(min,)

表1 两组多发伤患者各项时间对比(min,)

注:对照组采取常规分诊护理,观察组应用智能平台下的急诊分诊系统护理

分诊评估时间10.22±1.41 11.08±2.40 2.585 0.011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70 70急救时间41.41±5.20 43.86±6.70 2.417 0.017预警时间5.30±1.18 6.15±2.72 2.399 0.018静脉通道建立时间5.08±1.06 5.97±2.20 3.049 0.003

2、两组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14%(5/70),低于对照组[18.57%(1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0,P=0.043),详见表2。

表2 两组多发伤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例(%)]

3、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效率

观察组患者抢救效率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多发伤患者抢救效率时间对比(min,)

表3 两组多发伤患者抢救效率时间对比(min,)

注:对照组采取常规分诊护理,观察组应用智能平台下的急诊分诊系统护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标本送检10.33±2.13 11.97±3.65 3.247 0.002例数70 70抢救启动1.27±0.31 1.38±0.32 2.066 0.041开放静脉通道3.46±1.07 3.98±1.73 2.098 0.038气道清理2.42±0.93 3.01±1.13 3.373 0.001呼吸支持4.13±1.67 4.97±2.13 2.597 0.010

讨 论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不断地提高,我国医院信息系统也在不断完善,逐渐形成智能化和电子病历[7]。由于国内外将急诊科拥挤问题和急诊分诊作为目前医学上主要问题之一,我国急诊数据也在快速飞涨,急诊科超过30%患者分诊,为此需要依靠智能平台系统护理方可改善急诊分诊目前的工作需要[8]。按照不完全统计,每年的多发伤患者的概率已经超过了55%,临床中对这类患者称之为合并多重复损伤,若没有及时进行正确治疗,或护理方式不正确等,都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引起死亡[9]。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抢救时间最为重要,对患者进行简单的询问后开启基础身体检查,避免因为流程不全而出现漏诊或误诊等不良情况。现代急诊需要脑外科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够对患者病情的轻重作出基本预判,还需要对此复杂多变的病情给予正确且有效的处理措施[10]。责任护士要对患者进行重点关注,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救治时间。在本次研究当中,护理人员需要充分采取降阶梯思维方式,在最佳的时间抓住危害患者生命质量的原因,第一时间内给予基础评估,减低不必要的院内转运,避免发生二次风险损伤[11]。

对照组急诊救治时间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抢救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由此分析:观察组提出的智能平台急诊分诊系统,优点在于快速、重点、针对性收取资料、快速判断患者的基础信息,可以按照患者目前的生命体征和疾病表现来实现等级划分,将其应用在患者急诊分诊中可以在5 min 内快速实现评估和分诊,与此同时能够实时记录患者整个抢救过程[12]。智能平台急诊分诊护理可以有效避免常规分诊导致的误诊和延误等相关问题,能够有效帮助医护人员来降低工作压力,提升抢救效率,也在患者急诊处置上缩短了时间,帮患者争取到了更多的治疗时间。智能平台系统成立急诊标准结合患者实际病情,来快速构建患者各项分级指标,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主诉情况、量化评估进行综合分级,对急诊分诊的工作流程采取优化,在通过上述流程之后可以依靠智能平台系统自动以数据表的形式呈现出患者的分诊时间、分诊去向等基础信息[13]。这类护理操作可以有效减少护理人员的管理规范文书,如触碰到导出按键即可完成整体操作流程,良好的避免了统计纰漏或数据错误等相关问题,也进一步地完善了护理人员在交接班时呈现出的复杂工作[14]。为此,针对需要快速进行抢救的患者不仅可以借助该平台缩短等待的时间,还能帮助护理人员避免出现不良事件,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实施动态分诊,对患者的病情开设二次评估。若护理人员发现患者其他的疾病表现没有被该智能平台评估出来,可以进行手动修改分级,在这基础上也大幅度地降低了预检分诊的医护人员工作强度,降低患者处置时间[15]。

综上分析,针对存在多发伤患者采取智能平台下的急诊分诊系统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利于患者快速预后。

猜你喜欢
体征护理人员评估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核电工程建设管理同行评估实践与思考
当代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品质影响因素研究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评估社会组织评估:元评估理论的探索性应用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病人体征缓变监护方法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