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交叉背景下诗词类图书的出版创新

2022-11-15 02:35刘鹏
出版广角 2022年17期
关键词:类图书交叉古诗词

【摘要】 在学科交叉背景下,诗词类图书要想为读者提供全新的阅读体验,就要强化诗词与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解读诗词,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呈现内容。文章以2021年“中国好书”月榜图书《古诗词遇见中国地理》为例,浅谈诗词类图书在学科交叉背景下的出版实践,并为诗词类图书的出版创新提供建议:结合自身优势,创新学科交叉出版模式;充分利用融媒体资源,优化阅读体验;开发文创产品,纵深挖掘文化资源。

【关  键  词】诗词;学科交叉;图书;出版创新

【作者单位】刘鹏,中国地图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7.9【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17.013

一、诗词类图书的出版现状

诗词类图书拥有悠久的出版历史,产品种类丰富,如《唐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等一直是图书市场中的常销品种。但这些诗词类图书的策划出版存在同质化倾向,以“唐诗三百首”作为关键词,可以在大众网络销售平台上搜索到近百家出版社出版的数万种图书产品,书名多为《唐诗三百首》或类似名称。这些“唐诗三百首”类图书呈现以下几种特征。

1.以诗词为主体单元编排,围绕诗词详解注释

从大众网络销售平台展示的图书详情页面可以看到,诗词类图书大多不分章节,以单首诗词为主体单元,顺序排列。在每首诗词的页面中,内容多以诗词为主体,占据较大篇幅,采用较大字号排版设计,诗词下方多为拼音和注释。诗词类图书种类繁多,虽存在印刷用色、版面篇幅、有无插图等方面的差异,但通常以诗词在前、注释在后的形式编排,诗人简介多在注釋中呈现。在部分诗词类图书中,诗词赏析等其他内容也多在注释中呈现。

2.诗词编排顺序趋同,部分图书有所创新

诗词类图书中,诗词的编排顺序大多趋同,如按照诗人朝代顺序排序,或按照五言、七言等诗词体例排序,按这两类顺序编排的诗词类图书,内容通常仅包含诗词和注释。近年来,少部分诗词类图书按专题内容排序,并在传统的诗词加注释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内容。如《给孩子的节气古诗词》[1]采用二十四节气的顺序编排与节气相关的诗词,增加了对诗词的现代解读,深入诠释了诗词内涵,给读者带来了新的阅读体验。又如《诗词中有科学》[2]按植物篇、四季篇、寄情篇、观物篇、动物篇、地理篇六个专题分册编排,每册为一个专题,含有12首诗词、和诗词相关的故事以及科学知识。此外,也有在表现形式上创新的诗词类图书。如《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3]在传统诗词加注释的基础上,通过配置足迹地图展示诗人游历祖国大江南北的路线,说明诗词的创作地点或某一地点诞生了哪些动人诗篇,并配有与诗词创作相关的小故事。

3.诗词收录数量差异较大,诗词类融媒体图书不断涌现

随着图书能够承载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诗词类图书收录的诗词数量存在较大差异。传统的“唐诗三百首”类图书,内容通常仅包含诗词和注释,占据页面篇幅较小,整本书收录诗词数量约三百首。近年来出版的一些诗词类图书,在诗词加注释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他衍生内容,包括相关学科知识、现代解读等内容,还配有精美插画。这些诗词类图书虽以分册的形式出版,但全套图书的诗词数量不足百首,与传统的“唐诗三百首”类图书存在较大差异。此外,两本不同的《唐诗三百首》,往往收录不同诗人的诗词,在市场上很难找到两本收录内容大体一致的《唐诗三百首》。诗词类图书收录诗词往往没有规律可循,主要以名家名篇为主,而按专题收录诗词往往具有针对性,指向某个专题内容。如“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类图书,往往按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收录诗词,大体上保持收录范围的一致性。

传统的“唐诗三百首”类图书多为纸质图书。近年来,开始出现诗词类融媒体图书,读者通过扫描页面上的二维码,可以收听诗词朗诵,收看与诗词相关的小故事和拓展知识等。诗词类图书承载的功能不再是方便记忆和简单的知识累积,更多的是通过引导读者深入了解诗词背后的内容,获得其他阅读体验,深切感受诗词之美。通过大众网络销售平台的读者评论可以看到,具有新意的诗词类图书往往销量更高。

诗词类图书受众范围较广,在基础教育阶段甚至是学生必备的图书。但由于诗词类图书的策划出版存在同质化倾向,面对种类繁多的诗词类图书,读者的选择难度加大。要想脱颖而出获得市场青睐,诗词类图书出版需要进一步创新。

二、学科交叉背景下诗词类图书出版创新可能的方向

近年来,诗词类图书出版领域出现了一些新产品,尤其是具有学科交叉背景的诗词类图书在市场中脱颖而出。本文结合2021年“中国好书”月榜图书入选作品《古诗词遇见中国地理》[4],分析在诗词类图书选题的策划出版中如何运用学科交叉的方式实现出版创新。

1.运用学科交叉知识解读诗词

诗词除蕴含丰富的文学知识外,还涉及许多其他学科知识。如《诗词中有科学》一书中,在诗词之外还介绍了动物、植物等生物学知识。但这种衍生介绍通常和诗词本身关联不强,对诗词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往往解读不够深入。如王之涣《凉州词》中的“春风不度玉门关”,广大读者只知道这首诗描写了战士辛苦戍守边塞,边关苦寒而又遥远,但并不熟悉诗中玉门关的具体位置,更不理解“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原因。又如刘禹锡《浪淘沙》中的“九曲黄河万里沙”,读者不一定清楚黄河的含沙量。上述问题涉及的地理知识,如果不作出详尽解释,读者也许无法真正理解优美诗句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学科交叉背景下,采用学科交叉知识解读古典诗词,找寻诗词本身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深度理解诗词内涵,不失为策划出版诗词类图书一个新的切入点。

《古诗词遇见中国地理》围绕“诗和远方”这一概念,找寻诗词本身与地理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给读者提供新颖的阅读体验:为每首诗词配置地理卡片,深度解读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从地理学角度对诗词的创作地点、诗词中出现的地名,以及这些地点的地理概况、历史故事、气象水文、文化遗迹、旅游资源等进行说明和阐释,以问题引领的方式解释诗词中的核心地理问题。如王之涣《凉州词》中解释了黄河、凉州和玉门关之间的关联,进而回答了“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原因;杜甫《旅夜书怀》解释了“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大江的具体所指,及其位置、水文情况等。该书共回答了100余个诗词本身与地理学科知识相关的问题,涉及地理地貌、气象水文、城市变迁、名胜古迹等诸多地理知识。通过解读地理知识,帮助读者从侧面深刻感受诗人当时的创作情境以及面对此情此景的心境,深入理解诗词内涵。

2.打破传统诗词编排顺序,强化诗词与学科的内在联系

传统的诗词类图书编排顺序较为趋同,体例结构趋于同质化,没有形成自身特色,诗词之间缺乏内在联系,不易比较分析同类型诗词。部分图书在编排体例上有所创新,如《给孩子的节气古诗词》按照二十四节气的方式编排,每个节气精选20余首相关诗词,体现了诗词的分类,但难以体现诗词的内在联系,诗词间的顺序似乎可以互换。因此,在学科交叉背景下,出版单位可以将相关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映射到诗词排序上,以加强诗词间的内在逻辑,强化诗词与相关学科的内在联系。如采用时间顺序的方式,按照二十四節气的物候变化特征将诗词进行排序,能够更好地体现诗词与节气的内在联系。

《古诗词遇见中国地理》创造性地将诗词与地理相结合,划分为七大地理景观主题,分别为黄河、长江、大地、大海、名山、名城、名楼,整体上构成了中国地理,贴合书名。每个主题内部按照空间顺序排序,如在“长江”主题中,根据收录诗词的创作地点,按照从长江源头出发到汇入东海的顺序编排。这种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相结合的独特编排方式呈现以下优点:一是以地理景观为中心,集中呈现某一类主题诗词,在横向上带领读者分门别类地赏析山之诗、水之诗、城之诗等,便于读者全面理解某一类诗词的风格特点;二是增强了诗词内容表达的丰富性,展示了诗词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世界,有助于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不同年代、不同诗人如何描写相同的事物或景观;三是充分展现了诗词与地理间的密切关系,有利于读者对某一类主题诗词建立系统化的、纵向的知识关联。

3.配置与学科相关的插图,整体把握诗词间的内在联系

插图是传统诗词类图书中经常使用的素材,多为诗词描写中的场景的再现,如收录李白《静夜思》时,通常会配置古人在窗前读书望月的插图。这类插图往往只与当前诗词内容匹配,不能较好地体现整本诗词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学科交叉背景下,出版单位可以通过配置与学科相关的插图,将诗词进行有效关联,使读者从整体上把握全书或某一类主题的诗词,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如很多古诗词都有明确的描写地点或创作地点,但这些地点的具体位置、古地名和今地名之间的关联等问题,传统诗词类图书并不会详细介绍,而通过配置地图、标注地点的方式则可以丰富相关内容。

《古诗词遇见中国地理》每首诗词的页面都附有和本首诗词相关的插图,同时在每个主题前配置一幅地图,中国画风的地图与诗词内容巧妙结合,使形式与内容高度融合,在地图上重点呈现该主题诗词的描写地点或创作地点,并配置对应的地理景观。该书通过地点的精准定位,帮助读者体会作者选择某一景观作为抒情意境的原因,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使读者易于把握某一类主题诗词的特点。

4.深度解析诗词,强化情感体验

传统的诗词类图书对诗词中蕴含的复杂情感往往不作细致描写,或只在注释中一笔带过得出结论,如“本诗借景抒情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等。事实上,无论是写景或抒情,每一句诗词都有其独特含义,都蕴含着诗人创作时的深厚感情。详细阐释每句诗的含义,有助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词内涵。诗词本身是古典文学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读者理解古典文学作品存在难度,不同文学名家对诗词的理解也不同。因此,在学科交叉背景下,将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相结合也是诗词类图书的选题策划方向之一。出版单位通过邀请不同专家学者对诗词进行详细阐释,撰写相关导读内容,从不同角度对诗词进行现代解读,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词,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体验。

《古诗词遇见中国地理》设置“大诗兄说”栏目,从现代读者的阅读角度出发,对书中诗词进行现代解读,从地理角度把读者带回当时诗人创作的场景中,追忆诗人的创作背景和环境,从中感受诗句并非是诗人的想象,而是受到地理创作环境的启发,诗人们亦是地理知识丰富的文化大家,为读者提供全新的阅读体验。

5.融合现代科技,采用融媒体方式出版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有声书、视频书等融媒体出版形式在诗词类图书中广泛应用。目前,大多数诗词类图书中的音视频承载的是辅助背诵的功能,包含学科知识讲解等内容,其在辅助读者深入理解诗词内容方面略有欠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也不够深入。在学科交叉背景下,出版单位可以通过充分发掘学科知识,结合诗词内容制作动画或真人短片,辅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词内涵。

《古诗词遇见中国地理》在每个主题前均配置了二维码,读者扫描二维码即可看到对应黄河、长江、大地、大海、名山、名城、名楼七大主题的动画短片。整部动画围绕两位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展开,男主人公是一个现代地理迷,穿越到女主人公生活的古代,他只有寻找到散落在各地的7张地图碎片才能重回现代生活。二人在各地通过诗词解谜,学习地理知识并完成找图任务。动画短片故事情节连续,能够吸引读者持续关注。动画短片中涉及大量诗词与地理知识结合的内容,让读者在观看过程中轻松学习相关知识。

三、学科交叉背景下诗词类图书出版创新的实施建议

1.结合自身优势,创新学科交叉出版模式

出版单位基于自身的出版特色,在某一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出版优势。传统的诗词类图书产品种类丰富,但读者很难从中找到极具特色的产品。因此,充分发挥出版单位的专业优势,将诗词与其他领域知识进行学科交叉,以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或成为一个新的出版方向。例如,少儿类出版社可以通过为诗词配置相关历史小故事,将诗词学习与历史学习相结合,拓展文史知识普及范围。科技类出版社可以通过将科技知识与诗词相融合,解释诗词中涉及的自然现象等,从科学角度给予古诗词全新阐释。艺术类出版社中与音乐相关的出版单位可以通过将音乐与诗词相结合,在包含乐器的诗词中插入相关音乐,加深读者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或为不同的诗词选配传统民族音乐,模拟古人诵读诗词的场景,实现“诗音合一”。中国画一般都有题诗的传统,与美术相关的出版单位可以通过搜集与诗词内容贴合的传统中国画,将诗词解读同国画鉴赏相结合,构筑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通过学科交叉的方式策划出版诗词类图书,可以拓展图书内容,为读者提供全新的阅读体验,帮助读者从不同角度更好地领会诗词蕴含的深厚文化意涵,同时建立学科交叉融通的概念,培养读者融合发展、触类旁通的学习意识。

2.充分利用融媒体资源,优化阅读体验

为适应现代人的阅读和生活习惯,优化略显枯燥的文字阅读方式,诗词类图书出版可以利用各种融媒体资源推进诗词文化传播,采用“短平快”的方式,基于学科交叉、结合相关学科知识为读者提供全新的阅读体验。如提炼诗词内容,配合相关学科知识制作故事情节连续的动画短片,吸引读者关注,让读者在观看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动画短片既可以作为纸书的附属品,配合宣传营销以促进纸书销售,也可采用独立的作品形式呈现,引导读者通过动画短片去阅读纸书。又如制作有声读物,邀请专家学者精讲,借助二维码或音频APP推广宣传。再如通过制作真人秀节目,在节目中传递诗词蕴含的深意。此外,出版单位还可通过线上社交平台和线下读书会等活动,进一步强化诗词类图书的传播力。融媒体有利于知识的快速传播,通过多种媒体资源的综合运用,可以弥补纸质图书形式单一的缺陷,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拓宽营销推广渠道,迎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开发文创产品,纵深挖掘文化资源

当前,图书市场上文创产品发展如火如荼,不断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体验。开发诗词类图书周边文创产品,不仅可以给读者带来更多新式的阅读体验,还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图书产品中搭配文创产品销售成功的案例不胜枚举,如早期一些刊物将动物结构模型以随刊附赠的形式出售,读者集齐全年每期附赠的動物结构模型,就可以拼出一只完整的动物模型,该形式能够引导读者持续地购买刊物;科普图书《打捞遗失的繁星》[5]搭配20颗“水晶行星”销售,在传播天文知识同时增强产品趣味性,提升了图书的价值,让读者在游戏中轻松获得相关学科知识。

学科交叉背景下,诗词类图书通过开发文创产品能够拓宽图书产品的外延。如模拟我国古人根据“数九”方法绘制的“九九消寒图”,制作填写诗词的游戏卡、活动卡,开发诗词解谜游戏;制作拼图类产品,正面是诗词,背面则是与之相关的中国画,读者既可以通过诗词拼出中国画,也可以通过中国画拼出诗词,在拼图过程中充分感受古诗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唯美蕴意;诗词和书法密不可分,配备书法真迹描红、书法教学视频等,能够凸显诗词文化的书写意境。此外,诗词类图书出版还可持续开发文具、玩具等与人们生活关联的文创产品,并采用符合当前人们消费理念的营销方式进行营销。出版单位还可引导读者搜索周边文创产品,通过配置文创产品提升诗词类图书的趣味,扩大诗词文化的传播范围,丰富诗词文化的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杨金志. 给孩子的节气古诗词[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

[2]小牛顿编辑团队. 诗词中有科学[M]. 北京:海豚出版社,2020.

[3]斯塔熊文化.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M]. 北京: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18.

[4]杨金志. 古诗词遇见中国地理[M]. 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21.

[5]邹小端. 打捞遗失的繁星[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类图书交叉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新形势下教育类图书编辑如何全面提升编辑素质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连一连
古诗词中的新年
航天类图书的出版现状与选题策划研究
从一本书的出版到一门课程的建设:浅谈教育类图书编辑的作用
基于Fast-ICA的Wigner-Ville分布交叉项消除方法
双线性时频分布交叉项提取及损伤识别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