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大计”新征程中出版的价值与实践

2022-11-15 02:35邱晨张璇
出版广角 2022年17期
关键词:出版单位文脉新区

邱晨?张璇

【摘要】讲好雄安故事,助力雄安新区建设,是出版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出版人不但要重视出版、推介能够体现京津冀文化文脉的作品,注重时代视野与现实国情的结合,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还要强化各项保障,讲好雄安新区的故事。文章从当前出版实践出发,探讨各出版单位如何根据自身优势和属地特色,围绕雄安新区建设加强出版创新,助力“千年大计”新征程。

【关  键  词】“千年大计”;雄安新区建设;出版;实践

【作者单位】邱晨,新南威尔士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张璇,秦皇岛日报社。

【中图分类号】G236【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17.014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把握时代大趋势的历史性举措,“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1]。新时代,全国各出版单位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版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回应时代召唤,记录时代变迁,传播新时代思想,体现了新时代出版人的责任和担当。自“千年大计”“落子”雄安以来,做好雄安新区建设的政策规划解读,讲好雄安新区所辖三县的悠久历史和雄安新区建设故事,成为相关出版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聚焦雄安新区建设的出版价值

从战略地位和历史积淀来看,雄安新区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千年大计” 这一历史性叙事中,出版产品在记录时代变迁、阐释文化积淀和实现知识传承上以独特的视角发挥着重要作用。

1.积极出版与推介能够体现京津冀文化文脉的作品

雄安新区印发的《关于加快实现“五新”目标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形成新形象、建设新功能、发展新产业、聚集新人才、构建新机制的要求。“五新”目标的提出,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力推进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奋力开创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新局面的体现。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特别强调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落实“五新”目标要求要重视“文脉”二字。古有书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2],形象描写了京津冀山水相连的自然景象。正是基于这种地理特征,京津冀地区形成了文化之间的交融关联,形成了京津冀区域文化特色和历史文脉。

雄安新区的打造基于历史文脉的融合和承续,从各地的文化个性与差异中寻求文化共性品格,而历史古迹正是这种文脉传承的见证。雄安新区所辖三县拥有全国、省级、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單位50余处,如雄县境内的古代边关要塞——雄州的大型地下防御工事,容城境内见证历史的晾马台遗址和南洋遗址,安新县内的“两塔一庙”文化场所等,给出版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源。此外,雄安还拥有传统武术、音乐、舞蹈、曲艺、体育、游艺、杂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以捕鱼、织网、苇编、渔谚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传统,以荷花淀派与白洋淀诗群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因此,出版单位可深入挖掘雄安及京津冀文化特色,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

2.注重时代视野与现实国情的结合,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精神内涵

雄安新区的建设目标是到2035年基本建成绿色低碳、开放创新、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这不仅意味要引进现代的建设和管理经验,还要用一种现代的视野打造一座新城典范。要建设国际化一流新区,除了立足雄安当地文化和京津冀文化,还要积极主动融合、吸纳现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充分发掘红色文化和建设雄安新区过程中凸显新型文化。

雄安新区建设备受世界关注,境外媒体如《联合早报》、美联社等对雄安新区的设立进行了报道分析。从这个角度来看,雄安新区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一个窗口,雄安新区建设成什么样、怎样进行建设也是一次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机会。出版单位要重视研究雄安新区建设所体现的文化特点,阐释其文化精神内涵,不仅要从雄安新区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和当代实践中把握雄安,还要从雄安新区的国内视角和国际视角宣传雄安,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精神内涵。

3.加快数字化建设,打开宣传雄安新区的数字窗口

出版单位要主动争做“千年大计”的记录者、传播者和实践者,加快数字化建设,除了图书出版,还要努力打造展示雄安发展经验的知识力量、信息力量、文化力量和媒介力量的发声平台。

例如,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履行“六个一”工程打造承诺,加快数字化建设,旗下河青新闻网以“为影响而生”为初心使命,打造融媒平台,设置微信矩阵,开创品牌项目,获得了百万粉丝的关注。其官方网站设置了“雄安”专栏,宣传记录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便捷的审批模式、多元的商务服务、实在的百姓福利,以及新一代网络实验室的解锁等实时动态。该集团旗下的《河北青年报》刊发了包括《千年秀林项目施工情况》《第二届白洋淀(雄安·容城)国际服装文化节》等稿件,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为展现雄安新区形象作出了积极贡献。此外,河北出版传媒集团还大力推动保定河青传媒有限公司的成立。该公司全面负责“河北青年报保定播报”“雄安头条播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运营,并选派定向记者进驻雄安媒体中心工作,为雄安新区发声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再如,2017年8月,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联合北京燕山出版社、江苏凤凰出版集团、北京采薇阁图书文化公司等单位,联合设立“雄安新区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组,正式开启雄安新区历史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着手编撰《雄安历史文献系列丛书》。项目组还将在全面整理雄安文献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开发,建立雄安新区历史文献数字图书馆,打开雄安新区研究的数字窗口。

二、 有关雄安新区建设的精品出版品类

1.阐释战略构想,宣传战略布局

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对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3],以及对中国发展样态和格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学者对雄安新区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雄安新区的历史文脉、战略部署、理念变革的传播不断丰富完善,由此夯实了各类精品出版物的基础。

一是多角度呈现雄安新区的战略构想。直接阐释雄安新区战略构想,是满足社会各界对雄安新区战略意义深入了解的需要。如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雄安战略》和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的《千年大计——新发展理念下的雄安新区》,从建立雄安新区的基本考虑、雄安新区自身的区位优势、雄安新区的产业部署以及雄安战略对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作用等方面,全景式阐释了雄安新区这一“千年大计”的构想。二是发布学术研究成果,突出雄安战略意义,直面未来城市发展中“文化城市建设”的问题。如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雄安新区发展研究报告》(第一卷),是国内首本以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和创新发展为主题的学术性研究文集,为读者展现了与社会发展、文化演进并行的雄安战略构想。

2.回顾雄安记忆,记录雄安瞬间

雄安新区历史悠久,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存。新石器时期文化圈、东周汉文化圈和白洋淀周边的红色文化圈,以及燕南长城和辽宋边关地道两条线,构成了雄安新区最重要的历史文化特征[4]。传播好雄安新区的历史记忆,关涉对雄安新区战略的理解,各出版单位结合自身优势,出版了一系列精品图书,为雄安的历史记忆回顾作出努力。

如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大美雄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阐释和分析了雄安新区建设的可能,从地理、人文、风土、风物和革命历史等方面带领读者回望雄安新区的历史,建构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之间的关系,感知雄安新区的历史地位与战略地位。该书以恢宏的文字展现该区域的文化积淀,以直观的视觉感受展现该区域的历史变迁,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格局中传达雄安巨大的发展潜力。由河北大学出版社策划并与河北大学雄安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保定市文广新局联合推出的“魅力雄安丛书”,旨在回应社会普遍关切的问题,讲好雄安故事,延续历史文脉。该丛书包含《美哉雄安》《壮哉雄安》《善哉雄安》三部,从美、壮、善三个视角,多维度立体化介绍了雄安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风俗等特征,通过善良质朴的人文特性和美轮美奂的风情画卷,直观反映了雄安新区设立的历史依据和历史意义。

此外,在雄安新区建设中,20余万名建设者夜以继日紧張有序地施工,用勤劳的双手雕琢雄安新区的大好河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大型影集《雄安建设者》,是首部记录雄安建设者劳动与生活的大型摄影集。该摄影集从2万多幅照片中甄选出200多幅照片,将雄安新区“拔节生长”的瞬间凝固下来,成为雄安战略部署推向现实过程的鲜活印记,向新区建设者和伟大时代致敬。

3.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红色文化

地处历史悠久燕赵大地的雄安,还是一块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积淀着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如何传承弘扬革命文化,讲述好见证峥嵘岁月革命老区的故事,是理解雄安红色血脉必须回答的问题。

河北美术出版社即将推出的讲述雄安地区革命斗争历史的图书《红色雄安》,时间跨越辛亥革命到解放战争,参考了《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共产党河北历史》《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料丛书》等党史文献资料,依照时间线索,依时序将雄安地区发生的重大革命事件以专题的形式呈现。该书从阐释雄安地区承载的党的革命斗争精神的角度,展现雄安战略的历史必然,同时预测“雄安新区这片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和当代光荣革命传统的大地,必将成为大时代背景下中国开拓发展的新支点,必将创造时代发展的新传奇”[1] 。

三、做好雄安新区建设出版工作的保障

为提高雄安新区建设出版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出版单位需深度关切新区建设实践,服务雄安文化产业发展,强化各项保障,讲好雄安新区故事。

1.高素质的出版人才队伍是出版工作与时俱进的重要保障

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传承发展出版业,靠的是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出版人才队伍。近年来,各出版单位继续深化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为出版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不断优化考核激励机制,积极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机制,通过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为人才发展提供保障。

如在助力雄安新区建设方面,精准发力的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历年来有多个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多种优秀出版物受到国家级、省级表彰,获得显著的社会效益,这与集团强有力的编辑队伍建设密切相关。又如,化学工业出版社吸纳优秀应届毕业生充实编辑人才新生力量,以系列研修班全面提升现有编辑团队的综合素质,以专题研讨会巩固强化特色优势。该社编辑队伍视野开阔,善于作为,出版了《雄安新区植物图鉴》《雄安草木行》等优秀图书。

2.高水平的作者队伍是出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

权威作者是高质量出版物的保障。在建设雄安新区的消息甫一发出,全国人民迫切希望全面了解这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时,新华出版社出版的《雄安,雄安》一书,收录了新华社授权发布的权威信息,其中包括新华社记者对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相关部委领导和权威专家学者的访谈,全面系统梳理了雄安新区建设背后的具体细节,为读者提供了权威的参考读本。

跨领域专家协作是“千年大计”学术共同体建设的保障。为了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雄安新区, “魅力雄安丛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向广大读者介绍雄安新区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俗民情。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李春雷领衔的作者团队,用优美、精准的语言为读者描绘了一幅雄安风情画卷,精良的内容体现了跨领域专家协作的功力和功底。

3.结合属地特色优势,强化“讲好雄安故事”的出版意识

建设雄安新区要有一种“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对出版业而言,就是要结合属地特色优势,讲好雄安新区的故事,强化出版意识。

如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自觉坚持属地文化品位和历史格调,出版了一系列高质量的“雄安新区”建设类图书。这些图书以“偕燕赵慷慨激昂之意气”彰显河北诚信尚义的人文精神,以“树华夏读书文明之风尚”展示河北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主动担当“讲好雄安故事”的使命。

此外,该集团还鼓励编发人员以写作方式积极参与“讲好雄安故事”,组织开展“冀书共赏”书评比赛活动,并将优秀作品通过集团微信公众号对外发布,展现了雄安故园风土与代代精魂。

根植河北,立足河北,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生发出来的属地文化定位,让雄安故事展现出属地文化的独特特质。

4.坚持正确出版导向,讲好雄安新区故事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要承担起这个职责和使命,出版单位就要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履职尽责。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既是千载难逢的宝贵机遇,也是极具挑战的历史大考。出版单位要坚持与时俱进,持续优化内容,创新出版形态和传播方式,生动、深刻讲好雄安新区故事,实现内容的高质量传播。

|参考文献|

[1]霍小光,张旭东,王敏,等. 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纪实[N]. 人民日报,2017-04-14.

[2]孙承泽. 天府广记(上册)[M]. 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

[3]促進区域协调发展   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设立河北雄安新区[N]. 人民日报,2017-04-03.

[4]杨柳. 新区全境2000平方公里的考古调查和文物保护报告完成编制:一载雄安  千年文脉[N]. 人民日报,2018-03-31.

猜你喜欢
出版单位文脉新区
保护“文脉” 吸引“人脉”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山西医学期刊社荣获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中国最美的书
全国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首次等级评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