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网络餐饮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对策

2022-11-16 23:12武文静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18期
关键词:餐饮经营监管

武文静

(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山西省标准计量技术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32)

网络餐饮服务在满足消费者饮食需求的同时,也出现很多问题,如行业从业者鱼龙混杂、食品质量安全隐患层出不穷、经营主体不重视管理和相关部门监管不严等。近几年国家出台和修订了一系列加强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为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网络餐饮服务行业的秩序化发展[1]。

1 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的重要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2015年颁布执行,于2018年修订,其中就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生产经营给出了详细规定;《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在2016年颁布执行,其中要求重视网络食品安全监管,严惩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在2017年颁布执行,其中就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查处作出明确指导;《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在2020年印发,其中详细规定了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入网餐饮服务者的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上述法律法规的颁布执行,为网络餐饮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提供了重要指导,也为广大网络餐饮消费者的安全保驾护航。

2 目前网络餐饮服务存在的不足

2.1 准入审核把关不严格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就网络餐饮服务准入进行了说明,其中指出具备实体经营门店、获得合法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可在经营范围内,根据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主体业态、经营项目提供网络餐饮服务。但关于网络餐饮服务准入者的加工区域面积、环境条件、加工设备和工作人员等的具体内容并未提及,网络餐饮服务准入审核工作较笼统[2]。

为了刺激地方经济发展,部分省级地方法规故意放松对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的监管,且部分网络服务第三方平台将利益置于第一位,降低对入网餐饮服务商家的资质要求。

2.2 网络餐饮食品质量安全隐患多

大部分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具备线下实体店,然而实体店面积小、环境差、设备不全,加工的食品存在明显卫生隐患[3]。有的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缺乏食品安全意识和食品安全知识,食品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如选购劣质食材、食材清洗不彻底等,都会导致食品安全事故,威胁消费者的生命健康。

2.3 网络餐饮食品经营管理漏洞大

互联网技术的虚拟性增加了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者管理违规的概率,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等现象对于网络餐饮服务经营群体来说并不少见[4]。一些素质低下、法律意识薄弱的网络餐饮经营者通过提交虚假的入网信息开展违法经营活动,或者未经注册更改经营地址、实际经营地址和注册信息相左等。

2.4 监督管理和规范治理较滞后

后疫情时代,各行各业都在复工,政府相关利好政策也不断推出,营商环境日渐良好,对于网络餐饮服务业而言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城市,网络餐饮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可见一斑,短短几年便会涌现出上万甚至数万户的入网餐饮提供者。数量多、分布广的入网餐饮提供者给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相较而言,目前大部分城市的监管部门监管力量薄弱、监管技术落后,很多监管方案无法落实,留下大量监管空白地带。

3 提升网络餐饮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的对策

网络餐饮服务业作为应时代需求而催生的一个餐饮业分支行业,整个社会应促进其秩序化发展,加强监管力度,更新监管手段,彻底解决网络餐饮食品安全质量监管的薄弱点、重难点,指导网络餐饮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3.1 抓实行政部门监管职责

地方党委政府应重视对本地区食品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包括对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的管理,将食品安全纳入党委政府年度工作考核体系中,合理确定该考核指标的权重,以严谨科学的考核体系将网络餐饮在内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上升到新的高度,实现对网络餐饮安全的全方面、多层次监管[5]。为了提高监管效率,强化监管力度,各个行政执法部门应就当地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的管理工作展开协调,调查市场行情,在掌握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将信息与多个部门共享,为多部门联动提供支持。

3.2 落实平台行业主体责任

网络餐饮第三方平台在盈利的同时,也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美团、饿了么平台曾多次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约谈,要求严格“落实五个责任,做到五个确保”。①落实审查责任,确保入网餐饮提供者具备实体经营门店。②落实监督责任,确保线上线下餐饮服务价格与质量相同。③落实配送责任,确保配送环节餐食干净卫生。④落实维权责任,确保消费者合法权益被有效保障。⑤落实管理责任,确保成立专门机构、配置专职管理人员。

3.3 强化线下食品安全监管

在审核网络餐饮第三方平台提供信息的基础上,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进行实地调查。①对于不合规的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要求其限期改正,对于不遵守或者限期改正不到位的,强制其下线,对于不合法的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则展开行政处罚,彻底追究其法律责任[6]。②创新监管思路,革新监管技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监管工作有机融合,确保监管模式与时俱进,促进监管效率的跨越性提升。③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利用第三方机构的丰富经验和成熟模式线上监管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市场经营情况,第一时间发现食品安全等相关问题,提高监管的针对性。④重视对“网红”店铺的监管,定期、不定期检查平台销量排名靠前的店铺,根据检查结果加以奖惩,对整个行业起到典范或震慑作用,形成严控食品卫生的良好风气。尝试执行外卖食品封签、无接触服务模式等制度,从多方面做好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3.4 健全监管制度机制

3.4.1 建立健全入网餐饮单位准入公示和定期抽查核实制度

①强化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对入网餐饮单位的管理责任,非实名登记的主体不得入驻网络平台,完善检查制度,细化检查流程,对入网餐饮单位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加工制作现场等严加监管,保证所有入驻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的餐饮单位具备实体店铺,在营业范围内营业,拥有合法经营证件,且从业人员身体健康,具备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7]。②入网餐饮单位的监管日常化,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全天候、无缝隙地对入网餐饮单位进行监管,且将监管结果以多渠道公开,接受大众的监督。③以规章制度、激励措施等,让入网餐饮单位主动将内部食品加工过程公布于众,确保食品的安全卫生。④利用多媒体平台监管网络餐饮单位,在市场监管部门的主导下,以直播的形式将网络餐饮单位的经营情况公布于众,通过社会大众的监督力量,促进网络餐饮单位提升服务质量。

3.4.2 建立网络餐饮违规违法行为投诉举报和奖惩机制

①开通大众举报网络餐饮单位多元化渠道,对于外卖骑手无证、实际取餐地址和公示地址不符等现象,鼓励大众积极举报,经查证属实的则予以举报者适当奖励。②量化管理网络餐饮单位,根据月度、季度、年度检查结果,对网络餐饮单位进行风险分级,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单位进行差异化监管,对于消费者多次举报、限期改正无效、严重违规的网络餐饮单位,使其彻底下线。

3.5 严厉打击网络餐饮行业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对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网络餐饮单位勤检查,尤其是不定期进行突击式检查,一旦发现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不实名登记入网餐饮单位、不审查入网餐饮单位经营许可证、不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的,以及入网餐饮单位不具备实体店铺、超范围经营等现象的,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加以严惩,对整个网络餐饮行业起到震慑作用。一旦发现网络餐饮经营服务中的重大违法现象,则追究入网餐饮单位和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两方责任,通过“一案双查”,加大违法成本,最大限度地降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问题的概率。

3.6 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力度

①通过电视媒体、报刊杂志、自媒体等不同渠道宣传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知识,引起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完善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知识,使其在消费时选择手续齐全、合法经营的网络餐饮单位。②开通网络餐饮食品安全问题举报渠道,且将该渠道公布于众,要求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将举报电话置于平台显著位置,引导消费者在遭遇网络餐饮食品安全问题时进行投诉,切实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③市场监管部门要重视与美团、饿了么等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的约谈,通过正式的、面对面的约谈,引起网络餐饮第三方平台负责人的重视,督促其以完善、科学的制度和流程做好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工作。④健全对网络餐饮服务行业的激励制度,通过一年一度的评选,大力表扬遵守法律、诚信经营、消费者好评分数高的网络餐饮店铺,在网络餐饮行业树立榜样作用,引导其他网络餐饮单位向其看齐。

4 结语

随着社会大众消费观念的革新,在食品消费上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网络餐饮食品也不例外,这需要从抓实行政部门监管职责、落实平台行业主体责任、强化线下食品安全监管、健全监管制度机制、严厉打击网络餐饮行业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以及加大教育宣传引导力度等多方面入手,多个部门、多方力量彼此协同,共同为社会大众“舌尖上的安全”提供最大的保障。

猜你喜欢
餐饮经营监管
可怕的餐饮外卖
制止餐饮浪费,从你我做起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在餐饮外企挥洒精彩人生
送外卖送出的“餐饮淘宝”
监管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