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策略探析

2022-11-16 01:47邢颖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故事化策略探析叙事

邢颖

关键词: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策略探析

纪录片叙事发展

和其他任何艺术作品一样,纪录片也是在时代洪流的推进下不断取得发展的,同时纪录片的叙事方式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更迭。那么有关纪录片的发展,大概有如下这么几类模式。首先是博物馆解说式的发展模式,这类叙事方式是建立在受众的求知需求之上的,比如《丝绸之路》《话说长江》等。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央电视台与日本NHK联手拍摄了《丝绸之路》,从此以后,我国的纪录片创作迈入了新纪元。那么由于面向的观众不止为我国国内观众,还有日本观众,因此必须要对丝绸之路做详细的解说。该节目一经播出,收获了两国受众的一致好评。有了这个成功案例,在三年后我国又打造了《话说长江》,观众通过《话说长江》,感受到了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到现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怀。其次还有突出画面主体地位的叙事方式,这种叙事方式重在对内容的思考,比如纪录片《望长城》,充分地利用了各类镜头呈现、拍摄技术,不再将重心放于解说词上,而是通过画面主体地位的呈现,实现让主体自己去讲故事的效果。这种加强与受众之间共鸣的叙事方式,能够与受众建立心灵的桥梁,进一步引起受众共鸣。最为经典的便是《敦煌》,这种利用电影以及纪录片相结合的形式,去讲述背后的渊源故事,能够引起受众的心灵共鸣。

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策略探析

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策略之一:

剪辑与节奏

对于叙事节奏的把控

纪录片对于叙事节奏的把控,是纪录片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节奏引申于音乐,指音乐的高低起伏、速率快慢。而现代对于节奏的阐述,早已不限于音调、速率,而更多去强调其动态性与序列性。将其视为是运动着的,而节奏在这个运动的过程中不断起伏和变化,既可以是缓慢的,也可以是快速的,拥有着快慢、平缓的交替,以及远近、大小的感受交错,让受众在观看的过程中,心情不是水平不变的,而是波澜起伏的,能够被节目内容本身去调动起情绪。那么想要达成这样的效果,就需要在剪辑上下好功夫,剪辑人员可以通过加强自身的审美意识,将剪辑所产生的节奏美带入纪录片叙事的过程中,通过不同节奏的变换,让纪录片在叙事呈现方面能够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从而进一步加强受众的观赏体验。

注重故事化叙事的内在节奏把控

那么有关于故事化叙事的呈现节奏,大抵分為内在节奏与外在节奏。首先是关于内在节奏的把控,内在节奏的把控是纪录片对于叙事内容多少的取舍,通过对内容的剪辑与整合排布,从而引起受众的情绪共鸣。纪录片内在的节奏把控将直接影响到受众的感官体验,如果内容剪辑过于冗杂,或是流程过于单调乏味,将会引起受众的反感,无法长时间进行内容的浏览;而如果内容剪辑过于紧凑,短时间内所呈现出的要素过多,也会让观众抓不住核心所在,因此要科学且合理地安排各个环节。那么内在节奏的高低平缓,还要根据所拍摄主题以及拍摄风格、目的,在剧本的编辑中就将其带入,根据故事发展的开端、高潮、结尾来合理分配内容要素,从而使得内容的呈现主次清晰、层面分明、首尾呼应。

那么有关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内在节奏把控,可从以下几个维度出发。首先是要理清故事线,纪录片的故事线往往由主线和支线构成,主线描述的是整个事件的核心,对整个故事的发展起到了推进性作用,是纪录片的主要构成部分,扮演着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角色;而支线则是对零碎情节的汇总,对内容的叙事有着催化意义,能够使故事情节更为丰富饱满。而在具体的剪辑创作工程中,必须要重视主线,让支线起到辅助的作用,避免因支线过于突出而干扰到主线进程推进。那么在具体的制作过程中,要让主线与支线合理交错,进一步呈现出内容的核心重点。另外对于悬念点的设置,也是内在节奏把控的重点之一,精巧绝妙的悬念点设置,能够将受众的注意力,很好地吸引至故事剧情的走向方面。其次注重细节的呈现也是内在节奏把控所必须要留意好的点,原因是细节的呈现,能够对整体故事的刻画做出补足,从而更好地实现对人物特写的刻画以及内心世界的烘托。有的纪录片甚至在细节的刻画方面下了极大功夫,用细节来激发以及感染受众,从而使所呈现的最终效果,并不亚于着重主线剧情打磨的纪录片。最后,在纪录片的叙事呈现方面,必须要注重好素材与素材、元素与元素之间的整体构成,通过对内部节奏的设计与把控,从而使内容更加丰满。

注重故事化叙事的外在节奏组接

除了要注重好对内在节奏的把控,纪录片在叙事创作方面,还要注重对外在节奏的组接,具体来讲,便是利用好视频内容的长短、缓急,从而进行相对应的组接。通过画面中的构图、景别、色差等要素,进一步整体构成故事化叙事的外在节奏。比如镜头的推、拉、摇、移以及声画匹配等,都属于这个范围内。此外纪录片中还存在着许多段落,每个段落中都蕴含着大量信息,包括每个镜头、每个画面,此外每个镜头的长短以及画面的多少,都与信息量的大小呈正比,因此,在剪辑过程中注重好外在节奏的把控,将会直接影响到受众对内容的感官体验。就好比创作一般、幅度平缓的音乐是不会引起听众的关注的。因此落实到剪辑过程中,就必须要精心挑选好相应的素材、画面,并且对素材的取舍不能自顾自想,而是要充分考虑到受众所需,从受众立场出发完成对素材的整合。

那么有关纪录片的外在节奏组接,可从以下几个维度出发探究。第一是镜头运动所构成的节奏。镜头的推、拉、摇、移,将会构成不同的景别以及画面。那么根据纪录片的内容、主题,运用不同手段整合这些画面,就能实现不同种类的外在节奏。第二是有关镜头剪辑所形成的节奏。被誉为“俄国电影之父”的爱森斯坦就曾说过:“摄影机拍下的、未经剪辑的片段既无意义,也无美学价值,只有在按照蒙太奇原则组接起来之后,才能将富有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视觉形象传达给观众。电视纪录片外在节奏的剪辑主要表现为不同镜头的组接形式,用不同镜头的组接和切换来实现信息的传递,情绪的渲染。”因此在内容的组接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其内在的逻辑性,使不同时空的呈现更为顺畅。另外镜头的焦距以及画面的色彩、饱和度、锐利度,还有同声音响的匹配,都会影响到故事化叙事的外在节奏的组接。比如在2021年由北京广播电视台、故宫博物院共同出品的纪录片《紫禁城》第一集中,剧组对大明时期的北京街景进行了一个场景还原,且场景的原型来源于《皇都积胜图》,图中描绘了各国使臣给大明皇帝进贡瑞兽的情景,于是剧组根据这幅图,尽可能地重现了进贡瑞兽的场面,在片中与文物交叉剪辑,一边是大明时期的北京道路上平民们熙熙攘攮的繁华景象,一边是身着华贵服饰进贡瑞兽时的盛大情景,通过画面的迭代穿插,增加了故事的可看性,使得观众们如身临其境,为观众们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策略之二:画面语言的运用

在纪录片的叙事过程中,画面语言是指纪录片所要呈现的表象。而画面语言的构成,不但有构图、色彩、光影等,同时还囊括了主题与主题间,画面与画面间的逻辑建构,能够发挥出传输信息、传达旨意、传播内涵的功效。那么就根据画面语言本身的功能定位来说,大致可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叙事语言、白描语言以及表现语言。如果将一部完整的纪录片比喻为一棵大树,那么叙事语言就是这棵大树的树干,而白描语言就是树干上的树枝,表现语言则是花和果实,这三种语言各司其职、共同发力,打造出一部既有视觉效果,又有内涵价值的纪录片来。

叙事语言的呈现

纪录片既要做到艺术性,又要实现叙事性,二者是缺一不可的。而叙事就要求整个内容做到有头有尾,有开端、有过程、有高潮、有结尾,因此叙事语言可以说是整个纪录片中最为重要的语言。通常在文学作品中,叙事语言是较好呈现的,用文字去描述故事的开端、过程以及结尾。但纪录片是立体化的呈现方式,因此也需要将文字的叙事语言转换至视听的叙事语言来,用视听的叙事语言来讲好故事。通过对不同画面的组接,来完成故事化内容的呈现,继而向人们展示动人的故事以及真实性情的人物性格,进一步揭示纪录片想要表达的内涵。另外由于纪录片所选用的画面都来自于现实生活,因此就要比其他类型的影视节目更具感染力、更有深刻性。而就当下发展来看,大部分优秀的纪录片作品,都是将叙事语言作为主心骨去发展创作的。

白描语言的辅助

在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过程中,发挥主心骨作用的是叙事语言,在整个创作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而白描语言,虽不像叙事语言那般侧重去推动主体内容的前行,但它却是围绕着叙事语言发挥功效的,起到辅助的作用,帮助主体的叙事更加饱满、充沛。那么在具体时空的构建中,白描语言的应用,既能够展现一维事件的发展进程,交代好背景、描述好内容,同时又能够在三维空间中将事件的开端、过程、结果都表述清楚,通过画面语言对内容的主体、背景以及所处的环境做进一步阐释。而白描语言的应用,有时还必须要借助解说词,否则很难将所蕴含的信息阐释清楚。而这时的解说词由于是围绕着白描语言进行的,因此直白阐述即可,不适宜用过于花式的技巧,以及多维度的渲染。比如空镜头的使用,虽然对叙事语言的连贯性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但却能够利用浓郁的写意,去实实在在增强受众的感官体验。另外,白描语言还可以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去加强主体特征,进一步揭示出人物与事物的本质。而正是由于白描语言与叙事语言两者的相辅相成,才使得整体画面的呈现更有张力,从而产生极佳的观看效果。比如央视在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特别摄制、出品的《山河岁月》中,有一幕是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里,对部分革命文物和董振堂、杨克明烈士纪念亭,多角度地进行了细致拍摄,虽然整体过程没有过多的解说词以及音响配乐,但细腻的镜头画面也能够充分抓住观众们的心,让观众们切身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艰辛。那么从这个点也能看出,白描语言相对于纪录片的整体叙事来讲,也同样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交代背景、放大细节、展示背景、凸显要领,因此必须要善用此类语言。

表现语言的补充

表现语言是纪录片的重要情感“窗口”,是呈现纪录片编导情绪的重要方式,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通过画面与画面之间的交叠来烘托主旨内涵。不同于上述的叙事语言与白描语言,是为了推动剧情发展而存在并应用的,表现语言更多的是为实现写意,是对主线事件推进而进行的艺术性升华,给观众带来较强的视觉体验,调动起受众感官情绪。表现语言主要是通过构图、光影、特写等,为画面赋予艺术含义,通过比喻、暗示、隐喻等手段,加强主体的内心活动,从而表现出纪录片的主题思想,在关于应用的手法上,是与白描手法大抵相近的,但所要呈現的中心思想却不尽相同。比如用画面色彩的变化,去呈现主人公的情绪变化。可以说表现语言更多的是关注受众内心感受,而非视觉体验,是塑造主题内涵的一种手法,帮助营造出较强的主观意境,因此相对来说在素材的甄别方面难度较高,需要编导用心去感受。比如空镜头与运动镜头的更迭;可以使用变速、对比等手法,去触底受众的感受情绪,比较常用的便是“慢镜头”与“快镜头”。另外,表现语言是编导的主观意识反应,通常以结构化的非语言符号构成,同时由于真实且客观的特征,推动主线剧情发展才是纪录片的首要目标,因此表现语言的应用要做到少且精,要恰到好处。综上,一部优秀的纪录片,不但要求主线故事的顺畅,同时还要画面精美,通过极具张力以及连贯的画面构成,从而让纪录片更加生动、形象。因此作为摄影人员,要学会利用镜头去讲好故事,利用镜头画面去呈现事件的本源,而作为编导人员,则是要处理好画面与画面之间的逻辑,让画面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故事发展的内涵。

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策略发展,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既遭遇挑战又面临机遇。那么作为纪录片的制作人员,就务必要从剪辑与节奏,诸如对于叙事节奏的把控、注重故事化叙事的内在节奏把控以及着重故事化叙事的外在节奏组接等。还有画面语言的运用,比如叙事语言的呈现、白描语言的辅助、表现语言的补充等这几个维度出发,去探究新时代背景下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从而对我国纪录片的长效发展,给予良好建议。

猜你喜欢
故事化策略探析叙事
法制类电视节目的叙事模式研究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陕西老字号文化的对外传播策略
房地产经济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探析
论晚清史词的“词史”特质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论新闻故事探析和艺术化风格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中的隐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