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秆大穗型玉米新品种劲单3 号

2022-11-17 01:53张采波刘长波张书亚陈香颖余庭跃文守云
中国种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父本母本斑病

张采波 刘长波 张书亚 陈香颖 余庭跃 张 玮 文守云

(1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 401329;2 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重庆 400060;3 重庆市垫江县植保植检站,垫江 408300)

西南山区是我国的玉米主产区之一,约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1/5,该地区地形地貌差异大、海拔高度跨度大、气候条件较为复杂,玉米生产常面临病虫害流行、倒伏倒折严重、高温旱涝等自然灾害,玉米单产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由于倒伏倒折对玉米产量、品质及后期收获影响较大,广大种植户选择玉米品种的首要目标是矮秆抗倒、大穗高产、稳产[3-5]。针对市场需求,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联合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2014 年冬在海南采用温热杂优模式,利用S419 为母本、QB50 为父本组配杂交组合,经过多年努力成功选育出矮秆抗倒、大穗型玉米新品种劲单3 号。其中母本S419 选自玉米自交系双M9/苏11 的杂交后代,采用系谱法,经重庆和海南连续多代自交选育而成,2007 年将留选的优良株系(双M9/苏11)-3-9-2-2-1-1-1-1 正式定名为S419,其作为母本组配出的Q 玉7 号、Q 玉518 等杂交玉米新品种在西南山区种植推广多年。S419 具有植株较矮、花粉量大、抗病性强、籽粒品质优良等突出优点。父本QB50 选自玉米自交系丹9046/26A 的杂交后代,2010 年春杂交,采用系谱法,经重庆和海南连续加代选育而成。QB50 系温带血缘材料,具有配合力高、耐密性强、吐丝整齐一致、制种产量高等特点。劲单3 号2015 年春参加玉米新组合观察试验;2016-2017 年参加玉米新组合多点试验和品种比较试验;2018-2019 年参加重庆爱农玉米联合体平丘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20 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渝审玉20 200017;2020-2021 年在四川、湖南、陕西等地进行引种适应性试验。

1 品种特征特性

1.1 植物学特征劲单3 号株型平展,全株18.1 片叶,第1 叶鞘浅紫色,颖壳浅紫色,花药浅紫色,花丝绿色,株高264cm,穗位高106cm。果穗长筒形,穗长20.8cm,穗粗5.4cm,秃尖长0.3cm,穗行数18.0行,行粒数38.3 粒。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穗轴白色。出籽率86.2%,百粒重32.2g。

1.2 生育期劲单3 号属中熟杂交玉米品种,在重庆海拔800m 以下平坝、浅丘地区种植,出苗至成熟约118d,与对照渝单8 号相当。2020 年四川省引种适应性试验,生育期114.7d,比对照成单30 早1.1d;2021 年湖南省玉米引种适应性试验,生育期121.3d,比对照正大999 早1.5d;2021 年陕西省陕南春玉米引种适应性试验,生育期124.3d,比对照中金368 早1d。

1.3 抗性鉴定2018-2019 年经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玉米所和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2年2点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和穗腐病,感纹枯病和茎腐病。2020 年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抗小斑病、灰斑病,中抗穗腐病,感大斑病、纹枯病和茎腐病。2020 年经湖南省作物学会抗病性鉴定,抗小斑病,中抗纹枯病和茎腐病。2021 年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对7 种病害抗病性良好,高抗纹枯病和南方锈病,抗大斑病、小斑病和灰斑病,中抗茎腐病和穗腐病。

1.4 品质分析2019 年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籽粒容重746g/L,粗蛋白含量10.86%,粗脂肪含量4.13%,粗淀粉含量71.63%。

2 产量表现

2.1 区域试验2018 年参加重庆爱农玉米联合体平丘组区域试验,每667m2产量变幅481.6~602.0kg,平均产量549.1kg,比对照渝单8 号增产5.2%,增产显著,6 点次试验中4 点次增产,增产点率66.7%;2019 年续试,产量变幅535.1~620.7kg,平均产量598.9kg,比对照渝单8 号增产10.9%,增产极显著,6个试点全部增产;2 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74.0kg,比对照渝单8 号增产8.1%,12 点次试验中10 点次增产,增产点率83.3%。

2.2 生产试验2019 年参加重庆爱农玉米联合体平丘组生产试验,每667m2产量变幅570.3~757.7kg,平均产量621.3kg,比对照渝单8 号增产10.6%,5 个试点全部增产。

2.3 引种试验2020 年参加四川省引种适应性试 验,每667m2产 量 变 幅505.8~683.4kg,平 均 产量564.3kg,比对照成单30 增产4.8%,9 个试点中8 点增产,增产点率88.9%;2021 年参加湖南省引种适应性试验,产量变幅520.4~580.9kg,平均产量547.6kg,比对照正大999 增产10.0%,8 个试验点全部增产;2021 年参加陕西省陕南春玉米引种适应性试验,平均产量624.5kg,比对照中金368 增产6.8%,5 个试验点全部增产。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播种时间重庆、四川等海拔800m 以下的平坝、浅丘地区一般在3 月上中旬播种,海拔800~1500m 的山区可推迟在3 月下旬至4 月上中旬播种,早期播种应尽量采用大棚育苗或地膜覆盖等保温措施,以免幼苗受到冻害。

3.2 种植密度西南地区一般种植密度为2800~3000 株/667m2,玉米行间若要套种大豆、红薯等其他作物可适当降低种植密度。

3.3 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肥玉米播种后应加强田间管理,尽量做到轻简高效种植,施肥以2 次为宜,一次底肥,一次攻苞肥,底肥占施肥总量的40%,攻苞肥占施肥总量的60%,攻苞肥应在大喇叭口期至抽雄前完成。

3.4 病虫害防治冬季种植蔬菜后的田块播种时应注意防治土蚕、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可于播种或移栽前穴施少量药剂防治地下虫害,同时注意防止鸟、鼠等其他动物为害。玉米拔节期可用井岗霉素兑水茎秆喷雾防治纹枯病。籽粒完熟后及时收获、晾晒。

4 制种技术要点

4.1 选好基地选择交通便利、隔离安全、土壤肥沃、光照条件较好的地块制种,空间隔离的安全距离一般在500m 以上,时间隔离播种期应至少间隔1个月以上。

4.2 种植密度甘肃地区制种母本种植密度为5000~6000 株/667m2,父本种植密度3500~4000 株/667m2,父母本行比一般以1∶6 为宜。

4.3 做好花期调节播种前做好花期计划,一般母本先播,父本分2 期播种,在母本播种后的第5 天播40%的父本,在母本播种后的第10 天播60%的父本,2 期父本按穴间隔播种,同时可在就近选地集中播一部分父本,以备人工辅助授粉时采粉之需。

4.4 严格除杂去劣在苗期至抽雄前期进行2 次人工田间除杂,母本须在抽雄前带1~2 片叶去雄,母本去雄务必干净彻底,人工去雄一般进行2~3 次,对最后一次人工去雄仍无法去除雄穗的弱株,应整株去除,以保证制种纯度。母本收获后须对果穗进行一次严格筛选,去除杂劣果穗。

猜你喜欢
父本母本斑病
浅析玉米小斑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
试论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传统《元宵歌》本的复现、消失与走向
玉米斑病综合防治要点
杂交粳稻常优2号母本机插制种技术
父本在杂交谷子化学成分分布中的评价作用
鹦鹉鱼品系对不同亲本和繁殖技术的响应
玉米杂交制种中父本的管理技术
甜(辣)椒杂交制种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