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兰英教授治疗子宫肌瘤临证经验

2022-11-19 20:54张子同王兰英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18期
关键词:经期肌瘤气血

张子同 王兰英

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生殖系统良性肿瘤,高发年龄段为30~50岁,近年来有逐渐年轻化趋势,患病率逐渐升高,复发率高,我国女性发病率约为11.2%[1]。中医学中无“子宫肌瘤”病名,可归属于“癥瘕”“癥积”范畴。《灵枢·水胀》记载:“石瘕生于胞中……日以益大,状如杯子,月事不以时下。”《景岳全书·妇人归·血癥》中言:“瘀血留滞作癥,唯妇人有之,其证则或由经期,或由产后,凡内伤生冷,后外受风寒……则留滞日积而以成癥矣。”[2]《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曰:“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3]西医认为,子宫肌瘤的发生与性激素水平关系密切,雌激素、孕激素在子宫肌瘤发生发展过程的作用一直备受关注[4]。很多患者无自觉症状,多通过体检发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异常、腹部肿块、白带增多、下腹坠胀等表现。王兰英教授系甘肃省中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甘肃省名中医,曾从师于甘肃省名中医廖志峰,从事中医临床治疗肿瘤30余年,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疗效显著,现将其治疗子宫肌瘤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寒热错杂 人体之气由元气和宗气构成,而宗气乃水谷精微所化生的水谷之气与自然界清气合成。脾胃运化的水谷之气关乎气血运行和寒热调节,肿瘤患者,脾胃素虚,若亏虚日久,则会导致病理产物蓄积,日久不去,新陈代谢的过程变慢,如此反复,聚于妇科生殖器乃成子宫肌瘤。若饮食不洁,嗜食辛辣冷饮,则损伤脾胃功能,中焦受阻,寒热调节障碍,则见脘腹灼热或寒凝绞痛。《金匮要略》言:“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王兰英教授认为,子宫肌瘤的产生缘由,是无形到有形的产热过程,故有外在寒热错杂的影响,不应忽视。

1.2 痰湿胶结 《丹溪心法》载:“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为痰也。百病多兼痰者,世所不知也。”脾胃作为中焦枢纽,若素体脾胃虚弱,脾运化水液的功能障碍,水液内生,水湿不化则生痰湿;加之机体正气不足,无力推动津液输布,津液停滞,从而加重了痰湿为患;行则为液,聚则为痰[5]。故《外台秘要》谓:“诸脏受邪,初未能为积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故痰湿胶结于下焦,日久水液排泄不畅,凝聚于胞宫,生为肌瘤,甚则恶性肿瘤。王兰英教授认为,子宫乃下焦脏器,痰湿仍是最主要的病理因素。

1.3 气滞血瘀 《医学入门》中提到“气痞能作块成聚,块乃痰与食积死血有形之物也,积聚癥瘕也”。瘀血停聚于下腹胞宫,日月相积,逐渐留滞作癥[6]。所以在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中,瘀血阻滞为标,气血津液运行不畅为本。气血津液共化为人体正气,若正气虚弱,与血相互博结,加剧了瘀血的产生和积聚。《灵枢·百病始生》记载:“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着而不去,而积皆成矣。”王兰英教授认为,子宫肌瘤日久病深,在经期时往往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加,不可盲目止血,否则瘀血与出血恶性循环,从而加重子宫肌瘤的病情。

1.4 气血亏虚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言:“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天癸渐竭,阴阳失调,气血亏虚则机能运行障碍。“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两者相辅相成,若气无力推动血液运行涵养胞宫,则出现血液停滞积聚于胞宫,日久胞宫生理功能受到影响,产生病理产物——肌瘤。当气血亏虚曰久,则定会影响正气,“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王兰英教授认为,气血亏虚,阴阳失调是子宫肌瘤发生的始动因素,须从本出发,调和阴阳,达到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才会减少子宫肌瘤的发生。

总之,本病病位在胞宫,涉及肝脾肾,为冲任所主,主要病机为气血亏虚为本,痰湿、气滞、瘀毒等病邪积聚于局部为标,互相影响发病。

2 治则治法

2.1 散寒清热 子宫肌瘤的治疗需辨清寒热,分而治之。清热药多性寒微苦,易损脾胃,不宜久用多用,以免伤及胃气。对热毒、阴虚体质,多以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益气养阴为主,如黄柏清热燥湿;败酱草清热消痈;夏枯草消癥散结、白花蛇舌草、南方红豆杉、半枝莲清热解毒抗癌;枸杞子、玉竹、生地滋阴、养阴。对阳气亏虚体质,多以补气温阳,如黄芪、太子参、白术以健脾益气;桂枝、肉桂散寒补火助阳;黄精、肉苁蓉以温补肾阳。

2.2 化痰祛湿 水湿之邪作为体内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原因,水性趋下,聚于下焦,产生子宫肌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王兰英教授在治疗时,常选用浙贝母、瓜蒌化痰散结;茯苓利水健脾益气;泽泻渗水利湿;薏苡仁药性平和,健脾渗湿而杜生痰之源;大腹皮利湿化浊;苍术、半夏燥湿化痰,半夏还可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石菖蒲、昆布、海藻消痰散结;胆南星化痰。半夏厚朴汤作为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常用于治疗情志郁结、痰凝气聚所致的梅核气。研究[7-9]发现半夏厚朴汤具有抑制多种癌症进展的作用,半夏提取物可促进抑癌基因P53的表达、抑制细胞周期、加速细胞凋亡、减弱细胞侵袭能力,从而抑制癌症的进展。近年来有研究[10-11]表明,化痰散结方对癌细胞有抑制、杀伤作用。同时康莱特注射液通过健运脾气,可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调节脂质代谢,从而发挥抑制肿瘤的作用[12]。在选用化痰毒之药时,部分药具有毒性,使用时需注意中病即止,不可过用。

2.3 行气化瘀 《济生方·积聚论治》言:“忧思喜怒,人之所不能无,过则伤乎五脏……留结为五积。”[13]所以王兰英教授认为,气机不畅则血停,瘀血阻滞冲任,胞宫从而受损,聚结成块。在众多疏肝行气药中,王兰英教授首选香附这一味药,一可散多脏之郁;二则善治妇人带下之患[14],实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也。《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言:“莪术之药,若与参、术、芪并用,大能开胃进食,调和气血。”所以在治疗时常选用香附、柴胡、木香疏肝理气;莪术、三棱破血活血;桃仁、红花、牡丹皮活血化瘀;枳壳、槟榔行气化痰。行气药与活血化瘀药合用,以达到气顺血畅的目的。

2.4 补益气血 王兰英教授常讲,治疗疾病时须先顾护胃气。治以健脾益胃以扶正气,正气足则可胜敌。故用药时常选用黄芪、太子参、人参培补肺气;山药可作为食材,又能为药材,益气养阴之即,也能补益肺脾肾三经;生姜、大枣顾护脾胃之气;阿胶、紫河车、鹿角胶等血肉有情之品来补精、养血、益气以扶正气。补益药多与肺脾关系密切,入肺经则补肺气,助心行血;入脾经则顾护后天,增强健运之功,气血的正常运行关乎疾病的转归和治疗效果,当气血足,正气来复,方能克邪,最终达扶正而不留邪的目的。

3 典型病例

3.1 案例一 患者王某,女,35岁,于2020年4月15日初诊。诉发现子宫肌瘤5月余。月经周期26~32 d,经期3~5 d,量多,色暗红,带少许血块,经前乳房胀痛,腰骶部酸困不适。平素月经推迟约2~3 d,末次月经为2020年4月2日,经期7 d,量多,色暗红。平素带下量偏多,色偏黄,质黏,无异味。平素喜食辛辣之品,情绪波动较大,纳眠尚可,大便干,2~3日一行,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彩超示:子宫多发肌瘤,最大为45 mm×50 mm。西医诊断:子宫多发肌瘤。中医诊断:癥瘕;证属气滞血瘀,寒热错杂。治以行气化瘀,散寒清热。处方:醋鳖甲15 g,黄芩10 g,柴胡18 g,干姜10 g,大黄10 g,炒白芍15 g,枳实10 g,杜仲15 g,续断15 g,瓜蒌15 g,浙贝母15 g,厚朴10 g,牡丹皮15 g,三棱15 g,莪术15 g,土鳖虫15 g,桃仁6 g,红花5 g,三七粉(冲服)2 g,21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温服。经期配合中药乳贴膏(肿瘤科经验方:木芙蓉叶30 g,皂角刺15 g,牡蛎30 g,醋鳖甲15 g,土鳖虫15 g,桃仁10 g,红花10 g等),贴敷乳房,经期结束停止贴敷,继续服用中药汤剂。

2020年5月13日二诊:患者诉服用中药、贴敷后,月经量减少,月经5 d干净。白带量减少,色白,经前乳房胀痛明显减轻,大便1~2日一行,舌质红,苔薄黄,脉数。彩超示:子宫多发肌瘤,最大为38 mm×44 mm。上方去大黄、白芍、枳实,加姜半夏10 g、枯矾2 g,继续服用中药汤剂60剂,服法同前。3月余后三诊,查子宫彩超示:子宫多发肌瘤,最大为32 mm×38 mm。彩超提示子宫肌瘤较前缩小。二诊方去枯矾、三七粉、杜仲、续断,减干姜为5 g、柴胡为12 g,加甘草5 g,21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温服。

按语:本例为子宫多发肌瘤,症状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平素带下量偏多,色偏黄,主因以女子以肝为先天,肝司疏泄,肝气不畅,先为气滞,后则血瘀。加之患者喜食辛辣之品,脾失运化,则水湿聚集为痰液,痰湿胶结,下行带脉与血瘀相合,阳气不得升发,则生为癥瘕。《医学衷中参西录》载:“三棱、莪术性近和平,而以治女子瘀血,虽坚如铁石亦能徐徐消除,而猛烈开破之品不能建此奇功,此三棱、莪术独具之良能也。”[15]子宫肌瘤具有性激素依赖性,三棱、莪术配伍可有效降低血清E2、P水平[16]。浙贝母生药提取物可通过增加Lewis细胞凋亡、抑制恶性细胞增殖,达到抗肿瘤作用[17]。王兰英教授在遣方用药时,因势利导,辨证施治,药随证变,并结合患者体质灵活用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3.2 案例二 患者李某,女,27岁,2020年10月21日就诊,主诉:阴道不规则流血3月余。患者自诉近3月来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色黯黑,伴有血块。经前乳房胀痛,偶小腹隐痛,末次月经为2020年10月15日。刻下症见:口干口苦,喜热饮,食纳尚可,平素情绪波动较大,小便频,大便正常。舌质红,苔黄腻,少津,脉弦滑数。患者来我院查妇科彩超示:内膜厚0.35 cm(单),后壁肌壁增厚,回声增强,肌壁间查见42 mm×34 mm×34 mm稍强回声。左右卵巢大小分别为 48 mm×24 mm,32 mm×22 mm,同切面可探及8~10枚直径约5 mm的囊性区,囊内透声好。西医诊断:1.子宫肌瘤;2.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诊断:癥瘕;证属瘀滞胞宫,脾虚湿蕴。治法:健脾祛湿,行气化瘀。处方:太子参30 g,皂角刺30 g,路路通10 g,炒王不留行30 g,生薏苡仁30 g,败酱草30 g,桃仁10 g,赤芍30 g,知母10 g,黄柏10 g,生地黄30 g,葛根30 g,牡丹皮10 g,益母草15 g,酒女贞子15 g,蒲公英30 g,车前子10 g,桂枝15 g,茯苓15 g,川牛膝30,共15剂,1剂/天,2次/天。乳房贴敷方法与上方相同。

2020年11月25日二诊,时为月经周期11 d,经量先多后少,色黯红。现症见:口干口苦明显改善,近日夜寐差,多梦易醒,舌苔淡红,苔薄黄,脉细数。上方减葛根15 g,加红花5 g、牡蛎30 g,继续服用中药汤剂24剂,服法同前。2021年12月23日患者三诊,诉服用上方后患者阴道出血停止。查妇科彩超示:内膜厚0.35 cm(单),肌层回声均匀,后壁可探及31 mm×28 mm稍强回声团。左右卵巢大小分别约为30 mm×24 mm,22 mm×20 mm,同切面可探及6~7枚直径约 4 mm 的囊性区,囊内透声好。彩超显示子宫肌瘤缩小了近一半,卵巢囊肿数量及直径减少。

按语:本例患者彩超回报示:1.子宫肌瘤;2.卵巢多囊样改变。考虑病机为痰湿胶结,气滞血瘀,治以化痰祛湿,行气化瘀。王兰英教授认为,单纯的活血化瘀,会使激素水平上升,子宫血流增加,病情反而会有加重趋势。患者在性激素水平不稳定时,常表现为经前情绪波动、乳房胀痛等症状,中医辨证为肝气郁结,需疏肝理气。故应继续着重调“气”,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顺则血通,辅以健脾化湿扶正,消瘤与扶正同用,提高了临床疗效。

4 小结

王兰英教授认为,治疗子宫肌瘤应从八纲辨证和六淫出发,临证以散寒清热、化痰祛湿、散瘀消毒、补益气血等为基本大法。现代实验研究[18]表明,子宫肌瘤患者血液多呈浓、黏、凝、聚,这与中医学中的血瘀证不谋而合。所以王兰英教授在临床运用中,多选用行气活血化瘀药配伍相用,且需要患者坚持长期服药并具有很好的依从性。不同的患者,须辨证论治,选用相对应的治疗方案,对于子宫肌瘤较大或者多发者,甚则压迫重要脏器,宜选用手术治疗,术后搭配中药巩固调理,对于抑制子宫肌瘤的复发往往能起到关键作用。

猜你喜欢
经期肌瘤气血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搓手”可充盈气血
女性经期腰背酸痛,捶不得
经期如何穿衣
经期综合症来袭需要多喝水吗
治疗子宫肌瘤视大小及位置而定
什么样的子宫肌瘤需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