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传统嫁衣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

2022-11-20 06:20杨霄
西部皮革 2022年19期
关键词:鄂伦春鄂伦春族嫁衣

杨霄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25)

1 鄂伦春族嫁衣文化的背景

鄂伦春族位于我国东北高寒地区,其人口是我国最少的民族之一,鄂伦春有“驯鹿的人”及“住在山岭上的人”之意。鄂伦春人早期就生活在外兴安岭南部,从明末清初时期才陆续迁入大小兴安岭。鄂伦春人栖息在纬度较高、年平均气温在零下20 摄氏度左右、冬季寒冷干燥、冰雪期漫长的山区。该地森林纵横,山峦起伏,河流密布,当地自然以渔猎为主,衣皮食肉[1]。因其生存环境的特殊性,创造出了独特的兽皮服饰文化。该族兽皮文化最早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趋于寒冷气候条件和狩猎经济模式,使其服饰在样式、质地、图案上有着浓厚的山林生活气息和狩猎民族风格。御寒、实用、季节性也是该民族服饰显著特征。此外,鄂伦春是无其文字,但有其语言且信奉萨满教的民族,从而鄂伦春族嫁衣文化的衍生离不开萨满文化,从色彩、款式以及图案等方面对鄂伦春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

2 鄂伦春族传统嫁衣概述

鄂伦春族传统嫁衣,面料通常以兽皮或绸缎为主,兽皮嫁衣采用原生态配色,绸缎则用红色、粉色、蓝色等鲜艳色系。用刺绣、剪皮花、纹样设计等手法将其装饰。自订婚后,新娘就开始缝制嫁衣,结婚当天穿其向宾客展示。

传统兽皮服饰包括兽皮嫁衣都离不开熟皮子工艺。兽皮服饰以狍皮为主,其次少量的水獭、狐狸、猞猁等皮毛作为边饰。作为兴安岭的土著,鄂伦春人深知动物的生长期,将其特点灵活应用于兽皮服饰中。狍皮因季节变换,会有薄厚之分,冬季狍皮大多为灰白色,皮厚、毛长、结实、御寒性高。夏季狍皮一种是皮薄、毛短、接近深红色;另一种是用不带毛的皮板制作。春秋季的狍皮薄厚适中,多为黑灰色,偏厚的作冬装,薄的作春秋装[3]。

3 鄂伦春族传统毛皮制作工艺

在北方狩猎民族中,兽皮服饰及其制品多由女性制作,鄂伦春女性用其智慧及对兽皮制作方法的熟练掌握,即便用最原始的工具,也能将兽皮处理得干净柔软,制作出精美的兽皮服饰及其制品[2]。兽皮服饰的整个制作需要经历一个从剥皮到鞣制的过程[4]。

3.1 精湛的毛皮加工工艺

鄂伦春族的毛皮加工就是熟皮子,有晾制、发酵、去脂、刮皮、鞣皮等工序。首先为了预防捂膛,猎人需立即剥下兽皮并将其撑晾,让无毛面斜向上风干,该过程是为增加兽皮最大面积的利用率,防止其收缩。将晒制八成干的兽皮需发酵来清除无毛面的残肉筋膜,鄂伦春族更多利用蛋白质发酵,将动物肝脏或脑加热水捣烂,用乌拉草蘸着均匀涂于皮上后,紧卷置于阴凉处发酵1~2 天。这会使兽皮变软,并去除一部分动物油脂,而且也不易被虫蛀。接着抖净发酵后的兽皮,开始熟皮子。鞣制不同的兽皮,方法和工具也不尽相同。以狍皮为例,先用鞣皮刀“克的热”反复刮、柔、搓,待狍皮上残存的残肉筋膜和污垢暴起,再用“毛丹”和“莫科得让”将其刮掉。如此反复交替进行,直至狍皮变白、变软、富有弹性[4]。这样会使兽皮软化,以便缝制。最后,用火熏烤的同时均匀向四周拉伸皮子,使其更加平整[5]。接着就可剪裁缝制了,早期鄂伦春族使用骨针和兽筋缝制衣服,十分结实耐用。后期鄂伦春人制作皮衣也用铁针,彩色丝线。

3.2 独特的染色工艺

染料分为植物材料和矿物质材料,其中植物染料最常见,也最多使用。植物染料取自野花、野果及中药材,染出的色泽柔和、鲜艳明亮、经久耐用,还可以预防疾病。矿物染料即把有色矿物质研磨至小颗粒状进行染制,也称其石染。该民族用的矿物质主要是煤或淤泥,用作黑色染料,且煤粉经水搅拌,可以染出黄褐色或灰色。一种染色工艺是把面料放入调好的染料中,放入烧烫的石头加热染料,据所需色,反复浸染,效果更加均匀。若不加热,延长浸泡时间至24 时,取出面料风干后揉搓其至柔软。另一种是用朽木烟熏至不同程度的黄色。天然染料虽可染出多色,但该族服饰通常只有白色和黄色,彩色面料可作装饰。整个染色过程充分显现了鄂伦春人依靠自然环境,因地取材,极大增加了该族服饰的装饰性与原始性。

3.3 传统的剪纸刺绣工艺

剪纸与刺绣工艺均是鄂伦春族传统嫁衣的特色之一,该族剪纸历史悠久且与桦树皮雕刻文化渊源极深,从剪纸再到剪皮花,剪皮花延续了剪纸艺术[3]。剪皮花是为预防服装破损,会在领口、袖口、裙摆等易破损处缝上剪好的皮花。女性皮花纹样比男性更为精致丰富,该民族的剪纸工艺作为叠层的补绣纹样除了用于服饰,也可用作他处。在古人制作兽皮服饰时,刺绣因其美观及实用性从而在氏族部落中发展传承下来,并会以其衡量女性的人品、家教等。随着布匹的传入,鄂伦春妇女缝制的图案样式变化更为丰富精美,手法用料也更加巧妙。该民族刺绣技法以平绣为主,采用分段换线法,有时会用彩色丝线在皮制品上绣制,纹样色彩艳丽、丰富多变。在其他北方少数民族中极少见到这种刺绣技法[4],这属于鄂伦春族刺绣艺术的独特之处。

3.4 丰富的纹样图案

鄂伦春族依山傍水,渔猎为生,自然界是其传统纹样元素的主要来源。该民族纹样种类繁多、丰富多变,形状各异,发展成熟。其中,传统嫁衣几何纹使用最多、植物纹和云纹次之,动物纹最少。纹样设计几乎都采用对称式、均衡式手法,会突出纹样的疏密、组合、交错、连续、比例、重复、抽象或其他[4]。图案表现常以团花组合纹样、二方连续形式出现,团花周围有时会搭配角隅纹样。鄂伦春族服饰图案随其审美意识变化而发展,经历了从无形到有型,单一到复合、简单到复杂、具象到抽象的一个过程。象征忠贞爱情的南绰罗花和鹿角形图案就是鄂伦春图案较典型的特点和形式,其发展都是由简单图形不断变化组合而形成新的纹样。从设计层面来讲,使简单图案有了变化的更多种可能,丰富了图案种类和服饰文化内容,也解锁了更多图案设计手法。

4 鄂伦春嫁衣的表现形式

随着时代发展,鄂伦春嫁衣面料除了兽皮,还多了绸缎和棉布。早期嫁衣款式与现在有较大差别,现在的样式与其常服相似。传统的兽皮嫁衣面料以鹿、狍、犴皮为主,宽肥大袍,颜色质朴,以黄、黑色为主,刺绣纹样单一,装饰性弱,绸缎与棉布嫁衣除颜色外整体与之相似。兽皮嫁衣仍保留着该民族服饰的古朴,实用,御寒等性能。皮袍分为冬夏两季,男女款式基本相同,大襟在右,女款比男款长至脚面,左右开衩,杈口处一般用“人”“大”等形纹的皮条镶边,女袍杈口纹样多且装饰性强。年轻女性还扎蓝紫系腰带,老年则扎素色系[3]。此外,女款领口、袖口、衣襟、开衩处均有刺绣或兽皮等装饰。男款皮袍也有长短之分,多系黑色腰带,前后左右均开衩,也会在磨损处缝上黑皮边[6]。

鄂伦春族夏季嫁衣面料多为绸缎,以红、粉色为主,紫、蓝、绿色为辅。若嫁衣为红色绸缎基本用金线、蓝线、黑皮花点缀装饰。若粉色则搭配红、白色为主的刺绣以及黑皮花。新郎婚服与新娘嫁衣相似,男性绸缎婚服若以红色为主,则搭配白、蓝色。若为红色婚服则搭配金、白色、黑皮花及金色刺绣纹样。若为白色则搭配金色纹样,而若为蓝色则配以红色、白色等[3]。服饰纹样和饰品也多为彩色,男子头饰是狍皮帽,女子没有固定头饰,除精美的女款狍皮帽外,还有一种头箍款发饰,头饰主要缀以彩珠,鬓角处垂坠彩珠流苏或搭配动物毛发,其色彩风格须与婚服婚礼氛围搭配协调。该民族嫁衣对毛皮、绸缎、棉布及配饰进行两者及其以上合乎比例的组合,使嫁衣整体保留狩猎民族特色的同时又颇具时尚感。

5 鄂伦春族传统嫁衣元素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

近年来中国风文化强势来袭,中国风服饰走秀、国风服饰品牌频现,中国风婚服设计也接踵而至。在多元化的背景下,中西方婚服也在不断融合借鉴,对多元化设计理念也更加包容。目前,中西式元素在婚服类型的结合,其中复古婚纱备受认可,婚纱与刺绣的结合,搭配协调纹样,既奢华又复古。鲜艳传统嫁衣宽松端庄,洁白婚纱立体圆润。与鄂伦春嫁衣相似的是婚纱也采用立体手法绣制相同题材的纹样。与鄂伦春族嫁衣不同之处在于面料,复古婚纱则是绣于与蕾丝效果相似的纱上,整体复古婚纱的纹样及刺绣效果更精致更符合当下的审美,也更具创新性。

秀禾服是为影视剧中角色打造的清末民初的婚服,并非中国传统婚服,只是近几年市面上较为流行。其上衣款式为对襟或右衽大襟袄褂,领型有立领和圆领之分,下裙为改良的马面裙[7],秀禾服以红色的丝绸为主,配以大面积刺绣,纹样丰富、寓意良好。还会在开衩处、边缘处绣以纹样,层层叠绣立体突出。随着审美需求的多样化,秀禾服的颜色和造型不断演变,有些改良版的秀禾服上会镶嵌钻饰,面料会采用轻纱搭配蕾丝或锦缎[8]。与鄂伦春传统嫁衣相比,秀禾服不论是从颜色还是面料选择,亦或是刺绣技法与图案纹样上,两者都有相似之处,只因秀禾服更多在人们的推崇下,不断融入更多优秀时尚的设计元素,不断在其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从而更符合当下审美情趣以及流行发展趋势。

龙凤褂随型裁剪凸显出女性的精致秀美。颜色以红色为主,其特点为正襟开扣,直筒修身长裙,袖口短窄。龙凤褂是以刺绣的密集程度来衡量婚服的价值,纹样越密集越珍贵,底色越少越好。重工的龙凤褂在红色缎面上绣以大面积金、银线图案,加上钉珠、珍珠、亮片、烫钻等工艺点缀,配之金饰,奢华贵气。其图案主题以龙凤为主,云纹以及寓意良好的其他纹样作配。与鄂伦春族嫁衣纹饰相比,龙凤褂的装饰性更为强烈饱满,而鄂伦春族嫁衣的装饰及表现手法相比较虽略显朴素,但也独具风格。

盖亚传说服饰的创始人熊英将多元民俗文化融于服饰创作中,形成鲜明的个人设计风格。将民俗文化、嫁衣元素、传统纹样、刺绣技法等搭配设计的恰如其分,展现出了中国风元素也极具现代化潮流。花笙记是唐装时装化的践行者,将民族元素、时尚元素与传统工艺相融合,使其风格独具韵味。走男士潮服路线的贝勒府,而是将传统刺绣和现代工艺设计结合,将传统以刺绣形式巧妙融入现代工艺服饰中。左杜品牌将传统刺绣、优质面料、经典纹样,民族文化与时代潮流结合,简约内涵,恰到好处。传统剪纸的民间艺术家杨彩霞,将旗袍、剪纸与传统纹样相结合,创造出了极具美学价值富有东方韵味的中国风服饰。

这些服装元素与鄂伦春族传统嫁衣元素在表现手法上虽存在差异性,但也不可忽视其共通性。这些具有美学价值的纹样与技法在时代的引领下不断变换创新。虽然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唯一非常肯定的是对新人祝福的寓意是相同的,且都是以这种视觉上的表现手法进行传达的,使这些服装的祝福寓意更深刻的同时也留存着时代印记。

6 结语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鄂伦春族传统服饰就有礼服化、商品化发展趋势,鄂伦春族相关的嫁衣文化及其他文化都正慢慢消失。鄂伦春族服饰因其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备受关注研究,其中鄂伦春族传统嫁衣服饰的变迁,实质上就是鄂伦春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创新。我们不可忽视该民族正渐渐消失的民族服饰文化,对其最好的保护就是让其与现代服饰接轨,坚定该民族服饰文化自信,相互融合创造出符合新时代的文化产物。其中可以将其传统技艺融入现代服饰设计中,在设计中既要体现鄂伦春族优秀服饰的文化内涵,还要具有高雅审美级别下的时代特色。亦或在设计中注重鄂伦春嫁衣的面料、款式、色彩等其他服饰元素的创新应用。鄂伦春族传统服饰文化服饰与现代时尚设计手法的结合,使得鄂伦春服饰文化艺术折射出璀璨的光芒,这既能弘扬鄂伦春民族精神,又能使得民族服饰艺术文化的多元化及多样性发展,并且使得该民族服饰文化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吻合的同时,让传统服饰文化更具大众喜爱的审美情趣以及时代特色。

猜你喜欢
鄂伦春鄂伦春族嫁衣
春的嫁衣谁裁剪
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活态传承
第五届鄂伦春冰雪“伊萨仁”开幕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族乡乡长张慧: 擦亮鄂伦春文化生态橱窗
少数民族音乐
时尚嫁衣,新娘们过来看
鄂伦春族民族精神的思想源泉与文化认同
你嫁衣如火,开出倾世桃花
鄂伦春的明月
凝望鄂伦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