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校共同体促进小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

2022-11-21 04:28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思源实验学校
亚太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挫折家校家长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思源实验学校 邓 燕

教育的成功往往来自成百上千次的有效沟通,只有通过沟通和观察才能发现小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学校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首先要跟家长做好沟通了解工作,可以推出家庭教育情况调查表,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心理状况,从家庭和学校两方面的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心理建设情况。为了促进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起家校共同体。在学校进行心理教育的同时,家庭氛围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做好和学生家庭的长期沟通,构建与每个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及时汇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情况。家长和教师都需要明白对学生的教育是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的,对此家长和学校应该是一体的,统一战线,只有家校结合的教育方式才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正面帮助。

一、认识挫折,接受挫折教育

挫折,就是日常俗语中经常提到的“碰钉子”。对于“挫折”这个词,《心理学大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挫折是某个个体在从事一样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得以实现,是一种自身的需要但是不能被满足的情绪状态。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上的事情往往都是这样:成果未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现在的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在父母的过分保护之中长大的,抗挫折能力普遍较差。作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该懂得“放手”,敢于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摔倒”,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在做的过程中,要让他们认识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如自身所愿,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一帆风顺,人总会遇到坎坷。当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父母要适时从旁指导,让孩子深深地体会到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挫折并不可怕,只要能勇敢面对,多方面思考解决办法,就会变得更加坚强,更加独立,才能学会生活,健康成长。

(一)提升抗挫折能力

在能力社会中,没能力的孩子一遇到困难或挫折就无法应对生活中的日常情况,常常被生活中的挫折搞到垂头丧气;而有能力的孩子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会积极地寻找各种途径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课堂是教育孩子的主要阵地,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教育观念的更新,给学生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在课堂上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许多能力就是在学生对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的过程中形成的。作为学生引航者的教师,不能主观地为学生做决定,也不能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在学生“碰钉子”的时候要进行适时引导,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教育过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此外,孩子的生活能力培养也刻不容缓,父母必须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创造和孩子一起劳动的机会,例如叠被子、洗碗筷等,让他们获得更多独立做事的自觉性和成功感。

(二)树立抗挫折榜样

人人都有机会,榜样就在身边,而榜样的力是无穷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在孩子睡觉前讲一些关于挫折教育的故事和经历。“自古英雄多磨难”,世界上有成就的人都是身经百战历练成刚的,希望孩子能以这些名人为榜样,不畏挫折。在孩子的生活中相处时间最多的人是父母,所以父母是最好的、最直接的榜样,父母对挫折的态废和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许多学校每学年都会举行一些亲子活动以及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邀请家长参加,家长应该积极参加。家长和孩子们在玩游戏、做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败,如果家长做好榜样或利用专家教的一些方法引导孩子正确面对挫折,克服困难,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自信,还能增强他们抗挫折的心理。

(三)正确评估自己,树立抗挫折信心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父母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对他们进行中肯的评价,根据这样的评价对孩子产生合理的期望,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如果父母只教孩子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而忽略自身的缺陷,就会导致孩子对自身的不足缺乏认识,由此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难以承受挫折;如果父母对孩子报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就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导致孩子不敢面对失败。当然,父母如果总是批评孩子的不足,甚至贬低自己的孩子,对孩子不抱期望,也同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这样的孩子缺乏自信,会选择逃避问题,不敢面对挫折。

父母对孩子不合理的期望会加大孩子遭受挫折的概率,相反,父母的合理期望可以引导孩子对自我进行正确的评价,对自身在实现目标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挫折进行适当的预测,这样孩子在心理上会有所准备,不至于被挫折打垮,也能客观冷静地去面对挫折。

二、构建家校共同体的基本方式

(一)利用移动通信做好家校沟通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达,家校沟通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家长会以及家访等烦琐的形式,家长和教师可以利用微信、QQ等聊天软件来进行家校沟通,利用网络来构建家校共同体。教师可以建立固定的班级家长群,在家长群当中除了汇报学生每天的学习任务之外,还可以跟家长就学生在校学习和在家生活的情况随时进行交流,深入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并且通过微信私聊的方式,教师和家长可以随时随地交流,让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始终在线。这样,当学生在学校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或者在家中大发脾气的时候,家校双方可以互相进行交流和沟通,有了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双方教育经验,对于学生心理的教育将更加全面有效。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是需要学生自身通过成长的历练来养成的,在这个阶段中,家长和教师起到的是辅助而不是主导作用,只需要在适当的时机给予鼓励和开导将学生的心理发展引入健康正确的方向即可。

(二)定期开展心理讲座

为了实现学生抗挫折能力提升的教育目标,学校可以开展定期的心理教育讲座,家长和教师都应当参加,并且尽量邀请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资质的教师或者宣讲能力强、感情充沛的教师来担负讲座任务,也可以邀请校外心理专家来校开展讲座。在讲座当中家长和教师可以完善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在教育过程当中注意教育的力度,不至于使用极端的教育方法。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心理教育是有缺失的,个别家长还存在用打骂孩子的方法来进行教育的情况,这样不但起不到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的效果,且会给成长中的孩子留下阴影。因此,开展学校心理教育讲座不但能提高教师和家长的心理教育水平,还能促进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促进家校共同体的建成,为学生的心理教育共同出谋划策。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等,还可以不断完善学生的性格特征,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例如自我安慰法——须教育学生在遇到挫折时,进行沉着冷静的分析,并且不断加强对自身的心理暗示和激励作用,告诉自己“我能行,我一定可以”,最终从心理上藐视困难;倾诉法——在遭遇挫折之后,往往人们的心理压力会比较大,严重时还会导致自我否定,最终产生消极的思想,这时,可以采取向好朋友倾诉的方式来缓解心理的压力,释放自身的不良情绪;补偿法——每个学生都具有其优点,又具有缺点,因此,学生在某一方面受挫,缺少应对能力时,须教育学生不要气馁,然后根据自身的优势,选择相应的可能会取得成功的目标,将此作为补偿,来增强自身战胜苦难的信心;调整目标法——学生需要理性思考自身的综合实力,并据此选择适合自己的挑战目标,如果在奋斗的过程中遇到了挫折,需要考虑自身预定的目标是否符合自己的实际,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如果目标过高,进行及时调整,制定一个符合自己发展特征的新目标。通过对学生使用这些方法来进行教育,可以不断完善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增强他们的抗挫信心和能力。

三、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方法

(一)让学生正确认识困难,勇敢面对挫折

挫折是客观存在且不能因为个人意志而转移的。如今,学生抗挫折能力普遍偏低,心理屏障过于脆弱,这也是近几年来学生心理问题高发的原因。面对这样的教育僵局,教师和家长需要协调工作。面对孩子遇到的困难,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靠自己的努力从挫折中走出来;教师可以在学校中多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和意志方面的培养,要告诉学生挫折和困难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对于学生遇到考试考砸时情绪上的崩溃,教师不要给予太大的压力,而是帮助学生分析考试考砸的原因,教会学生正面面对,家长不能因为考试考砸而对孩子不加关心,只一味地进行批评,而是需要对孩子进行耐心细致的鼓励,帮助孩子分析学习和考试中的得失,和孩子一起制定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让孩子面对失败勇于重来。

(二)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给予其面对挫折的信心

家长和教师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领路人,也同样是他们思想行为、学习品质、生活习惯等最好的榜样。首先,教师应当在课堂当中多给学生讲一些挫折教育方面的故事,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中保罗的故事,用树立精神领袖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打造坚毅的品格。在家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榜样,家长需要以身作则,在生活当中注意自己的言行,多给孩子讲述一些父母成长当中的故事。孩子对父母的过去通常会非常好奇,给孩子讲述父母的成长故事可以引发孩子的共鸣,并且进一步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帮助孩子建立完整的人格。其次,学校可以多举办一些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共同参加,在活动当中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哪怕遭遇了失败,因为有了家长的陪伴,孩子也能正确面对。长期的正确教育是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关键。

(三)家校沟通之下对学生的期望要合理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与缺点,父母和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内心,给予学生客观中肯的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来制定发展目标。合理的目标是学生努力的动力,如果要求过于苛刻的话,就会让学生产生惧怕心理。过高的期望是学生主要的压力来源,虽然抗挫折教育当中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但压力一定是正向的且合理的,在给予学生期望的同时要进行鼓励。家长与教师要经常沟通,通过交流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思想动向,在家庭中的自主学习行为、亲情交流情况等,全方位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教师要在向家长汇报学习成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讲述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态,从改变学习状态的途径入手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要向家长讲述学生在学校内同教师、同学的交流、交往,以及团队意识等。实践证明,合理的期望会让学生勇往直前,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其抗挫折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反之,过大的学习压力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导致其遇到挫折时会选择逃避问题。

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是为面对今后激烈的社会竞争打下基础,让学生成为品格坚毅的国家栋梁。抗挫折能力并不是阶段性的教育,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对于学生来说终身受用。学校教育虽然是孩子受教育的主要方式,但是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也尤为重要。要想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状况,真正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就需要通过家校结合教育的方向,建立家校紧密联系、协同教育的良好机制,共同发力,协同教育,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挫折家校家长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挫折使我更坚强
家长请吃药Ⅱ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生活需要挫折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