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策略

2022-11-21 04:28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乐蟠小学吕邦玄
亚太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结合部共育家校

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乐蟠小学 吕邦玄

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也就是说家庭教育对于个人未来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学校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影响着学生未来发展的具体方向。因此,家庭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在增进家长与教师沟通的基础上,教育合力必然会直接作用于学生,对于学生实现终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建立家校合作模式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教育是教育体系的基础阶段,处于此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较低,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还未发展成熟,所以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这一阶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和学校学习生活环境,有利于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城乡结合部小学的生源与普通小学相比较为复杂,有来自周围乡村的农民子女,也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还有新建社区人员子女,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比最高。家庭结构以及家庭类型的不同,导致家长之间的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存在差异,所采用的家庭教育方式也各有不同,很多教育方式缺少合理性和科学性,这都需要学校发挥指导作用,帮助家长掌握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要领和方式。家庭是一个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因此家庭教育方式是否恰当合理、科学,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学校是以明确的方向、具体的计划作为教育工作开展的前提,不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要领都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规律,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家长如果得到学校提供的教育方式指导和理念引领,必然可以呈现最优化的家庭教育效果。更为重要的是打造家校合作模式,能够更好地落实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学生管理

城乡结合部小学复杂的生源情况,导致学生学习习惯、心理素质与能力参差不齐,比如周边社区的学生,行为和学习习惯会相对较好;外来务工家庭的学生,因为家长工作繁忙,缺少对学生的教育与关注;乡村的留守学生多数由老人管理,缺乏有效的教育管理方式。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仅仅依靠有限的在校时间是无法达到理想效果的,更需要来自家庭力量的配合。家校合作模式的构建便于学校对家长进行教育方式指导,让家长逐步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积极作用,并且能够自觉进行家教知识学习,积极主动地把所学运用到家庭教育中。

二、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的具体策略

(一)更新理念

在构建小学家校合作模式阶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校共育理念是其顺利进行的基础,学校应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更新家长理念,让家长了解家校合作模式、认同家校合作理念,同时在家庭教育中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主动参与学校教育环节,密切关注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学习态度以及个性发展等,有意识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建立和谐平等的亲子关系。

更新家长理念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教师与家长沟通。班主任和学科教师与家长建立深度沟通,让家长充分了解参与学校教育以及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是每一位家长的义务,对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第二,教师与学生沟通。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沟通间接了解家长的职业、学历、生活状态等,结合学生特点以及家长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指导家长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让家长意识到学校教育工作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深刻理解学校构建家校共育模式的必要性。第三,组织多元活动。学校可以实行开放办学,将家长纳入教育活动体系,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家长在活动中更好地学习家庭教育方法,不断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当前部分幼儿园组织的亲子互动活动很有创意,学校可以借鉴,但学校和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步骤之间要紧密衔接,根据具体情况变化交叉进行,力求在短时间内更新家长教育理念。

(二)完善机制

工作机制是确保家校共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保障,学校要以健全制度、建立组织机构、建立合作平台方面为切入点,帮助学校与家长建立沟通的桥梁。

1.健全制度

健全工作制度有利于学校打造结构完整的家校工作体系,学校需要结合自身教育特点和校园文化,设计对应的家庭访问制度以及家长委员会制度。在设计家庭访问制度时,学校可以创新性地融入“家长回访”这一环节,也就是在教师家庭访问结束后,家长要在一定周期内与教师联系,获得教师反馈的家访效果,让家庭访问有效建立起家长与学校的联系。此外,家长委员会可分为班级家长委员会和校级家长委员会,大规模学校还可以以年级为单位组建家长委员会,同时在学校内部组建一支领导小组,协调家校合作的具体事宜,反馈家长意见以及学生在家和在校表现等情况。学校还需要制定家长监督管理制度,用于深化家长委员会制度,同时让各位家长轮流担任家长监督委员的角色,每一学年邀请各年级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参与学校教育相关决策,在家长的监督下确保学校教育活动的合理性与决策的科学性。

建立培训制度,培训制度的建立对于深化家长家庭教育观念、优化家庭教育方法具有积极作用。学校要按照年级和具体培训内容将培训模块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按照高年级、中年级、低年级进行家长培训;其次按照教育理论、学生心理、德育教育等,实施家庭教育培训。让家长通过一系列课程培训,更好地与学校进行教育合作,将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融入生活各环节,让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帮助家长树立大德育观。

建立激励制度,激励家长积极自学,开展互学,树立典型,带动全体,积极参与家校合作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家教能力和家校合作育人水平。学校可以通过评选表彰家庭教育优秀家长、尊师重教美丽家庭、亲子共读标兵家庭等形式,建立浓厚的家校合作教育氛围。

2.建立组织机构

建立家校领导服务机构,推动家校合作工作整体进展,比如工作管理部门、家长服务部门、德育教育部门、学困生帮扶部门、困难学生资助部门等。选聘有资历和热心的领导或者教师及社会有识之士兼任相关工作,建立专门的考核制度,设立必要的办公区域,让全体家长都能够参与学生教育各环节,认真落实文化教育和德育教育,让家校共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协助者、家庭教育的领军者。

3.建立合作平台

学校与家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个体发展情况将协同育人作为合作落脚点,建立合作沟通平台。家庭与学校可以借助平台保持密切联系,确保双方教育行为的统一性、配合的默契性。通过分析社会发展的形势,学校教育如果缺少家庭教育的支持,必然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成长需求,且会与社会需求标准相偏离。学校可以依托网络平台,用组建家长微信群、QQ群等方式,实时向家长分享学生在校学习情况、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等,让家长对学生动态有所掌握。这种方式有利于实现家庭与学校的实时无障碍沟通,有效解决城乡结合部小学普遍存在的家长与教师见面难、沟通难的情况,确保学生在家校有效沟通下健康快乐成长。

(三)完善合作内容

1.开展家校共育活动

家校共育活动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教学开放日、家长进校园等常规性活动,家长参与课堂教学、辅助制作教具等志愿者活动,参与学校部分管理活动,提出改进建议等监督活动。根据城乡结合部小学寄宿制特点,学校在开展家校共育活动时应该将宿舍管理、德育教育、课后服务、课后生活、社会教育、语文教育、国学经典、社团、传统节庆、学访等相关内容融入活动,有目的、有针对地实施教育活动。

常规性活动可以采用小范围预约形式进行,每次在每个班级中分别预约3—5位家长,以单独约谈的形式向家长提出到校邀请,确保家长参与活动,促进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志愿者活动则需要综合考虑家长的职业特点以及家长特长,重点邀请学识丰富的家长来校为学生进行某项目的授课,比如从事管理的家长为学生讲解宿舍生活守则、课后生活规划,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约束,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擅长文化艺术教育的家长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工作经验,向孩子实施德育教育、讲解《弟子规》等传统文化、指导社团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正确价值观念;身体协调擅长运动的家长则可以带领孩子练习《弟子规》等韵律操,借此激发学生的国学兴趣,强化自我行为管理能力。志愿者活动是家校共育活动的重要组成,充分发挥城乡结合部小学各位家长的优势,让家长在融入学校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内心满足感,高度支持和认同家校共育工作模式。监督活动则需要以听取学校阶段性工作总结、重大会议、大型实践活动为主。

2.实施多元化评价

在城乡结合部小学中,家长缺少对学生的关注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学校针对家校共育模式构建一体化的教育评价,可以帮助家长系统深入地了解学生。一体化评价模式以家校联络本、素质报告单、学生成长记录袋三项内容作为评价载体,每一个载体又分别由教师填写、家长填写、学生填写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家长填写的部分可以细化到父亲、母亲及其他家人,教师填写的部分可以细化到班主任、科任教师。家校联络本每周都要固定在家庭与学校之间传递一次,由教师、家长、学生三方分别填写。成长记录袋和素质报告单部分也需要在固定周期内进行填写,但是具体的时间点可以由班主任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学校安排灵活选择时间。多元化评价模式设置让学生能够客观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家长也可以参考教师评价以及学生自我评价内容,对比与自身评价的异同,从而全面了解学生,为家庭教育针对性实施提供保障。

(四)推进效果反馈工作

学校针对家校共育的阶段性成果反馈,要在第一时间做出全面深入分析,从中总结实践经验,用于推进合作进展,有利于针对性改进家校合作模式,打造家校共赢局面,让城乡结合部小学教育可以实现良性循环,增强育人实效。全面推进效果反馈工作,学校可以从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四个角度分别展开。第一,学生是直接反馈家校共育效果的主要对象,学校可以制定详细的关注调查表供学生填写,填写项目中要明确划分家长、教师对于学习与生活各方面的关注程度,要求学生以动态化方式每月记录。最终学校参考学生的记录结果,综合分析家庭与学校对于家校共育工作所投入的精力与情感,以及最终呈现的效果。第二,家长在家校合作模式中发挥主要力量,投入程度以及最终效果可以学期为单位实施调查反馈。在新学期初始阶段组织家长到学校参与亲子活动,在期末阶段邀请家长来校参与亲子课程,此过程教师要认真观察家长与学生进行活动合作、情感互动时的表现,并做好详细记录,最后从整体角度分析家长与学生在本学期的变化,展示家校合作的阶段性成果。第三,教师在反馈家校合作效果时,其内容要更加细致具体,每周固定填写家校工作记录表,从工作态度、工作内容、实施过程、最终结果等环节做好记录,以德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宿舍管理、课后服务、社团活动等方面作为切入点。学校要发挥自身组织力量,每月安排一天时间组织专项会议,邀请各年级家长代表、授课教师、学生代表和有教育情怀的社会人士参加,共同反馈与分析家校合作效果,使教师与家长都能对自身教育工作得失形成具体认识,从而在日后工作中扬长避短,提升薄弱部分。

综上所述,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是影响教育效果的决定因素,城乡结合部学校与学生家庭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打造家校合作模式需要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多方面入手,让家长参与学生成长的各环节和各阶段。通过学校与家庭协同助力,帮助学生实现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后备人才。

猜你喜欢
结合部共育家校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CTCS-3级列控系统RBC与ATP结合部异常信息处理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栓接结合部迟滞非线性建模与辨识方法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