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绘本阅读中培养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策略研究

2022-11-21 04:28成都大学师范学院陈慧芳
亚太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心理因素心理品质绘本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 陈慧芳

一、绘本教学的概念

绘本是世界公认的最受幼儿欢迎的“图画书”之一,其广泛传播要追溯到毕翠克丝·波特的《彼得兔的故事》的出版。近年来,随着幼教界越来越多地关注到幼儿的早期阅读,将绘本应用于教学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因此又诞生了一个新的名词——绘本教学。

所谓绘本教学,指的是教师借用绘本工具,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教师可以综合利用各种手段,通过对绘本的形象解说,让幼儿自觉地加入听故事和说故事的进程中,直接感受教师在说故事时的投入与专注,学会与人分享自己创作的故事并把真实的生活经验融入故事中。

二、绘本教学促进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理论基础

积极心理品质是指个体在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一种的稳定的心理倾向,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既有积极的方面又有消极的方面。幼儿的积极心理品质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好奇心、创造力、自制、坚持、社交智慧、责任心、审美、希望与乐观等。已有研究表明,通过引导幼儿阅读优秀的绘本,可以培养幼儿的积极心理品质,捕捉幼儿的优势智能,鼓励并引导他们扬长避短,获得更好的发展。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幼儿的思维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与一般图书相比,绘本中更多的是将一些晦涩难懂的道理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绘本中的图画使得它具有了更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这不仅与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相契合,还能够吸引幼儿的阅读兴趣,提升其审美能力。同时,绘本中所包含的一些文字内容需要靠幼儿结合图片进行联想和解读,而分析和理解绘本内容的这个过程能够提高幼儿的概括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为其今后使用书面语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对于幼儿来说,绘本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无论是绘本中有趣的图片还是生动的文字描述,都能够让幼儿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感受潜在美,并获得各方面的发展。

在积极心理学的背景下,赛里格曼提出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必须强调力量外化和行为化这个重要机制,即增强幼儿对自身力量的认识,鼓励并帮助他们以最好的方法运用自己的能力,并将这些能力更有效地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之中。绘本中除了有趣的图文之外,还刻画了生动活泼的角色形象,并将其身上优秀的品质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处于幼儿期的孩子更倾向于观察与模仿学习,绘本中的人物为他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便于其习得一些积极的心理品质并有效地运用到生活中去。比如通过阅读绘本《花婆婆》,孩子们既受到了质朴情感的熏陶,又学会了在生活中要像花婆婆一样做一个乐观善良的人。

三、绘本教学对培养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价值

(一)对幼儿积极情绪情感发展的影响

对幼儿积极情绪情感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绘本阅读的外部环境和过程如果是美好、愉悦的,就能唤起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比如自豪、兴趣、喜悦、乐观等。这个环境既包括硬件条件所提供的感官刺激,也包括教师家长的陪伴、倾听等软环境的建设。另一方面,绘本作为幼儿最喜爱的读物之一,本身的文字内容中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因素,对于幼儿良好情绪情感的发展具有十分宝贵的价值。

(二)对幼儿积极人格特质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绘本不仅会对幼儿良好人格品质的培养产生一定的影响,还会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绘本中的故事情节、故事中角色的心理过程都能帮助幼儿获得新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唤起幼儿在生活中可能不容易得到的感受,而这个过程很有可能是潜移默化的,但是其影响深远,特别是一些以责任、关怀、合作、感恩等为主题的绘本,更是对培养幼儿积极的人格特质有很大的帮助。

(三)对幼儿积极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一方面,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常常会包含一定的社会关系、价值观和生活规范等知识,幼儿可以通过观察、模仿绘本故事中主人公的为人处世,将绘本中所蕴含的知识内化到自身的行为中,这对他们亲社会行为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幼儿在阅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与同伴、教师及家长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充分地表达,也学习了如何倾听,为其创设积极的社会人际关系提供了条件。通过阅读绘本,幼儿学会合作、知道责任、感受关怀,在分享和互动中不断强化和内化积极的心理品质。

四、在绘本教学中培养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策略

(一)做有准备的教师,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绘本阅读环境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原则和要求。由此可见,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适宜的阅读环境能够让幼儿与环境产生积极的互动,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和心理舒适感,因此在绘本阅读过程中,幼儿教师也应当为幼儿创设一个适宜的阅读环境。首先,教师要为幼儿创设相对安静的阅读区。相对成人来说,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容易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因此一个独立安静的读书环境对于幼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让幼儿尽情地遨游在绘本中的小世界里,领略绘本角色带来的巨大魅力,学习一些积极的品质。其次,无论是阅读区的外部装饰还是材料的投放都要尊重幼儿的需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比如说在装扮阅读区时教师可以邀请幼儿一起参与,在投放材料(绘本、抱枕、小椅子等)时询问幼儿的想法与建议,这样幼儿才更愿意去阅读。最后,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一个温馨、宽松的阅读环境,在阅读过程中要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当幼儿缺乏阅读耐心或失去阅读兴趣时,不要一味地去责备,而是要做一个积极的引导者,鼓励和陪伴幼儿一起阅读;当幼儿阅读完绘本有自己的想法想要表达时,教师要做一个积极的倾听者,聆听幼儿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二)选择高质量的绘本作为培养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资源

现在市面上关于儿童的绘本读物鱼龙混杂,选择真正适合幼儿的绘本是保障有效开展绘本教学活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重要前提。首先,选择的绘本中应该要蕴含丰富的积极心理品质。幼儿身心发展尚不成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绘本中应为幼儿呈现的是一个温暖有爱的世界,所传递的内容与情感应是积极正面的,如勇敢、真诚、宽容等,从而能够让幼儿从正面人物形象身上学习更多积极的心理品质,并将其转化为自己身上优秀的力量。这种优秀力量的积累能够增强幼儿对自身的认识,健全他们的人格,对他们未来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其次,在选择绘本时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发展需要。比如小班的幼儿初来幼儿园,面对陌生的环境常常会感觉到焦躁不安,缺乏安全感。面对这种情况,为幼儿选择合适的绘本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学习独立、勇敢等积极的心理品质,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还能够通过师生共读以及同伴共读的方式让幼儿在幼儿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满足其情感需要。最后,在选择绘本时要考虑到幼儿的认知水平,贴近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优质的幼儿绘本会站在儿童的视角来看这个世界,贴近幼儿的行为特点和内心感受,让幼儿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同时,如果选择的绘本中有幼儿喜爱的人或动物,故事情节的建构也是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所能体验到的,那么这也更能够吸引幼儿的阅读兴趣,便于他们更好地阅读与理解。

(三)充分挖掘绘本中的积极心理因素,扩展到各个领域

教师在开展绘本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挖掘绘本中显性的积极心理因素,也要关注到其中所蕴含的隐性的积极心理因素。绘本中显性的积极心理因素是绘本中直接传达出来的人物形象的优秀特点与品质,幼儿能够依靠自己的视觉以及直观的思维察觉出来。如美国作家伯纳德·韦伯的《勇气》,文字少而精练,主要以插图来传达故事情节,却能直击幼儿的内心。关于“勇气”,作者在绘本中描绘了很多场景,比如“勇气,是你有两块糖,却能留一块到第二天”“勇气,是吃蔬菜时不做鬼脸,先尝尝再说”等。这些接近幼儿真实生活的场景,很容易被他们模仿学习,进而教会他们从乐观地面对生活中小小的困难开始,逐渐获得自信与勇气这种积极的心理品质。

绘本中隐性的积极心理因素是指绘本的文字与内容不带有明显的积极心理因素,但在绘本内容的背后却蕴含着积极的心理品质。如美国作家李欧·李奥尼也创作了一本与“勇气”相关的绘本《小黑鱼》,虽然在绘本中并没有提到与“勇气”相关的文字,但阅读下来会发现,无论是对小黑鱼眼睛细节的描写,还是运用不同的绘画技法勾勒出的小黑鱼的身体,都突出了小黑鱼的与众不同,为它后面带领小红鱼们与金枪鱼勇敢战斗埋下深深的伏笔。同时,绘本中不同情节的切换也暗喻小黑鱼在逆境中积极向上,在挫折中不断成长。

因此,无论是对绘本中显性积极心理因素还是隐性积极心理因素的挖掘,对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图文信息投射出的教育契机,不仅可以延伸到不同领域,也会有不同的教学形式展现。例如对绘本主人公对话、动作的模仿,可以生成区域表演游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可以生成集体音乐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习得积极的心理品质;也可以延伸到美术活动中去,通过绘本、手工作品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只要善于挖掘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兴趣、求知欲,就会发现绘本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元素可以被用来培养幼儿的积极心理品质。

(四)强化幼儿对积极心理品质的感悟

结束阅读后,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进行交流与分享,谈谈阅读之后的感受与体验,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更进一步,教师可以让幼儿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或行为,以及面对类似的情况应该如何面对等。通过这种阅读后的交流与分享,将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延伸到幼儿现实的生活中,结合幼儿已有的生活经历强化幼儿对积极心理品质的感悟。除此之外,在绘本阅读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就阅读过程中幼儿的积极表现给予评价,这种评价要指向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表现。比如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有的幼儿觉得单调无聊,但仍坚持将一本绘本阅读完。利用类似的契机来对幼儿表现出来的积极心理品质给予肯定与赞扬,从而达到激励幼儿形成积极心理品质的目的。

(五)搭建家园合作桥梁,共促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

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与父母的家庭教养方式息息相关。搭建家园合作桥梁,向幼儿家长推广亲子陪伴阅读,通过绘本阅读这一途径,营造和谐友善的亲子关系,幼儿在父母的陪伴下,享受在绘本阅读里,不仅能够帮助他获得知识,更是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良好方法。亲子阅读能够为幼儿带来快乐,在快乐中成长的幼儿,自然更加热爱学习、喜欢阅读,逐渐就可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父母民主和谐的亲子陪伴下,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促进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

猜你喜欢
心理因素心理品质绘本
绘本
绘本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绘本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