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中学生学习心理现状及辅导策略分析

2022-11-21 04:28福建省三明市第三中学
亚太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课业负担双减中学生

福建省三明市第三中学 郑 玲

2021年,国家提出“双减”政策,主要是强化增质提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是针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深层次的治理,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所带来的负担。“双减”政策的出台,预示着我国从2021年开始,多年以来倡导和贯彻的“减负”理念,已经进入全面深化实施的重要阶段,将在根本上对学生的负担过重问题进行缓解,同时缓解全民教育焦虑的局面。

一、“双减”背景下加强中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要意义

2021年的中国教育界,“双减”是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双减”政策,在各方面都有非常具体的措施,表现出了非常坚决的态度,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波及了许多群体,牵扯到了非常复杂的后续问题,这是在我国“减负”工作中前所未有的情况,由此可以看出,此轮“减负”工作必然会载入我国教育领域发展的史册之中。

“双减”政策主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由于“双减”政策出台而带来的新问题都是无法规避的,不同的层面也存在不同的解读方式。每个学生都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寄托,无论外部的大环境如何改变,最终学生的个体影响才是每个家庭教育要面对的、最为具体的事情。当前,各地都在积极建立健全学生的心理危机分级预警与干预机制,很多学校都增加了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配备。但从某方面来说,无论“双减”政策是否出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都需要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高度重视。基于此,当前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和家庭应该更加关注“双减”政策给教育事业、学生心理带来的全新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应对,从而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和成长。

二、“双减”背景下中学生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一)师生关系影响学习兴趣

“双减”政策的出台,对原本的师生关系产生了些许微妙的影响,但与其说师生关系,不如说教学方面的冲突。在中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所有人都期望的是教学相长,但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教与学之间,本身就容易凸显矛盾关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较为喜欢某个学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喜欢该学科教师的人格魅力。初中阶段是学生个体意识快速增强的阶段,学生对学科的喜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该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身的教学行为的示范引导带来的,这种学习行为与更加成熟的高中、大学阶段的学习存在明显的不同。

(二)在校时长产生负面情绪

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已经走入社会的成年人,都会基于某种原因产生厌倦的情绪。教师在教学中会产生教学方面的厌倦,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较大比例的公立学校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导致学生在校内的生活较为沉闷、枯燥,在学习上没有优势的学生,会更容易感受到挫败、无力。长此以往,非常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厌倦的情绪,并且无法形成有效的排解,最终导致负面情绪积聚。因此,部分学校在“双减”政策出台后,更加重视心理教师、心理辅导室的配备。原则上,中学的心理教师应该具备心理学或相关心理学专业或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资质,但当前很多学校的心理教师都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职,无法形成良好的心理辅导效果。因此,各级各类学校都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养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建设。

(三)信息时代削弱学校地位

在全媒体时代中,中学生的价值取向以及中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渠道在不断地朝着更多元的方向发展。从这些多元化的渠道所接受的认知信息,已经远超传统课堂教育教学的范畴,所谓的“网红名师”更是比比皆是。而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生还不具备良好的鉴别能力和自律能力,这会导致学生不再像以往一样看重学校教学,削弱了学校在学生心中的地位。

(四)加重学生学习压力

学习离不开评价,也必须要面对不同阶段的考试和成绩,如此不仅中学生具有很大的压力,教师也会面临十分大的工作压力,甚至延长工作时长。对过去的学生成绩进行分析时,可以分为在校期间学习的正常教学和校外补习提分两部分,但现在的学生成绩优劣,更多从学校教学考量。基于此,“双减”政策的出台给学校带来更大的压力。虽然日常成绩不排名,但中考、高考那都是实打实的分数较量,所以短暂的“温柔乡”并不能彻底解决家长、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的教育焦虑。

二、“双减”背景下中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策略分析

(一)提升教学质量,改进学习方法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教师必须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课后作业取得的效果。很多教师都习惯将学生的课业负担与提升教学质量相提并论,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不断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这部分教师认为如果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必然会牺牲教学质量。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将教学质量、课业负担放在相同托盘中,而天平的另一个托盘则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有效性一致的情况下,教学质量与学生课业负担是成反比关系的。此时,若教学质量提升,必然会降低学生的课业负担。而反之,如果学生的课业负担越重,就意味着教学质量越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提升整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与此同时,还应该提高对教授正确的学习方法的重视程度。例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真正做积累本,多读多背,高度重视语文课堂的教育教学;在数学教育工作中,必须要夯实基础,保证运算准确、答题规范;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要通过阅读、背课文增加学生单词的积累量,提升学生对单词语法的熟练掌握程度,提升学生阅读的速度和质量,以及英语作文的语言水平等;在物理学习中,要明确学习中遇到的困惑点,并以此为基础积极解决问题,提高对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视,对课本上出现的知识点烂熟于心;在政治、历史等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要熟悉课本,背诵目录、关键词,同时做思维导图,在课堂中可以将教师讲解的零碎知识点用荧光笔标注出来,在课后进行整理,熟悉不同类型题目的答题技巧。

(二)引导科学减压,减轻考试焦虑

在初中学习阶段,考试带给学生的压力很大,也是学生焦虑的主要来源。无论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如何,在面对考试时,都可能由于考试的压力而感到焦虑,这主要是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应试教育思想使学生将考试的成败看得过重,没有良好的应对考试的心理,甚至还会受到平时不良的学习习惯、方法等影响,或者是受到曾经考试中失败经历的影响等,这是导致学生考试焦虑的内在因素。而外在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学校给予的压力,以及各种考试的重要程度和性质等。一般来说,造成学生考试焦虑多是因为教师、家长在平日教育过程中,有意或者是无意之间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出过高的要求,而这些要求超过了学生的承受能力,就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准确定位,促使学生缓解考试带来的压力,具体的辅导策略如下。

第一,合理期望。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自身所产生的期望以及对自己的要求,都应该是较为合理的,主要是更加符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水平。在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中,难免会有困倦、绝望、放纵和懒惰的时候,需要制定生涯规划,调整健康心理。每当这时,请问问自己的心灵:“我这样做能得到什么?我又会因此失去什么?”请牢记:种下一颗树种,它终会成为一棵参天大树,这就是收获。要克服懒惰、颓废,摒弃浮躁,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同时要有正确的自我定位,明确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相信努力才能金榜题名、学业有成。即使遭受挫败,努力之后也不留遗憾。

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要求,同时对学生要有合理的期待,而不应该对学生有过高的期望、要求,从而给学生造成压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估,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将目标构建在“跳一跳,能摘桃”的合理位置上,从本质上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第二,积极暗示。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构建强烈、正确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并认定“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好并非是未来成才的唯一道路,而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而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适当的鼓励以及有针对性的赋能,促使学生产生更多的信心,形成强而有力的学习动力。

第三,劳逸结合。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合理用脑,并且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多注意饮食营养,多参加体育锻炼,养成劳逸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维护神经系统的正常运行,保持正常的功能,这也是防止学生出现考试焦虑的重要举措和方法。

第四,科学减压。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放松。在考试之前,如果某些同学有紧张的情绪,教师可以引导这部分学生在考试前夕适当地听一些轻音乐,或喝一些牛奶帮助放松。在平时的小型考试中,教师应该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临考心态。例如,可以把握调控适度的紧张,帮助学生唤醒面对考试的兴奋状态等;同时也要训练学生在紧张的时候,可以运用冥想放松、调整呼吸等多种方式,达到让躯体松弛的目的;也可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抑制学生交感神经过于兴奋的情况,促使学生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态应对各种考试。在考试的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会促使学生拥有更好的学习自信心,形成良性循环。

(三)提升班级凝聚,深化团队影响

班集体的凝聚力是一个班级集体对本班级学生的吸引力。学生在学风好、班风好的班集体中,会产生一种荣誉感、愉快感和责任感,心里想着集体,乐于为集体多做贡献。教师应明白提高班集体凝聚力的重要性,班集体如果没有凝聚力,只能是一盘散沙。马卡连柯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这种力量就是班级的凝聚力。所有师生都想着把班级搞活,心向一处看,劲往一处使,为建立一个具有超强凝聚力、卓越的集体而努力,这样学生才能在更好的氛围下全心全意投入学习。

综上所述,育人为本是教育行业的生命与灵魂所在,也是教育工作的本质要求与价值诉求。在培养人的问题上,必须以人为本。“双减”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虽然给师生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挑战,但必须要对这些挑战保持正视的态度。各所学校都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进行相应辅导,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积极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变化情况,做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课业负担双减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减负背景下学困生课业负担问题反思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过重课业负担”是概念,还是判断?——针对“过负”概念及其直接目的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