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的研究与建设

2022-11-21 04:28福建省福州财政金融职业中专学校杨盛鑫
亚太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资源库教学资源

福建省福州财政金融职业中专学校 杨盛鑫

当前,计算机技术日益普及,并且应用在诸多领域当中。在5G网络、“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环境之下,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以及电子政务等行业加速发展,社会上需要更多掌握计算机技能的专业人才。中职学校是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其中计算机专业学生数量较多。但是,因为区域发展差异,学校教育资源也存在差异。为了提高教育质量,让教学内容紧跟行业发展需求,创新中职计算机教育模式,培养更多掌握计算机知识的人才,需要中职学校探索建设计算机课程教学资源库,扩大资源库的使用范围,让教育资源能够开放共享,辅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

一、资源库的建设价值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要提升教育的现代化水平,首要任务就是解决教育资源开发、应用系列问题,应该采取高效措施,加大力度研发优质资源,通过共享,提高资源应用效益。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资源库建设,也应该秉承共享、扩展、高效系列原则,运用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手段,将更多数字化资源整合到教学平台当中,开发出更多适合职业技能培训与专业教学的教学资源,用开放式学习环境,以信息化作为载体,建设数字共享教学资源库。

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比如,资源共享较为困难,和教师教学使用、学生学习需求存在不符的问题;由于教学平台更新速度慢,且不具备完善机制,没有关注专业标准,导致内部资源难以整合的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制约着计算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新时期,为了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培养出兼具专业理论、实践操作的技术人才,需要关注计算机专业数字资源库的建设。中职学校可搜集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料或者企业经典案例作为教学资源,可以开发校本教材,通过电子书的形式储存于资源库内,还可以针对专业教学制定配套微课,按照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进度设置配套练习,创新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模式,将课程体系加以优化,推动教改的实施,建设实训基地,落实职业资质的认定制度,不断提升中职学校信息化教育质量,展现出良好的教学生态。

与此同时,教育部颁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是教育信息化需要着重加强的薄弱环节”。所以,中职学校专业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既是自身人才培养方式优化的现实需求,也是完成课程改革的现实需求。建设优质的专业课程资源库,让专业课程应用范围更广,有利于提高专业教育质量。

除此之外,中职学校所在地区不同,生源质量、教学资源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学校办学水平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让优质的数字化资源能够在职业学校共用共享,设定统一化建设标准,运用专业的管理机制,让资源库建设更加多元化,提高建设数字化质量,使教育资源能够被高效利用,彰显其教育服务、社会服务方面的价值。

二、资源库的建设目标和内容

专业课程资源库建设应该将引领性体现出来,建设出高度开放、实用性强、内容新颖、持续更新的资源库。将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库资源内容的开发作为重点,将学生职业技能的认证作为核心,按照专业教改为主线,利用互联网资源、信息技术,彰显资源库的服务效能,提高人才培育质量。还可以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将企业典型案例融入其中,通过校企合作开发校本课程,完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人才培养过程,以课程资源开发推动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助力计算机专业信息化发展。

(一)建设目标

具体而言,中职计算机专业资源库的建设目标有如下四个方面:第一,将计算机技术数字化的教学资源作为主体,利用信息化平台,完成教学资源的建设,特别是数字化资源,如微课、电子书等,内容应该融合课程教学、职业认证、人才培育、技能考核以及社会服务于一体,体现出资源库的综合性特点。第二,资源库建设能够满足计算机教学、中职学生自学等需求,教师也能够利用数字化资源和现代化技术展开专业教学,使中职教育具备更多教育资源方面的支持。第三,资源开发可由专业教师组建团队,根据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需求,完成教学内容的选择,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洞察未来学生所处行业对于计算机技术水平的要求,转变传统教育方法和理念,让教师的专业素养能够充分发挥,使课程资源的内容选择更加合理。第四,资源库不但可以为中职学生提供服务,还可以为社会学习者、企业员工等提供技能培训、职业认证、继续教育等多方面服务。结合职业技能认证教学要求,需要建设高容量的课程资源库,选择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保证资源覆盖范围更广、共享性更强,通过公共服务平台,为专业资源提供更多传播渠道,供使用者合理应用。不论是中职学生,还是其他资源使用者,都可以利用资源平台自主学习,或者在线教学,凸显资源库的社会服务效能。

(二)建设内容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资源库建设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模块,其中包含计算机专业课件资源库、多媒体素材库、数字化题库、项目案例库等。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作为基础,选择多媒体教育资源,通过数字化技术对于信息和素材进行加工,按照分类原则、检索标准完成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此同时,还需要开发人才培养资源库,其中涵盖学生的职业资格培训、教师培训、企业员工培训等丰富的资源包。第二,根据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需求,围绕用户需求作为中心,搭建数字化的教育平台,其中汇集各类数字化环境之下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优质成果,能满足中职学生自学需求,为其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的资源服务。利用资源库,不但能够实现在线教学,而且还能实现实时互动,通过在线测试的方式完成教学评价。第三,按照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考核评价、项目实训多项指标,对于各类课程资源通过加工和整理,细化资源库的分类,完善资源库内容体系,其中包括课程资源、教学资源、培训资源、教学素材、职业信息、课程标准等。第四,结合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岗位要求,根据对应行业、相关企业的工作案例,对于资源库功能模块进行合理开发。可以设计核心技能教学、专业能力拓展、在线交流互动、行业动态分析、企业项目案例、职业技能考核、就业信息分析、教学考核评价等功能模块,让资源库的标准化和智能化得以体现,使优质的教学资源能够共用共享,为使用者进行开放学习提供便利。

(三)资源分类

教学资源库建设阶段,需要对数字化信息加以分类,分层次、分模块完成资源库建设,为不同的使用者利用资源进行学习提供便利,还可以对资源展开加工。应用资源库中的资源,有助于教学形式的创新,同时,对于学习者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促进作用。依托差异化标准,可将专业资源库内容划分为以下几类:第一,从资源形式方面划分,数字化资源有文本信息(电子书)、图像素材、动画材料、音频、微课视频、目录索引、企业案例、课后习题、试题题库等。第二,根据教学资源来源方式进行划分,可分为专业设计资源、可用资源等类型。其中专业设计类型教育资源主要是为了便于计算机专业教学而准备的,包括教学软件;可用资源不是专门为教学而设计,可以应用此类资源作为课堂辅助资源,资源的服务性更加显著,特别是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如电子书、期刊、数字图书馆、网络数据库以及教学网站等。

三、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路径

(一)明确资源建设标准

随着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日益推进,信息化基础建设也更加完善,但是,计算机专业课程数字化建设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比如,教学资源库统一标准尚未完全建立,因此,可能存在内部资源通用性不足、原有教学资源难以大范围应用、资源共享存在困难等问题。对此,教育部门针对专业资源库建设提出了明确标准,要求学校方面将已有的数字化资源加以整合,开发网络平台,根据现代化教育、专业资源建设各项标准,完成资源建设工作,保证资源能够被应用在更多的网络平台,提高资源的共享性,扩大资源应用范围。统一标准以后,对于优质的教学资源共享更加便利,特别是对于计算机专业资源库的建设,需要保证文本信息、图像、动画、视频等资源标准统一,保证课程资源的采集、建设以及推广应用更加高效。除此之外,统一标准以后还能规避各类教育资源重复建设问题,为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建立营造良好的生态,优化教学资源开发和使用模式。

(二)推动资源共用共享

中职学校建设数字化资源库,还可能受到国家级项目产生的影响,如精品资源、视频、大规模开放等在线类课程。数字化资源的建设还没有进入常态化,其中微课资源相对较多,但是和专业教学相互适应的资源库尚未普及,慕课建设也处于起步阶段,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结合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完成专业课程资源库建设,将优质资源加以整合,从学习者角度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优化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大力度展开项目课程的研发,建设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让课程资源能够被高效应用,适应职业资格制度的实施,展现专业团队的优势,提高课程资源的社会服务效能。在专业资源库建设以后,能够为其他中职学校提供网络教学资源方面的支持,推动资源库的共用共享进程,为教育领域提供更多无边界化的服务。

(三)彰显资源服务优势

按照计算机专业发展和中职学校教育需求,可以运用校际合作、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将同类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和企业资源引入其中,保证资源库能够满足高素质人才学习需求,符合不同用户个性化使用需求,让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推动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资源库的共同建设,缩短企业需求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差距。网络资源库的建设应该体现出教学这一主线,彰显个性化服务特色,将学习主体不断泛化,既能够满足中职学校教学过程的使用需求,又能满足行业工作者、普通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利用资源共享平台,为不同学习者提供教学指导。同时,使用者还可以利用资料检索、技能提升、学习咨询等模块展开高效学习。

比如,由专业教师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要求,梳理企业案例信息,编写校本教材,在校内开放共享,学生能够阅读电子书形式的教材展开自主学习。同时,平台当中还包括专业配套微课,教师在授课阶段可以从微课集当中灵活选择典型微课,为学生讲授重点知识。资源库当中还有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配套练习,学生学习以后可以下载电子文档,及时巩固所学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浏览其中的公开课资源,吸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为自身专业教学提供借鉴。通过上述应用,不断优化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模式,体现资源共享优势,助力课程改革。还可以利用资源库系统的测试和反馈等功能,让计算机专业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化和立体化,提高育人质量。此外,行业从业者可以利用资源库中的微课自主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充分彰显中职学校专业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价值。

总之,根据资源库建设和使用要求,结合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能力要求,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在建设教学资源库过程当中,需要设立明确的目标,结合教学要求完善资源库内容的建设,利用统一化标准,提高资源库开放程度,让在校师生能够灵活运用,彰显资源库的服务效能,提高中职学生计算机水平,使其通过学业水平考试,成长为专业化人才。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资源库教学资源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贵州●石斛种质资源库
高中历史信息化教育资源库应用探索
福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以福建基础教育网资源库为例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